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老年教育对老年人的影响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1.老年大学归口党委组织部门管理。全省省、市、县三级老年大学都是归口各级党委组织部,由同级党委老干部局代管,形成了从上到下比较规范的管理体制。
2.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办学网络。目前,全省共建有老年大学(学校)7897所,在校注册学员54.89万人,有64.9%的乡镇和10.3%的村建起了老年学校,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办学网络。
3.不断提升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山东省老年大学协会配合省委老干部局,制定完善了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标准,开展了创建省级老年大学先进示范校活动,全省涌现出了41所省级老年大学先进示范校。编写了国内第一套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和国内第一套老年大学统编教材。
4.注重加强老年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立足实际,围绕影响老年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探索老年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用先进理论指导办学教学实践。5.努力打造老年大学文化软实力。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坚持围绕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弘扬时代主旋律,培育学校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新风。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文化活动,老年大学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6.狠抓老年教育队伍建设。积极倡导和树立“有能力才能有作为,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的观念,把让老年学员满意作为办学的第一追求,培育了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干事创业、熟悉老年教育、乐于为老年人服务的教职员工队伍。
30年来,山东老年教育不断发展壮大的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1.做好老年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下来谋划,按照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来推进。这是老年教育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
2.必须深化对老年教育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努力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参与、社会支持、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形成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这是推动老年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关键之举。
3.必须始终重视老年教育工作创新,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工作制度建设,创新老年教育办学形式,靠创新推动工作。这是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
4.必须遵循老年教育发展规律,加强老年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破解老年教育发展难题,拓宽老年教育发展思路,多从提升内涵上下功夫。这是推进老年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
5.必须坚持以老年人为本,坚持普及与提高两手抓。充分发挥老年大学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和远程老年教育,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发展老年教育事业。这是加快老年教育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制约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有限的老年教育资源与快速增加的老年生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体制机制创新跟不上。由于管理体制创新跟不上,投入机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刚性约束,致使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一级政府,对老年大学校舍建设、设备配置、经费投入上,存在着诸多随意性。
3.在编人员严重不足。全省各级老年大学在校注册学员近10年翻了一番半,但在编管理人员大都是建校初期配备的,尤其是县级老年大学大都只配备了寥寥几个在编管理人员,至今仍有30个县老年大学未配备在编管理人员。再从教师队伍看,目前全省各级老年大学基本没有在编专职教师,主要靠聘任兼职教师维持教学,难以开展教学研究,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4.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2012年地处我省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青岛市,老年大学在校学员占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比例为12.1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17个百分点;而地处我省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个市,老年大学在校学员占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比例仅为1.06%。
三、实现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要有新举措
