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时代价值的体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时代价值的体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历史教学中时代价值的体现

一、引入时政热点,打造“智慧型”课堂

学习历史,不仅仅只是为了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更为了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智慧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尤其是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高度关注时政“热点”问题,其目的就是要考察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将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更好地促进历史教学。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充分结合了当时的时事热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2013年10月1日,分别主导美国国会两院之一的共和党和未能就预算问题达成一致,这导致一些联邦政府机构自周二开始无限期停摆。由于和共和党对奥巴马总统的医保法案存在分歧,国会的临时性拨款法案被搁置。这导致约80万名联邦政府工作人员停工休假,即美国联邦政府关门事件。在中国,政府连续关门十多天,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美国,政府关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从克林顿开始,就陆陆续续差不多有十多次类似的情况。引入社会“热点”后,再引导学生就“热点”进行讨论:美国国家机构到底是怎样的情况呢?机构之间到底是怎么的关系?政府为什么会频繁的关门?让学生知道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和美国联邦政府的构成情况,理解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二、联系日常生活,打造“生活化”课堂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述,学生记忆”的模式往往会让学生缺乏对历史结论的认同感,一味的死记硬背实现的只是暂时的记忆,这与新课程要求的“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背道而驰。以《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更深刻更层次的了解中国这一个世纪以来不平凡的百年历程。这百年来的变化,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断被我们的父辈、祖辈感受着。可以让学生对身边历史的走访调查,多渠道、多层次感受中国百年变迁情况。为此,笔者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世纪老人等进行“采访”,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感受中国近百年来的具体变化,从而获得口述历史、图片、照片等电子音像材料、实物如各种票证,学生获得信息后经过整理,最终在在课堂上予以呈现,这些真实的资料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三代人生活水平的不同,这远远比教师传统的口述更具说服力。最后,再由师生共同讨论并总结出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方面在近代以来的具体变化,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氛围中探讨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感受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实现历史课堂的高效教学。

三、关注史学新观点,打造“学术型”课堂

在历史教学中,以史学理论为指导,打造学术型课堂。跨学科思想是年鉴学派重要的史学思考。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这学术研究成果。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包容性,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决定了历史教学能够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发展是知识更高综合的必然趋势。例如,语文学科中也存在与历史知识的交叉,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引入学生熟悉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历史要点。例如的《沁园春.雪》中“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李白则写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秦始皇“刻薄寡恩,心如虎狼”,“为人刚惶暴决,自以为是”,喜欢采用刑罚来确立自己的威严;民间也有“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这些文学作品都能用来成为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成为学生综合评价“秦始皇究竟是杰出的帝王,还是暴君?”的参考依据,说出每个人心中不同的秦始皇形象。可见,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在体现时代价值同时,更实现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体现时代价值取向,改变教学方式,对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好处。在实施过程中无疑对教师也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仅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强化自己的专业教学研究,也要与时俱进的多关注时事,了解其它学科的知识,探寻课本知识的结合点。“路漫漫与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将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结合最新课改内容和高考改革信息,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杨瑜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松陵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