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寻(9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寻(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寻(9篇)

第一篇:语文课堂教学对话策略

语文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即是说,对话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形态,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保持这种“对话”的有效性,教师须要考虑的内容会涉及多方面。

一、点拨引导,教给学生对话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均在说准备工作之重要,也包含了方法的重要性。表现在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对话与教师、文本、同学的对话工作做好,取得应有效果,就必须注意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学生相关方法的指导。一是引导学生扣住情境点,进行换位学习。学生读到一篇文章,认真读,边读边思考,总会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对方。此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点,深入文本进行换位思考,如换做和充当文中某些人物角色做设身处地之思,就会较好地理解或认识到作者蕴含于文中的观点或思想等。如教学《好嘴杨巴》,即有学生抓住“主人公杨巴只说了三句话,怎么能称得上是“好嘴”呢?”进行思考,从而得出结论,“好嘴”之“好”在于主人公杨巴的“敢说、难说、快说、巧说”,从而在思维矛盾和冲突处顺利解开文本之密码。二是引导学生捕捉文章留白,眼神对话空间。文学作品多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以“言外之意”引发读者在虚实结合的境界下挖掘文章的深刻含义。表现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与发掘课文的留白点,从而得以在珍视自我“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标语)的基础上尽情地发挥想象,寻找到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的最好切入点。如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老舍先生始终都没有说自己有多喜欢济南的冬天,但却在文中无一处不在表达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欢,从对济南的“宝地”之谓到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都带给人的美的享受,无一不说明了这一点。引导学生认识与理解到这一点也就认识与理解了老舍先生蕴含在文中的浓浓的赞美之情。三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模糊点进行多元对话。由于某些原因,文本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某些问题并不会去明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模糊点进行多角度思考与表达甚至是对问题的前无古人的全新认知,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思辨性。仍如前例《好嘴杨巴》的教学,对主人公杨巴的评价,有学生即在“能力、智慧和策略”之外,读出“这是杨巴在那种环境下,不得不这样做”的认知,“智慧的背后是面对权利高压时的无奈,机灵的背后是人格的丧失”,“总之,为了生存,杨巴不得不如此”。

二、创建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的策略

1.平等民主中对话,和谐中孕育精彩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有效对话的重要参与者。故此,要成就课堂对话的精彩,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应有作用,使对话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下进行。为此,民主、平等、真诚应成为课堂有效对话的核心关键词与核心特质。由于在对话学习中,所有的“权威”不再绝对,所有的“真理”不再权威,学生的知识获得、方法掌握、技能熟练、情感激发、价值认知等都是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气氛中达成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对话过程中应拒绝再表现出“权威”的色彩,而应在可能的、在学生纠错中“虚心改正”。如此,才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对话意愿并孕育精彩。

2.体验感悟中对话,个性中绽放精彩

如前所述,作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学生的文本阅读中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这又与个人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等密不可分。故此,有效对话应特别重视学生的“生活”,以相对真实的生活情景模拟,为学生的有效对话创设提供有益的认知背景,并借此激发学生的对话心向,以此达成在语文课本之外展开向生活学习的“生活语文”的回归。做好这一点,一方面,要活化教材,将演讲、辩论、表演、游戏等多种与语文相关的活动引入课题,实现学生在现实的、说话的情境中展开“对话”;另一方面,以前者为基,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对话引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与周围的人、家庭、社会、自然等诸多方面的交往活动中去学习、认知、体验、感悟等。这样才会帮助学生收获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3.有效生成中对话,细节中造就精彩

如教学《再塑生命》一课时,在评价主人公莎莉文老师的环节,有学生提出“莎莉文就是个傻子”。显然,该问题虽然真实———来自学生的真实想法,其实质却涉及语文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问题,并关乎这一目标的有效达成。此种情形下,教师无法对这一问题保持无视而应进行积极地引导思考,“怎样来对待莎莉文的‘傻’”,从而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以及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认知:先做人,再做事;德为先,才为后。以此,既深化对课文主旨之理解,并弥补对教学设计知不足。

总之,要保持语文课堂对话的有效和高效,就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与恰当的教学策略的采取。如此,才会使语文教学的对话过程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作者:谢跃平 单位:福建省安溪县凤城中学

第二篇:语文课堂教学激励教育分析

一、激励教育

从教育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来讲,激励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外部手段或诱因以激发学生的内在行为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向着所预期的目标前进的教育方式。激励教育的理念本质在我国由来已久,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因素相当重视,在学习中很注重调动人的积极性。在西方教育理论领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保健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ERG”理论、佛鲁姆的期望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等均为激励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我国教育领域对激励教育实施的实践来看,激励教育具备主体性、能动性、互动性、发展性等特征。激励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突出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激发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教育实施目标及原则

