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职学校历史教学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标下中职学校历史教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课标下中职学校历史教学论文

一、从实际出发,整合教材

新课标教材共有七本书,三本必修,四本选修。光必修本教材,每本都在一百七十页以上。中职学校新教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多于旧教材。中职学校素来以专业为主,文化课课时量少,有限的课时难以完成这么多的教学任务。另外新教材内容编排上有些地方详略不当。比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课,把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放到了一起。像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只列在了简表里,没有战争过程的描述。

由于内容大幅缩减,再加上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掌握不牢固,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囫囵吞枣的感觉。另外教材还有多处重复之处,比如《古代政治制度》中教材第10页的内容里有“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教材的第12页出现了类似的内容。知识的重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降低了学习兴趣。针对这些问题,要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精炼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重点,使教材知识能够紧凑、简明、系统,便于学生学习、记忆。

二、从教材入手,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新课标新教材的专题体例把历史分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部分讲述,使三者之间的联系割断了,不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要从教材入手,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比如讲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方式发生变化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做对比,提到两个概念,“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如果用书面语言来解释,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要结合必修一的内容,通过把两次工业革命做对比,并使政治与经济相联系。不仅形象地解释了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的概念,让学生知道了资本输出的危害比商品输出更大,从而明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了。

三、从教学入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标教材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旧教材中对许多历史现象都有结论,老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容易。但长此以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长期发展。而新教材中结论性的内容较少,给教学留有很大余地,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讨论中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探究能力。但艺校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较差,探究能力不足。

中职学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及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是做好教学的关键。一是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历史课变得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是改变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学习效果更好。三是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质疑。在此基础上老师要巧于点拨,善于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对历史问题、历史现象深入探究,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客观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由于艺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所以新教材对学生而言不易学习与掌握。笔者认为可运用以上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既发挥了新教材的优势,也符合艺校学生的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听得有趣,学得省力,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更多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学习潜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作者:徐春利 单位:呼和浩特市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