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共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共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共3篇)

第一篇

一、历史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历史课中的史料内容如果仅是平淡的讲解,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生动的语言加上形象的画面则恰恰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性的画面。比如,笔者在讲授《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用非常生动的语气朗读列宁在1917年10月24日写给中央委员会的信:“同志们:我写这封信是在24日晚上,情况已经万分危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确实等于自取灭亡……资产阶级通过科尔尼洛夫分子发起的攻击、维尔霍夫斯基的离职都说明不能等待了。

无论如何必须在今天晚上,今天夜里逮捕政府成员,解除士官生的武装(如果他们抵抗,就击败他们)……不能等待了!!等待会丧失一切!!”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有利。紧接着笔者再用更加生动的语言,加上肢体的动作,模仿《列宁在1918》的演讲,并在演讲的最后做出列宁向前伸手的经典造型,课堂效果非常好,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非常有效。再比如,在讲授《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时,笔者则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影像材料向学生展示“两弹一星”、“神舟”系列的画面和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受到冲击,从画面上感觉令世界瞩目的精彩历史瞬间。

二、历史教学中历史抽象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有所建立,要比初中生高很多。但是,很多历史名词和理论毕竟是他们以往没有接触过的,因此要理解其中的意义,掌握这些名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多个不同的名词或是概念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融合,从而加以运用并解决实际问题,这难度便会再次增加。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方法和手段同样很多,笔者最常用的就是通过归类总结,加上综合性的训练题将不同类别的内容再一次加以整合,从而使知识系统化、复杂化,从而培养并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比如,高中历史中的最基本的理论便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将这些理论与历史的发展相联系呢?笔者就是通过下面这样类型的习题进行科学整合的: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被当今的人肯定的,肯定她的主要原因是:①大力提倡佛教。②她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③在位时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个选择题的答案是③。为什么是这个答案而不是其他两个?原因比较简单,评价历史人物,主要根据就是生产力的标准和实践的标准。

三、历史教学中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不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也不是书本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会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并且要为他们质疑、求异提供必须的帮助,使他们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对他们正确地看待事件人物及事件有利,对他们理解并看待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人或事也有利。比如:在讲授《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课时,笔者便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使学生懂得,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的人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灾难,国破家亡、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流血牺牲,所有的惨烈,所有的目不忍睹、目不忍视、耳不忍闻都在这里可以找到。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教育了全世界人民,要爱好和平,珍惜和平岁月,要反对法西斯战争。而且,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用批判的思维方式评价“八国联军进北京”、“”以及“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让学生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各是什么,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吸取。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培养的方法有很多,需要历史教师针对具体的课程内容来安排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既要注意知识的深度,又要注意知识的广度,既要相对独立,又要普遍联系。讲国内的历史可以纵向联系不同的历史时间的相类似的历史事件,也可以横向对比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的类似的事件。在普遍联系中培养历史思维的特殊性,培养用历史的方式进行思维。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顾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生拉硬扯。

作者:彭永俊 单位: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第二篇

一、培养学生集合思维能力的方法

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任何历史现象都处于纵横交错的时空网络之中。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历史发展的线索,将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可使其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和本质属性,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其中,纵向归纳是指将同一历史现象的产生、发展等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列表对照,如,德国的发展历史。横向归纳是指将同类性质的事件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分类。如,世界近代史上民族解放运动的四个发展阶段。

二、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方法

1.问题情境法

一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史实进行分析和综合,使他们学会在全面了解史实的基础上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如,在讲完“北美独立战争”一课后,我提问学生:“北美人民为什么能够以弱胜强,并取得最终的胜利呢?”学生通过对相关史实的分析,可以得出“北美独立战争具有正义性并获得了广大人民支持”这一结论。教师也可先提出结论性的问题,让学生用史实进行论证。

如,对于“怎样理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这一问题,学生可运用法国革命群众在关键时刻三次挽救革命的史实来印证这一结论,从而加深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本质的认识。二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相关史实进行抽象和概括,从复杂的历史表象中找出最核心的问题,揭示历史内在的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如,在讲“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过程”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十九世纪中后期,世界资本主义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要求学生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他们不知从何入手,只是罗列出一大堆史实。我则引导他们结合四个不平等条约,从主权破坏程度和赔款数字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三是要求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和分类,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形成自己的见解。如,在学习完“”一节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有何异同点。

2.探讨发现法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学生对某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看法不统一的时机,组织他们进行讨论,让他们集思广益,交流探讨。如,在讲有关“重庆谈判”的内容时,我提问学生:1945年,曾三次邀请去重庆谈判。要不要去呢?对此,学生争论不休。部分学生提出了不能去的两条理由。其一,要共产党交出人民的军队和政权,交出了岂不是轻易就扼杀了革命力量吗?其二,和谈是国民党争取部署内战时间的一个幌子。

其他学生则赞成去重庆参加谈判。他们认为:此举有利于树立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顾全大局的社会形象;利用和谈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能够为广大人民争取到更多利益;和谈不成,也能揭露美蒋阴谋,团结中间势力。通过思考与探讨,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并深刻地认识到了去重庆进行谈判的“三个有利”。

作者:冯灵敏 单位:甘谷县第六中学

第三篇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学习中,学生如果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对学习抱有极大的热情,才能产生学习的动机。有了学习动机,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首先,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要从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进行有效实施,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包含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是历史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因此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教学中应该多选择一些与教材紧密相关的并且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其次,还应该用学过的历史思维方法去联系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分析历史现象。最后,采用丰富多样的教法不仅能够提高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如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效果,发挥直观教具的功能。

二、启发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一是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掌握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重要的一种阅读方法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可告诉学生规律,在阅读内容中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能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出示阅读提纲应是本节或本段的重点内容。如阅读内容中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一般就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的基本概括。除了以上这些,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总结和概述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运用自己的概述语言,概括文中阐述的内容是什么,然后以自己的语言习惯加以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学生遇到问题时,具备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的应变能力。与此同时,还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学习中运用思维,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在阅读过程中,通过鼓励学生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老师就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当学生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及时诱导。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途径

一是课堂讨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特点及时点拨,能够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在讨论中丰富知识。通过创设讨论的情景,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争论,这样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这是思维交流的最好的讨论形式。如在讲二战中“敦克尔克大撤退”,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待交战双方的胜负,一部分学生片面认为“大撤退就是大逃跑,打败了才逃跑呢,当然是英法联军的失败。”学生经过一番争论,加之老师的点拨,从整个战局中以战略的长远的眼光看发展变化。学生的回答再次证明这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讨论中,同学们获得各方面的知识,还学会了从多层次多角度去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是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以典型习题为范例,仔细讲解,教给学生解题方法。首先要在阅读中弄明白材料的主要意思,通过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二是要联想课本中内容来解题。三是通过阅读材料,在弄明白问题时找出答案。我在教学中经常找一些材料题,布置一些由易而难解析题让学生练习。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解题方法,在利用课本中的材料的基础上,增加课堂中材料容量。另外,课堂上还可以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一些趣味性材料,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如投影、电视等,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三是通过练习提高能力。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的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练习,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还能培养运用技能技巧解题能力,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准确性。要有的放矢的根据重点难点来讲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如像选择题可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对比、理解是否准确等,材料题可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另外,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通过撰写小结学习心得的方式进行这方面思维训练。总结归纳教材内容、知识结构,对旧知识加工梳理,也是锻炼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对所学内容提炼要点,找出规律,清理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清晰的印象。

作者:王冉 单位: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