(一)语文教学进行激励教育的目标

语文课堂学习是一个复杂艰苦的过程,而且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激发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热情是激励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应注重学生精神思想的构建,因此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也是激励教育的目标之一。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建立适合自我的学习习惯,进而建立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实现学生自我发展与自我激励是建立教育的目标之一。

(二)激励教育实施的原则

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并建立精神思想体系。激励教育在课堂上的实施并非无限制的,而是需要结合设计教学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使用方法和方式,因此激励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需要遵循以下主要原则,即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原则、个体性与全体性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三、语文教学进行激励教育的策略

(一)语文教师需树立激励理念

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是语文教师,激励教育的实施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因此首先需要语文教师从思想和理念上坚定激励教育的信念。教师应树立人人需要激励的观念,要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从整体上实现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教师还需要让激励成为习惯,要持之以恒的在教学中应用。激励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立竿见影的马上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持之以恒,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教师要让激励成为日常教学生活的一部分,形成一种习惯。

(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处于一个相对愉悦的环境中时,所展现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较为突出,这说明环境对人具有影响作用,而且健康向上的环境容易使人形成积极的心态。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以激励为基础营造和谐的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氛围下学习,则更易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首先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目标、教室等因素进行环境设计,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态度;其次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性,积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爱、平等与尊重;再次教师要结合教学要求创设教学激励情境,精心设计提问,合理控制问题难度,使不同学生都能够在师生互动中建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三)明确学生的期待和学习目标

语文实践教学表明,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结果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也应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期待。在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展现出对不同学生的期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期待,进而增强学习的信心。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区别对待,差别期待,根据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差异提出与学生个性差异相符的期待。对学生的期待值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要具备一定的难度以激发学生对位置的探索性,而同时又不能过难,使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信心。

(四)开展激励实践活动来活跃语文课堂

托尔斯泰曾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做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写。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创新。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各样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比如针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存在的不足,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利用学生不甘落后的心态,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还可以将语文课文设计成表演,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组织和编排表演,给学生无限发挥想象的空间。

(五)运用多种激励方法完善语文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激励方法可以增强激励效果,实现激励最大化。结合语文学科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采取以下主要激励方法:一是榜样激励,由语文教师自身建立榜样,或者选择班级优秀学生轮流做榜样等;二是成功激励,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尽可能的达成活动目标,让他们多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对成功的渴望,进而不断探索学习;三是责任激励,语文教师将设计的学习任务委托给学生,从责任上激励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作者:申建英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中心校

参考文献:

[1]崔奕.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1,(1).

[2]胡异男.实施心理激励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成绩[J].中国校外教育,2014,(2).

第三篇:生态化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应当居于核心地位,所以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教学策略的选择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生态化视域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强调要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依据生态学的相关教育原理,在教学组织和安排上要追求教学内容、方法、环境以及师生关系等多个环节的均衡,以便遵循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规律,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态化

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对内容与素材的选择有时会过分依赖教材,这会让课堂教育活动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唯成绩论”的教育倾向比较突出,脱离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仅仅能从语文教材中获取语文知识,缺少其他的学习渠道,学习过程变得相对枯燥与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学习热情。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参考依据,但是语文组织的教育活动,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促进学生人文情感的良性发展和三观的科学树立,并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更具开放性视野,语文教育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内教育和教材教学上,要主动贴近社会教育的大环境,实现课内教材教学与课外生活实践的有机统一。例如,在针对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开展教学活动时,语文教师须要依据课文内容在开展常规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经历的“冬天”展开想象和探索,就作者笔下的冬天与自己心中的冬天进行对比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中处处有生活”,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将事半功倍。

二、课堂教学环境的生态化

生态化的语文教学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良性沟通和双向互动,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引导。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学思维的限制,很多中学语文教师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了课堂教学环境的恶化,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以生态教育思想为参考依据,注重课堂授课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优化,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多维度、立体化的语文课堂,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曹刿论战》的教学中,一开始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比较难懂,所以学习兴趣不是很高,如果教师再采取灌输性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很快就会体现出对课堂教学环境的不适应性。所以语文教师要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技术手段,将课文知识和内容进行更加形象化、真实化的展现,让学生感受到古文经典的魅力,然后再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就会容易的多。

