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科学教学问题思考(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开展需要在坚持探究这一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更新,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以实现对学生探究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为学生树立内科学本质观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本文针对小学科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问题进行了反思,以供参考。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自然学科转变为了科学学科,而这一转变使得该学科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实际落实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针对当前该学科教学所呈现出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总结,进而通过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这一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科学学科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所呈现出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在实际开展这一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对于该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意识不到位,仅是以自主探究这一教学方法为主来实现教学,自主探究是科学学科教学理念的核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整个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仅能够以这一形式来落实。而单一教学方法下,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不高,对于科学实验的观察与思考深度不足,难以在这一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二)教师的引导作用尚未实现充分发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都是以学生自主探究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缺乏教师的有效管理与组织,学生难以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与探究中,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本身就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而基于教师引导的缺失致使该学科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大大折扣。
(三)尚未落实有针对性教学,无法保证学生的全面提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科学教学课堂表面看起来要比其它学科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的融洽,在自主探究与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气氛活跃,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整个课堂中只有部分学生学有所获,剩余的学生会存在困惑与茫然的表现。但是,由于对学生个体实际需求分析不到位,缺乏有针对性教学内容的设置,致使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二、小学科学教学的反思
(一)在教学方法上的反思。立足于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小学科学教学需要以探究为教学核心,在实际落实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实现探究学习机会的创造,以促使学生能够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吸收知识、提升能力,并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比如:以小组合作法、设问法来落实教学内容,以《搭支架》教学内容为例,为了实现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带着兴趣与积极性进行参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提前准确好搭支架的材料,小组进行合作来设计支架的形状与高度后进行搭建,然后,在搭建支架后进行承载力的演示,并回答出“采用何种方法能够增加支架的稳定性与承载力”、“哪种结构不尽使用的材料少且承载力最大”等问题。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来明确答案,并实现对学生合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在教学模式上的反思。在科学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进而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对于教师而言,则需要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进而以学生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在确保教学内容有效落实的基础上,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奠定基础。不论是以何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教师都需要强化自身的引导作用,组织好课堂教学秩序、积极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会提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进行筛选,以避免问题的重复、提升问题探讨的价值,然后以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出结论、给出答案。
(三)要从全体学生出发、落实因材施教。教师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实现对班级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性格等进行分析,然后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将由浅入深的来搭建出层次化教学模式,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
(四)实现科学实验的有效设计。在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验证科学理论观点的关键所在,也是进行探究体验的必备媒介,很多情况下,教学目标的达成都需要借助实验的设计来实现,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实现科学实验的创新设计,以简单易操作的实验将理论知识具体化,促使学生能过在观察与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科学知识的获取。比如:针对《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将铁珠子与树叶分别放入水中,然后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去思考“物体在水中到底是浮还是沉”,在这些常见的生活现象中,“为什么有些东西浮于水面,而有些东西会沉到水底”,然后引出该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实验与小组合作探究来实现对相应问题的探究与解释,并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三、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改这一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需要针对当前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总结,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进行反思,并要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因材施教,同时实现科学实验的完善设计,为充分提升该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作者:金小燕 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第二篇:小学科学教学问题
随着小学科学课的普及,虽然“科学探究”一词经常被提到,但对于什么是科学探究和如何最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仍使部分教师深感困惑。教育工作者很少有机会亲自体验科学探究,对此,多数人认为教师做学生时没有学过科学探究,也没有学过如何用这种方法教学生。下面是我对其中一些最普遍的新问题的思索。
一、探究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特征,但是没有把探究式教学当作教学的唯一方法。科学教学应该包括多种教学方法。即使是在探究式教学中也包含着多种形式和方法。
教师必须为完成特定的学习目标确定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特定目标包括形成概念性理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心得科学探究等。参加强调动手的活动,阅读有关资料,开展班级讨论,教师进行示范演示,参加有助于提高能力的活动,观看影片、录像,进行科学探究等诸多方法,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就都是很重要的教育手段。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目的就是要在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指导这三方面创造一种教学平衡。假如教师过于僵化科学探究和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就会大大削弱成功地进行科学教育的可能性。
二、不是所有强调动手的活动都是探究,也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要强调亲自动手
如今,课堂教学可以利用许多高质量、强调动手的科学课程和科学材料。但是,使用强调动手的教学法并不总能保证教学科学进行的有效性,强调动手的教学法不一定就是探究式教学法。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应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新问题,计划、设计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回答其中的一些新问题,有充足的时间思索新问题、互相交流,以发展概念并为自己的发现辩护。
用探究的方法教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答应学生拥有适度的自主权,即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他们感喜好的新问题,并寻找合适的途径解答这些新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都从他自己的新问题出发进行工作或是独立地进行科学探究。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可以由全班学生就同一个新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或是分小组探究不同的新问题。
