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中师资队伍的建设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老年教育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老年教育中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老年教育大众化的现状

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倡导下,老年教育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主体呈现出多样化。老年教育也摆脱了只有老干部局主管的老年大学一枝独秀的格局,各级老龄委主办老年电视大学,教育局主管的社区学院及老年教育中心也纷纷涌现。以宁波为例,从1985年建立第一所老年大学开始到现在不过短短20年,宁波城区老年教育已经先后形成了三大老年教育系类:1、由市区老干部局主管的老年大学;2、老龄委主管的老年电大;3、教育局主管的社区学院及老年教育中心。广播电视大学(下文称电大)依靠其多年形成的系统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优势成为了老年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的一支生力军。目前各地电大参与老年教育有两种方式:1、与当地的社区学院联姻,通过社区学院参与老年教育。2、与当地老龄委合作建立老年电大直属班。电大参与老年教育与原有的老年大学(这里特指老干部局主管的原有的具有“精英”性质的老年大学),由于在教育理念上的改变,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等各方面与原有的老年教育机构有所不同。例如2011年宁波电大(宁波社区大学)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启动了老年教育项目,成立了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该老年教育中心在一开始建立就遵循“普及、普惠”的原则,是宁波城区内第一所真正意义上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面向广大老年朋友的大众化老年教育机构。其中师资是老年教育质量和“老年”特色重要保障,其师资方面除了具有一般普通老年大学的共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二、老年教育大众化师资队伍现状

为了和原有的老年大学进行更好的比较,我们关注的是广播电视大学参与的成规模成建制的教学点。从现有的文献和网上查询的讯息来看有三家比较典型的电大开办的老年教育机构:宁波电大参与的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江苏南京电大参与的老年教学点、浙江电大参与的老年大学电大直属教学点。这三家老年教育中心的师资都有着相似的特点,现在以宁波社区大学为例介绍一下老年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的师资现状。

1、师资来源多样化

宁波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的师资组成就非常具有代表性,该老年教育中心现有教师60名左右,人数不多,主要有两个来源:(1)外聘教师,主要是由退休教师、社会文艺团体从业人员、其它老年大学教师组成。这部分教师来源相对比较复杂,很多教师都有双重或者三重身份,有较深的社会阅历,部分教师有老年教育的从教经验,能很好地和老年学员沟通交流。(2)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在职教师。这部分教师是宁波电大的在编中青年骨干教师,平均教龄10年以上。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事业责任心。但是一般都是初次接触老年教学,对于老年学员的学习心理、学习状态并没有丰富的经验,而且目前并没有针对老年教育师资的系统培训项目,只能依靠教师个人原有的教学素养,有限的与其他老年大学教师交流的机会来逐步适应老年教育教学过程,提高老年教育教学质量。

2、师资结构趋于合理,需要进一步优化

宁波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采取了依靠高校联合办学的模式。宁波社区大学设在宁波电大内,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可以实现电大教师和社区大学老年教育师资的有机整合,电大骨干教师分批次有步骤地参与老年教育,从而使得师资结构得到较大的优化。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宁波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教师涵盖老中青三代,60岁以上的教师占总人数的47%,人数比例最大。外聘教师中教师年龄普遍偏大,普遍承担技艺类课程,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由于本身年龄比较大,比较熟悉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能很好地与老年学员沟通。另一方面由于依靠高校办学,随着和高校结合的紧密程度,新鲜血液的不断输入,年龄结构会不断得到优化。从职称结构上看,初、中、高级职称分布较为均匀,既有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也有年富力强的中流砥柱。学历层次上看,教师本科学历及以上人数占60%,学历层次分布比较合理。从知识结构上看,老年教育中的教师基本能胜任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但是绝大多数教师对老年教育独特的教学规律缺少理论上的学习和研究,由于老年大学中有一大部分教师都是外聘的,年龄较大的教师占了较大比例,由于个人精力等原因这部分教师对于老年教育理论工作的研究不是非常重视。随着老年教育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对老年教育实践、理论方面知识的需求更为迫切。原电大教师虽然都是初次涉及老年教育,对老年教育更是缺少感性认识,但是作为高校教师,他们的科研素养要优于大部分的外聘教师,随着这部分教师对于老年教育的参与程度不断增强,对于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应会后来者居上。

3、师资队伍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具有活力

老年教育中存在相当一部分的外聘教师,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是由于社区大学和电大是合署办公,所以电大教师这一块师资是比较稳定的,两者结合,老年教育中心的师资在保持一定的流动性的同时,能够维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2011年度老年中心教师40名,由于新开课程和班级2013年度教师数量增加至48名。增加的8名教师6名来自于宁波电大,2名来自外聘。原有教师中外聘教师更换5名,电大教师更换2名。

4、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科研能力较弱

目前宁波老年教育教师科研能力较弱,老年教育的科研成果不是非常丰硕。利用宁波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料进行数据检索,以“老年教育”为检索词,近三年的论文数将近170篇,学位论文33篇。但是以宁波为关键字,进行二次检索,只有2篇文章,作者均为宁波社区大学(宁波电大)教师。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加强和普通高校的合作对增强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是有比较大的帮助的。在期刊方面也没有针对老年教育的二级以上的刊物,对于提高老年教育研究层次也是一个不利的因素。但是经过各界学者领导的不懈的努力,《宁波社区教育》已经创刊,为进一步做好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5、老年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现在基本处于空白阶段,急需规划建立