三、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态化

语文教师对于教学方式的灵活选择,也将会对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产生积极影响。对此,语文教师要减少传统的单向式、标准式的教学方法,不要过分强调个人的课堂地位和教学权威,而是应当主动放低身段,同学生打成一片,多采取平等化、民主化、互动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有限展现出来,对学生的求知过程进行更好地引导,让学生全方位感受语文知识的学习魅力,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学生可以开展精神对话的平台,增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喜悦之情。例如,在初中语文《故乡》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大胆的打破教学“常规”,以费翔的歌曲《故乡的云》来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探索与思考中更深刻的理解文本知识,体验作者鲁迅对于故乡的独特情感。如此一来,教学情境的创设有效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好的启发性,能够有效促进生态化课堂的构建。

四、课堂师生关系的生态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多边互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出相对自由自在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可以轻松、愉悦的开展互动,学生才能在“平等对话”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求知潜能。对此,语文授课教育要摒弃传统、落后的教育思维,要积极的关心和爱护学生,在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上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多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和表演,尊重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发展,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课、语文教师,这样学习效率才能事半功倍。例如,在《背影》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讲清楚作者笔下对父亲的敬爱之情,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敬爱之情,让学生在对比中更好地学习课堂知识。即便是教师发现有不和谐的父子、父女关系,语文教师也不要对学生进行盲目批评,可以多关心学生、开导学生,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家庭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可以快乐的学习和健康的成长。

总之,生态化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选择,需要初中语文教师以生态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尊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注重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趣味性,以便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潜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作者:姜琴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

第四篇:语文字词课堂教学教师资源开发

在语文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也是一种有效的课程资源,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施和效果。为实现教学目的,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对语文教师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积极的教学现实意义。

一、语文教师资源的类型

在语文字词课堂教学中,多元化教学资源被不断开拓且广泛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但教师资源却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专业的研究。从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教师资源表现在语文字词教学上的形式可分为三类,即知识性资源、情感性资源与智慧性资源。语文学科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在字词教学中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不断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使其教学姿态舒展自由,能够通过自身丰富的知识引领学生由课堂走向课外,走向生活,走向世界,这是教师资源中知识性资源在语文字词教学中的外在表现;语文课堂教学一方面是师生间知识的传递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丰富的情感能够使语文字词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引领学生进入有效的课堂情境,并在情感上实现师生交流、碰撞、融合和升华;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情感固然是语文教师上好语文字词教学课不可或缺的资源,但是与教师的知识、情感资源相比,智慧资源更加弥足珍贵。语文字词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创新的核心是智慧。智慧性资源总能够使语文教师在字词教学中游刃有余,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式,创建最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效果。

二、教师资源在语文字词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一)深厚的阅历有助于语文字词教学

语文是一门文化学科,具有突出的人文性,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阅历对语文字词教学具有直接的作用。阅历通常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方式,丰富的阅历有助于加深对语文字词内涵的理解。教师因其自身阅历的不同,教学活动也会呈现不同的面貌,通常阅历越丰富,其教学活动越有内涵,教学氛围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性。一般而言,教师的阅历包括其个体独特经历,所拥有独特的资源、独特的社会活动等。在语文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丰富的阅历可起到点拨作用,在教学中将自身阅历导入教学过程,能够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这明显有助于语文字词教学的实施。

(二)丰富的经验有助于语文字词教学

在语文字词教学中,教师的经验主要包括生活经验、教学经验与学习经验等,多是指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教师丰富的经验对其字词教学具有极大的帮助,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使其在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方法,营造适当的课堂氛围,创建高效的教学情境。此外,语文教师可凭借丰富的生活经验从多个角度阐述和展示字词的深层含义,能够使学生以最贴近生活的方式获取知识。丰富的经验有助于教师选择最为合理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态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在“亲近自然”的作文专题穿插字词练习,带领学生游览校园,并利用多媒体播放与之相关的图片、音视频资料等,这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新知识。

(三)特别的专长有助于语文字词教学

教师资源在语文字词教学的外在表现中,无论是知识性资源、情感性资源还是智慧性资源,其独特的一面总能够表现出“专长性”来。语文学科对教师自身素质具有一定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方法和习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通常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经历过专业的语文教学学习,具备系统专业的语文教学知识,但从更高层面来看,语文教师拥有某一方面的专长则对其语文字词教学更加有利。比如在字词教学方面,教师语言文字的研究越专业,且对字词有独到的理解,这在教学过程中越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优秀的品质有助于语文字词教学

