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科学教学论述(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是提升学生科学素质的初级阶段,具有深远的启蒙意义。小学学习阶段是学生的科学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此,作者试在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升。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学习习惯;培养
小学科学是一门具有启蒙性质的自然学科,该学科教学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科学办法解决学习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与科学素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当前阶段,我国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广大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以及深入研究。
一、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尤为重要,学生的观察活动是学生发现自然科学奥秘的开端,然而当前阶段,小学生在观察能力上有普遍的欠缺,这就需要教师针对这一情况对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这里所说的观察不同于看,即观察要在事物的表象基础上建立起对事物的内在含义的认识,并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欲望。对于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养成在科学教学中可从观察目的性、观察敏锐性、观察持久性三方面入手。首先明确观察目的,即教师要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而不是针对有一种现象进行盲目的解释;观察的敏锐性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稍纵即逝”的科学现象的扑捉能力,并从中发现规律;观察的持久性就是指学生对观察对象所保有的耐心和毅力,这种持久性的培养提升学生注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以对学生观察的敏锐性培养为例,伽利略就是在发现吊灯的摆动后,提出了单摆的等时性,在学习生活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类似的细小的事物、现象。
二、培养学生探究的自主能力
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是科学教学的核心任务,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探究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在探究习惯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主动的科学探究活动才是科学教育宗旨的重要体现。但是在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通常会毫无保留地将问题答案告诉学生,不重视引导、启发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磁铁有磁性》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玩磁铁”的形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磁铁的特性,在学生发现磁铁能够吸附物品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检测磁铁吸附物品的特点,如铅笔、纸张、小刀、布片等等,学生在自主实验中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是其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第一步。
三、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好习惯
小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实验手段来得出或者证明一些结论,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层次较低,在实验中很容易因为一些小的事物导致实验结论的不准确,当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不应该批评或者指责学生,因为这恰好是养成学生总结反思习惯的好机会。学生如果在实验中遭遇了失败,教师应该对学生予以鼓励,为学生建立起学习科学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反思实验环节出现的错误。例如,学生在学习电路连接方法时,很多学生在确定电路连通后,小灯泡却不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要基于为学生排除电路故障,而是要耐心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时言漏洞,在难度较大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提示,学生在自行排除故障后就会找到小灯泡不亮的很多原因。如线路接触不良、电池没电了等等。通过对出现问题的分析、解决,学生能够对科学实验以及其他方面的科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形成正确对待学习问题的习惯和态度。
四、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习惯
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相对于动脑思考来说,他们更习惯动手操作,因此教师应该在科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思考与操作相结合,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只有带着探究目的进行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指南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如教室门的朝向?我们站在教师门口,国旗在我们的哪个方向?等。在布置任务后,教师还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如一个没有标明南北极的磁铁,你能够辨别出它的南北极吗?此外,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记笔记的好习惯,包括在实践操作中发现的问题、现象、规律等等,培养学生对待科学探究的严谨态度。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提升学生现阶段的科学学习质量。而且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还能够延伸到其他学科,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式教育,使学生乐于探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教师的科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单丙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新课程(小学),2017,(07):194.
[2]韩连启.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5,(35):129.