1.要进一步创新老年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重视老年教育”。这为老年教育在国家制度层面上定了位,老年教育属于教育范畴,但又不同于普通国民教育。老年教育是公益事业,是老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养老事业的重要内容。从目前山东的情况来看,老年大学归口各级党委组织部,由同级党委老干部局代管,这种管理体制对推动全省老年大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对老年教育事业的管理还没有明确由哪个部门来管。由于老年教育管理体制创新跟不上,投入机制不健全,难以形成刚性约束。在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之前,要进一步在各级强化党政分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参与的老年教育工作领导体制,真正形成党政主管、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推进机制。党委老干部工作部门要把老年教育作为老干部工作转型拓面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加强具体指导。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纳入整个教育大规划,将老年教育经费开支列入整个教育支出的大盘子。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确保各级老年教育的发展有规划、制度,有编制、人员,有足够的办学经费、较好的教学设施、丰富的教学成果、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2.要充分发挥老年大学的引领示范作用。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老年教育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可以说,老年大学几乎相当于老年教育的全部。所以,在推动老年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省、市、县三级老年大学的引领示范作用。要明确老年大学的功能定位。要在坚持服务离退休干部的前提下,树立起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广大老年人的办学思想,扩大覆盖面,体现公益性,实现开放式办学。在现有基础上,把学校建成本行政区域内老年教育的教学示范中心、理论研究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和远程教育中心。要搞好老年大学的规划布局。我们现在正按照省委领导同志关于“老年大学要办成没有围墙的大学”的要求,研究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让老年大学进社区、进高校、进老年公寓,把老年大学办到老年人身边。县一级老年大学,要在自身办好办强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到乡镇办分校,送教到乡镇、到村。要创新老年大学的办学理念。老年大学要进一步强化“学养相宜,康乐有为”的办学理念,不仅要把老年大学打造成老年人学习的平台,更要多开展“学养”结合的事业,构筑文化养老的平台,让老年人在老年大学既增长知识,又怡情养性,获得心灵的愉悦。
3.要进一步创新老年教育办学形式。新形势下实现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创新老年教育办学形式,拓宽老年教育发展渠道,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一是要积极整合资源创办分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与所在地老年大学合作设立老年大学分校或教学点。鼓励高等院校发挥师资人才集中、办学条件好的优势,与老年大学合作或独立创办老年大学。二是要向社区和基层延伸。将老年大学办到社区、敬老院,办到老年人身边,方便老年人就近就地学习。对已发展起来的乡镇街道、农村社区老年学校要加强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惠及更多的老年人。三是要加快发展远程老年教育。充分运用互联网、有线电视网、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手段,开设“空中课堂”,发展远程老年教育,做到老年人足不出户,在家就能轻松上网学习。4.要进一步创新老年教育队伍建设。实现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创新教职员工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一是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要在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为老年学员提供热心、周到服务的同时,根据事业的发展,适当增加在职干部的编制,选聘适合老年教育的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作为正式干部进入老年大学,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增加干部队伍的新鲜血液。二是在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上,我们从退休干部中,返聘了一批有政治觉悟及一定理论水平,又有工作能力的老同志参与教学管理。从实践看,这是缓解老年大学干部职工短缺的好办法。三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既要加强对现聘教师培训管理、提高素质,还要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根据学校专业设置选聘一批高水平的兼职教师,提升教师层次。同时,也要积极争取编制,培育学校自身的教师队伍,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合老年教育特色、德艺双馨、专兼职结合、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既从事课堂教学,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创品牌学科奠定人才基础。
作者:杜英杰 单位:山东老年大学校长
第二篇
一、深刻理解办好老年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办好老年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去年9月25日,在致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的贺词中,同志指出,要“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明确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其中包括进一步促进老年教育发展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重视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没有老年教育的充分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就是不完善的,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也就不可能达成。
(二)办好老年教育是帮助老年人持续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途径
老年人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丰富的阅历、知识和经验,是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老年教育要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他们提供新知识和新技术教育,消除“时代鸿沟”“、技术鸿沟”,使他们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积极健康的老龄观,保持自尊自爱自强的精神风貌,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活动,真正实现老有所为。