优秀的品质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要求,品质指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认识、品性等实质。语文教师在语文字词课堂教学中所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优秀的教师学识渊博、教法得法之外,还有更高的追求,即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语文教师热情地投入教学,把每次备课上课看做是一次挑战,把每次对学生的谈话看做是引领和促进,那么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字词知识,还包括优秀的品质和高尚情感的熏陶。

三、教师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一)“知人与自知”,用自身素养感召学生

在语文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知人”,要对自己班级学生充分的熟悉,要了解学生字词学习基础和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爱好、学习特长、成长背景等,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师要利用心理学、教育史、各科教学法等教育专业知识来达到了解学生的目的,又要利用这些知识来产生具体的教学效应。教师可利用期待效应激励学生,利用学习理论指导学生,利用教育理论点化学生。此外,教师要“自知”,了解自己在语文字词教学中的长处,并充分发挥长处的作用,提高字词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坦然面对自身劣势和不足,进而在字词课堂教学中做到合理取舍。

(二)用观念统帅行动,使教学内容学习化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语文教师要“以学定教”,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语文字词教学中,教师要以现代教育理念来正确定位自身教学职责:一是帮助学生验视和反思自我,确立能达到的目标;二是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三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四是引导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五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维持积极的心理氛围;六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潜能。

作者:杜军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龙渠乡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谢洪喜.认知心理学对语文字词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学教学参考,2009,(11).

[2]金瑛.基于学校发展的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第五篇:语文课堂教学落实听说能力

现在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到考试的影响,教师过多的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而语文的听说能力的训练越来越被“边缘化”,“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语文交际工具的作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主要体现于听说能力,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就是口头语文,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从这个层面上来理解,语文教学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可见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的要求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得听懂别人说的话,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虽然获得信息的途径除了声音还包括从对方的表情、语调、手势等途径来获取信息,而听懂别人说的话是关键。

二、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完整记忆他人说话内容的能力

虽然学生都在同一间教室内学习,而学习效果却参差不齐,形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对于教师讲授内容的记忆效果不同,那些在上课过程中对于老师讲课内容记忆不好的学生,他们在记忆、理解、转述别人的话时效果也不佳。当然学生记忆别人说话的能力弱并不是无法改变的,教师可以通过有计划的训练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片断进行听写训练。选择好一段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几次,然后再由老师来读,学生来写,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提升。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听课笔记,并让学生进行相互添加补充,在听课过程中,由于学生注意到的内容不同,通过对别人课堂笔记的添加,一方面可以加深自己的记忆效果,另一方面则有助于补充自己没有注意到的内容,这样也是对学生记忆的一种训练。

(一)引导学生掌握概括的方法

记忆别人说的话并不是要将对方说过的所有内容一字不漏都记住,这绝对是办不到的,其实我们在记忆时记住的大多是信息的内容,但是要抓住别人说话的实质内容,就需要学生在真正理解别人话的基础之上进行概括,当然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语文教学应当培养的能力之一,不同的教师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所用的方法不同,例如在学生听读完课文之后让学生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让学生来概括一下别人的发言等,这样做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更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话语的含义

要理解对方话语的真正含义,一要理解字面意义,二要听得懂弦外之音,由于听话者无法与说话者处于同等地位,因此对于话语的理解就会存在差别,为了尽可能的理解话语的真正含义,必须得认真分析“弦外之音”。诸如考虑说话者所处的环境、心境等方面的内容,这对于准确理解别人说的话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对于训练学生听的能力也很有帮助。

(三)引导学生开口说话

说话对于每一个正常的人来说都是极为平常的事,但是能将自己的意思完整地表达清楚,能在正式的场合之下去说话(发言),这就需要经过系统有效的训练。一些学生在日常与他人进行交流时,虽不能口若悬河,但可以正常表达,但是到了正规场合让其发言则会羞于启齿,因此要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得让学生敢开口说话。学生不敢在公开场合发言,一方面在于个人的心理原因,要让这样的学生开口说话,必须先引导学生自我调节,例如在发言前不断地暗示自己能行,通过这种方式,逐渐鼓励学生开口说话。“宝剑峰从磨砺出”,要想真正突破学生说话的恐惧,还是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让学生发言,等学生在课堂当中能自由表达时,再让他们到更大的场合去发言,通过这样不断的历练,学生才能真正克服在公众场合发表讲话的恐惧。

