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县域资源整合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老年教育县域资源整合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老年教育县域资源整合策略

[摘要]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与焦点,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则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区级社区学院作为指导区域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的办学机构,承载着对区域内老年教育实践策略研究与发展的基本任务。由于种种原因,各地老年教育资源总体呈现分散、交错、利用率低下等特点,亟待进一步整合与优化。本文基于资源整合理论,从社区学院视角出发,探索当下推进区域老年教育实践发展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实践策略;社区学院

资源整合是指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与有机融合,以获得资源整体效用的最大化。“整”为整理、整顿,“合”为合成、组合之义,整合的资源包括政策、信息、人力、物力、财力等。老年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教育,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做好的,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做好。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老年人是社区教育的主要受众群,整合相关资源,有效开展老年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区域老年教育的开展是社区学院的内在职能,是社区学院充分发挥其社会办学功能的重要体现。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截至2016年底,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户籍人口总数为98.46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20.12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20.43%,老龄化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且有明显上升趋势。受地方经济、文化及城镇化发展等因素影响,与杭州市主城区相比,本区老年人群的平均受教育水平程度较低,且很多老龄人口为农民或农转非新市民。因此,老年教育研究值得进一步关注。区内老年教育资源分散,亟待整合利用。目前,余杭区内涉及老年教育的相关单位有很多,但在实际操作中,教育资源总量与投入呈现出分散、重置及不均衡等特点。从层次上看,区级和街镇级老年教育活动丰富,而各村(社区)的教育活动偏少;从城乡二维角度看,城区老年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农村老年教育活动贫乏;从教育内容上看,文体休闲类课程及师资力量相对充沛,文化知识、职业技能类课程较少。因此,全区老年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亟待相应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老年教育资源在配置与供给方面仍然存有明显短板,教育资源的总体稀缺与散乱是面临的两大难题。在很多地区,老年教育中心场地小、资源少,一些社区因经费紧张甚至出现老年教育被迫终止等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学校资源过于集中。资源主要流入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中,老年教育能够享有的资源数量十分有限。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社区资源使用较少。社区资源对发展老年教育的积极影响尚未体现,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的机会仍然不多。在社区资源整合不充分的情况下,老年教育的发展陷入形式单一、后继乏力的困境。社会资源存在隔离。许多部门、单位间仍然存在一定的隔离,资源共享情况不足。许多公共资源专属于某一特定群体,其他组织或个人无权享有。这种隔阂,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源使用的综合效率,让包括老年教育在内的多种教育形式都难以实现较好发展。

二、实践探索

(一)纵向与横向结合,主动整合学校资源

1.纵向:搭建三级网络,满足广大老年人的教育需求。目前,我区共有2所区级老年大学。一所为由区老龄委主办的浙江老年电大余杭分校,另一所为2016年在我院挂牌成立的浙江老年开放大学余杭学院,两所区级老年学校职能既有交叉又有合作。为更好地向广大老年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全区各街镇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老年教学工作。目前,我区已有21个街镇老年学校教学点,老年学员近6万人,约占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村社一级,超过一半的市民(村民)学校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开设了老年学习班。通过采取“街镇设点、村社开班、自学到户”的教学模式,我区正不断拓宽老年教育领域,扩大老年教育覆盖人群,满足老年教育需求。2.横向:推进职成融通,构建内容丰富的老年教育。作为一所综合性办学单位,我院的办学职能十分多样,除了老年开放大学,还设有广播电视大学、职业高级中学、远程教育基地等,学院有全日制学生近2000人。与之相配套,我院有着优质的软硬件教育设施和数量众多、结构多元的师资力量,这些都能为老年人的教育提供大力支持。例如,在职业教育领域,我院有着各类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实训场所,茶艺室、画室、舞蹈房、钢琴房等都是老年人潜在的学习场所。在成人教育领域,作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分校,我院有强大的网络教育资源和丰富的学历教育经验,这些为老年人的继续教育提供了便利。职教、成教、社教三类教育资源的融通,利于社区学院从横向角度构建内容丰富的老年教育。

