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实验内容设置不合理、课时安排不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构建实验教学网络平台,整合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索小班化教学等建议。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体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大体育学院及师范类院校相继开办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并且能在全民健身领域中从事教学、研究、指导、推广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技术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运动人体相关的实验技能,包括科研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深化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且符合办学实际和学生实情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技术实验教学状况的调查和自身教学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一)对实验课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没有真正做到把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联系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
(二)实验教学空间不够。在内涵建设经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经费、优势学科建设经费以及品牌专业建设经费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教学、科研的实验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由于我校办学空间有限,教学实验室较少,未能开展小班化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以老师演示为主,学生独立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师生互动的机会更少。
(三)实验内容设置不合理。目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内容的安排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结合运动实践的综合性或者设计性实验[1]。在现行的实验课程中出现学生盲目模仿,机械照搬教材,不需要理性思考,即使出现错误也很难自我发现并纠正。导致实验课效果不理想,实验结果对于将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相结合效果甚微,更谈不上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没有能够做到结合体育运动实践的特点。
(四)实验课课时安排不合理。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技术实验课时为48学时,分3学期进行运动生理、运动生化与运动生物力学3门实验课程。对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来说专业核心课程很多,相关实验课也很多,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运动生理、运动生化及运动生物力学课程。
(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1)现有实验教学空间不足,任课教师只能根据现有的仪器设备和办学条件来开设实验课,无法结合学生的运动实践来开展实验设计,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学生对实验课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学生不重视实验课。对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而言,应该是通过实验设计结合运动实践使其了解人体在各项运动中生理机能的变化,从而使得学生客观地评价身体机能水平。(3)考核方式不合理,传统的实验课成绩评价以实验报告为主。这种传统的考核模式容易忽视学生在实验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容易造成抄袭的现象,从而造成不良的学习风气。
二、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现象,对如何改进运动生理学实验的教学内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改变实验课教学观念。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技术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开拓创新创业思维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应高度重视实验教学。
(二)整合实验教学内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内容的整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实验内容自身的整合,二是与相关学科实验内容的整合。实验内容自身的整合可以将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课程与运动实践进行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上的重新整合,对一般性的验证性实验进行简化。着重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项目数量,实验安排上偏向于运动实践。与相关学科实验内容的整合是指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与其他学科的实验项目进行统一安排,联合教学,避免开设重复的实验项目,节省教学课时。实验内容的整合不是单一学科能够完成,最终的解决需要建立整体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把实验内容分类,在低年级开展基础性实验,学生通过掌握基本的实验手段和方法,形成初步的实验概念;在高年级开展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创业创新项目及其他科研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从而加深对专业理解,增加学习的兴趣。
(三)探索小班化实验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现在的教学方式已经从知识教学转向主题教学。自然科学相关课程实验课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都有实行小班化教学的趋势,小班化实验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兴趣的培养。考虑专业班级人数普遍在30~40人,实际教学经验表明在进行实验课教学时,由于实验室空间有限,整个班级同时开展实验课时会出现一部分同学与老师交流互动较少,实际动手操作时间较短,严重影响学习效果。结合我校现有实验办学条件,可以探索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每个教师所辅导的学生人数控制在15~20名左右,同时注重实验教学过程中每一环节的质量监控。小班化实验教学的实施步骤和环节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从形式上降低班级授课的人数,而且更注重实验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实验操作过程实行“全程指导、全程监管、全程负责”,确保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能达到预期效果,从而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目的是避免小班化教学流于形式。
(四)尝试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实验教学。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实验教学理应利用网络技术丰富和发展教学。微课、慕课、虚拟仿真实验等网络信息化课程的涌现极大丰富了传统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技术可以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而且微课、慕课、虚拟仿真实验等形式生动活泼,而且在学生实践动手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的对于重点、难点反复强化,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此利用网络技术对传统实验教学是极大补充和拓展。
(五)完善实验课考核模式。实验教学的改革必须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传统的通过实验报告来评价学生实验课成绩已经不能完全适用,这就需要结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完善实验教学考核模式[2]。实验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应该加上实验操作的标准化评价,开放性实验设计思路等方面来综合评定,要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验课的平时成绩是教师对学生实验总体把握、上课时的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实验态度等各个方面的观察和评价。并且在学期末要进行实验操作考核,通过随机抽签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实验知识和技术分析评价运动实践中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在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技术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实验内容、课时安排不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针对上述现象,应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整合教学内容,探索小班化实验教学,尝试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实验教学,深入改进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及考核模式,增强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此外,运动人体科学开展实验教学改革,还应在实验室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有限的教学资源条件下,只有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利.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运动人体科学类知识学习困境及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2):143-144.
[2]刘海平,郑兆云.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探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3):91-93.
作者:孙强 孙国友单位:南京体育学院科学实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