(四)不断提升学生的说话要求

不但要让学生敢说话,更要引导学生说得好,一方面学生必须有丰厚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些说话的技巧。学生要说得好,必须得有“谈资”,与别人交流时,总会有一些人在一个群体中占有很大的“话语权”,别人都喜欢听他们说,他们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他们能说,而要实现能说的目标,就需要自己丰富的积累,当然这里所说的积累并不仅仅限制于语文方面,因此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学生积累的多了,知识面广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提升。要说得好不但需要去说,更需要学生掌握说的技巧,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说话技巧,不是要向学生讲解说话技巧,而是要在具体的活动之中让学生掌握。例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各类不同的情境,对他们进行说话训练,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也可以在作文训练时加入口头作文内容来引导学生说话;更可以结合一些活动,诸如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来引导学生参加,这些都是比较好的训练形式。

总之,让学生开口说话,不但是对学生口语的训练,更是对学生思考的训练,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质是很有帮助的,同样是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作者:梁好君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明永镇中心学校

第六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因此要给予教育教学活动极大的关注,以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当下教学形势来看,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完成,首先教师要建立合理化的教学目标,利用灵活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在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要不断完善自身,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1前言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步入学校与语文第一次正式接触,对于儿童语文知识的积累和理解写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从小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出发,增添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加小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为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当下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弊端

2.1小学教师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造成教学局限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课本作为知识的主要载体,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合理化的运用书本知识,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记忆将造成严重弊端。例如,教师对于教学知识的不合理构建,教师只顾语文教学教材,进而导致教学单一性,忽略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延伸性等等。这一教学弊端的存在,将严重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学习的欲望。其次也有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在教学活动中把自身放在教学活动的主导位置,忽略学生的教学重要性,进而导致教学活动效果不佳,小学生不能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1]。

2.2小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进行及时的预习活动

教育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因此学生应该树立好自身的学习目标,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当下小学语文课堂上,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学习弊端,导致教学成绩不断下降。例如小学生没有对于语文的学习知识进行及时的预习,导致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积极性不断下降。其次也有部分小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及时完成、在教学活动中发言不积极等等消极行为,这些消极行为的产生极大的降低了小学语文学习的效率,阻碍了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2]。

2.3教学活动的形式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是,教师在教训活动中慷概激昂的讲解知识点。学生的互动也很积极,知识传授的很顺利,但是进行知识复习时,学生的表现却极其的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过于灵活性和丰富性,进而造成了教学形式化的现象。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受到极大的影响。这一弊端产生的主要根源,是教师在教学时,对于形式化的追求,导致学生不能紧随教师的思路,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只是形式上的敷衍了事,进而不能对语文知识进行良好的记忆和理解。

3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方法

3.1小学教师建立合理化的教学目标,做好教学的筹备工作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首先要建立合理化的教学目标,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出发,运用合理化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自身要做好详细周到的教学准备活动,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对于教学知识的预习理解和准备工作,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不同知识的准确讲解,利于对学生的不同疑难问题的解答,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积累。其次,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要位置,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环节,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3.2倡导语文知识的预习理念

对于小学生语文预习理念的产生,教师首先要对于学生进行预习益处的讲解,让学生自主的去进行预习活动。其次,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不同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小学生,进行不同的预习目标的制定,因材施教便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在对语文预习活动的引导中,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课下预习的欲望。例如,对于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文的课前预习活动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长成什么样子吗,小蝌蚪为什么会找不到妈妈,你们想想小蝌蚪的妈妈会长成什么样子等等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预习的欲望和积极性,进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3小学生在教学中主要位置的建立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人员首先要避免教学形式化的产生,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知识的理解能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知识的传授。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抛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要位置,而不是传统教学活动中把自身放在主导位置。在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导位置后,运用灵活的教育形式,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情境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自我思考力的形成。

4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和学生都要从自身出发进行弊端的改善。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增加课堂预习环节,二者结合促进小学语文教训活动的有效进行。

作者:魏学慧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育才小学

参考文献:

[1]莫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4):24-28.

[2]胡华杰.奏响有效教学的旋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

第七篇:小学教师语文课堂教学探析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浪潮激流勇动,素质教育如浪花般在我国教育事业领海此起彼伏地泛起。然而,推行教育改革是一项充满曲折而又光明的科学教研工作,正所谓: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扎进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针对问题所在,思考行之有效且适合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或自身教学工作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深入、勤于钻研,对自己所探索出来的新教育理念、新教学方法进行反复实验与实践,不断进行补充和修正,最终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有效的新教育教学模式,真正提升本土学生的教育综合素质能力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稳步向前发展,从而走上人才竞争强国,立足世界的不败之地。

