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思考(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科学教学思考(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科学教学思考(4篇)

第一篇:初中科学教学小组合作差异思考

[摘要]

“小组合作,差异教学”的核心是差异教学,关键是小组合作。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差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施“小组合作,差异教学”的过程中,应先进行差异评估,然后实施动态分层,最后进行差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科学教学;小组合作;差异教学

一、“小组合作,差异教学”的概述及实施意义

目前是信息化、互联网化的社会,这使得学生的发展水平、生活经验、思维方式乃至学习方式都呈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于我们初中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小组合作,差异教学”正是把学生的差异作为教学的起点和重要的资源,它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从而实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共享,最终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发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差异教学”,有以下几点作用:1.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往,能促使每个学生正视困难、懂得求助、学会分享、增强自信,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2.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3.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这一切正是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也是未来社会所必需的能力。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差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差异教学”的内涵

“小组合作,差异教学”的核心是差异教学。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的核心内涵是“从差异出发,为了差异发展而开展有差异的教学”。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差异教学理论认为,自主选择、差异共享、动态生成是差异教学的三大质性特征。基于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来主动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差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以自己的方式,谋得自身的最佳发展,获得相对于自己的学业成功。“小组合作,差异教学”的关键是小组合作。合作学习理论认为,正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不同,所以学生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也因此才有可能和需要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而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合作学习,以组内成员的差异为教学的起点和重要的资源,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合作为重要方式,围绕着特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从而为实现差异教学所要求的“自主选择”、“差异共享”和“动态生成”提供了可能。

三、“小组合作,差异教学”的实施步骤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差异教学”一般包括下列步骤:

(一)进行差异评估

差异评估是进行差异教学的前提。在开展差异教学前,我们有必要根据初中科学学科的特点,对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发展水平(包括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乃至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进行差异评估。差异评估的重点是学科发展水平,方式可以是课堂观察、作业观察、访谈、测试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把一个学年作为一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初,对学生的学科发展水平进行差异评估,从而及时发现并充分了解学生在学科发展方面存在的差异,作为实施动态分层、开展差异教学的主要依据。

(二)实施动态分层

差异教学强调动态分层,以充分适应学生差异。差异教学所指的动态分层,与传统的分层教学主要是从认知层面进行分层、从教学方法策略角度来照顾学生的差异不同,它是从更宽泛的层面进行考虑,强调采用系统的方法策略来照顾学生的差异。例如,不仅强调“同质分层”,倡导“异质合作”,而且还实行动态管理等。显然,这种隐性分层不仅能减少标签效应,而且能更有效地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差异评估的结果,对学生的学科发展水平进行分层,一般可分为A、B、C三层。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个小组约6名学生,其中至少包括1名A等生、2名B等生、1名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担任小组长)、1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代言人)、1名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和1名生活经验较丰富的学生(上述人员可以重复)。在上述分组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好协调工作,从而保证在分组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并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协作,最终实现差异共享。当然,由于不同学生的学科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故每个阶段应根据差异评估结果,随时对学生的分组情况进行调整,尽量保证差异教学过程科学、合理,以达到教学效率最大化。

(三)开展差异教学

1.制定个性化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能为教师制订教学计划,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提供正确的方向。关注学生差异的个性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每个阶段初,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确定本学年教学的总体目标的同时,根据差异评估的结果和学科的具体情况,为每个学生制定学科发展的个体目标;第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明确每一单元的编排意图和教学目标,而且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体目标,以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设置多元化任务

教学任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必须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教学任务首先表现在所呈现的问题的多元化上,即教师为教学任务所设置的问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选择;其次表现在完成任务的方式的多元化上,即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它可以是教师启发式的讲解或提示,可以是学生自主性学习(如阅读、操作、思考),可以是小组合作性学习(如讨论、分析、实验、探究),还可以是全班性的交流和评价。在多元化的任务中,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都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都有进步和提高的可能。

