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当代我国老年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西塞罗的老年观
1.老年人安度晚年应该是一个积极老化的过程
西塞罗认为“老年人不能积极工作”这个观点是片面的。老年人虽身体虚弱,不能担任年青人从事的体力劳动,但是,成就伟大的事业并不全是只依靠体力、速度和敏捷,有时需要依靠思想、声威和判断力。这些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而益发增强。因此,他认为老年人不仅要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而且要大力发扬老年人本身专有的深谋远虑和审慎的品格。他举例说柏拉图是在八十一岁高龄执笔写作时去世的;伊索克拉斯在创作《雅典娜女神节祝辞》这本书的时候已经94岁了,他的老师里昂提尼的戈尔加斯活到107岁也从未休止过研习和工作,因此,西塞罗认为只有愚蠢的人才把自己的错误和过失归咎于老年。为了证明老年人仍然可以不断的工作和学习,可以积极老龄化的,他还幽默地阐述了人的记忆力问题。“事实上,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哪位老人忘了他藏钱的地方。老年人记得与他们相关的一切。比如约定的开庭日期,他们欠谁的钱,谁欠他们的钱。而那些上了年纪的律师、大祭司、卜者和哲学家,他们的记忆力也是非常好的!老年人只要能持久的学习和钻研,就能保持良好的记忆力。”
2.老年人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态来延缓老化过程
西塞罗认为,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相对应的特征表现:童年脆弱、青年傲慢、中年峻厉、暮年老练,这些都是自然的属性,每个特征分别对应其相应的生命周期,但这无法表明老年人不能同时拥有健康。西塞罗说:“我很钦佩成熟的年轻人,更称赞怀有少年魄力的老年人。老年人只要做到这点,身体虽老,可他的心灵和精神是永远不会老的。”西塞罗认为羸弱不是老年人特有的,身弱的年轻人同样也会羸弱。他认为,我们应当抵御老年的侵袭,应该尽力弥补老年的缺陷。一方面,要向抵抗疾病一样同老年作斗争,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每天进行适当的锻炼,而且要注意饮食,以能够恢复体力为限,不要过度,成为负担。另一方面,还要关心智慧和心灵,西塞罗把他们比成灯火,如若不继续添油,老年便会使他们的光辉逐渐暗灭。
3.老年人应该加强修身养性达到健康老年化
西塞罗认为感官上的快活是自然赐予人类的最大祸端,它得寸进尺,疯狂地强迫我们去寻得满足。实际上,一切卑鄙的勾当,一切可耻的行为,都是因为追求感官上的娱乐而做出的。他认为自然赋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是理智,而其最大的仇敌便是感官娱乐。因为,我们受欲念支配时,节制是无能为力的。在欲念的王国里,美德是没有立足之地的。所以他认为,人到老年失去感官上的娱乐,“那是帮助我们解决了青年时期最严重的弊端,它是生活中最好的礼物”。正如西塞罗所设想的那样:想象一个人,彻底沉溺于感官娱乐时,他是失去理智,凡是需要思索、考虑的事,他都不可能去做。因此,他认为,“淫乐阻碍思维,是理性的敌人”。正如《老子》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西塞罗强调情欲和美德的对立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人的情欲、情感并不是与道德、理性相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人只有在过度纵欲的情况下,才会失去理智,做出有违道德规范的行为;而道德标准的建立以理性为基础,以情感为依托。其次,情欲需要理性的压制,使其与道德标准相符合。但是,西塞罗没有辩证的看待情欲与理性的内在关系,而是更强调了它的论证说服力,即老年人从情欲中解脱,是很幸福的事情。西塞罗的观点虽是片面的,但他委实论证了老年人在情欲消弱后的另一番人生幸福景象,这也正是我们对待老年问题的可取之处。
4.坦然面对死亡是老年人积极老年化最关键的心态
对于死亡的临近,西塞罗认为,这同样不是让老年人不幸福的缘由。他说:“当人到老年,仍然惧怕死亡,这样的老年的确是不幸的”他对死亡的解释是:如果死亡等同于灵魂熄灭,那就不必介意死亡;如果死亡能使灵魂进入一个永恒的境界,那应该憧憬死亡。死亡不是只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相对来说,青年人应该更恐惧死亡,事实上老年人已经比青年人活得长久了,青年所希望的延年益寿,老年人已经拥有了。死亡随时都有可能降临。一个人害怕死亡,他的心怎么能平静?西塞罗让人们以自然的态度来对待死亡,他认为,凡是合乎自然的,都应视为美好的,没有什么比老年人的死亡更合乎自然的了。年轻人的死恰似被洪水浇灭的烈火,而老年人的死则是油尽灯枯。年轻人的死亡是对生命的掠夺,而老年人的死亡则是生命的成熟,是人生之旅安息的港湾。因此,老年人暮年生活中不该过分留恋,也不该无故放弃,而是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充分的利用老年。老年人对生死保持乐观的态度,因而会比青年人有更多的自信和勇气。他举例说,当僭主皮西斯特拉托斯问梭伦依仗什么胆敢和他对抗时,梭伦回答说“老年”。这是因为老年人能更好的理解生命与死亡,所以,老年人无所畏惧。
联合国规定,凡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者,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都可以判定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我国早在1999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速度快、规模大。截止到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超过了2亿,是人口比重的14.9%。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推进和开展老年教育事业,是应对老龄化的基本途径,也是必要措施。尽管我国十分重视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因地制宜,多渠道、多层次的推进和开展老年教育,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亟待解决。西塞罗在《论老年》中阐发了健康、乐观的老年观,并做了精辟论述,对当代我国老年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1.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促进老年人的再社会化
