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目前高校实习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实习基地数量不足,实习内容单一、时间安排不合理,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文章认为实施”导师制“的实践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导师统筹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求,体现导师对学生的人性关怀;又可以通过选聘经验丰富的导师,优化实习资源,提升实习效果,最终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关键词:导师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实践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门工程科学,不仅应用性极强,而且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学科[1-2]。基于湖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本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在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高标准”的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为指导下,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将本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能力培养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3]。本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现有实践教学模式基础上提出本科四年分三阶段的“2+1+1”的教学模式。第一阶段主要注重强基础和宽口径的培养要求,完成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主要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强调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第三阶段为分流培养阶段,重点是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培养人才的类型选择相关的课程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中的实习实践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周期长达近5个月。但是,在实践教学开设中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实践课程没有发挥预期作用,流于形式。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制”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弥补目前高校实习实践管理方面的不足,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本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呈现问题的思考,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提出了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阐释了将“导师制”的教学模式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中将有助于改变现有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的观点,这种模式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培养出符合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思考
实习类的实践教学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不仅学分多,而且时间长,根据新的专业培养方案,实习安排从第一学期的专业认知实习开始,到第八学期的毕业实习,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实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但由于社会在发展,原有的实习内容和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培养方案的要求,目前在各高校的实习实践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提高。
(一)实习基地不能适应学生数量增加的需求。目前多数高校中涉及食品专业有2~3个,每个专业每年招收2~4个班,年级学生总人数达到150人以上。为保证这些学生的实习需求,需要10个左右的实习基地。但单靠学校自身建设实习基地则很难达到这一要求,这就需要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但校外实习基地受到地理位置、生产的季节性以及安全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建立足够的校外实习基地有一定的难度,现在的实习基地已很难满足所有学生同时进行实习。
(二)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单一,时间安排不合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习内容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专业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各阶段实习的内容、目标、要求和形式不近相同,但在各学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做到有针对性的安排,往往是各项实习是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形式,导致内容单一、重复,学生参与实习的热情往往遭受重创。另外在时间安排上也不合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通常安排在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这段时间由于学生准备报考研究生、找工作或已经工作,导致学生无法安心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很难达到实习的目的。
(三)教师的责任心有待加强。目前高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习的积极性不高,一是教学和科研任务重,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去全程指导学生的实习;二是由于实习指导教师承担的责任大,而相关的权利甚至基本利益得不到保障,教师参与的动力不足;三是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缺乏相应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尤其是没有相关的实际经验,因而无法满足实习的要求;四是管理部门对学生的要求不严,对学生参与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安排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和部分家长怕学生吃苦,不愿意参与实习,不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学校也只能将就学生。
(四)实习效果的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对实习效果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对学生的考核,考核内容以考勤和实习日记为主,再加上实习报告。但这些内容,很多学生是临时拼凑的,因此,这些考核内容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实习的实际效果。考核具有片面性和随意性,不能全面考查学生实习的态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实习状况的持续改进也没有指导意义。在考核过程中对实习后学生实习整体效果的提升,实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等没有及时的总结和考评。对实习基地的考核也只是流于形式,很多基地由于位置远,无法承担学生的实习;有些实习基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已不能适应学生教学实习的要求。
二、“导师制”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
针对实习存在的问题,很多高校对学生实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推行“导师制”是改善实践教学效果的措施之一,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导师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导师制”适应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尽管高等教育法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学生个人的职业规划也渐趋多样,每个学生的特点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达到总体要求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及学生本人的意愿,有针对性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和方法。“导师制”的实践教学模式正好契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导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规划制订每个学生的实习计划,具体安排,真正做到个性化的培养。
(二)“导师制”有利于提供优质的实习资源。在实施“导师制”实践教学模式时,参照一定标准选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导师[4]。导师可以联系紧密合作的企业或科研平台作为学生实习的场所,通过合作企业为实习的学生补充适当的经费,企业有经验的科研、质量管理人员可作为学生的校外指导教师,使学生真正能够融入到企业的生产、新产品开发以及质量管理等环节。另外,实习的学生可以以团队的形式进入导师的科研团队,和导师的研究生一起从事相关的课题研究和产品的开发,研究生作为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指导本科生的实际操作,从而达到提高其动手能力的目的。
(三)有利于提高实习的效果。通过导师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参加实习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相关的企业,更多地参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技术、产品等有更好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弥补学校实习条件的限制,分散安排,提高实习的效果。
(四)实行“导师制”可以统筹学生的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大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除了各类实习外,还有实验课、各级的创新课题、竞赛及毕业论文等内容。如果实行“导师制”则可以将这些实践活动有机地统筹安排,如实验课的内容除进行正常的实验操作外,可以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或企业的实际工作,将所学的内容很快应用,也可以把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于实验课上进行比较验证。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有可能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把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当作创新课题的来源或参加竞赛的题目,这样的选题就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如果能通过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为企业带来更直接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导师制”可实行校内与校外实习结合、集中与自主实习结合及参观与参与式实习结合的模式,这样实习时间上可以灵活掌握与安排,可以更好地适应食品生产的季节性[5]。发挥导师与企业合作的关系,发挥企业在学生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学生可深入企业进行各项实习,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导师制”还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沟通疏导等[6]。
三、总结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比较侧重于工程科技型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其实践性很强,特别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运用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在实习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导师制”教学理念融入其中将有助于改变现有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多元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实践训练过程中,切实了解社会、了解行业,提高自己的实战经验、应用动手能力,于“润物细无声”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作者:廖卢艳 刘成国 刘焱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