(三)办好老年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老人安,“关乎国运,惠及子孙”。每位老人都关联着一个或几个家庭,老年群体关联着整个社会。从家庭角度看,发展老年教育,可以帮助参加学习的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使之心境和谐,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他们作为家庭里的长辈,通过言行教育和感化子女,使家庭团结和睦,正可谓“家和万事兴”。从社会角度看,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不同的学习活动,形成生活新圈子,在学习中增进与他人的交流,化解对社会的隔离感和孤独感,让精神有所寄托,使心胸更加开阔,能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的有关建议
近年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老年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老年大学成为实施和推进老年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次,社区教育正在成为发展老年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据调查,2012年,在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范围内,老年人参加教育培训的比例占到参与社区教育居民总数的59.5%。再次,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构架初步形成。教育部出台了高职、中职学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全国约有60所职业院校开设了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在校生超万人。部分普通高校还在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开设了老年学等相关专业或课程。但也要看到,我国老年教育还不能适应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老年教育还存在着参与人数少、地区发展不平衡、理论指导不足、教育资源分散、教育形式单一、办学条件较差等问题。面对新形势,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的重要性,政府社会齐动员,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力推老年教育取得新进展。为此,提出如下五点建议。
(一)进一步推动全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当前,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已成为全球范围的潮流。我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用终身教育理念安排和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也就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五大观念,这同样适用于老年教育。去年,教育部举办了以“为实现中国梦——终身学习•人人成才”为主题的第九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推出了百名“百姓学习之星”,其中很多是老年人。这些老年人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是全社会老年人参与继续教育的榜样。发展老年教育,需要全社会特别是老年群体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在这一理念引领下采取切实的行动。从政府层面来说,这些行动包括把老年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从政策和经费上对老年教育给予大力的支持。
(二)进一步扩大老年人享受教育权利的覆盖面
一是为老年人接受各类学历高等教育创造条件、提供方便。要积极支持普通高校招收老年人入学。鼓励
继续教育机构为老年人参与继续教育提供更多机会。二是进一步扩大老年大学办学规模,特别是要扩大服务对象,发挥老年大学在老年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三是要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推动社区教育机构特别是街道(乡镇)的市民学校和居委会(行政村)的社区教育学习点成为城乡老年人家门口的“学堂”,缓解老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四是倡导并推进养教结合,鼓励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走进养老机构,把丰富的教育资源送到老年人身边,方便入住老人参与教育和学习活动。
(三)进一步创新老年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
推动老年大学等专门的老年教育机构社会化、网络化发展,与社会性老年教育形成互补,积极稳妥地引入市场化机制,逐步建立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的福利与市场相结合的体制机制。积极倡导老年人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倡导发展老年学习社团,提高老年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老年教育师资和工作者队伍建设。进一步创新老年教育教学模式,高度重视老年教育的质量,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四)进一步整合社会各类教育学习资源
老年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要进一步开放教育及其他社会学习资源,利用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职业院校、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场地、师资、课程、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服务本区域老年群体。鼓励各类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公园、广场、绿地、风景名胜等社会资源用于支持老年教育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面向老年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为他们提供开放便利的学习机会与学习平台,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五)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教育部正在牵头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基本考虑,一是加强养老服务业的相关专业建设,扩大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规模,开展养老服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二是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业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批养老服务实训基地,推进与养老服务业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合作。三是积极开展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依托相关职业院校、开放大学和高等院校,开展多样化的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推动养老服务业相关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四是组织职业院校、本科院校在校生参与养老志愿服务,鼓励引导专业对口的高校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业。推动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作条件改善,逐步提高其待遇,努力建设一支稳定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
