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与生涯教育融合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教学与生涯教育融合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历史教学与生涯教育融合探索

〔摘要〕新高考改革凸显了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历史学科的特点使学科教学与生涯教育相结合的融入式课堂成为可能。融入式课堂促使学生在学科与专业之间、专业与职业之间建立联系,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能力的迁移:一方面,能促进学科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另一方面,拓展生涯教育的途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生涯教育;历史教学;融合教育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同时将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推向了教育改革的前沿。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否将核心素养由理论转化为学生融入社会、胜任工作乃至具备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教学与生涯规划相结合的融入式课程组织方式显得尤为必要。廖世承[1]曾指出:“我们为学生前途计,为社会计,在中学的课程内,须有职业的预备和选择职业的指导。”融入式课堂促使学生在学科与专业之间、专业与职业之间建立联系,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能力的迁移。一方面,促进学科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另一方面,拓展生涯教育的途径。如何实施?笔者结合自己的若干思考,尝试了历史教学生涯教育融合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借此抛砖引玉,为一线学科教师提供借鉴。

一、紧扣学科内核,挖掘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知

紧扣学科内核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立足点[2]。历史学科是与“人”有关的学科,历史人物璨若星辰,涉及古今中外不同时空,跨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不同领域。他们或是睿智的思想家,或是顺应时代潮流、引领社会改革的政治家,或是潜心研究、推动技术革新的大国工匠,还有孜孜以求探索自然奥秘、拓展人类认知空间的科学家,等等。这些历史人物有些处在相同的时代,选择方向不同;有些处在不同的时代,选择方向相同(见表1)。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有自己的职业身份,为学生在性格与职业的关联上提供了参照,且职业的选择与当时的时代、环境紧密相连,并推动了时代的发展。例如,李时珍出生于医生世家,年少时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次科举考试受挫后,他立足现实,重新审视人生前途,毅然选择了医学道路,并成为伟大的中医药学家。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将生涯规划教育目标融合在学科课堂教学之中。(1)为什么从小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的李时珍会接连三次参加科举考试?(探究时代环境、兴趣与择业之间的关系)(2)为什么三次科考失败后,他没有继续坚持,重新选择了当时被视为末学杂流的医学?(探究家庭环境、人物性格与择业之间的关系)(3)为什么任太医院判一年后他主动辞职还乡,重修本草?(探究工作环境、人物品格与择业之间的关系)围绕李时珍择业的连环设问,既抓住了“时代中的人”,彰显了历史学科特色,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又有利于学生审视自我,分析“时代中的我”,初步萌发生涯规划意识。

二、立足生本课堂,精心组织教学,引领学生实现职业认同

学生生涯意识的萌发仅仅解决了“我要做什么”的问题,“我该如何做”即实现职业认同才是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心理学认为,“观察—模仿”在中学生认识过程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的抉择、面对困境的坚守、面对失败的坦然,以及面对诱惑的自我克制等,都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学生的心田,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如此开展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又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与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认识自我,觉察影响自我和未来发展的因素,明确自我发展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提高社会适应力,科学、合理地制订学习目标,调整学习策略。

三、彰显生涯理念,培育家国情怀,唤醒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彰显生涯理念,是助力学生幸福人生的落脚点。生涯教育中,引导学生选择很容易,教会学生坚持也不难,难在帮学生寻找选择的归宿,即思考生命的价值所在[3]。从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方向看,高中生涯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学科选择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对个体的生命历程宽广而深远的透视基础上,教给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使之能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主动、智慧、持久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与终身发展”。而这种发展恰恰有助于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人生选择,有助于学生思考个人、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例如,詹天佑的“如果我失败了,那就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而且是所有的中国工程师和中国人的不幸”;孙中山的“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陈独秀的“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上述素材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百年前的中国,伟人们面对的困难很多,选择方向不同,却有着相同的爱国情怀。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作为青年的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责任与担当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的同时,启迪学生认识到生涯规划应该在自我、集体和国家三者关系中合理定位,从而将自我的生涯规划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一言以蔽之,学科教学与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的融入式课程组织方式,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迫切需求,是课程改革和教育理念更新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学科教学由知识本位向育人本位转变的根本要求。历史学科与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合不仅能够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有助于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拓展学科教学的空间,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认识自我、定位自我和提高自我,逐渐成长为适应时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廖世承.中学职业指导的问题[J].教育与职业,1928(96):25-27.

[2]刘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5(10):32-37

[3]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