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科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科学教学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依然是初中科学教学发展中的一个难题。本文从透过初中科学的发展现状,主要探讨如何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科学;培养;创新能力;兴趣
1引言
中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关注素质教育改革问题,开始反思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近年来,教育部门开始推进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开始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关于初中科学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升学考试中科学的命题走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放性、能力性试题在试题中占了极大比重,不管是从学生自身发展角度还是应试角度来说,让学生死记硬背科学理论都已经不能适应时展需求。初中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创新型社会大背景下,满足初中科学教学需求最重要的命题。在初中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激发起学生自身对科学的兴趣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帮助学生主动去追求新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学最主要的内容,笔者从初中科学入手,结合自身多年科学教学经验,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从而为整个初中教育体系提出参考意见。
2初中科学教学现状
由于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和有限的教育资源,就使得从小学开始学生就背负了很大的升学压力,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压力更大。大部分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是希望学校以中考为目标来安排教学,而学校处于升学率的考虑,往往也是以学生的中考成绩为最终奋斗目标来制定一系列的教学安排,升学成为各个教学学科最为直接的评断方式,学生考试分数高就意味着教学成功,这种应试教育想法根深蒂固,升学在无形中已经完全左右了初中科学教育的发展。
初中科学教学在进行合并教学后,对科学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初中科学课程是包含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综合教学,而初中科学教师一般都是毕业于高校的某个特定专业,只对其中的一门是专业的,对于其他的虽然了解,但是在教学上也是会存在一些问题。并且教师迫于学校、家长的升学要求,很多也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仅仅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学校的升学率。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从新中国成立起,我国的科技事业就开始奠基,并随着共和国一起快速发展,我们国家始终把科技摆在重要战略地位,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去年的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通报了,2010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超过39.1万件,居世界第二位。现今的中国,已然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和经济大国。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决定着民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命运。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而初中科学教育是对年轻的一代进行科学启蒙和打基础的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够保证新星的一代能够扛起我们科技发展的大旗,推进中国之后几十年、几百年的科技的繁荣。
4怎样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1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一直是近几年来国家在教育事业上的重要工作,但是迫于中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没有起到很大的实质性作用,中小学生的升学压力依旧很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地区差异大、素质教育发展受阻等一系列问题卡在了改革的道路上。虽然困难万分,但也必须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向前发展。因为只有拓宽学生的发展道路,才能从本质上缓解中小学生的升学压力,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地站上中国教育发展的舞台,学生才能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激发出自己的创新能力,成为创新能力型人才,而不仅仅只是应付考试的机器。
4.2教师要强化创新意识教育观念,掌握创新教育策略
初中科学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实验操作的内容较多,接触的事物也较广,相较于其他课程来说比较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就要牢固树立起创新意识教育观念。教师还应该加强创新教育策略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教师这一方面的培养,可以采取通过加强与国内外有着先进教育方法的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来提高学校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
在创新教育意识方面,教师必须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都存着着一定的创新潜能,不能简单的只用一种统一的培养模式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在教育策略上,教师应当尽可能采取能让学生舒服的方法来进行引导,要尽可能得使课堂氛围、授课课程轻松愉快,在轻松的氛围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况,让学成为主动,教师只是从旁协助学生的学习过程,解答学生的疑问。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
4.3教学要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科学的兴趣有了,学生就会产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容易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自然科学本来就是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所以初中科学的教学也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很多实验现象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到生活中去找答案。“生活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会比课堂教学轻松有趣的多,也会更加愿意去接触新的事物和知识。初中生正是处于对外界事物好奇的年龄,好奇心都较为强烈,对于科学的探究却往往只是停留在对事物感到新奇的层面,对原理知识一般都不会深究,所以,初中科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将一般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给学生营造起一种创新的环境,一种创新的氛围,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只有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下,才有可能在教师的辅助下激发出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也才有可能将创新意识灌输给学生,才能收到理想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尹光富.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
[J].今日科苑,2006(10).