作者:刘建同 单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
第三篇
一、发展老年教育具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我国老年教育30年发展的实践证明,它起到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老人安,则社会安”。老年群体是社会中越来越庞大的特殊群体,是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2.02亿,在我国总人口中占14.8%。“老人安则社会安”,老年人稳定了,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就稳定了。而老年教育对于老年群体的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老年人走进各级各类老年大学,他们就摆脱了孤独、寂寞、空虚、无为等失落感,就能学会乐观豁达、幽默快乐地生活,就会忘记年龄、忘掉怨恨、交心通气、化解心结,消除不良情绪,从而正确看待社会、正确看待家庭、正确看待自己,使他们自己获得身心健康,促进延年益寿,提高幸福指数。其次,“发挥传递正能量的维稳作用”。经过在老年大学的学习,老年群体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不仅自己获得安康幸福,还会对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好的正面影响:老年人经过老年教育所达到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况,对子孙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使家庭成员融洽相处、形成和谐的代际关系。家庭的和睦必将影响到亲朋家庭的和谐氛围,必定给邻里、社区送去和睦的春风。由此产生“一人入学,带动一家,影响一片”的正能量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滚动效应。
二、发展老年教育是保障和改善老年群体民生,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现实需要
“民生问题”与老年人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实践证明,创新发展老年教育,正是不断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完善养老保障体系,解决当前老年群体最大的民生问题,使老年人实现“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的具体措施之一。这也将是推进我国社会建设的一大贡献。
三、发展老年教育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举措
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中,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老年教育是继续教育的一部分,继续教育又是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和规划纲要规定了的。因而,首先老年教育同样应当执行和达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各级政府应将老年教育列入国民教育的整体范畴,列入本地教育发展规划,保障老年人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确保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最后阶段。如果老年教育缺位,终身教育体系将无法完整更不能完善。其次,对老年人而言,老年教育是保障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只有把老年教育的也列入优先发展之列,努力提高老年教育的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办好令老年人满意的老年教育,才能充分地满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才能完成加强社会建设的这一首要任务。
四、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重要载体
在社会建设的第四项任务“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特别提到了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才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当前,在老龄人口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到203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3.3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2%,同时,高龄化、老龄化和空巢化形势也在进一步加剧。到2015年我国65岁及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约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4。这说明,在未来20年,我们必须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的“三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形势和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所产生的一系列老龄化问题。因此,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正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的一个重要载体,是老龄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国老年教育具有文化养老、知识养老、精神养老的功能。进一步挖掘老年教育的养老功能是十分必要的。使教育养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以期使老年人的精神保障得到社会的充分重视、健康的发展。使社会养老服务进入能满足积极老龄化要求的良性运行状态,为健康的老龄事业做出贡献。这也将是推进我国社会建设的一大贡献。
五、发展老年教育是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号召要“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在当今社会,社会组织是满足老年人再社会化的最好方式之一,而老年教育尤其是老年大学在全国各地还培养和建立了像老年志愿者队伍等许多社会组织,专稿以多种形式调动老年群体参与社会管理,并带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社会管理的群体力量。因此,发展老年教育特别是老年大学,是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有效途径。综上所述,在加强社会建设的诸多方面,我们都可以找到老年教育的关系定位以及与社会建设相互作用的轨迹。老年教育的创新发展可以积极推动社会建设的加强,反过来,加强社会建设也可以同时推动老年教育的创新发展。因此,加强社会建设与发展老年教育密不可分,二者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