通过对宁波市几个老年大学的了解,我市的老年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处于摸索、研究状态,还没形成较为成熟的培训体系,特别是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开办时间不长,还处于教学模式的摸索阶段,还未涉及师资培训方面。其实我市的老年教育先行者在师资培训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比如由宁波老年大学主办各区老年大学承办的“全市老年大学教学观摩课程”的举办,从09年到至今一共举办8次,为老年教育的教师和办学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借鉴的平台;各个老年大学也会定期召开教师联谊座谈会;不定期召开老年大学理论研讨会等。但是这些活动都是零星的,不成系统的,而且大多是在老年教育教学管理层面上的研讨,面向的对象也大多是各个老年大学的管理人员和一小部分教师,并未涉及最需要培训的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老年教育的师资培训是一片崭新的领域,在这方面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应该积极借鉴其他老年大学的做法,结合自己联合高校的优势,加强和其他老年大学的联系。教育主管部门应发挥领导、牵头作用,尽快规划和建立适合老年教育的师资培训体系。

三、促进老年教育大众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1、建立健全老年教育法规体系,理顺老年教育管理体制,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进一步推进,老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关于老年教育的政策上的缺失也逐步体现出来。我国的现行法规虽然从宏观上确立了老年教育的法律地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缺少可操作性,现行法规对老年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形式等缺乏明确的规定;对老年大学的权利、义务、经费投入、人员编制、教师培训等方面缺少政策上的保障。现行的老年教育存在教育局和老干部局两大管理体系并存的状态,虽然两大体系内的老年大学有事务性的交流,但是缺少自上而下的那种制度性的交流平台,在师资交流培训中存在沟通不顺畅情况,对于进一步提高师资质量,推进师资队伍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在创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地方上有创办老年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法律法规,为了进一步优化老年教育办学环境,出台一部老年教育法的时机已经成熟,老年教育法的颁布可以对我市老年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联合高校,建立老年教育长效交流平台

根据国外的经验,高校在老年教育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师资的参与以及教学设施的提供上。在这点上宁波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该老年中心通过和宁波电大的合作,直接在宁波电大原有教学场地基础上加以改造,给老年中心提供的教学场地和设施,大大缩短了筹办老年大学的时间。并吸收了宁波电大的一批教师作为老年教育的教学管理人员,使得该老年中心的师资在年龄层次、稳定性、专业程度上都得到了很大的优化。现在两大老年管理系统下的老年大学并没有很密切的联系,但是师资培训是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是一个长期、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两大系统的老年大学各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老干部局管理下的老年大学由于开办时间早,对于教学管理,办学经验比较丰富,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老年大学体系。但是它的管理单位是老干部局,而老年大学最起码是一个教学单位,从这点来看两者是不匹配的,是具有中国国情的一个现象。教育局主管的老年大学开办时间比较迟,成规模、成建制的老年大学比较少,但是由教育局主管的老年大学是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大众、社会的老年教育机构,根据国外老年教育的经验,老年教育由教育部门主管,和高校和社区学院合作,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式,也应该是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学习的对象。笔者认为由社区大学开办老年教育中心,与高职院校特别是电大合作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也是一个可复制的模式,老年教育目前还是一个新兴产业,所以加强师资建设是一件当务之急的事情。

3、深化教育创新,加强教师管理

随着老年教育的不断推进,老年教育大众化程度不断提高,老年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老年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科研、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方面都碰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作为老年教育的管理者和执行部门,在制定相应的师资规划的同时,应该深化教育创新、教育改革,以改革创新求发展、求突破,在做好深化教育创新的同时加强教师管理。一是强化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建立兼职人才库。老年大学有大量的兼职教师,积极引导兼职教师,关心他们的想法,使之发挥主观能动性,能主动投入更多的精力到老年教育中。二是细化教师管理,分别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作用。大部分兼职教师是退休教师、或者有着老年教育的教学经历的教师,对老年教学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充分听取这些教师们对老年教育的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宁波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与宁波电大合作办学后,老年大学吸收了宁波电大的很多中青年教师,在师资方面有了很大的保障。青年教师是老年教育的希望和未来,老年大学要精心培养他们,积极谋划年轻教师的培养计划,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引导,充分调动青年教师投身老年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使之成为老年教育的中流砥柱。

4、提高教师专业化培养力度,逐步完善老年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不断提升老年教育教师学历资质,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逐步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是老年教育教师队伍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是老年教育教师成长的源泉。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协调配置利用资源,加大教师培养力度,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老年教育培训体系,以适应不同层次老年教育教师的需要。

(1)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培训覆盖面

老年教育可以在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部署下,借鉴其他教育模式的培训方式、体系,结合老年教育特点建立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培训形式不能仅仅是培训课程的教授,要不断创新,使得培训方式分层、多样、有效。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开展例如专家讲座、专题讨论、技能培训、名师观摩课等形式的培训,面授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积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创新培训模式。实现多种培训形式在时间上同时进行,空间上交叠开展,节约教师参加培训的时间,增加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拓宽参加培训教师的覆盖面。在一定的基础上还可以建立培训跟踪机制,可以有效监督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建立培训体系的反馈机制,使得培训体系能健康有序地良性发展。(本文来自于《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2)深入挖掘教师培训内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培训内容中要突出老年教育特色,将老年政策、老年心理与生理、课程建设、教育技术等各方面都纳入到教师培训课程中来。我们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短期非学历教育,研究生学历教育,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脱产学习,激励和促进老年教育教师自动进行知识更新,改进工作方式。同时学校也应出台相应的激励保障措施,提升教师主动学习的热情,把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教师把目光投注于老年教育的科研工作,在一线教学工作中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教师把科研成果和一线教学实践相互转化,积极探索老年教育教学规律,担负起进行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重任。

四、小结

老年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参与老年教育的人员不断增加,如何建立健全具有老年教育特色的师资管理模式,全面提高老年教育师资质量,是一个建立老年教育良性循环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任重道远。

作者:柳华盛 单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