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小学科学课程是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然事物形象及规律的重要形式,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对未来的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科学课程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笔者通过教学实例,得出关注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好课堂常规,建立良好课堂氛围;解决重难点,做好教学反思等策略有助于构建有效科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学课堂;有效教学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较强的自然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日益受到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设计思维正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点内容。由此,在教学设计中会出现活动多,互动环节多,活动气氛热烈。但实际教学时,有同学一直讨论不停,就会造成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会导致课堂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而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围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开展教学活动,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展开科学教学。[1-4]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两者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中做好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有机会让这一堂课顺利进行下去,《这是我的船》一书中船长说:“在作决策时,考虑的从来不是自己,而是这么做对我们的舰艇有没有好处,对我们的水兵有没有好处,会不会浪费纳税人的钱。”同样,作为教师,在走进教室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考虑:这样的活动对班级有没有好处,对我的学生是否有益。关注到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堂感兴趣的关键。通常待优生在课堂上说话、大声吵闹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关注,当教师在课间多与他们做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交流,课后单独辅导等,学生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尊重和帮助,在课堂上就会多一些好的表现,而这需要教师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五年级开学第一周,当教师满怀着热情和激情走进教室,准备大展身手,给同学们展示科学的魅力,上一节有趣有益的科学课。可是,在“清水变牛奶”的实验结束,教师邀请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发现坐在后面的同学T又开始交头接耳。一开始教师通过眼神提醒学生不要说话,可是教师看学生一眼,学生也看教师一眼,很无辜的小眼神,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还继续讲不停。直到最后教师走到他面前,跟他说:“现在是上课,请不要讲话。”他才很不服气地停了下来。第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但对于这个教师而言,这位学生的科学世界才刚刚开始,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有无限可能的孩子。课后教师就去找学生T聊天沟通交流,了解到他转身说话的原因是:他帮同学养了植物,同学很关心植物的生长情况,就一直询问他,然后他要回答同学的问题,所以一直讲话。听到他这样讲,教师首先夸他是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同时也告诉他:“如果在课堂上,趁实验活动的间隙与同学讨论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浪费了课堂时间,就失去了学习知识的机会,是会对后面的学习造成影响,所以课后再与同学沟通其他事宜会更好。”听见科学老师没有责备他,反而赞扬他,关心他,就很开心。这之后的每一节课他都能积极发言,认真听讲。有时候依然会忍不住说话,但只要科学老师看他一眼,就会马上坐端正。五年级学生11岁左右,正处于将要迈入青春期的时候,活泼好动,又有自己的独特想法,非常需要关注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批评。作为老师,关注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有效科学课堂的第一步,也是引导学生成功迈入科学世界的第一步。

二、做好课堂常规,建立良好学习氛围

2017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颁布,为了顺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落实小学《科学》课程理念,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提出融合一定情境的设计型学习,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与设计实践,记录数据,分析现象,得到学习成果。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被落实到课堂上时,给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和自主探究,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但在重建新型课堂的过程中,一不小心课就容易走错了方向,特别对于教学经验缺乏的年级教师:课堂“乱”,纪律“差”,学生“坐不住”,老师“不受控”,教学效率自然下降了。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各年级各班的学生情况做好课堂常规管理,对症下药才能让情境设计性学习有效果。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适当运用奖励机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激发学习动机,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五年级学生活跃,课堂氛围很好,但是一不小心,课堂就会闹哄哄,且跑题严重,从绿豆发芽实验联想到仙人掌能不能吃的问题(果实可以吃,有清热去火的功效)再到这世界上仅存一只的动物是什么(雌性白犀牛)等等,你永远不知道学生下一刻会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新想法。此时,作为教师能充分感受到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渴望知识的好奇心。针对好奇心强,爱探索身边事物的特点,教师会提前选一些他们喜欢的有趣的视频(例如:水果传,舌尖上的中国等等),在课前和学生商量好:“如果这节课表现好,老师除了会奖励贴纸,还会在上完新课后给大家播放视频。”这样一来,学生的课堂配合度会提高,愿意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及时完成课堂练习;通过这类视频也能拓展科普知识(橘子花是白色的,仙人掌果是可以食用的等等),向学生介绍身边熟识的动植物;也为后面的科学学科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六年级的学生思考问题相对成熟,课堂纪律相对好一些。但是有个别学生科学基础太差,特别调皮,做实验不认真,实验完成之后也比较吵闹,不能立刻安静下来。针对这些问题:我用了拍手活动来使课堂快速安静;并且奖励表现优秀的小组,可以派一名代表上来当小老师,讲课堂练习和资料拓展部分的内容(会有小组加分和个人加分)。鼓励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准确表达,让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有利于同时发展科学素养。好的课堂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纪律严,时间准,有独立思考,有团结合作。团队中一个人做不好大家一起受罚,做得好一起获得奖励。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都知道身上有一份责任、一份担当,“我是个人,也是小组”。对即将小升初的学生采用奖励的方式比惩罚更有效果。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奖励方式,科学建构新型的、相互约束、相互促进的课堂秩序,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有助于提升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研读教材,突破重难点

打开教科版小学五六年级《科学》教科书,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新颖的活动设计,这也是新课标科学教材的突出特点。内容丰富、活泼有趣的一个个活动也带来了问题:活动多了,环节多了,活动气氛热烈,会造成一节课有限的时间内教学任务不能完成的情况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学情分析,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找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围绕核心素养准确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始终专注于目标,让所有班级成员围绕此目标努力。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注意把握主体活动,适当兼顾辅助活动和弹性活动,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适当删减部分活动,在重点环节上进行突破。例如在讲教科版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五种地形,难点是通过探究活动掌握不同的地形在地形图上的颜色,对于“我的家乡是什么地形”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课前或课后,利用周末或假期的时间通过查资料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更高效地完成,也会有更深的活动体验。“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习、应用科学的更广阔天地”。科学探究的主阵地在大自然、在社会、在社区、在家庭,课堂只是学生信息交流、思维碰撞、合作研讨的一个平台,它只是学生科学探究全过程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在这个有限时间的环节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问题,那些易于理解的、具体的问题自然能够触类旁通。

四、结束语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教知识,应该重在教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生成、扩大和提高学生认知的途径、方法、情感体验和能力创新为重点。作为教师,每一次教学,都要进行反思好的做法和大待提高的地方。原以为突如其来的疫情会给小学科学教学造成影响,但在录课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将更多的有趣又有益的资源运用其中,发现自觉性好的孩子学到了更多,特别是与生活相关、便于操作的内容,例如:《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水钟》《比较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等等,通过设置家庭小实验,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要上好一节小学科学课,需要课前侧重关注学生、了解教材的情况,做好设计;课中侧重于细心引导,突破重点;课后不断地反思精进。学生十一二岁,处于好动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教师的关爱、适应、尊重,有趣有效的学习任务,能让他们快速进入课堂,在完成一环一环的任务中自己动起来,自主学习、自助学习,更有利于做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李明菊.奖励机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杂志.2019(16):128.

[3]张道初.构建核心素养下科学探究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3).

[4]权秀媛.STEAM理念下小学《科学》设计型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作者:付群群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龙岗大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