(二)礼堂与学共体结合,联动整合社区资源

1.以文化礼堂为抓手,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推动“文化养老”。余杭区内包含大量农村社区,几乎村村都建立了文化礼堂。作为村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礼堂已成为我区广大村民休闲、健身、培训、娱乐、学习的好地方,其中便聚集了大量农村老年人口。余杭区目前有近150个达标的农村文化礼堂,平均每个村社文化礼堂的室内活动面积约536平方米,室外活动面积约1525平方米。拥有2.3个配套活动室,建有图书室(平均面积为105平方米,藏书2942册),每个文化礼堂平均配有2.1个专兼职管理人员。值得一提的是:全区文化礼堂已开展诸多丰富多彩的老年文体、保健养生讲座及娱乐休闲等活动,针对老年人口的活动频次已达437人次/月。可见,已有相当一部分农村老人把文化礼堂当作养老和休闲活动的好去处。为此,从2017年开始,社区学院牵头举办了以文化礼堂为抓手,探讨农村“文化养老”专题研讨活动,鼓励区内多所社区学校积极参与相应研究,文章被选入《杭州蓝皮书2018年发展报告(社会卷)》中。由我院牵头发起的“文化养老”倡议得到了区内街镇、村社两级老年教育机构的积极响应,结合已有条件,充分利用文化礼堂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老年人教育活动,使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可能,全区“文化养老”新风尚逐步养成并不断发展。2.培育老年学习共同体,推动“共学养老”。老年人的学习需要营造和培塑温馨舒适的集体氛围和共学共享的归属感。自2011年开始,我区一直积极开展学社区学习共同体评选活动。目前,学共体培育与发展已颇有成效,而学共体成员一半以上都是老年人。社区学习共同体已成为实施老年教育的良好载体。目前,余杭区内以老年人为主的学习共同体已有近500个,参加学共体活动的老年人约为3万人,占全区老年人口总数的15%。老年人自发组织的学习型学共体主要包括文化艺术、生活休闲、健康娱乐、公民公益、科学技术五大类。其中,健康娱乐类学共体占比达44.91%,包括太极拳队、门球队、排舞队等;公民公益类学共体占22.68%,主要指老年服务队、党员服务站、和事佬协会等;文化艺术类学共体占20.37%,包括戏迷票友、书画学共体、合唱团等;生活休闲类学共体占11.11%,包括象棋队、摄影学共体、手工编织学共体等;科学技术类学共体所占比例最小,仅为0.93%,主要面向少数仍在务农谋生的老年人,学习内容主要是瓜果、竹笋、稻米、甲鱼、虾类等种植、养殖技术。在各类老年学习型学共体中,目前有近一半已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社区学习共同体。社区学习共同体以其“自主与平等、互助与共享、开放与灵活、草根与普及”的特点,充分尊重与激发老年学习者的主体性,创新了基层社区老年教育形式。以社区学院为代表的社区教育机构,不断健全老年学习共同体的培育激励机制,以争创区、市级示范性学习共同体为目标,多举措多维度助推区域“共学养老”进程。

