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教学问题分析(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文学名著必要性
1.新课程要求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历史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重视学习方法与过程,使学生历史意识得以培养,使其能通过历史眼光分析问题。高中历史(Ⅲ)的模块中指出需了解明清小说有关的文学成就。通过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为历史教学中文学名著的运用提供参考依据。
2.高考命题的趋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已经由原本单纯考核发展到以三维目标为主的全方位考核,命题形式多样,内容涉及范围广。在高考中逐渐引入文学名著有关内容,高考命题中文学名著倍受重视。因此,要想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加强对文学名著的运用。
二、文学名著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1.通过文学名著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求知欲望是引起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在课堂导入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新课程学习。在新课导入时利用文学名著设计课程相关问题,使学生以积极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张》为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红与黑》主要反映法国19世纪的社会生活与政治问题。首先让学生熟悉这一作品,通过提问的方法将课本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实行:首先教师双手分别拿一种黑纸与红纸,让学生根据两张纸颜色进行猜测。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大致介绍这一文学名著背景,让学生依照所了解的课本知识与文学名著,思考其反映的是法国什么时期。通过引导,学生顺利回答拿破仑帝国时代,继而完成课本导入。
2.通过文学名著育情
新课程改革中指出,态度、价值、情感在课程目标的纳入范围内。历史蕴涵了人文精神,以语言优美、生动的文学名著作为辅助,比起单纯思想教育更加能引起学生共鸣,进而使其情感教育功能得以发挥。以《解放战争》为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保卫延安》是杜鹏程的一部关于描述解放战争的文学作品。以西北战场为主线,对我军战略反攻进行艺术性概括。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运用雄壮有力语言,让学生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精神。教学实行:首先教师介绍《保卫延安》的大致内容,并展开话题讨论,让学生概括个人体会。一些学生会回答“战士无私精神”、“战士不怕牺牲精神”。然后教师对学生所言进行补充,并以此教育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要学习文中的无私奉献以及不怕苦的精神,继而引入课文。
三、文学名著在高中历史教学运用中的问题
1.有效性
文学名著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时,需要注意其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文学名著,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气氛,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但如果这种运用只是浮于表面,或者随手拈来,必定会适得其反。因此,文学名著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需要注意合理设计与选择,使其达到预期效果。
2.适度性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文学名著,其课堂设计需要按照学生实际状况、教材内容以及课堂需求,避免随意与刻意的应用,避免适得其反。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要注意文学名著的引入量,这就需要教师详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阅读情况,方便选取合适文学名著。
3.科学性
在历史教学中,文学名著的运用需要注意其科学性。作者由于对艺术加工等方面的需求,会渲染、夸张情节,甚至是对其进行虚构、编造,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入时辨别真伪;虽然文学名著中蕴藏了丰富历史文化,但只是对历史形式的表现与反映,有别于真实历史,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文学名著,注意不能乱用、误用,教师需对文学名著与教材进行详细研究,对文学名著与教材做客观把握,仔细辨别,确保文学名著运用的科学性。
四、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文学名著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升,继而提高学生成绩以及人文素养。本文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进而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套可行方案。
作者:金艳南 单位:安徽省太湖县牛镇高中
第二篇:高中历史对话教学应用
一、将对话教学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
以往高中历史教学方式存在很多问题,新课改对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更加重视,鼓励学生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对话教学的应用能够帮助老师和学生更好的交流,将对话教学引入到历史教学中,真正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和教材进行对话,做好历史知识的构建。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扮演好组织者和引领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更好的根据自己的观点来进行对话。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应该通过交流和协作的方式将课本上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观点,这样能够不断的深化对历史的认识,产生新的创造和发现。
二、创设合适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
对话教学是一种平等和民主的教学,在进行对话教学的时候,必须保证真正平等的交流。老师在组织对话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平等观念的树立,真正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名学生,给学生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不要试图对对话进行操纵。在听学生想法的时候,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从而将自己的个性更好的展现出来。比如在讲到辛亥革命的时候,老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辛亥革命究竟有没有成功,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这样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会比较的认真,在学生思考过程中,老师不应该试图操作学生的想法,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创造性的提高。
(二)创设对话情境