强调动手的学习活动是否就是探究活动,这经常要由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并让他们找到各种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而给予的弹性程度而定。这有别于教师提出新问题,并引导学生采用相同的方法找到共同答案。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他打算让学生把握什么科学概念,答应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多样性,承认对于同一个新问题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法。
虽然探究式学习包含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发展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的目标,但强调亲自动手的学习并不是达到这些教学目标的唯一方法,其他的资源对于激发新问题和提供信息也很重要。一方面,书本、文章、英特网上的信息和个人亲自参加的会议和进行的访问都能激起学生对某一论题的最初喜好,从而引发科学探究活动。另一方面,一旦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这些资料就可以成为辅助材料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额外的支持。
三、不能割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二者之间的关系
科学教育改革时期,应该把教学重点主要放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放在教学过程中呢?我认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很关键,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探究有助于学生把握了解四周世界的方法。“学习科学具有双重优点,因为科学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系列思想,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结果。作为一个过程,科学提供了寻找信息、检验思想以及寻求合理解释的方法;作为一种结果,科学是能够用来理解新的经历的思想体系”。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探究的过程和获得概念性的理解和知识这两者是协调一致、齐头并进的。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能否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依靠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的经验和信心。我们常轻易出现一方面强调既重视过程技能的发展又重视科学内容的把握,另一方面却又只对其中的一项进行细致的检查,而忽略另一项。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发展探究技能,使之成为一名优秀的探究者,要相信摘要:只要有大量的实践,假以时日,这些技能就能发展成熟。
四、探究式教学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一种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
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尽管探究式教学有不同的要求,但它也需要高水平的组织、计划和布置,这有赖于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够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课堂环境需要有意识地培育。教师应该为科学探究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起积极的促进功能。作为促进者或向导,教师要设计出一系列概念性的框架,对此学生们可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这种概念性的框架是指导学生深入学习科学概念的基础。在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作巡视并和各个小组交流,听学生们的新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他们的探究进程并确定合适学生进程的学习计划。必要时,教师还要把学生集中起来,通过演讲、示范或讨论等形式提供其他信息。
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意识的形成有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从易到难,从具体到复杂,使学生逐步树立探究的意识,把握探究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是敢于探究。敢于向司空见惯的行为和公众认可的标准答案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而探究习惯却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非凡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要给他们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和空间,使他们勇敢地跨出探究的第一步。教师应制定正确的探究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引导学生寻找逐步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探究中会碰到一些新问题或困难,教师应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获得成功并享受成功的快乐。其次是善于探究。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必须持之以恒,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探究。再次是乐于探究。当学生把探究作为一种学习的需要,逐步成为学习的行为习惯时,就会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学习也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驱动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新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指导《压缩空气》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玩皮球,在玩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新问题,如摘要:皮球为什么可以捏扁,放手后会复原?为什么有的球弹性好,有的球弹性差?……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新问题探究,探究喜好就会更浓厚。弹性是怎样产生的呢?弹性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学生提出新问题,再带着新问题去探究,逐渐构建起从实践——提出新问题——再实践的循序渐进的知识结构。
为了使探究活动更有成效,教师应该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打好基础。教师还应该创造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环境,让学生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学会如何组织和使用教学材料,营造一个能够提供支持的社会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中以小组或大组形式进行合作,积极参和对话交流并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
第三篇:小学科学教学问题研究
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现代学习的趋势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我国教育的目的。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建设高素质的基础教育,正是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战略方针的具体体现。现代化是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的标志,而人是现代化的主体。如何使21世纪的主人更好地适应“地球变小了”的时代,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等问题就放在教育者的面前。让他们学会自行获取知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法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用电子计算机来辅助学生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众多学习途径之一。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当前,许多国家政府都把振兴教育作为面向新世纪的基本国策,这些动向预示未来教育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应当及早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近十年,全球信息总量呈爆炸性增长,世界将进入新一个千年,这是一个真正的新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浪潮使全球实现资源、信息的互享共用,“地球村”的概念已不是理论的存在。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逐步了解,电子计算机将进入到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电子计算机的多方面应用带给人们一个信息量大,打破区域界限的新知识、新信息、开阔眼界的学习与交流的崭新天地。它的应用会使青少年能高效率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从而走向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应用电子计算机对青少年进行教学辅导、科普知识传播、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是一种现代“学习”的趋势。