(三)机构与协会结合,推动整合社会资源

1.机构:与区内相关部门合作,搭建各类平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作为浙江老年开放大学分校,学院与区内浙江老年电大分校密切合作。近10年来,学院每学期都派相关师资到对方学校开设相关老年教育公益课程,如老年人智慧生活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健身操培训等,受到广大老年学员的欢迎和认可。2006年4月,社区学院与区科协、区图书馆联合推出了面向全区市民的公益教育项目“市民素质大讲堂”,旨在将优质的学习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迄今已举办600多场,惠及12万人次以上,其中有相当受惠市民为社区老年朋友。2017年开始,社区学院与区老龄办、相关街道共同合作,推出了区老年文化艺术“能人堂”民间艺术展演活动,首届展演便在学院体艺馆举行,活动吸引了区内广大身怀一技之长的老年朋友参与,各类非遗手工作品、传统书画、特色表演等都得到良好展现,取得较大社会影响。2.协会:与区内相关协会合作,开展志愿服务,使广大老年人受惠。社区学院充分发挥场地、师资等优势,与相关协会合作开展了各类特色教育活动。如,与区广场舞协会合作,在社区学院组织开展各街镇中老年广场舞核心成员集体培训,以调动全区中老年人广场舞学习热情,提升自身技艺水平。如,与区老年人协会合作,开展各街镇老年人协会会长及老年人工作者培训,内容包括老年福利政策学习、老年人法律知识培训等,以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推动全区老龄事业健康发展。此外,学院还充分发挥校内学生志愿服务的品牌效应,开展“志愿西进”“敬老爱老”等活动,组织学生到区内各敬老院、西部山区等,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各类公益教育活动。

(四)线上与线下结合,能动整合教学资源

1.线上:网站开发、健全微网、制作微课、录制视频。网站层面,开发使用学院全民终身学习板块和终身学习在线两个网站,除了及时报道全区社区教育动态和老年教育新闻,网站上还包含丰富的学习资源。学院提供账号,老年人可免费上网学习。微信层面,委托专业的技术公司设计运营了专用微信公众号,内含社区教育专题栏目,老年教育相关动态、学习资源也可一并推送,十分便捷。微课层面,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全区社区教育微课制作大赛,各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踊跃参与,不少优秀的作品都适合老年人学习,通过在网站、微信上传这些优秀的微课,广大老年朋友可随时随地在线学习。视频层面,为了更好记录、宣传和推广老年教育,组织开展社区教育课堂实录活动,将相关优秀教师的课堂过程完整记录,以视频的方式充实远程网络教学资源,方便老年朋友自主学习、反复学习。2.线下:设计课表、编制教材、提供师资、搭建基地。课表层面,结合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设计包含养生保健、生活知识、时政动态、文化娱乐四大类的老年教育专题课表,由街镇社区教育机构点课,通过“市民素质大讲堂”“农村文化礼堂”等平台将课程送到老年人身边。教材层面,根据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和本地乡土学习资源,学院编制了《旅游文化》《电脑实用技术》《民间传统技艺》等特色教材,既满足老年人日常学习需求,又传承了地方文化。师资层面,学院整合了市科协、区科协、区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区社区教育志愿者等力量,成立老年人师资库,为老年教育提供支持。基地层面,根据所在地区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创建区、市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例如,与铁艺画传承人厉柏海老人合作,在学院内成立“铁艺画工作室”,以老带少、以老助老,使学习和传承非遗落地生根。

三、成效

(一)形成全区老年教育大融通格局,开展多渠道、多样式老年教育活动

在13年的办学历程中,社区学院始终将服务老年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参与构建全区老年教育的良好运行机制。依托社区教育委员会,学院与22家成员单位密切协作,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就老年教育等工作进行协商,制定有效的合作机制。一方面,与区老龄委、区科协、区图书馆等文教类部门通力合作,开展面向老年人的教育服务活动;另一方面,与区司法局、区公安分局、区文广新局、区旅游局等专业部门沟通,开发设计了针对老年朋友的专项教育服务,内容涵盖法治、传统文化、旅游服务等主题。通过直接开展、间接合作、实地深入、信息覆盖等方式,全区老年群体可通过各类渠道有效获得来自各界的优质教育服务。