想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去,需要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老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需要让学生更好的沉浸到情境中。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现场情景再现,或者进行和现实比较接近的教学场景的创建,更好地和学生进行对话,保证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对话内涵。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应用
(一)老师和学生间的对话
在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对话形式便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师生对话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主体意识。在对话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但是师生之间的经验阅历、能力水平存在的差距比较大,学生在成长的时候,是需要老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这便导致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的特殊性。老师和学生在人格方面是平等的,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比如在讲到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老师应该将那一段历史讲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若是学生想法正确,老师应该鼓励其更加深入的思考,若是学生想法错误,老师则应该问清为什么这么想,然后用说服性比较强的手段来纠正学生的想法,让其心悦诚服,这样师生对话的效果才会真正明显。
(二)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在进行新课改教学时,非常重视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间交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我完善。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弥补这种不足。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老师不但应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还应该给学生足够生生对话的机会和权利。比如,某一段内容讲完后,老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对话,在对话交流的时候,学生不但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还能不断的完善自我,这对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非常有利。
(三)师生和课本的对话
师生和课本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和课本对话能够更透彻的领悟到历史教材的精髓。在教学时,能够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通过和课本的对话能够不断的形成新的理解和问题,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更深入的挖掘,更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的时候,只有通过和课本的对话,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本中的知识,从而形成历史知识网络。
四、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增加,对话教学对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的,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各种新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应该做好研究工作,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解决问题,将对话教学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作者:李莉 单位: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
第三篇:高中历史教学学生历史感培养
一、增强课程的针对性
从电视题材热播与热议程度来看,历史题材影视资料并不缺乏,学生也具有丰富的历史感,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多数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程。要想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将学生的历史兴趣与历史观的培养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积极搜寻相关话题,或从影视题材、当今热点等入手引导学生的兴趣点,对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和安排,增加课程历史话题的讨论环节,这样可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认知度,最终培养起系统的历史感。如讲到《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时,教师介绍亚太经合组织,可以直接用幻灯片展示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在北京召开的有关场景,介绍亚太经合组织的参与国、组织特点以及中国在此组织中的作用。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参与讨论。
二、重视课堂引导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教师还需切实增加教学课堂的情景引导环节,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传统课堂中,历史教学总是涉及到很多抽象的概念,历史性细节东西过少,直接导致课堂史实太少,课堂内容过于苍白,学生的兴趣便少之又少。历史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注意选取有效的历史课题,还需从教学需求出发,为课堂教学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而设置具体的氛围或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其课程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情景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历史情景,以便更好地感受或理解历史,还使历史课堂上的情景再现能够取代言语对学生的抽象影响,从而借助情景、氛围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如教学《罗马人的法律》时,在分析《十二铜表法》意义和局限性的时候,可以直接展示《十二铜表法》里面的内容进行讲解,对于公民法和万民法的比较也可以模拟有关古罗马的法庭进行审判,直观的文献分析和情景再现都利于学生从不同感观去认知历史,体会历史,塑造学生的历史感。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培养学生历史感的时候,应该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充分体验,只有主体性发挥出来,学生才会愿意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新课改提倡班级内分组学习、合作探究,教师提出历史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感悟更加深刻,还会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针对学生的讨论,老师进行点拨、小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辩论式、竞赛式策略的使用,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学会质疑和反驳,在竞赛中激发潜力,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还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对错,培养学生本身的历史感。如在讲到古希腊民主政治时,可以开展有关古中国君主专制和古希腊民主政治孰优孰劣的比较。