3.开展合作性学习

差异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合作性学习,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促使学生相互协作、实现差异共享,自然成为开展差异教学的关键。在动态分层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最基本的一种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科A等生的核心作用,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科B等生和C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比如在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中,在“提出猜想”“设计实验”等环节中,往往是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起引领作用,基础知识扎实或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起辅助作用;在“实验操作”环节中,是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发挥突出作用,帮助组内其他成员共同完成实验;在“分析得出结论”“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等环节中,则是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挥的作用更多一些。正是通过这种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差异共享,才有可能促进大家的共同提高。

4.进行差异化指导

在差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灵活的、开放的。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教师采取的方法应是不同的;其次,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师提供的指导和帮助应是灵活的,比如在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策略,又有面向部分学生的策略(比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提供的策略可能是不同的),同时还有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和帮助,而且不同的学生方法也是不同的;第三,即使对于相同的对象,比如同一层次的学生,或者同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采取的策略也应有所不同。

(四)实施多元化评价

差异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都要求在差异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化评价。首先,评价内容多元化,即评价的内容不仅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其次,评价主体多元化,即除了教师评价以外,还应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第三,评价方法多元化,即教师应不断创新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与发展功能。比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C等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多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B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其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于A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又如,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强化对小组整体的评价,弱化对组员个体的评价;强化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弱化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强化学生的纵向比较,弱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诸如此类,都是有益的尝试。本文以初中科学为例阐述了“小组合作,差异教学”这一模式的应用。其实,此模式亦可应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当然,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差异教学”,操作方式会有所不同。具体可参考我校毛国永等老师《关注学生差异,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表于《中学教学参考》2015年第2期)等的论文。限于篇幅,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作者:冯建如 毛国永 单位:浙江慈溪市附海中学

第二篇:初中科学教学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值得教师研究的课题.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本文主要围绕初中科学教学展开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初中科学教学;科学素养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认识科学本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教学目的的学科.这门课程以实验为基础,观察以及实验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方法.只有观察、认识科学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讲解理论科学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主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这三个方面做起.

一、科学实验

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科学地了解世界、认知世界、改造世界.实验是初中科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

1.重视实验的地位.

在传统的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大多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实验教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忽视实验教学,必将影响教学效率.初中科学在现代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了解科学技术、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设计.

在新的初中科学教材中,对科学实验有了一定的重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例如,在讲“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异同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来了解单子叶植物以及双子叶植物的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它们.

3.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也应该不断实现创新.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鼓励学生上讲台操作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教师还要发挥学生实验的作用,了解学生的科学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小组学生共同完成实验过程,引导小组成员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二、课堂教学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

轻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初中科学教师应该把握这一原则,响应新课标改革提倡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开放、自由的教学空间,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疑问,教师应该及时作出回应并且表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科学课堂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转化为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有着相应的知识水平,更需要其有较高的创新能力.通过问题情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精神.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一个山洞中,人牵着狗走,结果狗死了,为什么人没事?为什么在生活中进入地窖时要先做灯火实验?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科学态度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1.尊重事实.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对于教材上的错误或是老师课堂上的错误进行质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养.

2.科学探究.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初中科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断进行科学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科学知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促使学生形成敢于探究、乐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总之,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科学教材为载体,重视实验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本着实事求是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易筱颖 单位:浙江宁波市北仑区芦渎中学

参考文献

蒋伟祥.试论初中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东方教育.2015(4).

第三篇:初中科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摘要】

问题意识对于初中学生非常重要,它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去探索。科学这门学科的设置是随着新课改而设置的,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可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欠缺,不能提出问题,只能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而提出的问题不深刻。这篇文章首先介绍我国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然后再找出问题意识不强的原因,最后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从而指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更好的学习科学。

【关键词】

初中科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对策

科学可以帮助学生探索世界,科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科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世界、掌握世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目前科学教学中有很大问题。学生学习科学的时候,总是喜欢吃“现成”的,不喜欢自己去思考,不喜欢提出问题。这种惰性导致学生没有主动性,对科学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一知半解。