二、电子计算机符合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教育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应当超前发展。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急速,人们根本没有可能掌握全部的科学知识,作为小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观察。观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增长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取感性经验的基本途径,是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小学生年龄小,基本上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并开始向抽象思维发展。要使他们认识大量的科学事物和科学现象,应从具体形象的感觉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观察是思维的基础,能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科学概念。通过观察容易使学生感知事物和现象,在这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就比较顺利。观察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的良好途径,它提供许多机会,使学生见多识广,逐步养成善于精细、全面、深入、有次序地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形成一种自行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电子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媒体,它与教科书、投影仪、电视机和录像机等一样,具有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和延伸教师功能的作用,电子计算机集合了模型、挂图、幻灯、录像等多种教具于一身,呈现知识的系统化、全局化,是一种可观察性极强的应用工具。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有利于辅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通过电子计算机的树形结构更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纵横关系。
三、电子计算机具有解“暗箱”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解决部分知识的情境设计的实现和再现。电子计算机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教学所应用,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将更能帮助学生广泛了解一些大至宇宙的运动,小至动、植物的细胞结构的知识;也能帮助学生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运动和结构。学生通过人机交换信息,共同解决难题,寻找正确的解题思路,学会的将是一个过程,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在科学教学中运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有助于解决这些“暗箱”问题,并能帮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
如在《科学》“人的消化”一课中,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当学生一坐在电子计算机前,面对着一种新颖的媒体,学生的兴趣马上就集中在面前屏幕上的人体消化器官全图上,被屏幕上不停变化的画面所吸引,迅速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电子计算机的一个优点就在于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这时学生处于无意注意的阶段。在这时,教师指出学习的目的是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一些简单的卫生知识。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任务,求知欲望逐渐增强,通过按动键盘,屏幕上的画面变化,知识的不断显示,这样学生的注意就会结合着课文向有意注意发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的持久和稳定,促使学生迅速感知,记忆牢固,思维灵敏,获得最佳学习效果,解决了“暗箱”课的一些处理困难的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操作电子计算机帮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强烈外在因素的优势弥补学生个人心智方面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电子计算机在学习中的应用不仅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更有效地同步发展。
四、电子计算机教学能兼顾对待个别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不管讲课、提问,还是练习、复习,教师必须照顾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又要照顾个别差异。一位教师要面对40多名学生,而且其中接受能力的不同、学习上有障碍,如何区别对待,如何达到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现在存在教师把学生分为“尖子”、“中下生”和中间一群三部分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进行辅导,这样做好吗?学生只是分三类吗?能正确对待差异吗?答案是明确的,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的差异,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学生中没有一定的“尖子”和“中下生”,被认为是中间的一群学生的能力也不一样。电子计算机在教学上的应用就会给我们一个提示,电子计算机在教学中成为每一位学生的电子老师,它会不厌其烦地为每一位学生服务,可以不断的显示出学过的知识,多次地显示学生不能了解的地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学习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电子计算机正好充任于一个忽略个性特征的“教师”,这位“教师”只会按照课件设计者的思路而进行工作,正好是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的尝试。
第四篇:小学科学教学问题及对策
一、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概述
1、探究式教学法
是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科学探究的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科学本职,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方法。
2、合作学习式教学法
是教师在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关注提高学生成绩,改善班级社会心里气氛,旨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一定社会技能。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它能使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模拟许多无法在现实中完成的现象,使学生更能够从感观上对抽象的知识进行理解。
4、自主学习式教学法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己主动探索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有较强的控制能力、观察能力及指导能力,为确保学生真正的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支持。
5、实验法
是教师自己或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其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二、小学科学教学的问题
1、部分教师缺乏正确认识
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具备了一定文化知识的人就可以当教师,进行教学,尤其是小学教师。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并不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一种专业,由于觉得小学科学教师不需要专业性强的教师,导致很多小学科学教师没有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愿望。
2、部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单一
许多科学教师在大学期间所学习课程过分强调本专业的知识,工作后长期从事分科教学,导致许多教师知识面过窄,没有形成学科间的知识网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其中表现突出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其他学科与科学学科之间的差异,另一是科学学科之间的差异。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想驾驭课堂,对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很高。许多教师目前所拥有的学科知识不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3、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水平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影响着课程目标落实的成败。部分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三、完善小学科学教学的对策
完善与优化职前小学科学教师知识的根本途径在于完善职前小学科学教师即科学教育师范生的培养机制,涉及到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材、实习等诸多方面。在目前教育现状下,小学科学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和优化自身知识。
1、统整各专业课程知识
科学课程要求科学教师的知识具有综合性,这种综合的理科知识具有统整性,既有各分科知识的独立性,又有其融合性。目前全国68所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本科课程普遍开设了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环境等分科的课程,科学教育者应该在掌握各分科知识的基础上,拿出时间和精力对这些分科知识内化和融汇,以便在工作中面对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来分析、解释、解决。
2、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科学教师一方面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努力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各类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那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把自己所学转化为教学成果。
3、树立教师职业理想
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个不合格的老师不但会祸害学生,还会给社会和国家带来负面影响。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树立起远大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想方设法提高专业素养,孜孜不倦的加强知识的完善与优化。在小学阶段,科学教学方法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重视,如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方法的组合不够自然流畅、教学方法的使用未具有科学教育的独特性,等等。并且,针对解决教学方法的问题方面也值得更多的关注,不仅要从较大方面如社会方面的相关教育部门的政策制定,也要关注学校校本课程及教师个人素质提高等方面进行努力,真正做到切实解决问题。
作者:代小蓉 单位:重庆北部新区天宫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