四、讨论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在进行历史教学和历史感培养的时候,教师的教育非常重要。对于学生而言,仅仅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进行历史感的培养和历史学习是不够的,教师应该重视讨论式教学模式的运用,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问题的讨论,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够让其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帮助学生很好地培养历史感。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可以重视教学活动的组织,绝对不能够使用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而是应该重视新的教学策略的应用,保证教学的多元化,鼓励学生进行辩论,比如说在讲到三国时期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的评价任务曹操,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提高,在讨论的过程中,效果也会事半功倍。高中历史教学中还需充分把握历史的连续性和既往性特点,创造历史时空感知,这样有利于再现历史真实场景。学生历史情境感知更加有效,教师教学有效性才会真正提高。充分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能够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为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十分重视学生历史感的培养,且学生历史感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旨在寻找出有效培养学生历史感的方法。
作者:余洋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李集中学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历史图片运用
一、历史图片的开发
(一)开发原则
(1)真实性
历史是已经过去的,客观存在的,不容篡改的事实,真实是历史的特点,我们必须要以严谨的、严肃的、诚实的态度去看待历史,学习历史,因此,在历史图片的开发过程中也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这是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历史图片是传达历史信息的载体,是让我们去了解历史的工具,对于一幅历史图片,我们要看其是否正确的表达了历史事件,是否传递了正确的历史信息,是否符合真实性原则,如果图片是虚假的,传递的历史信息是失实的,表达的历史事件是虚构的,那么这样的历史图片不仅会对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对后代造成误导。在开发历史图片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结合历史的一些文字信息,把历史图片和一些历史事实进行对比以确保历史图片的真实性。
(2)多样性
历史图片开发的多样性体现在来源多样性和形式多样性两个方面:①来源多样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今时代图片的传递十分迅速、广泛,在历史图片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应该保证历史图片来源的多样性,拓宽教师的开发视野,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图片来源,为历史图片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历史图片,当今社会互联网十分发达,互联网的应用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对于历史图片来说也是如此,许多古老的历史图片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很难找到,但是或许就会流传于网络;②形式多样性:在历史图片开发的过程中,其形式的多样性也尤为重要,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丰富历史图片的形式,例如手绘图画、表格、名人画作等等形式的图片都可以运用到历史教学中。
(3)针对性
历史图片的开发也要遵循针对性的原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根据教学大纲具有针对性的开发历史图片十分重要,历史信息十分庞杂,信息资源十分广泛,同样的历史图片的数量也很多,如何在众多的历史图片资源中针对性的选择对于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有益的图片是历史图片开发中的关键。
(二)开发方式
历史图片的开发方式有很多,其中拍摄照片是一种行之有效而又十分简便的方式:①文物古迹:文物古迹是现代社会中十分贴近历史的地方,教师可以在日常旅游的过程中拍摄一些文物古迹的照片,这些照片完全可以作为日常历史教学中的历史图片,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课本中的文字资料,还原一些场景,提升学生的历史体验;②参观博物馆:博物馆是历史瑰宝的收藏场所,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馆就体现了中国千年的君主专制体制,展现了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有些博物馆还收藏了例如《清明上河图》等历史画作,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来开发历史图片。
二、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历史图片对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
(1)使历史知识具象化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文字固然能够传递历史知识,表达历史事件,但是这种单纯的讲述并不能够让学生有着切实的感受,其实早在文字未发明之前,人们就是利用图像来实现历史传承的,例如古老的图腾图像等等,而当今的许多文字也都是象形文字,是根据图像演变而来的,对于高中生来说,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生动形象的历史图片能够实现历史知识的具象化,能够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2)引起学生共鸣
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文字的表述往往是陈述一些历史事实,而缺乏了一些特有的情感,但图片能够生动形象的将一些历史事实、历史事件展现在学生面前,这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人屠杀中国平民的照片,当学生亲眼看到一些浮尸遍野的照片时,内心会深刻体会到当时帝国主义的残忍和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痛苦。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是以历史文字内容为主,注重文字知识的传授,学生往往对于这些枯燥的历史知识没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对学习历史兴趣泛泛,历史图片的运用能够将历史事件、历史信息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极大地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历史图片的运用原则
①内容的科学性:历史图片的运用要以科学性为基础,科学性不仅仅代表着历史图片要符合历史事实,同时历史图片所表达的精神要有益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让高中学生能够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认知和理解,吸收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汲取历史智慧,积极开阔自身的视野;②运用方式的合理性:在运用历史图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历史图片与教学课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历史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历史图片的积极作用,在选择的过程中不要盲目追求图片的数量,要精于质量,在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的同时,深刻表达历史信息和历史事实,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充分掌握历史知识。