作者:杨启村 单位:江西省景德镇老年大学校长
第四篇
一、中国老龄化下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现状
1、老年人生理变化特点
一是细胞老化,这一变化是人体衰老的基础,主要表现在再生细胞更新生长恢复能力降低。二是组织和器官发生萎缩,重量减轻。由于人体长期活动,器官的消耗和劳损,就造成组织功能的减退。三是身体各功能系统老化,对外界各种刺激感受性较弱、反应迟钝。四是不同老年个体身体具有差异性。研究表明,老年人思维灵活与脑退化成反比。老年人越积极用脑,多一些思维训练,脑衰老退化速度越慢。同样,身体状况亦如此。
2、老年人心理变化特点
一是对死亡的恐惧。虽然老年人明白自身衰老的规律,但从心理上,对死亡有莫名的恐惧,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对生的希望渴望巨大。二是心理脆弱敏感。由于老年人在社会中承担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身份地位由为社会做贡献变成了社会的“负担”,从以前上班忙碌到现在整天无所事事。再加上家庭内出现变故、经济困难、突发疾病、特别是丧子或丧偶,对老人打击较大,更不愿与社会交往,甚至出现抑郁、孤僻、恐惧和无助感等消极的心理特征。同时,对周围的事情心理承受能力变弱,一旦和年轻一辈发生冲突,觉得自身地位遭到冲击,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三是精神空虚。许多老人对退休后生活缺乏规划,退休后,对突然放松的生活,刚开始充满新鲜兴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精神上开始出现空虚烦躁,觉得生活毫无意义,找不到生活目标。特别是一些疾病缠身的老人,精神压抑紧张,更是找不到生活的意义,甚至想自杀来解脱。
二、当前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所山东老年大学成立,标志着我国老年教育的诞生。随后国家颁布《老年人权益障法》等文件进一步促使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老年教育更加被社会所关注。到现在,全国城郊、社区、乡镇、农村都已建立上万所老年学校,在校老年成员遍布全国各个地区。至此,我国老年教育发展已经经历了开创起步、探索推进的阶段,现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尽管老年教育对加强老年身心健康,陶冶情操、振奋精神、减轻社会压力有着一定作用。但当前我国老年教育经过三十多年发展,虽取得了积极良好的效果,但仍存有诸多问题。现主要分析如下:
1、资金、设施和设备投入不足
调查研究,很多老年大学教学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由于财政资金投入不够,不能及时更新。更不要说一些乡镇农村的老年教学设备,条件更为恶劣,教学效果不明显,严重影响老人上课质量,进而影响了老年人心理健康。
2、宣传力度不够
相关资料表明,在2000年初期,“从影响力来看,没有上过老年大学的老年人中只有8%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老年大学’这个名词,有一半以上非老年大学学员有过上老年大学的愿望。”但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条件限制,许多农村老人对老年大学一无所知。地方乡镇、村干部更没有在村上进行积极宣传,鼓励老人到校学习,也没有提出一些符合农村老年人心理特征的教育措施,来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教育者本身素质不高
老年大学教育者也应加强成人教育,很多农村地方老年大学的教育者参差不齐,理论和学历没有严格的要求,有的学校甚至找一些社会上的人,随便应付了事,对老年学员的生理、心理知识根本不了解,严重影响对老年学员的教学。济南大学法学院李宗华研究发现,“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自发组织性并不高,多数停留在被动参与层面,在参与意愿方面被动倾向也非常明显;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对社区活动的关注度成正向变化;离退休前的职业声望、社会地位的高低与老年人社会参与程度的相关性呈现不规则变化;收入是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变量,自认为经济收入一般的老年人是社会参与的中坚力量,其参与度高于生活优越的老年人。”此种现象不仅存在城市,同时在农村更为广泛存在。可见,这种供需严重影响着教育者素质提高。
三、老年教育对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作用
“目前发达国家的老年教育形式大致分为补偿教育、继续教育和闲暇教育。我国目前的老年教育主要是闲暇教育,不以升学、谋职为目的,主要是满足老年人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发展个人爱好、天赋和潜能,提高生存质量。”老年教育课程,按照人发展由成熟到衰老的客观规律,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的开设了提高身体健康的体育运动课程和陶冶心理健康的文化艺术课程。
1、开设体育运动课程对提高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意义
一是舞蹈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身体,而且也对心理健康有益,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扩大人际交往能力。大学专业舞蹈老师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承受状况编排了一些低强度有氧舞蹈,动作简单易学,对上肢、下肢和背部的动作锻炼较多。研究表明低强度有氧舞蹈对老年人躯干平衡性、灵活性有明显改善,而且定期跳舞对老年人的心肺功能,活动耐力又有明显的加强提高。二是网球、棒球等课程的开设,使得老年人在和队友比赛切磋中,加强感情联络,有效的防止了由消极情绪产生的不良疾病,如抑郁症、厌食症等。老年人在网球运动过程中,“由于运动本身的需要,在感知觉、思维、记忆、情感、意志品质、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老年人在进行网球、棒球等运动时,需要身体的灵活度,在不断锻炼的过程中,身体素质在愉快的心情中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这种积极情绪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2、开设文化艺术课程对陶冶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意义
一是文学鉴赏课的开设,使得老年人通过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来滋补自己的心理。科学研究表明,很多身体疾病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心理因素导致的。在老年大学开设这门课时十分有必要的,“因为有文学的审美体验源于其审美功能,主要表现在人们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活动,获得某种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老年人通过鉴赏阅读文学作品,可以领悟书中哲学真谛,同时反思自己前半生的经历,将读书的心得体会运用于生活,从而领悟哲学,了却心结。二是书法绘画课开设让老年学员在书法绘画中养气凝神,清心怡情。老年教学通过购买一些适合老年学习的书法书籍,如《老年大学书画教材》《写意蔬果》,使得老年人在绘画的过程中感受到从内而外自我心灵的升华。这样的修身养性,是现今快生活节奏下,老年人急需的心灵鸡汤。显见,提高身体健康的体育运动课程和陶冶心理健康的文化艺术课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转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四、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推行老年教育的具体思路