西塞罗说:“轻狂是年轻人的特性,持重是老人的优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品质日益增加。他强调老年人应该积极参与工作,发挥老年人自己特有深思熟虑和审慎的优势。而1982年在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的《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也指出的:“老龄只是每个人的生命期、事业和经验的自然延续,而他的知识、能力和潜力在整个生命期一直存在。”这都肯定了老年人的价值,而且强调了老年人有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应有的权利。因此,应对老龄化的基本途径和必要措施就是大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国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并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但事实上,我国的老年教育只注重丰富老年闲暇生活、陶冶老年情操,而相对弱化了对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致使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滞缓。为此,在开展老年教育时应肯定老年人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制定系统的规划,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为“老有所为”和“老有所用”创造条件。同时还可以让人们认识到老年保障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缩小代沟,协调代际交换关系,保证“老有所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和经济发展。
2.注重健康教育,提升老年人的生命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完好状态”。人到老年,身体各项机能开始逐渐退化,出现抵抗力减弱、经常生病的现象,因此健康往往是老年人最重视的问题。老年教育要重视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让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年人受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所限,对一些老年性疾病,未能及时发现,以致延误就医。有的老年人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养成不良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开展老年教育,大力宣传推广老年健康知识,可以让更多的老年人了解自身的身心状况,提高健康保健意识,把疾病消灭在萌芽时期,节省医疗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另外,老年人退休后,在社会上,由劳动生产者向消费者转变;在家庭中由家庭主角向从属角色。很多适应能力不强的老年人,角色定位不准,感受不到存在的意义,便会出现孤寂、空虚甚至绝望的心理。若不能正确处理这种消极情绪,便容易封闭自己,进而逃避社会。而我国传统的老年教育以养生为主,只注重外显状态的健康长寿,相对忽视其内在心理健康,致使老年人陷入内心空虚的生活状态很普遍。因此老年教育在强调养生教育的同时要格外注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老年人的心理郁结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不但可以缓解代际矛盾和社会矛盾,而且有利于消除孤寂感和失落感,更能够延缓衰老。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让老年人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老年的生命熠熠生辉。
3.培养超脱的心态,积极享受老年生活
当前我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受经济条件和家庭结构变迁的制约,并不能自主的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又因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转变造成内心情感的巨大落差,致使老年人不能惬意的享受晚年生活。另一方面,人至老年,身体器官和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日益下降,其自身的整个感官也在逐渐削弱,致使老年人郁郁寡欢、懊恼不已。实践证明,郁郁寡欢的老年人往往在晚年生活中提早谢幕,而那些在晚年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却神采奕奕。因此,开展老年教育首先要让老年人适应生理衰退这一自然现象,养成“恰当”与“自然”的心态,帮助老年人认识到所处年龄阶段的独特性,调整和建立积极的、健康的心态,催生老年人新的人生价值观。其次老年人通过老年教育可以接受新事物,汲取新营养,以科学理智和乐观豁达的态度看待自己、看待人生、看待社会。再次,老年人在老年教育中培养兴趣爱好,增加生活情调,保持宁静平和的心态。另外通过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老年人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能力。
4.以人为本,注重死亡教育
死亡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也是每个老年人焦虑、烦恼的源泉。人生总都会有终结的一天,但当任何一个人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时候多少会有悲凉、恐惧的感受。西塞罗认为人务必从年轻时就要接受死亡教育的观念,这样到老年的时候才能坦然面对死亡,将生死置之度外。安然的面对死亡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关键,明智的人总是能从容地死去,愚昧的人总是不愿接受死亡。在我国“死亡”是传统禁忌话题,作为生命教育起点的死亡教育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讳疾忌医,缺少死亡教育的调试作用会更加消弱老年的生命价值以及歪曲老年人的生死观。为此推进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大力提倡“向死而生”的理念,引领老年人树立正确生死观。正确的生死观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精神境界,延缓衰老,拓展生命的宽度。将“生死互渗”的理念通过老年教育的课堂课程、专家讲座、实践活动等形式传递给老年人,帮助其成为由“死”观“生”者,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并学会珍惜当下的生活,理解生命的意义,激发老年人内在潜能,把“死”的意识转化为巨大的宝贵资源,让老年人在有限的晚年生活中创造出无限的精神财富。因此,老年人对于自己晚年既不应过分贪恋,也不应无故摒弃。
作者:孔晶晶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