作者:韩晓玲 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第五小学
第二篇: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摘要: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动力,学生对某个事物有了兴趣便会乐此不疲地去学习和探索,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去探索科学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科学;兴趣培养;策略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自然学科,学生想要学好科学,就必须多实践多思考,但是如果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不高,那么学生在实践中就会缺乏动力,思考就更难以实现了。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去实践和探索的主动性,真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只有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知识中去,小学科学的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很多东西都觉得新鲜,而且好奇心特别强,对新鲜事物特别喜欢刨根问底,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又是为什么?他们这种由好奇心而产生的求知欲望很可贵。而且小学生这种强烈的好奇心是推动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强大动力,只要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再结合科学本身的趣味性,学生就能对科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学生在这种兴趣的驱动下去主动探索和思考学科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常常在课前给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或者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吃的学问》这一单元时,笔者利用“碘酒和淀粉反应”的这一原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先让学生把手洗干净,然后用碘酒来给学生的手消毒,再要求学生用手将饭粒摆放在桌子上,不一会饭粒居然变脏了,手也脏了,学生都在好奇发生了什么事情。笔者用这一现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新内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巧妙设置课堂提问,由问题引入课堂主旨
学生的好奇心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一个一个的问题而来的,能否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这就取决于教师能否设计一个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开篇问题。如果学生被教师的问题所吸引,那么学生就会跟随教师的思路一步步地去探索,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教师充分地调动起来,课堂教学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馒头发霉了”一课时,笔者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吃馒头吗?如果馒头发霉了还能吃吗?馒头为什么会发霉呢?这样通过一个个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找到答案,有效地引入了新课,学生带着兴趣来学习新内容,不仅接受得快,而且掌握得也很牢固。
三、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科学是一门实验内容较多的学科,在教材中提供了许多小实验,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这些有趣的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思维能力差,对抽象的科学知识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实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通过有趣的实验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利用实验的趣味性和未知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能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能起到加深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在教学“研究磁铁”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来探究磁铁的秘密,让学生分别拿着块磁铁来自主地去探索,他们有的用磁铁去碰门、窗、铅笔盒等,然后笔者要求学生将实验中的收获分享给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纷纷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去尝试各种事物,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四、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与之相关的视频,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能起到扩展学生视野的作用,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有趣的食物链”一课时,笔者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些动物世界中各种动物相互为食的视频,让学生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能牢固地掌握食物链的知识。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出发,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方天宇.浅谈小学科学课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学周刊:B,2011(8).
[2]陈灏.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J].内江科技,2007,(07).
作者:刘凤 单位:红菱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三篇: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规范化和学科化
【摘要】新课标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育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为了顺应新课标的要求,也应该加快科学教学改革。在本文中,笔者首先探讨了当前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教学过程的规范化提出了解决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科学;规范化;新课改;建议及措施
教学设计就是在授课前对要学习的理论、教学环节以及方式等进行合理规划,以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为目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快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但是从教学现状来看,小学科学教学普遍专业素养不高,而且不能正确认识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对课堂效率产生的影响。所以应该尽快解决科学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设计缺少规范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教学设计缺少规范性和科学性是存在的重要问题。尽管在新课标影响下,一些教师开始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但是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主体,其教学方式和理念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率。为了顺应教学改革的发展,一些教师也在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但是过于随意性。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没有对教材内容、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考虑进去,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高。而且在教学设计中随意划分重难点知识,一味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仍然存在。由于教学设计缺少规范性,使新课标的要求不能有效的落实到教学活动中。
(二)教师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理解知识,真正学会知识。从当前小学科学的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对一些知识的概念理解不准确,很容易影响学生对概念的正确认识和理解,造成知识的混乱。所以在教学设计前,教师首先要做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明白知识点的真正含义,一定要避免模糊不清的语言,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教师自己能够准确掌握知识,才能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解决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建议及措施
(一)采用探究性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用视频或者影音等方式将课本中的文本知识展现出来,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到科学知识中,感悟知识,启发学习。或者在课堂上还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学习,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小组学习时,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分享给其他同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活跃思维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而且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举例来说,在学习水循环这一节课时,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环节和重点难点的设计,再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探究性问题,并做好探究性实验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观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绿色植物是如何进行蒸腾作用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还可以设置对照组,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到引导作用。通过实验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理解。
(二)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特性并充分运用这一特性
在教学设计环节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也应该将学生的能力和实际情况联系到教学设计中,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方式对提高课堂效率十分重要,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需要。所以教师应该开拓自己的思维,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加强教学设计的实践性
规范化的教学设计不仅要重视教学方法和系统完整的教学环节,还应该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合作的方式开展。同时作为课堂主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该理解“会学”和“学会”两个概念。有研究表明,教师如果能够正确认识教学设计的实践性和规范性,及时对教学进行有效的反思,能够为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提供保障。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情感变化等的了解,教师可以掌握教学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并加以完善和改进。针对小学教学设计的较强的理论性和专业化等问题,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思想仍然停留在分数上,没有意识到教学设计的实践性与规范性的重要性。导致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费尽心力的去讲解,去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教学效率仍然很不理想。所以要想教学设计更加科学、规范,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多学习、思考,必要的时候可以多借鉴成功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科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参与对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设计时与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实际情况联系在一起,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环节。同时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作为着力点,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现科学课堂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刘苏华.浅析学科化、规范化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措施[J].考试周刊,2015,90:180.