美国作为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为解决老龄化问题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冲击。美国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体系。我国应借鉴美国老年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完善的老年教育法律,成立众多的老年教育机构和组织,开发创新了社区老年教育模式。特别是设立退休生活指导制度这项老年教育经验,对老龄化社会中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快乐健康是社会文明、昌盛的标准之一。老年大学的课程开设还需要完善,对于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的课程,很多老年大学没有开设,这个问题是发生在老年人生活中真真切切的急需解决的事,很多老年人突发疾病和这个问题有直接关系。中国老年大学教育者应积极借鉴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分析中国国情,提出产生着老年教育问题的具体原因和解决办法,开设好着这门课程。
1、开设死亡教育课程
在中国“死”是一个很忌讳的字,连同与“死”发音相似的数字,无论车牌号,电话号码,门牌号甚至公交车,都极力避免。自古历代皇帝追求长生不老,不能明白死亡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和逃脱的命运。在老人面前,“死”更是不能提的话题。由于这种封建思想的弊病,中国很多老年大学都没有开设死亡教育课程。俗话说“越老越怕死”,使得老年人对死亡有莫名的恐惧。老年大学开设死亡教育就是要引导老年学员认识死亡,接受死亡,超越死亡,并在这一过程中感悟生命的价值。第一,教育者要引导学员正确地认识死亡。教育者就要向学员传播正确死亡观知识,告诉学员死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对于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可避免性、终极否定性和不可逆转性。澄清对死亡的种种困惑和误解,通过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比如走进大自然,从一棵树、一朵花的生长周期生灭中发现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乐趣。第二,引导学员努力活在当下。只有科学地认识和思考死亡,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命,努力活在当下,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实现和创造生命的价值。
2、提高农村老人受教育机会
农村老人由于地理位置、条件设施的限制,老年教育很难得到贯彻。第一,在农村建立社区老年大学,将社区作为老年终身教育的建设重点,配备更优质的老年教育资源,从总体上解决老年人上课难的大问题。尊重每一个老人老年受教育的权利。第二,针对农村文化程度低,地方方言重,甚至不会讲普通话的特征,社区学校应聘请一些当地的老师,用方言形式进行授课,避免教和学“两张皮”的尴尬情况。第三,在课程的设置中,不能拿城里的课程生搬硬套复制过来,农村老人赏析能力有限,对古诗词、书法很容易感到枯燥无味,设计符合他们生活习惯的课程内容,如建立和谐农村婆媳关系。相关资料显示,老年人很多疾病的突发多由于生闷气,气血不畅淤积导致的,比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等。和谐农村婆媳关系的课程就很好的化解了产生老人疾病的心理源头,继而减少因心理原因导致的发病高峰。第四,可以根据农村老人的特长和爱好,开展手工编篮子、腌制咸菜、纳鞋绣花等传统制作工艺比赛。开展学习积极分子、学习型家庭评比,让他们充分体会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乐趣。
3、加强媒体对老年教育的报道力度,改变老年人自我消极态,重塑老年人新形象
首先,媒体加强宣传对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促进更有意义人生的老年教育正面形象。防止出现老年人由于无所事事,产生消极情绪,由此而引发更多老年疾病的问题。其次,老年人通过媒体宣传自发形成进行教育学习的观念,这就使老年人的不良情绪有了舒缓排解的地方,减轻了其子女的负担,更加安心地参加工作学习,为和谐家庭的构建贡献力量。
4、教育者应该加强成人教育
教育者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特别是对科研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的提高教育者的理论素养,同时也是体现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在尊重老人生理特征的基础上,坚持易学、易懂的原则下,研发生动创新的老年教育模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了解老年学员是为了加强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学习目的,而不是为了升学、再就业的动机,故教育者应重实践、少理论,避免课程枯燥无味。
五、结语
“根据科学的推测,人类自然寿命应比现在实际的寿命更长。但由于疾病、创伤或心理、社会等不良影响,使人们未能达到预期寿命而过早死亡。”因此,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完善老年教育的各项措施,反过来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很有必要的。相信未来的老年人都可以在一个和谐愉快的氛围下,安度晚年。
作者:蒋位哲 龙艺 单位:贵州遵义医学院
第五篇
一、以人为本,老有所教,在理念上要适应社会的变化
强调下移重心,着力建设覆盖全市的老年教育公共服务网络;重申贴近需求,努力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服务;要求拓展资源,进一步发展壮大上海老年教育力量。《上海市老年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更是明确提出了指导思想:“以办‘让老年人满意的教育’为理念,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和身心健康水平为目的,以完善老年教育的体制和机制为重点,以乡村、街镇老年教育为基础,以市级老年大学为骨干和示范,形成‘就近、便捷、快乐’的上海老年教育特色。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区县、街道、居村委各级老年教育机构定位明确,分布合理的老年人学习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这些重要理念的提出和完善,与党中央一贯倡导的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文化建设、注重内涵、提高质量以及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等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是完全吻合的,体现了上级主管部门对老年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指导,也为老年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障。
