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科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基础学科,小学开设科学课程对学生未来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科学课教学中,要重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授方法,放手让学生探求科学的奥秘。

关键词:

优化;科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使学生快乐、高效学习,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从课堂这一主阵地出发,扎扎实实地推进有效教学实施创造教育,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多年的科学教学经验说明,我们的学生都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面对一种有趣的事物,孩子们的思维就会变得极其活跃,此时只要我们的教师及时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对孩子进行启发和诱导,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兴趣,他们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执教《大气压力》时,教者给学生提供塑料皮碗、软塑料瓶、注射器、玻璃杯和硬纸片等,让学生玩这些器材,看谁“玩”的花样多。学生有的把塑料皮碗或软塑料瓶按在光滑的桌面上,有的按在玻璃杯上,有的贴在脸上手上,还有的把玻璃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再倒过来,还有的用手堵住注射器管口后拉活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玩法提问题,学生情绪高昂,趣味盎然,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激发热情,指导学生自主探求知识,获得知识

现行的教材在指导思想上改变了传统教材的模式,不是从结论出发,而从需要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引发学生探索科学规律,再让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从而让学生自己去进行科学研究。实现这一根本性变化的前提,就是要大力开展观察与实验。首先要指导学生细致有序地进行观察。实验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只有指导学生细致有序地观察,才能帮助他们发现变化的微妙所在,进而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达到实验目的。比如在《养蝌蚪》这个实验中,我就加以指导,学生可能只注意蝌蚪的外形、颜色,对于它们在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要多长时间学生容易忽视。所以在观察时,我就着手从这几个方面引导:卵是怎样变化的?卵在哪一天孵化成蝌蚪?蝌蚪是什么样的?吃什么呢?是怎样运动的?离开水能生活吗?蝌蚪有哪些变化?这样学生们就抓住了养蝌蚪的本质。其次,要去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程,动手做实验。他们正确的操作,才能使得这项实验顺利地进行。从科学教学现状看,学生操作能力差,给实验教学带来许多困难。在实验课中,要让学生人人动手,个个操作,严格程序,一丝不苟,做到准确、熟练。如在《水的净化》中做“水的过滤实验”时,我认真地向学生介绍各种器材,边示范、边讲解实验步骤,特别强调了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先把滤纸折成圆锥形,玻璃漏斗口要靠烧杯内壁,杯口还应贴着玻璃棒,玻璃棒还应斜靠在滤纸上。我严格了操作过程,实验获得了成功。

三、诱发兴趣,鼓励学生自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

科学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组织指导学生去认识科学现象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经历认识过程,完成对科学现象的认识。那么,小学生对具体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呢?小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认识始于感知,也就是说小学生的认识开始于用五官直接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只有有了充分地感知,才能形成表象。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感知正常是从兴趣开始的,不精细,也掌握不了事物的主要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我指导学生通过对典型的事物进行细微的解剖认识,更充分地感知,共同研究,互相补充,使同学们逐步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表象仅仅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所以,必须通过表象掌握事物的特征。比如,在教学《两栖动物》的概念时,如果仅仅让学生感知青蛙、蟾蜍等动物的生活形成表象,让他们自己去概括“两栖动物”的概念,他们肯定会说:“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这样有的学生会把乌龟、螃蟹、鳄鱼、蛇、鸭、鹅等都归到两栖动物中去。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把非本质属性作为概括的基础,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这样把学生引入歧路,不能正确获取真知,不能提高认识能力。我在教学中着重指导学生把青蛙、蟾蜍与他们已学过的其他动物,特别是那些既能在水中,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加以比较,共同研究,逐步抽象概括出两栖动物的本质特征。

总之,学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思维的人,一些活动往往会受到爱好、兴趣的支配,教师应多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作者:李建祥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勇.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4,(20).

[2]卓德才.开发课程资源,打造实效课堂——浅谈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新课程,2013,(11).

[3]孙亚妮.对小学科学课程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