三、结论
综上所述,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遵循历史图片的开发与运用原则,实现历史图片的合理开发与运用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师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作者:卢娅 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学
第五篇: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一、导入部分:借助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部分是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虽然导入在课堂中所占的时间不长,但导入做得好,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在以往的导入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会以直接讲解的方式而导入,这样的导入学生会感觉枯燥。在教学中借助历史图片,通过图片而引导学生观察,在师生互动或讨论中导入,更利于学生的兴趣培养。如在“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教学中,以一幅英国人画的《鸦片战争》图引导学生观察,并问学生图中哪一艘船是英国的,哪一艘中国的,由此而得到结论,即中国当时的军事力量已经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接着追问“为什么?”由此而引入新的知识内容。
二、探究部分:借助图片,促进知识构建
在探究部分应用图片,一是可用图片增强学生的影响;二是能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历史知识,促进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如在“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的教学中,对我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的探究,借助图片就可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制瓷业的发展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瓷器图片。又如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教学中,对“日趋萎缩”中沦陷区的概况的探究,通过图片展示,就能较好地使学生了解在沦陷区要么被毁于战火,要么被日本吞并。
三、借助部分:借助图片,引导学生总结
在历史课堂中引导学生探究后,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可让学生更系统地对知识点进行梳理,起到巩固的作用。整个课堂的知识被图片连为一体,让学生在系统总结中巩固,提升学生的系统归纳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四、结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正确认识历史图片的作用,结合教学需要而科学、合理地应用好图片,以图片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图片而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在探究中更好地获得历史知识构建。如此,历史课堂才会因图片变得更加精彩。
作者:沈丽娟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
第六篇: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
一、挖掘教材内涵,提升思维层次
历史其实是一门思维性要求很高的学科,基础的历史知识我们在初中其实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对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对其的简单评价等等,每一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在高中这么紧张的时间段学习我们已经学过的甚至烂熟于心的东西呢?这就是锻炼我们学生思维的过程了。而这又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短短的几堂课上,老师该怎样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这种思维呢?挖掘教材内涵便成为了很重要的一种手段了。对教材进行剖析,对一个历史事件进行多层次的设问,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深入,思考事件的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提高教学质量。
二、丰富教学形式,充实课堂内容,深化史实了解
现代教学设备都比较先进,多媒体的应用已经走进了很多高中课堂,这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其作用如下:1.活跃了课堂气氛,不至于学生在沉闷中学习看起来尤为枯燥的知识,多媒体以其动态性、多彩性等特点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很奏效的;2.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很多视频短片通过还原历史发生时的场景,为学生呈现一幅生动的画面,便于学生想象场景,更容易理解历史;3.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多媒体的画面感极强,以一种休闲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由于其具体形象,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启发感悟。
三、丰富课外知识,提升学生认知,培养历史素养
经历过高中的人都知道,高中历史很是悬乎,即便你是死死的记住了课本知识也好,还是能够做一般的历史分析也好,你的考试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很多选择题还是不从下手,这不是你知识没有学好,而是你的历史素养不到位。大部分的历史知识我们是学过的,可是为什么不会做呢?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很好地运用已经熟悉的历史知识,没有比较广泛的课外知识,理所当然的,也就不能很好的运用其他的知识。这方面的素养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在课下自己去积累,去领悟得到的,这在历史高考中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四、结合其他相关科目,注重历史整体性、相关性
高中老师曾在我们班上做过一个实验,一个政治老师和班上成绩非常优秀的同学一起做历史选择题,结果很是让人吃惊,政治老师的正确率竟然比同学们的还要高上很多,错的题目还是一些历史中比较细节的题目。这其实就是说明一个问题,历史与其他的学科是相通的,学习历史不是就只用历史知识,其他的相关知识,比如政治,对历史答题也是很有帮助的。政治老师之所以能够有较高的正确率,不是因为他多么了解历史知识,而是他的某种素养,他的思维能够与历史学习相贯通。这在各科的学习中都是很有帮助的。
五、答题过程注重格式以及基本的框架
历史作答也是教学过程不容忽视的部分,书面不必说,这里面还有很多基本的一些格式可以直接用在答题中。一个历史事件,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解释,去分析,最主要的是以下几个方面:政治方面、经济角度、思想文化方面、科学技术角度等等,历史涉及到的领域很广泛,分析一项历史事件也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这样就会比较全面,也是学生思维严谨性的体现。
六、结束语