二、政府主导,多管齐下,在体制上要适应时代的需要
1.组织领导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是发展老年教育最根本的保证。上海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制定政策,下发文件,把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列入实事项目,纳入工作职责。全市建立了由市教委牵头的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市区两级建立老年教育协会,从行业规范、职业准入和专业学术等方面促进事业发展。健全的组织领导体制,确保了上海老年教育由政府主导、统筹安排,职能部门宏观管理、有序推进。上海还贯彻“以法治教”的原则,着手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文件,以保证老年教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尤其是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并提出了相关的法规条文。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召开了三次全市老年教育工作会议,三次会议目标明确,重点突出。2003年2月召开的第一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老年教育要做到“五个纳入”:一是纳入政府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二是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三是纳入市教育部门财政预算,四是纳入教育统计序列,五是纳入评估、督查、表彰工作范畴。2007年12月召开的第二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老年教育工作“一、二、三”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参加老年学校学习的人数达到老年人总数的10%;接受多种形式的远程老年教育的人数达到老年人总数的20%;参加多种形式社区老年教育的老年人数达到老年人总数的30%。并要求每个街道(乡镇)都有一所老年学校,老年学校的办学点延伸到每个居(村)委和养老机构,高等学校举办的老年大学向社区开放。2011年8月召开的第三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老年教育“个、十、百、千、万”的规模发展计划和“东、西、南、北、中”的均衡布局计划:“个”是建设若干个高水平的老年大学;“十”是建立包括课程开发、师资培训、信息管理功能的10个中心,组成全市老年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百”是编写100本老年教育教材,建立100个示范性老年社会教育基地;“千”是建设3000个居(村)委老年人标准化学习点;“万”是培育10000个老年人学习团队。确定五所区的老年大学作为上海老年大学分校,有效整合市区两级优势,在全市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内,发挥示范、辐射、服务的引领作用。
2.办学条件保障。多年来,各级政府在改善校舍、设备、经费、师资等办学条件上也倾注了大量心血,这是开展老年教育基本的保障。市区两级老年大学由政府划拨专款予以建设,校舍与教学设备都日臻改善。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有关部门专门就从事终身教育的专职教师(包括老年学校教师)的职务晋升和评定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上海发展老年教育,除了主渠道以外,还坚持两条腿走路,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资源、教育资源、文化资源、企业资源,创造条件开办各类老年学校,积极探索社会化办学新路。如上海许多高校利用深厚的教育资源,办起老年学校,面向社区招生,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优美的校园环境,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上海老年大学上海大学分校首创“随堂听课”模式,推出交响音乐鉴赏等5门选修课,让老年人走进校园,与本科大学生“同堂”学习。徐汇区利用社会多种资源和多方集资,开展“扶万名老人上网”活动,组织高校师生志愿辅导,地区中学开放计算机房给老人实习操作。首批老年教育普及教材正式出版,方便了老年人在线学习。
3.形式渠道保障。因地制宜的教育形式和合理通畅的传授渠道,是提高老年教育效果的必要保证。在多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中,上海已经形成了老年教育稳定而有效的三种形式和四级网络。三种形式是指学校教育、远程教育和社会教育。上海现有各级各类老年学校277所。远程教育主要是电视老年教育和网上老年教育,开播了10多门课程,个人收视人数累计超过400万。社会教育主要是固定场所、固定教师、固定学习时间和内容自愿组织的自主学习(如读书班、读报组、专题讲座等)。四级网络指的是市、区县、街道乡镇、居(村)委。四级老年教育网络。其中居(村)委教学点4144个,覆盖全市77%的居(村)委。这四级老年教育网,为全市约80万名老人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机会。
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机制上要符合教育的规律
1.坚持规范办学有新构想
以市级老年大学为骨干和示范,形成“就近、便捷、快乐”的老年教育特色,做到重心下移,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区县、街镇、居(村)委四级老年教育网络功能定位明确,分布合理的老年人学习服务体系。发挥品牌优势,组成教育联盟,由东、西、南、北、中五所区县分校,九所高校老年大学分校,企业、媒体、养老结构、包括科技类的老年学校的20所单位参加,努力建设成高水平的老年大学。
2.创新学习模式有新思路
老年学校除办好现有学科外,还将开设新课程,如新概念哲学、创意旅游等,全方位吸引更多老年人学习。培育和扶持老年学校中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组织的各种学习团队;创新老年社会教育模式,如讲座、乐龄讲坛、宅基课堂、周周会等多形式、非正规的社会学习活动。
3.改善办学条件有新举措
各级政府除了有正常的经费投入外,市教委还对区县和有关高校老年大学分校进行经费投入,对作为东、西、南、北、中的市老年大学分校每校投入1000万,对不是分校的区县老年大学投入300万,对200多所街镇老年学校分三年每校投入100万。对这些投入还要求区县配套投入等额的经费,明确这些经费主要用于老年教育公共服务,改善基层老年学校的办学条件。
4.督导评估研究有新机制
探索建立老年教育的督导督察机制,建立由老年教育专家组成的、邀请市人大、市政协及有关人员参与的督察组,对老年教育规划的落实、管理机构的效率、经费的落实、老年教育的覆盖率、办学质量、成果绩效、社会的认可度等进行督察。加强老年教育研究,成立四所高校分校理论研究基地和五个区县老年大学的实验基地。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五个联动”,即上下联动、区与区联动、高校与区县联动、理论研究中心与其它支撑服务中心的联动、理论研究中心与各有关涉老结构及协会、研究单位的联动。社会老龄化给时代提出了新课题,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新机遇。我们愿和全国所有的老年教育工作者、志愿者一起努力奋斗,促进老年教育的科学、健康、顺利发展,确保老年教育真正造福社会、惠泽百姓。
作者:郑令德 单位:上海老年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