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小学教学启蒙中,小学科学教学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各方能力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当前的科学教学模式来看,仍旧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而阻碍着教学的进步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如何去保护好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求知欲,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去关注自然科学社会知识意义重大。文章将提出几点培养策略,旨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
当今时代,是一个寻求创新创造的科技时代,一纸文凭就足以包揽一切的时代俨然成为过去,社会所需的人才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要求具有创新思想,拥有创造能力。而小学科学作为学生科学启蒙的一门重要课程,显然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唤醒学生创作灵感大有裨益。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理当准确认知科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立足学生学习兴趣与需求,为其提供一个创新平台,让学生在参与科学活动过程中,开拓大脑思维,扩宽知识视野,获得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1更新教育观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也应当适时更新,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才能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避免思维走向桎梏化,致使创新意识下降。教师以积极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广阔的四维空间内尽情的创新。例如,在教学“空气热胀冷缩”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验的机会,即实现准备好冷热水、气球、烧瓶与2个烧杯等实验器材,然后将整个实验的步骤讲授给学生听,整个流程大致如下:第一,组装好整个实验装置。即在烧瓶扣上套上气球。第二,实验装置组装好后,放进热水中,学生开始观察实验发生何种变化,将变化记录下来。第三,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与第二步骤一样,观察变化并记录。第四,学生思考与汇报时间,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发言,解释并得出空气热胀冷缩的原因性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进一步开拓讲学内容,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共同合作,去制作金属、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然后再对比之前课堂上的实验,分析三者之差,写下最终结论。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应以安全第一,充分关注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及时指出纠正错误。如此,既能开拓学生的思维逻辑,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学生创新意识,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学生创新能力也会获得不断提升。
2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有赖于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教师应善于挖掘学生的创新力,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平台,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学会自我表达。同时,教师不应再以高高在上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独特、富有个性的看法,给予肯定鼓励。还要深入学生内部,多与学生做沟通交流,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也就是说,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以更为轻松自由的心态来参与课堂,并于教师指导下,学会自主思考,敢于创新。例如,教学生如何运用“尺”时,教师可先抛出问题:同学们,如果我们不用直尺的话,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出科学书的长度、课桌椅的长度呢?问题抛出后,教师先不提出解决方法,让学生自行尝试探索,并时时观察各学生的反映行动,有的学生直接拿着橡皮擦量,说出科学书相当于几个橡皮擦组成。有的学生则是用手或是用脚量等。在实验结束,且学生都说出自己的方法结果后,教师适时表扬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方法的多样性,这既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所在,且参与过程中,学生开动大脑思考,其内在潜能也被充分激发出来,创新意识与能力也获得有效增长。
3加强科学与生活联系
科学来源生活,生活中处处皆可见到科学的踪迹。若要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科学教学过程中,还需加强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于生活中体验到科学的无处不在与亲切感。科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可创设学生所喜欢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探讨欲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学“电”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四至五人的“小家庭”,之后为各小家庭提供诸如电灯、电线、木棍等必备物品,让家庭中其中一个成员模仿晚上脱毛衣情境,要求其他成员认真观察所发生的静电现象,并设置一个电灯不发光的生活场景,看学生能否提出解决方案,亦或是让学生模仿生活中遇到电击状况,然后观察其他学生如何运用绝缘体的相关知识来解决。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课堂,学生相互合作,既能交流彼此的思想见解,获取知识,且感受到科学知识的生活性,对科学也更愿意投入精力去学习,真正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其次,还可设置专题科学探究活动,旨在提高学生问题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例如,学习关于“水”的知识时,便可组织学生从多个视角来研究,如有的小组立足科学视角,研究水的不同形态,探究水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有的小组则从文学角度出发,探究不同写法下的“水”形体是什么样的,从而掌握象形字到今天简体字整个变化历程等。探究完毕后,还要求学生写出研究报告,教师针对学生的研究给予相应的奖励。借助这一生活实验,让学生知晓科学研究并不神秘,而是真实的在自己身边,离自己很近,且多角度思考问题,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渐渐培养起来。最后,家庭生活小实验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且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自行选择实验内容,自主调控实验难度与时间。例如,有的学生对植物的生长极感兴趣,便可买一株植物,观察植物生长所需的光、水、土壤等内容。有的学生喜欢科技制作,便可充分利用家里的旧物进行废物利用,来制作出各种各样科学小物件等。实际上,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在家进行的实验,只是因为日常生活中,学生缺乏一定的观察力,不善从生活视角来发现科学的存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例如,经常鼓励学生来分享自己生活中所观察到、听闻到的或是书本上看到的有趣的现象或事物,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所见所闻来提出问题,设计出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然后在家里自行开展实验。如有的学生在家里泡茶时,观察到不同水温中,茶叶的浮沉速度不一样,为了找到这一问题答案,学生便亲自去动手实践操作,旨在寻求规律所在。
4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信息科技化时代下,小学科学不应当只再局限于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而应紧紧跟随时展步伐,将现代多媒体技术积极引进科学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具丰富性和多元性,据此来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实现科学教学目标。尤其是多媒体集音视频与图像文字等一身,能让枯燥化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化,且多媒体资源丰富多样,又能迅速传递讯息等优势,教师若能善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成效势必会事半功倍。例如,教学“认识地球”时,教师可播放关于地球运动的视频片段,或是关于地球结构的各种图片,借助视频和图片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的感觉器官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更深入去观察地球的形态与组成。这样一来,学生脑海中对于地球的印象亦会更加深刻。又如,教学“弹簧”时,也可为学生播放生活中需要借助弹簧的物品和弹力的相关现象视频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知识视野也会有所拓宽,创新意识能在最大程度上被激发出来。
5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新时代背景下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小学科学作为小学生科学启蒙课程,其意义不言而喻。因此,教师需将对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根本,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善用多媒体课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如此,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育出富有创新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海霞.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21):182-182.
[2]杨颖丽.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8):3-3.
[3]黄秀梅.如何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J].教育革新,2010(4):33-33.
[4]曹佩国.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3):53-53.
[5]付双喜.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途径分析[J].读与写:上,下旬,2015.12(22):96-96.
作者:周敏 单位:上海市徐汇区向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