关键词: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方法

不信天命,天却依存;不从地府,地则岸然。问神卜卦,虽属敬神或唯心之论,不可取之。然,并非一点也不可取也。同为算命先生,为何有的口若悬河,说得头头是道、神乎其神,有的则语无伦次,说得颠三倒四、一派胡言?笔者不是要大家相信鬼神,更不是要大家去推崇什么唯心论,只是想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即:道,非道;非道,亦道。我们同为人民教师,为何有的教师上课能深得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其它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称赞,而有的教师却不但不能而相反学生与学生家长反感,还遭其它社会各界人士辱骂和唾弃呢?通过比较,笔者更想告诉大家的道理就是:凡事都要遵循自然客观规律。遵者,进之;违者,悖之。然而,我国目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究竟处于何种现状?我们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又应以何种心态面之、处之,使其改变目前不理想的现状呢?依笔者个人肤浅之识,我们应掐好“生辰八字”脉,舞动“课堂教学”魂。我们唯有掐好了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生辰八字”脉,才能真正舞动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魂。

首先,我们大家认真来梳理和归纳一下我国目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究竟处于何种现状:第一、我国处于人口众多的国家,农村人口远远超过城市人口,那乡村学校自然多于城市学校,其学生人数明显分布不均衡;第二、我国教育资源短缺,其分配与利用明显不合理。这不仅包括我国教育硬件设施,而且还包括我国教育软件设施(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兴起等等);第三、校园环境偏僻落后。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这方面改善较大,但仍不见理想;第四、教师队伍人才匮乏,尤其是边远山区的乡村小学更是如此;第五、尽管我国人口流动性大,但人事户籍改革制度落实力度不够,导致从农村转入城市的学生无法与城市学生享受平等就学待遇;第六、为了所谓的素质教育与新模式教学理念,跟风随从现象严重,无法从根本上去改变我国教育的落后面貌;第八、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及其它社会各界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不正确的错误认识:那就是小学生升初中,都只是作为考核而不作硬性指标要求,所以小学生教育教学工作难免得不到高度重视而松懈。尤其是农村,学生家长都为了家庭生计奔波,将子女放在家中随自己年迈体衰的父母生活入学,导致学生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得不到好好教育和引导。接下来,笔者谈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去面对上述诸多因素,改变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所面临的症状,把“素质教育”落到工作实处,从而有力推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稳步向前发展,使我国跨入人才竞争强国之列,立于世界不败之地。所谓“生辰八字”脉,指的是我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目标走向。生辰八字,则指“钻”、“深”、“简”、“俗”、“欲”、“情”、“理”、“趣”。钻,就是深入研究。我们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深入钻研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着重探究小学语文教材特点,要时常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心里特点,要把握课堂教学维度,包括教学高度、宽度和深度。深,就是要深入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小学语文教材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心理。我们只有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才能把握自己的教学方向;只有深入小学语文教材,我们才能明确小学语文教材特点,确立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我们只有深入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心理,我们才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心理特点、行为习惯以及认知水平和授课接受能力。简,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简单,我们理解为“简洁”、“精简”和“凝练”。一是我们的教学内容要精简;二是教学设计要精心;三是我们教学方法要精当;四是我们的五是教学言语要简洁、凝练;六是,我们的教学课堂要精彩;七是我们的课堂作业要精干。一切从简,目的不是为了简单化或应付,而是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俗,亦不是低级无味,而是要通俗易懂。我们身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流于形式,更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而是要让学生听懂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什么,掌握本课应掌握的知识点。特别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小学生认知水平不高、理解能力不够强、语言表达形式有限,所以我们教师除了有丰厚的知识底蕴储备之外,我们更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尽量要用其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授课、来表达。例如“羞涩的花儿,绽放出了美丽的笑颜”,我们可以说成“害羞的花儿,露出了美丽的笑脸”。同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内容需要,用一些相应的谚语、歇后语来表达。欲,亦非胡思乱想和七情六欲,而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创设情景,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要充满激情。如果我们身为教师上课都没有激情,我们又如何能说服自己的学生读书要有激情和斗志呢?读书兴趣,就更无从谈起了。然而,教师的工作激情从何而来?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要勤于钻研自己教学工作;再次,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取经;最后,还要保持自己工作热情。情,就是我们要对自己的职业要专情,对自己的工作要用情,对自己的学生要热情,对课堂教学要激情。要处处有情,时时留情。