[3]黄士英.初中《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4]余福平.初中科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1)
第二篇: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如何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系中寻求更好的教育方式来满足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呢?素质教育就是解决方法之一。在素质教育中,它更为突出的是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将结合初中科学教学的相关知识,浅析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科学;学生创新能力;素质教育
相较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更加突出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敢于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这即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也是创新能力的要求。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由于它的内容极为丰富,并且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对平时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解读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所以科学教学应该更为直观、更具有实验性。而现在在许多初中课堂上,仍然大量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让学生对科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使得学生的创造思维扼杀在摇篮中。由此可见,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关键在课堂的教学上。
1、设疑激趣,提出假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如果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那创造思维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呢?科学本身来源于平日的生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使得课本脱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运用与实际中解决实际中的困难。而这些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思考的氛围,其中“设疑激趣”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在讲解“浮力”这个内容时,应该从生活中的实际出发。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提出问题:“为什么船可以在海上航行呢?为什么落入水中会沉下去呢?”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疑问,无疑会激发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同时,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各抒己见。那么这个问题将作为一个引线,贯穿于整个“浮力”知识的学习中。这就为后续的课堂设置了一个疑问,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学习相关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更多的创造性思维。
而传统的教学就是平铺直叙,不能够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主动性不够。同时,初中生还处于发育时期,对新鲜事物还存在着十分强烈的求知欲望。但这些欲望一旦被课堂所束缚,那么将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而言是极大的损失。没有这些诱发因素的辅助作用,是不能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所以在初中科学教学的课堂上,应该时刻保持学生的求知欲,而“设疑激趣,提出假设”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2、为学生创造动手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创新
一个苹果掉下来砸到了牛顿的头上,他就思考:为什么苹果会自己往下掉呢?有这个问题为起点,他创建了“万有引力”学说,解决了困扰当时许多学者的谜题。正是这样的敏锐观察能力和不断探索的研究精神才成就了一代伟人。而现在我国教育就是缺乏这样的能力培训。对于初中生而言,一个习惯的形成是十分关键的,这就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初中科学的学习不是空洞的,它来源于生活,所以也应该回归于生活。
这样的一个过程,不同于以往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在观察、探讨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样,为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发现问题。
3、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大胆猜测、开展讨论
人无完人,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存在着困难和错误,只有通过思考、探索后才能最终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也同样如此。创新思维的培养,关键就是让学生不再局限在伟人的成就中、过去的成果中,应该对新知识、新事物具有质疑精神。只有敢于突破传统的限制,才有可能在这个局限的空间之外寻找到更广阔的天空,才有可能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世界。因而,初中科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多的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也要营造出一种平等学习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们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4、小结
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形成一种创新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一个辅导的作用。突破以往应试教育的桎梏与束缚,让教师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关键。现在逐渐实行的素质教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不断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思维。而这些都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部分,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本文就初中科学中物理部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浅谈,还望今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继续探讨,为以后形成更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世叶:浅析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6).
[2] 王琼辉: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第三篇: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是落实科学学科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据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初中阶段是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习惯、创新动力的关键时期。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冲破传统教学的桎梏,自我突破,将创新教育融入科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同时,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得到培育与升华。
一、造就创新型科学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阳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推动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作为一门综合性理科,教师更应富有创新精神,踊跃投身教育实践,积极探索科学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挖掘兴趣与潜能基础上,勇于探索,使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营造创新的课堂文化氛围
课堂设计关系到教授科学知识的效果,良好的课堂设计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尊重个性、鼓励“冒尖”,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哈佛大学前校长艾略特认为,每个学生的爱好和特殊才能都应在教育中得到尊重。因此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做到:
1.大胆设疑,开启学生思维空间
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教师应善于设疑,创设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思索与探究。例如进行浙教版七年级下“光和颜色”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探究“假如光不是沿直线传播,我们生活的地球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2.多做实验,培养动手探究能力
科学为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综合理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基本科学知识与技能,有助于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发展科学探索兴趣与热情,并有助于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例如,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可指导科学兴趣小组取两株大小基本一致、发育相近的健壮天竺葵苗,分别放在等质量A、B两瓶液体中,A装蒸馏水,B装土壤浸出液。分组记载植株实验前后生长情况,探究:①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②植株质量增加原因;③植株吸收水分如何散失到空气中;④植株生长情况为何不同。分组实验与探究,培养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
3.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动力,兴趣也是创新动力。所以科学教学可以学生渴求未知问题的心理,培养创新能力。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大家相互探究,大胆发表自己观点,在合作中获得新知,感受成功的喜悦,为新课“探究碱的性质”设置了悬念。这样教师积极引导,设置疑难、暗示,启发、诱导学生,维持学生的创新兴趣。
三、采用创新教学模式
科学教学必须明确并创造条件,真正改变“填鸭式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实行探究式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特长,尊重学生差异和个性,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参与探究性研究,实现教学方式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由“单向灌输式”向“多向互动式”转变,由学生被动接受向探究式转变。一般科学探究式模式为: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例如浙教版八年级上“水的压强”,学生知道:连通器装同一液体时,液面是相平的。教师适时提问:这个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学生思考,举出茶壶实例。教师进一步提出,学校锅炉是铁做的,如何知道炉内水量?学生探究,得出结论。教师再提出,长江三峡水电站利用长江水发电,修建拦河大坝,那么上下游船只怎样通行呢?(船闸原理)。这样更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浓厚兴趣与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重要切入点。既需以教师为主导,也需以学生为主体。我们要以人为本,努力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求知和创新潜能,使之走上健康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