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论(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论(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论(4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摘要:基础教育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根本,小学教学当中,数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生能否对数学知识能够有效的掌握,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分析与思考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分析;思考

前言

时代在迅速的发展,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家长对学校的教育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讲,小学阶段是启蒙时期,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必须对其进行特别的重视。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变,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程的开展,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特征

1.1教学团队活动以合作学习小组为主。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极强的科目,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一味的进行“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学生对学习无法产生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无疑会让学生不愿意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课堂当中喜欢做小动作,这对课堂教学造成极大的影响。想要从根本上对这类的现象进行有效的解决,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交叉性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学目标以共同学习为主,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从而调动学习气氛,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当中,更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1.2教学目标以小组目标为准。小组合作学习和以往的教学有着极大的区别,小组合作学习讲究整体性,它不再是个体,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要尽力的完成小组的目标,以及完成自己的目标,在别人帮助自己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小组的每一个成员一起努力的同时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和学生之间通过互相交流,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更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1.3奖励、评价以小组团队成绩为原则。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性格、个性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小组进行取长补短式的划分开展合作学习,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当中,自己的竞争转变为小组竞争,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更让学生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意义

为了能够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广泛的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习氛围,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当中,当然了,在教学当中更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建立和谐的关系,有如下几点作用:首先,通过合作学习的开展,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小学生和成年人不同,他们思想等各方面并不成熟,正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很多的家长对孩子尤其的溺爱,在家里娇生惯养,孩子就是天,这样的情形想要让孩子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以及合作意识带入其中,并且主动的提出问题,从而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教师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整个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却相反,教师需要在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另外,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了解,然后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最后,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实践活动。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更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当中,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样能够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有效的培养,更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教师可以以社会生活中的一个话题进行教学的开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话题进行讨论,并且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渠道进行资料的收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更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3结束语

现阶段,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教学方式给传统教学带来极大的冲击。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通过合作学习,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及文化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欣宏.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策略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09).

[2]高峰,王幼军.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法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6(02).

[3]谭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7(08).

[4]周进军.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6(07).

[5]栗勇.让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计算》为例[J].教育革新.2016(10).

作者:钱锦 单位:成都市龙泉驿区灵龙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关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主要问题;培养对策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改之后对小学各学科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尤其是小学数学课堂,作为理科性的学科,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1创立情境,架起沟通的桥梁

由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调整。教材中出现知识点的跳跃性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具体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详细的阐述。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先不要直接向学生讲解有关面积的概念,而应该设计如下教学步骤,教师:“同学们,我们身边有什么东西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学生:“书本封面、课桌面、黑板……”教师:“那你们理解什么是图形的面积吗?”学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大小吧?”教师:“对,你们很聪明,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下,如何计算这些图形的大小。”在此过程,教师需要注意通过逐步的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他们开动脑筋,动手比划,这样,即使学生最后没有得到正确结果,也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只要努力地去思考了,而且也动手了,长期这样地锻炼下去,定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教师:“下面来听听老师的方法,黑板上先摆一个长方形,假设它的长是3,宽是1,在它的下面再摆一个等长的长方形,但是宽为2,也就是它的大小是第一个长方形的2倍,那这样一直摆下去,面积的计算公式不就出来了吗?谁来说说公式是什么?”学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样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最后让学生做结论,会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深刻,也能够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2利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气氛

多媒体是现代的新型教学工具,具有很多特点,不仅有视频动画,还有声音搭配,教学过程中使用它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例如,在讲《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效果,制作精美的课件,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哪位同学起来说说什么是平移?或者比划一下也可以。”学生举手回答:“平移就是将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教师:“回答得真棒!下面就请同学们观看多媒体,感受一下平移吧。”演示完毕,教师:“大家注意了,今天老师带来很多精美的动画,如果大家表现得好的话,等会儿咱们可以播放。”学生上课更加聚精会神了。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效果,通过视频与音频的刺激,学生的综合能力会更强。

3小组分工,锻炼合作能力

当代小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习惯了被宠爱,缺乏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这就需要在学校进行培养。教师在课堂讲课时可以通过将学生分小组进行学习的方式来树立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垂直与平行线》,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量一量桌子的角,课桌的四条边,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有的提供直尺,有的量角,有的量边,一派和谐的气氛。教师:“大家有什么发现吗?”学生:“桌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教师:“对,一个平面上有两条边可以构成直角,那这两条边就称为互相垂直。”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学习方法,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4创立教学导入,营造和谐课堂

小学课堂应当具有和谐、活跃的气氛,这样才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数学课堂,更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够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存在比较严重的跳跃性与间断性,导致学生学起知识来比较吃力,特别是对于一些新的知识点,学生的接受力能力会比较差,这时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能够针对此问题实施一些对策,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更自然地接受新知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创立教学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能够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然地、顺利地接受知识。教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大家对分数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呢,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分数的性质,一谈到性质,有的同学就发愁了,从心理上就觉得很难,其实老师告诉大家个秘密,有关性质的任何知识都是不难的,不信今天就听听老师的方法。比如1/3,先给它乘上2为2/3,再除以2为1/3,这就相当于让(1×2)/(3×2)仍为原来的数,因为分子分母上的2是可以约去的,这就是其中一种性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一个数,值不变。”通过这样边举例边穿插知识的教学导入,可以让学生边思考,边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打基础最好的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紧跟课改的步伐,利用各种新颖的教学工具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总之,一个人学习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一个心理家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够增强满足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感快乐。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的快乐,体会成功的乐趣,使之爱创造,使学生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活动中体验付出的快乐。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的要求,未来的呼唤,将思维的培养落实到常规教学中责任重大。

