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科学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科学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探究

摘要:初中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灵活的思维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教师需要根据科学课教材中的重难点,巧设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思维活动要独特新颖、灵活多变,有深度、广度,形式不断更新,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科学;思维品质;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符合初中科学课对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因材施教,创新思维活动方式,不断开阔学生视野,活化学生思维,挖掘学生的科学潜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

一、思维活动要独特新颖

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挖掘问题所隐含的细节性信息,培养整体、全面思考问题的科学素养。思维的新颖性需要教师提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趣味性强的素材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能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界限,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最终创造出新颖、独到、有意义的思维成果。如在教学“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时,教师通过视频创设这样的情境:一辆载满浓盐酸的卡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了交通事故,1.5吨浓盐酸泄露,造成土壤酸化。看完视频后,教师向同学提问:“如果你们是消防员,会采取什么措施呢?”一位同学回答:“可以用高压水枪冲洗周围的酸雾。”另一位同学的建议是可以在事发地旁边挖一个大坑,防止浓盐酸扩散,便于后续处理。但马上就有同学反驳:“不能用水冲洗浓盐酸,因为水把浓盐酸稀释之后会变成稀盐酸,稀盐酸会与其他金属发生反应,这样得不偿失。”这时有同学反问:“那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吗?”这位同学继续说道:“妈妈平常在蒸馒头时,会加发酵粉,淀粉在酵母的作用下生成有机酸。为了口感好,妈妈还会加入适量的小苏打,这样蒸出的馒头又香又好吃,而小苏打呈碱性。所以,我认为消除浓盐酸最好的方法就是就要加入碱性物质。”听完这位同学的讲解,其他同学瞬间恍然大悟。借此,教师引出问题:“酸和碱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呢?”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为了检验同学们的奇思妙想,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真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提出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思维活动要灵活多变

初中科学课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就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并在解决相应的科学问题时实现理论知识迁移,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灵活性的练习题目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教学“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时,在上述例子中,学生已经知道酸碱可以发生反应,为了继续训练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大家想好判断酸碱之间发生反应的方法了吗?”有同学建议用检验反应前后温度变化的方法。教师反问:“那你怎么判断反应前后温度已经发生变化了呢?”同学的回答是可以用手摸锥形瓶。对于他的回答,教师在肯定的同时,继续向其他同学征求其他方法。有同学说可以利用温度计来判断。教师在肯定这位同学的补充后,继续提问:“利用温度判断酸碱反应是物理方法,你们有什么化学方法吗?”有同学回答用pH试纸检验,当pH为7时,酸碱之间就发生反应了。有的同学建议用酸碱指示剂验证酸碱反应。最后,教师指导学生用具体的实验操作验证同学们提出的种种方案,并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智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实现科学课培养学生思维活跃性的教学目的。

三、思维活动要有深度、广度

初中科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制造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如在教学“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屏住呼吸,让他们感受氧气的重要性,然后提问:“当天气快要下雨时,鱼儿为什么会露出水面?”有的同学回答是因为水中缺氧。教师可以反问:“那如何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呢?”有的同学回答使用增氧泵,还有同学建议加入水草。对于同学加入水草的建议,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水葫芦属于水草吗?同学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某一湖泊中水葫芦大量生长导致湖泊中鱼虾死亡的视频。学生对此可能非常不解,存在很多质疑。在学生的质疑中,教师正式进入本节课的教学。为了消除认知冲突,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寻找答案的意愿,从而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这一过程不仅能激活并拓展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思维活动要不断更新

学生思维活动的不断更新体现在思维的批判性上,它既是一种思维技能,也是一种人格气质,既能体现思维水平,又能凸显现代人文精神。教师在初中科学课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搭建自主发现和思考问题的平台,让学生在质疑中不断寻找证据,以此获得真知。比如,在教学“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两张图片:同一棵植物在干旱环境与阴暗潮湿环境中的形态,并让学生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后,教师继续引导:“根据研究发现,一株玉米从幼苗到结果,一生中需要吸收200千克的水,保留在植物体内的水以及生理过程中用到的水约2千克,那剩下的198千克的水到哪里去了?”有的同学认为水往低处流,是在土壤里;其他同学反驳说,有可能是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分蒸发到大气中去了。针对双方的辩论,教师马上带领学生回归课本,让学生们在教材中寻找正确答案。学生们带着质疑听课,专注力特别高。这样的思维活动设置,能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让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更扎实,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总之,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需要适应新课标要求,不断优化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式,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品质。通过独特新颖、灵活多变、有深度、有广度、不断更新的活动,传授给学生处理、判断、整合复杂科学知识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盛琼.初中科学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翁庆双.变知识传授为观念建构———基于观念建构的初中科学教学设计与实践[J].浙江教育科学,2017(02).

[3]沈盈华.试论初中科学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2(08).

作者:傅珞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仰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