历史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已不能适应教育制度的改革了,这对老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探寻更多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学习相互质疑的关系,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只有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巩固自己的知识,备战高考,老师也才能有所悟有所得。
作者:董海健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东南中学
第七篇: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分析
一、在设问中渗透史学观念
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以及现代化史观来对历史教学进行统领,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向学生渗透历史观念,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比如,在复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向学生提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区别是什么?”在此基础之上,与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联系,接着提问:“谁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学习的榜样?”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可以结合三权分立、主权在民、责任内阁制来思考。
二、灵活运用新史观
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新史观便是历史中的新视角和新角度。比如,在阐释中国近代设立通商口岸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现代化史的角度出发,通商口岸促进我国自然经济解体,推动近代城市的发展和崛起。而从全球史的角度出发,通商口岸加强了世界与中国的来往,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中。从文明史角度出发,通商口岸是中国对西方近代工业文明进行了解和学习的重要窗口。从社会史的角度出发,通商口岸是近代工业文明和传统农业文明最早的交汇地。
三、结语
综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史学观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因此,教师要将新课程改革作为机遇,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在教学中为学生渗透史学观念。
作者:谢洪玲 单位:重庆市彭水第一中学校
第八篇:初高中历史教学问题和对策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第一,高中历史教材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包括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以专题与模块为主,更加专业化和学术化,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而初中历史教材主要以历史框架知识为主,主要学习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其形式为主题与通史,内容相对浅显,知识也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第二,由于受教材形式、教学要求和教学地位等影响,初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初中阶段,历史学科不是重点,课时安排较少,教师为了赶进度会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而高中阶段,对于文科生来说,历史学科十分重要,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比较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第三,初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不同,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主要是比较简单的历史事件与结论,以及对历史规律及概念的解释与定义,并且是副科,在考试中的地位不是很重要,师生不够重视,且以记忆为主,从而导致高一新生的历史知识水平有限,历史思维能力一般;但是高中历史教材知识点较多,内容深奥,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要能灵活学习历史知识,善于预习和勤于复习,积极思考。
二、处理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有效对策
1.比较初高中历史教材内容,找出二者的衔接点
高一新生在心理和环境上的适应都需要一个过渡期,所以,要想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从学生固有的初中历史知识着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的信心。另外,通过对学生回忆初中历史知识的考查,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情况,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使初中的历史知识与高一历史知识相衔接,清晰教学思路,完成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过渡。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在初中阶段学习的春秋战国历史,包括西周的形成,诸侯割据产生的原因,以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等,让学生认识到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从群雄割据到秦朝统一,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渐形成时期。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衔接了初高中的历史知识。
2.适当补充历史教学内容,构建知识链
由于初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区别较大,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比较浅显,但是高中历史教材比较深奥,并且涉及范围较广,包括经济、文化和政治等,这就要求学生对历史发展线索与历史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历史教学内容,构建系统的知识链。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定的建设,时间跨度比较大,并且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这一教材难度较大,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适当补充部分初中历史内容,给学生讲解一些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从而构建初高中历史知识链。
3.强化高中历史的课程目标,加强指导
虽然初高中历史教学要求不同,但课程目标的设置还是比较明确、具体的。合适的目标可以促使学生快速学习和掌握有效的历史知识。然而,初中历史教师只需抓住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但是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在紧抓基础知识的同时,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历史知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不能空谈,要讲究实效,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时,要在初中生所学习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知识的基础上上升到政治制度的建立,认识到社会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社会制度的多样性。
作者:杜方明 单位:陕西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