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首要步骤,也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认识事物、丰富知识的重要过程。在科学教学中,只要学生对观察的事物产生兴趣,并认识到在科学学习中观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就会对生活现象、实验现象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观察,促进观察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及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观察兴趣
学生的探究动力,是靠兴趣来支持的。没有了兴趣,学生也就失去了观察的热情。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行观察。如教学“鱼”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小金鱼、水、鱼缸、放大镜和其他辅助工具,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交流。学生对鱼缸里的小金鱼和放大镜等材料本身很感兴趣,情不自禁地动手,用放大镜从不同角度观察,对探究活动充满热情。教师在此时可以深入到各个小组,成为学生小组的一个成员,适时点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一言一行,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和争论什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开展,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观察与探究上面,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适时激励,激发持续观察动力
小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往往保持时间较短,影响学生持续观察。如何使学生对科学观察产生持久兴趣,进而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这是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进行适时激励,促进持久观察。如在学习“蚕的周期”相关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做蚕生长的记录,需要近两个月的观察时间,学生可能会坚持不下来,而使观察中断。鉴于此,教师在活动之初,就对学生进行激励式教育,给学生讲许多科学家长久进行科学观察的故事,如竺可桢坚持不懈地进行气象观察、天文学家进行星座观察的故事。但是活动开展一个周后,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就产生了懈怠情绪,便组织学生开展观察交流活动,让细致观察的学生上台交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并和学生们一起制定激励性措施,对于勇于发言的学生给予积分奖励,学生可以通过积分的多少换取数量不同的桑叶等。在接下来的几个周,教师每周都会拿出一部分时间,与学生一起交流观察体验。每周的交流时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学生们都踊跃上台交流自己的发现。就这样在长时间的观察中,学生圆满地完成了观察任务,促进了学生观察习惯的形成。
三、巧妙设疑,提高学生观察热情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通常会被一些未知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可以在观察某种现象或者事物之前,让学生针对这些事物或者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学生在问题的推动下也会提高观察热情,增强探究动力。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这些问题与猜想进行梳理,使其成为学生观察过程中等待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标与范围。如进行“纯净水、天然水”在生物活性方面的比较实验,由于要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比较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水在提供生物营养供给方面的不同,就不能向水中投入任何类型的鱼饲料。学生们看到金鱼被分别饲养在两种生物活性不同的水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提出问题:“如果不喂饮料,鱼会不会由于长时间不吃东西而被饿死?”“这两种水中的鱼,哪种水中的鱼相对生命力更强些呢?”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且把这些问题作为实验的重点观察内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带着问题热情地参与到实验过程,在实验中消除困惑、解决问题。
四、注重细节,掌握观察方法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增强学生的观察动力,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只有观察兴趣与动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我们对事物一般是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对事物局部进行细致观察,又能促使学生对整体有更深刻的认识,更能引起学生独到的思考与见解。例如,在观察蜗牛的实验中,多数同学都能观察出蜗牛的旋转方向,看到蜗牛的触角、眼睛、嘴巴等表面特点。教师鼓励学生能不能观察得更详细些,有位学生通过细致观察找到了蜗牛的排泄孔,他非常有成就感,并且宣布蜗牛的排泄孔就在呼吸孔的旁边,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发现,得到了学生们的称赞。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如学习“各种各样的岩石”相关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按照顺序进行观察的各种方法,在利用视觉与触觉进行观察后,引导学生利用其他感官参与观察,了解不同岩石的气味等。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多种观察方法,提高了观察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点,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选择有趣的观察内容,激励学生对观察保持持续的兴趣,同时,要通过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观察动力,在教学中渗透观察方法,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作者:徐道万 单位:扬州市江都区滨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