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改革初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改革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村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随着国家新医保政策的实施,农村医务人员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在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内科学教学十分重要,是农村医学专业的重点课程。但内科学内容复杂,涉及知识面广,学生学起来困难重重。通过加强“七重”,即教学方法重启发、教学目标重明确、教学内容重实用、教学过程重联系、教学评价重鼓励、教学方向重临床、教学见习重练习,不仅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更让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内科学事半功倍,为基层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卫校;农村医学专业;内科学;“七重”

为解决农村边远地区卫生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教育部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的通知中增加了为村卫生室及边远贫困地区乡镇卫生室培养执业助理医师(乡村)的农村医学专业。2011年,经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卫生厅研究,决定在我省独立设置的卫生类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农村医学专业。

1我校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对我校2011—2017级农村医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现,7年共招1033人,平均年龄16.6岁,91%来自农村,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平均分285.2分(满分710分),65.2%的学生不是自己愿意到卫校学习农村医学专业的,83.2%的学生不知道农村医学专业以后的就业方向是什么。这部分学生在这个年龄段,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自控力、自律性不强,情绪波动较大,处理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综合能力不强,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学习兴趣不浓,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但是,这部分学生开朗、积极、乐观,对医学知识,特别是临床常见内科疾病兴趣较浓。

2强“七重”,促教改

针对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年龄、个性及生理、心理特点,采用加强“七重”的办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临沧卫生学校从2011年开始招收农村医学专业,笔者担任了2015和2016级农村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工作。在2015级内科学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在2016级内科学教学中注重加强“七重”,期末考试学生及格率提高了31.2%,收效显著。

2.1教学方法重启发

启发教学是本次教改的重点。第一,病例启发,通过病例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临床意识,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引导临床思维的逐步建立。第二,多媒体课件启发,教学多媒体课件启发就是利用教学课件的直观性、色彩性、动态演示等特点,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1]。第三,图示启发,图示启发就是利用挂图或黑板上描绘的图形讲解概念、原理等,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直观记忆。第四,对比启发,对于易混淆或相似的事物,采用对比方法,将同类知识及相近知识整理归类,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启发学生的思维。第五,自学启发,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先阅读课本,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有意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解答。以上各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相互穿插,相辅相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教学目标重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师每堂课授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有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自然也就有了灵魂,课堂教学过程也就有了方向。教学目标分为3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明确农村医学专业的教学目标:以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为引领,以基层实际应用技能为主线,为满足学生参加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需要,体现实用为本、够用为度的特点,培养合格的新型农村全科医生。结合内科学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得到很大提高。

2.3教学内容重实用

内科学总学时172学时,理论132学时,实践40学时。教学改革主要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来实现。教学内容既要科学,有学生需要的最新知识,又要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农村医学专业《内科学》教材中包含36个常见病、多发病,为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牢固掌握,其他疾病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自学指导等方式进行教学。

2.4教学过程重联系

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临床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其根本特点是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要学好内科学,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在循环系统疾病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复习心脏的解剖、病理、生理、心电图、药理学相关知识,再让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复习这些内容、这些内容与下面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这样不但能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在后面知识的学习中,学生能做到事半功倍。

2.5教学评价重鼓励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考核,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所有有效教学与成功教学的基础。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课程评价。教学评价有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教学评价的方法有观察提问、测验、作业检查、听课和评课等。笔者在内科学教学中,有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有课堂测评、疾病测评、作业测评、单元测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每次测评都以鼓励为主,关注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

2.6教学方向重临床

医学专业是培养一线技术型、应用型医务人员的重要学科。临床技能包括实践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教会学生了解每个疾病,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人体器官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从而制订科学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措施。笔者在内科学教学中,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例如内科学常用技术,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等的技能训练,还有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及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7教学见习重练习

临床见习是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桥梁,是帮助学生将学到的基础知识与诊断、治疗及临床技能操作相结合并获得从事本专业工作必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及行为的过程。临床见习能进一步巩固课堂所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实践、沟通协作和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临沧卫校附属医院为我校学生的临床见习提供了场所。学生到附属医院见习以系统为单位,每个系统理论课结束,将学生分组带到医院见习。带教教师在学生进医院前先在内科找到与本次课教学内容一致的病例,与患者沟通好。见习过程中让学生多练习,例如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用药等。开始学生可能不适应,积极主动性不强,但通过多次练习,学生会越来越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分析病例能力和与患者沟通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基层农村地区对医疗卫生人员需求量大,我校培养的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将服务于云南省临沧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服务于基层人民,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内科学是基层卫生人员必须掌握的临床学科,在农村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加强“七重”,使学生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内科疾病基础知识,为他们将来成为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所需的全面医学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春灵,王记红,杨旭.多种教学手段在医专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62-63.

[2]潘大彬,曹蘅.临床见习课内科学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探索[J].心理医生,2012(6):418-419.

[3]吉利.内科学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157-158.

[4]叶治国,杨智斌.浅谈中专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2(11):162.

[5]邢志华,郝丽萍.探讨农村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J].基层医学论坛,2004,8(3):277-278.

作者:陈琼 单位:临沧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