情感就是春风,万物复苏离不开春风的关情。精彩的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理,自然是有道理。课堂教学,为的不是花拳绣腿,为的不是好看,而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我们身为小学语文教师,不能为了顾及自己所谓的尊严和面子,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因失误而打着脸充胖子。韩愈曾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亦不必不如师。要教会学生实事求是和脚踏实地,我们教师应先学会实事求是和脚踏实地。所以我们要:面对教学工作,求真理;面对事情,讲道理;面对学生,不歪理。一句话“理”字先行。趣,就是我们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幽默风趣。幽默风趣,不仅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精彩不断、笑语连连。同时,幽默风趣,还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副催化剂,在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我们能否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语文课,能否舞动我们的“课堂教学”魂,关键看我们每位教师能否认真贯彻好、落实好和执行好上述所说的“生辰八字”脉。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艺术。教学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我们要敢于大胆探究、摸索、实践、总结,才能不断修正,形成自己独特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本土学生的教育综合素质能力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稳步向前发展,从而走上人才竞争强国,立足世界的不败之地。

作者:杨再发 单位: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第八完全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探析

摘要:

语文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焦点下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为当前语文教师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然而,新课程标准实施一段时间之后,针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很多教师并不能对新课程标准有正确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效果

1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存在一定的偏差

1.1不能完全把握语文学科自身的特征

语文学科是一切学科的母本,是最基础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石。语文知识内容及其丰富,教材形式千变万化。语文的学习需要有丰富的阅读量,有效的扩张学生的知识含量。不能只单单学习书本上的内容和知识,这是远远不足的。中国古代的名人,无不例外都是从小饱读诗书,才能成就了一番事业。新课程的明显变化就是让学生多认识汉字,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优秀的素材,为以后的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1.2新的教学理念趋于形式

新课程理念提出了探讨合作式的学习方法,然而很多教师并非真正领悟探讨的深刻内涵。只是在课堂教学当中鼓励探讨,没有恰当找到可以探讨的切入点,没能找到富有价值的探讨内容,片面的提出题目大、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内容,貌似学生们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讨论环节,其实只做了表面文章,学生并没有通过讨论这一重要环节得以抒发见解,没能在讨论当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2教师对文章阐释的非议

2.1没有对文章内容全面的、合理的阐释

语文的学习是语言能力的提升,是文学素质的综合体现。教师和学生通过阅读作者的著作来领悟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内心情感,所要抒发的感情。教师需要寻找一个恰到好处的切入点,同学生一起解读文章深层次的含义,同学生一起体验作者的情感,与文章里面的人物产生共鸣。并非只是泛泛的提出一些缺乏深度的问题进行讨论,没有给予学生很好的启发,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2.2不能正确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篇文学作品一定包含着作者所要表达的创作意图,通过文章来表述某种思想感情,这是创作的终极目标。[2]教师讲授文章的意图就要对作者创作的意图进行深入探究。然而作者所创作的价值取向严重受到了当时社会局限,不可避免地与当今高速发展的时生矛盾,我们阅读前人所创作的著作就要伴随作者身临其境感受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才会真正体会到作者的价值取向。很多教师在教学当中对文章的意图不敢进行多重角度分析,生怕影响文章的基础解读。

2.3缺乏对文章自身独特的见解

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应该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探究文章,揣摩研究文章,在读懂作者的创作意图之后,创意出新的意图和看法。语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领悟作者的价值取向,而后重点抓住几个关键点进行深入讨论,谈出教师和学生各自的情感和看法,提升阅读意义,获得个性化的心灵感受,从而不断地提升阅读能力水平。

3缺乏准确的学情分析

3.1对学生各年龄段的认知特点掌握不清

小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差距很大,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文章内容分析的程度都不同,教师应该正确区分对待,在教学当中往往会出现学情分析中出现偏差,教学目标的设定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或者设定教学目标不到位影响教学效果。[3]有些教师在低年级教学当中往往重视分析文章内容,这就是教师在教学当中出现的越位问题,学习生字、生词和正确朗读背诵经典名著的时间花费较少,这就是教师在教学当中出现的教学目标不到位的问题。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往往教师容易超之过急目标设定较高,应该依照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定具体教学目标,努力实现各阶段性教学目标,才能很好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全部教学目标[4]。

3.2忽视学生的“学”

语文教学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内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当中容易忽视学生学的情况,出现满堂单向灌输,缺少互动和讨论的问题,教师普遍缺乏观察学生的学习,不能了解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应该多观察多聆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教促学,相互提高。

4评价不到位

4.1评价缺乏鼓励学生学习

有些教师评价形式过于墨守成规,言语单一缺乏新颖,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全无。有些教师言过其词夸大出现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新课程标准提倡鼓励学生学习,以宽容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各方面的潜在能力,提高语文素质。

4.2评价缺乏指导,不能起到推动学生学习提高

评价过程不能完全迎合学生,对于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还是应该提供必要的反思总结,延伸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升语文综合素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讨评价过程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励自我更加努力学习。互教互学,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作者:孙秀莉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铁西小学

参考文献:

[1]乔建中.知情交融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J].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6,(1):66.

