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消化内科学理论教学应用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目的研究启发式及讨论式教学法在消化内科学理论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11月本校72名在校生作为观察对象,由教师自行设计问题情境、案例讨论情境,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为主。其中启发式则以设计问题为主,教师做引导,问题由简至难,引导学生寻找答案。讨论则以小组形式开展,围绕案例讨论,案例由教师寻找设计问题,提前2周将案例分发给小组,促使小组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学习,随后教师做总结归纳。观察时间为一学期,分析学生接受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前、后的笔试、面试成绩变化。结果实施后,学生笔试、面试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学理论教学中应用启发式及讨论式教学法效果显著,可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满意度,体现在患者成绩分数有所提升。
【关键词】消化内科;启发式;讨论式;应用效果;教学方法;实践;教育
消化内科课程内容复杂,学习难度大,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尽快掌握相关知识[1]。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等均是医学院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消化内科采取单一教学方式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质量。在2010—2020年《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注重学思结合[2]。教学越来越重视多样化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将责任与权力下放于学生开展启发类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探索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故而本次研究分析启发式及讨论式教学法在消化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作用,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提高其自学能力。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9月—11月本校72名在校生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0名、女62名;年龄16~18岁,平均(17.83±0.62)岁。女教师3名;年龄35~46岁,平均(40.62±2.37)岁。
1.2方法。全部学生接受启发式及讨论式教学法展开理论知识的学习。(1)启发式教学:问题①:服用了抗肿瘤药物,极易引发急性胃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问题②:肿瘤细胞有何特点?待学生回答后,接着抛出问题③胃黏膜细胞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类细胞杀伤作用大?问题又简至繁,再提出问题①质子泵抑制剂为何作为上消化道出血首选治疗药物?提示学生胃内环境等信息。问题②pH值对止血有影响吗?学生可能会回复当pH值超过6.0时才能发挥血小板的诱导作用,而pH值不足4.0时,止血效果受到血凝块溶解的影响。针对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可设置多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维活跃。(2)讨论式教学:以案例形式开展,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以及得出结论4个环节。其中案例则由教师精心设计,第一步骤将病例背景、患者主诉、查体、辅助检查以及现病史清楚展示,每一环节设置1~2个问题。案例资料提前至少2周分发至学生手中,学生自由组合4~5人一组,选取组长1名,给小组分派任务。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前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得出小组结论意见。讨论课堂上,教师根据情境和问题,让小组代表发言,表明本组观察得到的结论,组间相互交流,意见不合时可进行辩论,教师此时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等各个小组都完成了汇报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对比学生应用讨论式与启发式教学法前、后整体学习成绩变化,以理论知识考核为准。分析学生接受学生启发式及讨论式教学法实施前、后笔试、面试评分情况。
1.3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22.0软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χ2检验,如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学生接受教学前、后的笔试、面试成绩。实施后,学生笔试、面试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实施后,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启发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教学方式以课堂讨论、内容探究为主[3-4]。简单来说,该创新教学方式是教学在教学阶段,根据教学任务、学习规律,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运用多种方法开启学生思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学习,主动并积极去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教学特点在于有效强调学生学习主体[5]。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突出教师的指导及引示作用。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下积极去探究学习的内容,两两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有效强调学生知识发展,促进学生系统化学习,更好理解并掌握消化内科的有关内容,激发内在学习的热情,实现内在动力、学习智力的有机结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方式过于刻板,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听教师讲。而启发式教学则会转变教学的方式,以学为主,教师只是作为指导作用。消化内科是内科学的一项重要构成,该课包括理论以及实践课。当前,针对消化系统的诊疗水平不断提升,运用了很多先进的诊疗仪器,且内镜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6]。传统教学方式在这方面的教学无法有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可以更好开展消化内科理论式的教学,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极有必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学生笔试、面试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启发式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在教师带领、指示下,学生开始自己尝试着主动思考问题,养成思考的习惯。通过一学期的启发式教学,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问题讨论的,对已学过的知识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课后还会通过各个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展开更为深入的学习,提升学生效率,同时其逻辑思维也得到锻炼[7-8]。在研究中提示,分析启发式教学法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9]。教师需要以学生学过的知识为基础,结合知识点构建有关问题场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去解答。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只是提点、启发,切记不可把答案直接给出,只能起到小小提示作用,学生根据构建与事实接近的场景自己回答。研究结论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一层一层引导,让学生的双向(正、逆)思维得到正常引导。激发动脑能力,与教师一起一步一步去接触答案、提示答案。这样比传统的直接给出答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采用讨论多教学法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开始前,先设计并组织,促使学生散发思维,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开展小组团队的交流,得出最后认为是正确结论,这样对于学生独立性的培养极为有利[10-11]。开展讨论式教学,由教师设计和消化内科疾病相关的情景,让学生自主、主动开展有效学习,寻找相关资料,教师启发思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结论,把课堂完整的归还于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到课堂中一起交流、讨论。注重培养其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开展讨论前根据有关教师的理论,查询有关的资料,其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12]。同时,此外还需要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辩论能力的锻炼,这一锻炼过程需在课堂中进行。学生根据教学的有效提示,完善自己结论,或是和学生在争辩过程中,维护自己的想法,或吸收他人的想法,找到自己的不足,一起完善结论内容。课堂中对案例开展讨论,可有效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合作的能力。有研究提示[13],班长组织有效的分组,一组约5人,并选择一位为小组长。上课之前,小组长带领着自己组内的成员,一起对案例反复阅读、学习,复习病因、临床表现以及诊断鉴别诊断等相关资料;并且查阅文献,理解案例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形成统一意见,通过书面报告的方式,对本次讨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派一名同学发表本组的意见,在发表的同时,其他组可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一讨论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给出提示以及相应的引导,组织所有同学一起讨论、交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奖惩。但也有研究提示,讨论式教学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作用不大。而在本次研究中,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发现,结果显示,通过案例讨论的方式给同学的学习方式带来较大的转变。一方面,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另一方面,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及辩论能力也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这可能与长期坚持讨论式教学相关,鞭策学生在课堂上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向优秀学生学习,在小组讨论中不断自我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14-15]。在讨论中是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自信心和兴趣,专注学业,主动迎接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综上所述,启发式及讨论式教学法在消化内科学理论教学中应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其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作者:万瑶 单位:沈阳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临床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