(二)发挥社区教育三级网络联动作用,提高老年教育的针对性和覆盖面

在全区社区教育事业发展中,社区学院和各级社区教育网络机构协调开展相关业务。在老年教育领域,社区学院已与全区17所街镇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校)、343所市民(村民)学校搭建了良好的网络联动机制,在提高老年教育的针对性和覆盖面方面,沟通顺畅、协同努力,取得了很好的联动效益。如:临平片区老年教育座谈会在课题研究期间定期召开,来自南苑、临平、东湖、星桥四个街道的职能部门,临平社区教育中心、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等,就老年教育共同商议。近两年,临平片区老年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该片区还承接了杭州市级老年教育研讨会议,所在辖区的社区老年教育工作得到了市级领导、专家和同仁的高度评价与认可。

(三)着眼于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升老年教育的内涵

从全区老年人口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出发,老年教育课程涵盖养生保健、生活知识、时政动态、文化娱乐四个类别,依托全区老龄工作大格局,通过“市民素质大讲堂”“农村文化礼堂”等平台开展了近千场老年教育讲座,惠及约5万名老年人。在学院内部,课题组还开设了老年教育短期培训班,重点面向临平城区老年人,课程分为时政要闻和文体娱乐两大类。为响应区委、区政府“美丽余杭”建设,全区社区教育机构集中开设了“美丽课堂”,向全区市民宣讲环境之美、礼仪之美、社会之美、家庭之美和人文之美,老年朋友是“美丽课堂”的重要学员。这一系列的课程设计,在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同时,还充分响应了区域发展的形势要求,为社会治理、和谐稳定做出了相应贡献,提升了老年教育工作内涵。

(四)改革老年教育工作方式,调动了老年朋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展老年教育,“施教”的同时还需积极“引学”,激发老年人主动学习是全民终身学习时代的必然要求。自2011年开始,坚持开展“示范学习型学共体”评选和“百姓学习之星”评比活动。八年来,全区涌现了大量学习先进个人和先进团队,其中一半以上的成员都是老年人。通过内外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全区老年群体的学习氛围有效改善,终身学习的观念逐步被老年人接受内化,老年人积极主动参与各类学习,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长。

四、反思

(一)区域老年教育内容仍较为单一,以闲暇教育为主,其他方面有待进一步涉及

目前,学院提供的老年教育主要以满足个人爱好和休闲娱乐为主,大多为闲暇教育,部分老年人对学历文凭的提升需求、对技能考证的学习需求等,均未得以涉及和满足。同时,老年教育应致力于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为未来社区治理与发展服务,需进一步探究与实践。

(二)学院内部网络教育资源和培训资源还未充分启动,相关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加

社区学院作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分校,具备丰富的电大学历教育办学经验,拥有强大的网络教育资源,但目前教学对象仍以社会中青年人为主,在老年教育领域未正式启动。要填补老年人的补偿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空白,这方面的投入还有待增加。同时,社区学院作为本区域综合性办学机构,与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存在密切联系,能否将培训范围延伸触及社区老年人群,也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三)老年教育总体办学规模和社会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老年教育的开展已较为普遍,总体趋势良好,但在办学规模和社会影响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资源整合力度加强的同时,目前老年教育活动仍明显呈现出多而散的局面,缺乏主题一致的大型活动和品牌项目,需进一步加强协调统筹、科学设计。总之,主动整合学校资源、联动整合社区资源、推动整合社会资源、能动整合数字资源,让老年教育事业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老年教育资源将更为丰富、多元,使我区的老年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冯益斌.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教育资源整合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6,(09).

[2]王志强.依托电大系统整合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的路径选择与机制构建———以老年教育为例分析[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4).

[3]袁丽.老龄化背景下开放大学老年教育路径研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3).

[4]李明臻.加快整合教育资源,促进老年教育发展[J].青海教育,2017,(04).

[5]张少芳.老年人养教结合模式发展瓶颈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07).

[6]张少芳,岳瑛.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制约因素及对策[J].社会视点,2017,(03).

[7]鲍忠良.社区教育视野下的老年教育问题与策略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09).

[8]汪娟,许丽英.近十年我国社区老年教育研究综述[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7,(10).

作者:朱慧明 倪贵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