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合作学习下初中科学高效课堂构建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提升教学效果是当前初中科学教学环节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随着改课的不断深入,当前的科学学科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方法的提升。合作学习模式是有效促进开展主动学习的有效措施。因此针对初中学生的教学,教师应能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进而做到互补高效。本文以初中科学学科教学为研究目标,就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当前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习惯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主张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的时间。通过合作探究有助于帮助学生摒弃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本文以初中合作学习为研究目标,通过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合作学习对于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一)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对于学生而言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一种对于学习的态度。合作学习的开展并不是简单地进行小组探讨,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来获得更优化的结果[1]。在教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善于运用这种意识去寻求互补的思考方式,从而实现共同成功。每个小学成员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同的学习习惯和不同的思考都会让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便捷。在合作活动中,学生会更加学会欣赏别人、接受别人,在为自己负责的同时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形成一种合作意识。
(二)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地思考的时间和实践探究的空间。学生该模式中是自由的个体,自己可以完全发挥自己的长处,让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充分的满足。通过学生自主发挥的合作学习,学生获得了一定的主动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在良好的氛围下,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总所形成的个人能力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获取知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侧重于教师的讲授模式,而合作模式的开展则为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通道,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交流面,克服了传统师生交流的单一模式。合作学习同样为学生提供了互帮互助的机会,通过学生之间平等地交流,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敢于表达,更加自信。
二、当前科学教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的教师更多的是为了开展合作而进行。简单地将合作学习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谈论,让探究问题过程视为合作,则不利于学生尽心深入的探究。有的教师将学生分组后,学生就会各顾各的,完成了教师的任务后,没有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缺乏交流的合作没有发挥合作学习教学的真正含义。
(二)学生参与度较弱,缺乏合作意识。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平常生活中自我意识较强,很难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若教师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活动模式以及进行及时的引导,则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的合作学习中出现较多的有以下几个问题:小组成员各干各的,没有交流;合作缺乏一定的公平性,对合作学习失去热情等。比如在合作学习进行评析的阶段,部分教师往往会更加偏向于优秀的学生,让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热情,及时在合作中积极
地投入,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学中民主平等的关系保证了合作学习的公平性,应能做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收获学习的成果。
(三)合作时间规划不科学。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合作的时间进行一个科学的分配。有的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的压力,由于担心完不成教学目标,在组织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往往无法留给学生更多的探讨时间,甚至于学生刚进入到探究的状态,教师就急于让学生汇报结果。或者没有明确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合作学习的时间,在时间分配问题上由于没有一定时间的限制,导致谈论无休无止,或者时间结束后也没有达到一个共识。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无效的,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养成一个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三、合作学习在初中科学课堂有效实施的策略
(一)合理分组,构建高效的合作环境。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任务的完成单单靠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当前的初中生中,部分学生喜欢独来独往,在生活和学习上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一种集体观念。因此开展小学合作的基本工作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高效的合作平台,通过合理分组,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的就是组内人数分配。组间同质化,组内异质化以及组内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是人员配置的其中一项原则,按照优等生和差生的交叉组合的方式,让优生带动差等生进行学习,在这样一个交叉学习中实现双方的共同进步[2]。交叉分组的形式能够让各个小组内的成员在兴趣爱好、性别差异以及个人意愿等多方面进行有机组合,该原则能够让小组成员能力分配均衡。这样的分组方式让小组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小组成员之间在互帮互助之间不断提升自己,同时为小组之间创设了一个较为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分组的过程也可以按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进行分组。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利于学生在同样的行为方式的驱动下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凝聚力。合理分组后,组内成员也要进行明确的分工,不论是师徒结对,还是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原则,都应能做到合理规划,避免合作中的漫无头绪,比如在一项探究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出一名组长,有的人负责统计,有的人负责记录,有的人负责实践等,组长都应该做好规划,同时也要在相应的环节限定时限,做好时间规划,避免无效的合作。另外小组成员的组成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计划的不同实现动态化,组内角色的互换或者按照喜好的自由结组都是一种动态的组合方式。
(二)科学引导,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教学方式的转变促使教师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一个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参与者。教师应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从讲台走到台下,实现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帮助学生及时认识到错误,并在一定的指导下促使小组成员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活动。因此教师应能做到科学引导,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自立能力较为薄弱,为了避免浪费一些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教师可以在课堂组织上进行引导,以提升合作效率。在“科学测量”的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教室内的门窗或其他进行测量活动。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促使小组合作开展得更加高效,教师可以在小组测量中及时纠正一些操作上的错误,针对一些读数和计数上的通病,进行统一的讲解。另外根据学生在开展过程中的表现去及时调整进度,做好学生合作学习中的调节者、启发者,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中的乐趣和快乐,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另外在学习程序上也要引导,比如在想要开展合作学习中进行引导、在遇到问题时进行引导,在想要更加深入开展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引导。甚至是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通过有效的提问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能力,学会转变学习思维,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思路去解决问题。因此在合作学习中的各个阶段对学生加以引导,则对科学教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灵活掌控,把控好合作学习的课堂秩序。教师是整个课堂活动的引导者,教师不仅仅要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同样要掌控好整个学习过程的秩序,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合作学习的环境。比如教师要首选能够确定小组的运行模式,每个小组中不仅要有组长,还要有实践探究的角色、数据记录的角色等。比如在“科学探究”中,该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含义,并能够在实践探究中根据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形成。比如在“黑合里有什么”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进行分组合作,作为组长首先应能明确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什么,即从提出问题到提出假设,从设计实验到分析、交流,若不清楚该过程,则探究活动的开始则会很混乱无序。作为记录员应该记录详细做好探究过程的记录,从假设、探究方法,以及实验数据都要记录清楚。只有让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任务,才能推动合作学习有序开展。合作学习顺应时展的需求,在合作探究中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能够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共赢。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能有效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为学生打造更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夏青青.针对初中科学实施小组合作竞争制的思考[J].读天下(综合),2017.
[2]范苗良.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启迪,2020:35-36.
作者:童红仙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新安江第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