作者:王相法 单位: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中心校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悬念设置

摘要: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悬念设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

1激“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教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2巧“问”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随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得也很深刻。

3示“错”

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克服思维定势。如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出示了一道容易出错的复习题:36-36÷3。许多学生的计算步骤如下:36-36÷3=0÷3=0。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强信息“36-36”削弱了计算顺序这一信息,造成了计算的差错。而只有个别学生的计算步骤是:36-36÷3=36-12=24。出现这两种情况,正在我的意料之中。我顺水推舟,把这两种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这两种计算哪种正确。顿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第一种解答正确,有的说第二种解答正确。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我顺势引入新课:“到底哪种解答方法正确呢?我们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后,就知道答案了。”接着开始讲授新课,教学效果很好。实践证明,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容易做错的题目,展示错误,造成“悬念”,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4设“障”

教师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出示两组题:(1)1.6÷0.25,15÷0.15;(2)10÷3,14.2÷22。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办?”“如何写出商呢?”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这样以“障”造成“悬念”,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了一个目标,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5求“变”

求“变”就是在教学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也使学生对学习始终感到新鲜、有趣,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出示两个条件:男同学20人,女同学16人”,让学生根据所给条件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解答。由此可以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1)男同学是女同学的几倍?(2)女同学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3)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几分之几?(4)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几分之几?(5)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百分之几?……这样的变换使学生再度陷入问题的探索之中,而且这种求“变”,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思维潜力的发挥起到一个创景设情的作用。

6留“味”

一堂数学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终结。“学贵存疑”,有疑是对知识“学而不厌”的需要。小学生年龄小,对新事物易产生好奇心,喜欢追根问底,倘若课堂结束时充分利用教材的“新”、“奇”、“特”之处设置悬念,则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能力。例如,在“毫米、分米的认识”这节课下课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用我们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毫米来计量郑州到北京的路程有多远,你觉得怎么样?”学生答:“不好量,太长了。”此时,教师设置悬念:“计量较长的路程有没有更合适的计量单位呢?下一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这样,在揭示矛盾的同时制造悬念,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

作者:李云芳 单位: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黄圩子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分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1解合作学习的要理含义

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力、个性以及认识倾向、思维方式等,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调控下,小组成员间、小组与小组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合作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通过创设共同的活动目标,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与他人合作的活动中,学生之间有了实质性的联系,真正的班集体便可形成,集体目标成为每一个人的目标。

2合作学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要进行合作学习,那么合作学习的形式必须要多样化。本人认为合作学习的形式可参考如下几点:2.1自由合作。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形,不同问题,不同意愿,让兴趣相同的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般2至6人为宜,我认为这样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讨论的效果应当最佳的。因为,学生寻找的都是自己最要好的伙伴,这样他们的共同语就越来越多,容易开启心扉,说自己想说的话,形成共识,得出结论。从而营造和谐共同的氛围。2.2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去研究。小组合作,可以按学生水平、能力、性格等不同,把班集体按优、良、中、差平均分成4等份,组成4至5组,力争各方面条件相差不远。成员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研究各自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完成学习目标,最后取得小组合作学习小结。2.3组间合作。在遇到困难时,可采取组与组之间的合作。成员可自愿到其他小组中去寻找帮助,从中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思路。老师可以鼓励各合作小组间探讨、组间点评、组间竞争、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2.4师生合作。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分不开的。一堂课,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发展,才能促进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力、阅力有限,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不透彻时,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对各小组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启发学生,使他们豁然开朗。

3合作学习要讲究策略

要进行合作学习,我们必须讲究策略。3.1要合理组建合作小组。要进行合作学习,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可以按学生水平、能力、性格等不同,把班级按知识的优、良、合格、不合格等平均分成四份,组成4至5组,力争各方面条件相差不远,这样组成的合作小组,组内学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就能在学习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使学习过程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同时,组内成员要有具体分工,如:小组讨论的小组长(即主持人)、记录人、记时人、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等,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相交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在明确各人职责的基础上,进行分工合作,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相互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从而共同完成学习的目标。3.2人人参与,差异发展。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要保障每个学生主体都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同时,教师一方面还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特别是关注学困生的发展,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困生。另一方面,小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动等积极的性格特征。要避免小组合作中“一两个学生独霸话坛”,其他学生只是听讲的情况。3.3要把握时机,真实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并不是任何内容都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来说,对容易的学习内容,不必要组织合作学习,可有可无的不安排,不适合的不安排。我认为:宁少勿滥,宁短勿长。把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使小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达到高效。要实现这点,我们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思路得到开阔,进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新意识。总之,要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还要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探讨。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姚恒晓 单位:山东省郯城县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