一、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现状

因为我国目前教育最终还是靠分数来衡量,因此,初中生在学习的时候,还是喜欢死记硬背,喜欢单纯的记忆,不管理解与否,只要记住问题的答案就可以了。只要记住答案,学生们就可以考高分,就可以考上好的高中,所以学分是学生的命根子,是他们升学的重要法宝。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习惯于老师的传授,喜欢把老师所讲的答题方法作为一种模板,然后往里面套。他们对老师所讲的知识只是一味的相信,没有任何的怀疑,简直就是一种真理。因此,学生认为向老师提问题就没有必要。另外,一部分学生对提问非常胆怯,怕自己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提的问题过于偏僻,这样其他学生会笑话自己。还有的同学不知道怎么把所要提的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结果就憋在了心里。总而言之,初中在科学教学中没有问题意识是非常常见的。因此,老师要时刻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喜欢提问题,而且所提的问题有深度,从而可以使学生对未知世界进行不断探讨。

二、学生科学问题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

(一)教学方式过于陈旧

老师当前教学方式还是采取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知识,不管学生消化与否。老师总是认为,给学生灌输的知识越多越好,一点都重视学生的反应。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一点都不对学生主动性进行观察,学生在课堂上一言不发,只是简单的进行记录笔记,然后再做练习题,学生一点提问的机会都没有,把老师的话当做正真理,总是一字不差的记录下来,这样就使得问题意识越来越淡化。

(二)学生的提问方法不正确

在科学课堂中,学生由于语言表达不清楚,或者是思维不同,在提问题的时候,问题总是不能够清晰表达,老师对问题不能够明白,其他同学会嘲笑提问题的同学。所以,学生就免开尊口,不再提问题,这样也就不会让同学嘲笑。因此,学生问题意识也就开始被淡化。

(三)老师和同学沟通少

众所周知,当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和谐的时候,学生就非常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愿意把知心话高速老师,学生就愿意把所要提问的问题同老师一同分享。可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不协调,学生非常怕老师,当看到老师的时候,总是低下头,不说话,觉得老师非常严肃,不敢跟老师说话。因此,当学生有问题要提问的时候,不敢提问,只能把问题憋在心里。

(四)课堂气氛无聊乏味

初中科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学生们需要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好科学,才能掌握科学这门课程,才能打破课堂气氛乏味的气氛。可是,在目前情况下,科学这门课本应该充满乐趣和好奇感,但是却充满了压抑感,从而就使学生的兴趣无法被激发,使学生提问意识变得薄弱。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

(一)创设适当的情境

在科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对教学情境进行大胆创设,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与学生日常联系非常密切的事物,从实际从发,向学生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比如,在讲氧气的时候,可以先向同学提问———我们每天谁能离开氧气呢?学生们每天都在呼吸氧气,虽然我们看不到氧气,但是离开氧气我们谁都不能够生活。那么哪个学生能够告诉我氧气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味道?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们开始看看身边,什么东西都没有,再用鼻子嗅一下味道,什么味道也没有。然后老师可以引入正题,说出氧气的特性——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这一下子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惑。学生们通过自己身边无处不在的生活,解开了氧气的谜底。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教学。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做实验,学生的疑问就油然而生,因此问题意识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二)丰富提问的方式

问题的提问方法有很多种,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提问方法。比如,因果提问法。这种方法可以不断的进行提问,当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总是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产生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这种提问法体现了学生探求到底的精髓。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师在平常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多了解他们的情况。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要有耐心,不能够因为学生所提的问题非常简单,就不懈回答学生的提问。这样就会打击学生自信心,就会使学生不敢提问。因此,老师不管什么问题,都要耐心的讲解。另外,当学生的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也要鼎力帮忙,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总之,科学教学在初中教学中非常重要,老师一定要加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提供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去探索未知世界。

作者:陈庆 单位:杭州市开元中学

【参考文献】

[1]黄建晓.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c,2012(3):286-286

[2]余永胜.学贵有疑、质疑有法———论初中科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学版,2013(11):73-73

[3]季炯达.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版,2012(9):103-104

第四篇:初中科学教学问题化探讨

摘要:

问题化教学是新课改下初中科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在分析问题化教学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例,探讨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问题化教学;初中科学;运用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实施问题化教学手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意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问题化教学概述

问题化教学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在国外课堂也得到广泛的应用。问题化教学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并积极进行探索,激发自我求知欲,在探索过程中得到启发,逐渐掌握并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与知识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新知识,获得理论水平的提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化教学的方式,最关键的步骤是构建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继而进行深入的探讨。在初中所有课程中,科学学科比较适用问题化教学这一模式,这是因为初中科学学科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结合课程知识,通过联系实际发现问题,逐渐养成问题意识,学生问题意识形成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初中其他课程的学习。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原则

问题化教学的实施首先在于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符合相应的教学要求,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与讨论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积极性。因此,问题的设置上,教师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符合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的重要参考。所以,教师在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时,首先要考量的是问题是否贴近教学目标,相应问题的设置应满足整体教学效果提升的需求。

(二)问题设置应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

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拥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在问题设置上,如果教师的问题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就很难对问题获得比较深刻的理解。因此在问题设置上一定要以以学生原有的认知为设置基础,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科学认知水平。

(三)所设置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生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比较关注,所以教师在问题设置时,应考虑到所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来构建相应的教学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问题探索中。

(四)设置的问题应清晰、完成的表述出来

问题提出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对科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如果教师在科学问题设置时提出比较模糊、含蓄不清的问题,这不仅会浪费学生的时间,还容易引导学生走入误区。因此,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应清晰、完整,使学生能够通过合理分析找到探索的方向,从而保证科学学习活动朝着持续、良好的方向发展。

三、问题化教学中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从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学过程应当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作为问题化教学的关键,教师提出与学生原有知识相冲突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问题探索的兴趣,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提升。

(一)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科学问题情境

初中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在科学教学中,可以充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历着手,构建相应的课程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探究中。比如,在学习水的气、液、固生态变化一课中,教师可以列举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情境:将水放入到冰冻箱中,不久后水就变成固态;放入少量的水在烧热的锅中,不久后水就蒸发成气态;将冰箱中的冰块放置于阳光下,很快冰块变成液态的水等。教师提出此类问题情境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历,创设出更多样、丰富的问题情境。

(二)通过活动观察与体验,帮助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人类的好奇心赋予人们探索的动力,在人的潜意识里,人类往往以知识探索者、研究者与发现者自居,这种问题意识在小学与初中生中表现的比较明显。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探索条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探索活动中,促使学生逐渐形成问题意识。比如教师在讲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使用身边的物品来发出声音,继而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与探索,让学生逐渐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与传播规律。

(三)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为了帮助学生积极探索,展示科学学习的奥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实验演示的方式来进行问题的引导。比如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有趣的科学试验,如“魔术点灯,具体操作方法为:在一根蘸有少量浓硫酸的玻璃棒上附加少量的高锰酸钾,然后将玻璃棒接触酒精灯灯芯,利用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化学反应达到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接着向学生提问,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点燃酒精灯的原理是什么,这样就充分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四)利用故事或小说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接触学生熟知的历史故事来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比如在讲解宇宙专题式,可以借助我国传统神话牛郎织女的故事,以此作为课程的导入,并提出相应的问题:“牛郎与织女如果每年7月7日要进行一次‘鹊桥相会',需要多快的速度?”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宇宙的广袤,并接触到“光年”这一速度概念。

(五)利用文学名著构建问题情境

初中科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可以接触其他的学科。比如在讲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借助初中语文古诗词来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如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反应季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再比如,引用“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一古诗词,让学生思考钟声如果传播到客船中。利用古诗创设此类问题情境,既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能帮助学生回顾文学知识,一举两得。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科学教学中,采取问题化教学方法能够获得积极成效,能够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提高课程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提高对问题化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问题创设能力,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问题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孙晨 单位: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方亦飞.浅析促进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的有效提出[J].教育教学论坛,2012(07):140-141.

[2]郑叶飞.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