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阅读是人类学习的基本活动,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对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有意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教学策略,需要深入地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历史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阅读是人类学习的基本活动,被有的学者称为“学习之母”和“智慧之源”。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阅读后的记忆率要比听讲后的记忆率高出1.66倍,靠听觉获得的知识三天之后只能保留15﹪,而靠视觉获得的知识三天后可保留35%。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对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各种版本的教材都增加了大量的拓展资料,进一步提高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有意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在阅读中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但我在上课时发现大多数学生不注意做笔记,也不会做笔记。他们不会勾划重点词句,不会写要点和批注。对此,我向学生提出了做好课堂笔记的明确要求:一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找到关键信息,用着重号、下划线、方框等方式标记不同类型的要点。比如,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反映重要概念的名词,对历史发展的原因、结果、影响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二是可以在课本的字里行间和四周空白处作批注。在书上写批注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时思维集中,也方便记忆,有利于抓住要点和梳理线索。其实,学生的阅读笔记,可以写在书本上,也可以记在专门的笔记本上。书本上可以记一些比较简短的内容,如及时性的疑惑和感悟、老师的板书等;笔记本上可以记下自己查找到的素材,以及阅读心得等。阅读笔记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而记下老师的板书,也是做学习笔记的一种方式。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把阅读的过程向前后延伸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让学生读一遍书就记下新的收获和感悟,从而不断补充阅读笔记。
二、在阅读中始终紧扣历史要素
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要素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技巧。因为,许多历史过程、历史现象都由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局、性质等。大部分历史过程都有明确的起止时间和标志,有些历史事件还包括兴起、发展、高潮、转折、结束等线索。寻找要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经过选择、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摒弃那种“胡子眉毛一把抓”,逐字逐句和整段整课死记硬背的陈旧学习方法,针对不同的历史知识,善于抓住要素,分清层次,找到关键词和关键句,从而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我引导学生在课本相应的空白处写下五条批注:金田起义(开始);定都天京(发展);北伐、西征(全盛);天京事变(由盛转衰);天京陷落(失败)。显然,这五条正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五件大事及经过。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历史事件都包含有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和意义等几个部分。在学完一节内容后,要按历史事件的这几个要素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鸦片战争》一课中,有位同学是这样总结的:“英国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从1840到1842年,经过两年战争,中国战败,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而且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样,学生就初步学会了“依据历史事件的几个要素从总体上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方法。
三、在阅读中思考解决各种问题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考解疑,是学生阅读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过程,提高阅读效率。这些问题,既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去发现。因此在备课中,应首先对教材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每一节知识内容按层次,划分成“最基础的史实知识”和“要求理解掌握的内容”两个部分。史实知识量大面广,分散在课文的各处,可以使用问题前置的方法。例如,在讲《抗日战争》时,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从1937年至1945年8月日本法西斯给中国人民带来哪些苦难?中国人民是如何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的?这些问题的难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积极思考,协作讨论,对这场民族战争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在阅读教学实践之初,绝大多数学生并不善于质疑。对此,我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观点和看法,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渐渐地,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例如,学习《世界格局的形成》时,就“美苏冷战”部分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系列问题:什么叫“冷战”?美苏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冷战”的局面?“冷战”的表现有哪些?“冷战”对历史发展有哪些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动脑,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上所述,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一些尝试。当然,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但在阅读这一最基本的教学环节上,多花些心思和功夫,应该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教学策略,需要深入地实践和探索。
作者:李钟 单位:临夏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