[2]施彦斐.探究小学科学规范化教学设计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6,53:178.
作者:李晓林 单位:临沂湖南崖小学
第四篇:小学科学教学网络课程资源运用
【摘要】新课改逐步深入的今天,在教学模式不断探寻的过程当中,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对教学辅助作用成效较为明显,从现如今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资源较为单一,也存在着资源不足等现象,而网络它是一个资源汇集的大平台,有利于教师从其中筛选精华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学科认知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为寻找资源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教师高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教学;小学科学;资源课程;开发
在网络信息技术普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今天,小学教学不应该避开网络这一重视资源,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有利之处,强化教学力量,提升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网络资源的正确使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行的今天,网络资源与教育的紧密结合取得重大的成就,在学生的成绩提高方面效果明显,教师要抓住网络资源这一重要的开发领地,与时共进。
1.强化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
1.1弥补教学资源不足现状
教学教材内容较为单一单薄,网络平台汇集各方面的知识,聚集各位教师的精英思想,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寻找有益于自身教学的资源,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面,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拓展学生其他学科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学习系统的完整性和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网络课程资源教学拓展学生一个学科的视觉,并且与其他学科已紧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生对学习的认知水平。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当中,教材内容较为单一,科学课程与人文地理社会自然等方面联系密切,教材当中的内容知识面较为单一狭窄,并没有扩及到这些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视野的拓展。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把利剑,辅助教师进行知识的补充。
1.2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实效
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引领学生认清科学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科学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教师要注重营造开放性课堂,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程的熟悉感。网络信息平台有利于学生分享日常生活实例,拉近师生之间距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多样化利用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使用观,在一程度上也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目标之一。网络精华信息平台是众人智慧的结晶,有利于学生从中寻找能够解决日常生活难题的方法,网络课程资源与教育紧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科学课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强化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实途径
2.1运用网络课程资源,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
网络课程资源教学有板书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它能够直观的表示知识网络系统,而且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认清楚科学教材当中一些较为抽象的事物和现象,有利于学生在图片与声音结合的教学过程当中进行身临其境的体会。网络资源课程教学声音和多彩的图片具备,而传统的板书教学主要是文字解释和教师的绘画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浪费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网络资源课程教学信息量较大,有利于教师从中筛选精华教案进行现实的优化与升级,顺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教师在思路清楚的教学方案当中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时间,利用效率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2.2发挥网络课程资源的虚拟功能,摆脱教学内容的时空限制
网络课程具有传统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自身时间。网络课程教学精华浓缩起来,以便学生进行重难点把握,同时具有一定的模拟仿真效果,有利于学生深入挖掘课程核心,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网络课程及文字图形动画图片为一体,在一定程度上浓缩各个教学版块中的知识,以多窗口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视觉面前,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教材要表达的核心内容。例如在学生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过程当中,网络课程能够直观的纠正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和问题。而传统板书教学不能够直观的纠正学生实验过程当中的细微之处的错误,它打破了常规平面展示限制。网络课程资源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熟悉一整套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流程,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精确把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精确程度。教师要注意蜡烛在光屏上成的物象根据物距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点是凸透镜成像的关键,根据教学经验,学生在实验这一细节过程当中往往会感觉到迷糊,因此切入网络课程资源,直观展示实验过程当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和关系。总之,科学教师要看到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更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力量,弥补传统教学和新型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将教育与网络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这是一种长远的教学眼光,引领学生感受网络信息丰富多彩的同时,又拓展了自身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科学课程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蔡友谊.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解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8):122.
[2]吴青峰.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思路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9):25-26.
作者:沈学杰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大相各庄乡陶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