[2]郭凤琴.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2).

[3]韦庆华,张俊.论有效教学情境的营造与素质教育的实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2):41-42.

[4]赵鹏雷.关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辽宁教育,2013,(1)

第九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游戏精神研究

摘要: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智上,都尚不成熟。在对小学生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由、开放的精神。结合游戏精神开展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天性,能够以游戏精神来增强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从游戏精神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入手,在结合我国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在的基础上,提出将游戏精神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游戏精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游戏精神与游戏不同,它更多指的是快乐、自由、有创造力的精神和品质,而游戏则是产生游戏精神最为直接的一种方法。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激发一个人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各个感官处于紧张的状态,注意力将更加集中,产生愉悦的精神。将游戏精神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是一种符合小学生天性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而且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挖掘更多的潜能。

一、游戏精神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游戏精神中的自由精神,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由与规则实现了统一。只要是游戏,就一定有规则的制约,我们虽然强调自由精神是游戏精神的重要一部分,但这产生的前提是要遵守游戏的规则。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思想的引导以及情操的陶冶,在鼓励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更加支持学生能够对文章产生多元化的理解。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求学生只需要记住教师所讲的知识点。这无疑抑制了小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无法达成原有的教学目的。而不加约束的课堂也无疑会降低教师教学的效率。在这样两难的境地之下,游戏精神提供了一个中和的办法,将自由与规则相统一,更加适用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游戏精神中的创造性能更帮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断生成”。游戏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接受信息,又能够在体验的过程中以游戏的形式创造出来。对于游戏,不同的参与者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是非常相似的,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会有各不相同的感受。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满创造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的对课堂进行修正和充实,游戏是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缺少游戏精神的表现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教案,内容有极强的预设性。教师单方面设计的教学内容虽然会更加符合考试大纲,但缺少对学生感受以及反馈的重视会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缺少兴趣,教学内容不具有针对性也很难产生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使小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进行学习,而不是自主、主动的进行学习。此外,我国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较为枯燥、死板。最常见的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讲为辅。教师虽然会运用一些例如PPT等的课堂教学的媒介,但从整体来看,教学的方法仍然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更多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当中,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多以测验分数作为考量的最重要的标准。考量成绩的评价方法单一片面,且教师对学生做出的评价语言也过于大众化,不具有针对性,不能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情绪下进行有创新意义的学习。

三、将游戏精神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措施

将游戏精神列入教学目标,对游戏精神中的自由开放意识、对规则的遵守、创造力的发挥以及愉悦的心情等基本要素,列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当中,从源头重视对于游戏精神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教师不应以“一劳永逸”的态度进行教案的设计。而应在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后,推出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对诗歌、散文等形式的文章进行讲解时,可以考虑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具有想象力的空间;在对小说进行讲解时,更加注重课堂内容的趣味性等。用丰富多彩而又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教师可以在游戏精神的视野下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例如在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时,不仅仅局限于用幻灯片的方式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展示在黑板上,而是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互联网等技术,创造和开展游戏。例如每节课堂可以将游戏作为课堂的“引子”或是“线索”,由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与内容,将教学内容穿插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当中,学生实现“做中学”。当然,游戏内容的设定既要与课文内容相关,又应该贴近学生生活或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游戏的效率。

四、总结

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小学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要想从小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的个性特点,以游戏的方式拉近学生与语文学习之间的距离。将自由开放、有创造力以及愉悦的精神理念融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小学语文的课堂既有趣味性,又有高效率。

作者:李丽婷 单位:天津市津南区小站第三小学

参考文献

[1]邵国华.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J].新课程(教研).2010(07)

[2]曹聪.游戏精神观照下课堂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美)约翰逊等编著,华爱华,郭力平译校.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郭华,杨钊.北京市小学生时间安排与生存状态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8(11)

[5]李昌胜.教育游戏:一种新的教学手段[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02)

[6]马秋芬.尽情游戏快乐识字——小学低年级“游戏识字”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05)

[7]丁海东.论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基于游戏存在的双重维度[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02)

[8]施茂枝.语文新课程:关注儿童生命的成长——小学阅读教学游戏化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