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探寻(7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语文课堂教学探寻(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语文课堂教学探寻(7篇)

第一篇: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在学校的全面深化落实,各门学科都面临着教学方面的创新和改革。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当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支持,同时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因此,有必要对初中语文的教学进行全方位地改革,并采用相关的教学策略,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初中语文;有效性

当前,我国逐步加大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新课改的提出更是形成了加大了素质教育的拓展和落实力度。为了更好地迎合时代的需要,初中语文教学也迅速地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加大了对先进设备的使用,并合理地引入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失去了教学活力,不仅带不来较高的教学效用,也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严重降低,不利于教学的合理开展。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开始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模式加大了改革力度,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除了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合理地创新和发展之外,还必须切实拉近师生间的关系。由于初中阶段正属于学生性格塑造的主要阶段,十分强调自我思想,这个阶段的师生们经常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而要想合理地开展语文教学,就必须深切了解学生成长的各个问题,加深与他们的交流。只有建立在和谐关系上的教学才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多方面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得到较高质量的成长,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效开展初中语文有效性课堂的教学基础

1、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应该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语文本身是一门充满文学气息的学科,而且其本身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许多的课文充满了故事性,蕴含了各种大道理。在学生的眼里,这门课应当是轻松愉悦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强调以教师的讲学为主,由教师进行唯一的讲学,学生虽然内心藏着很多语文想法,但是传统的课堂并不给予学生合适的表现机会,也就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愈发沉闷。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必须与学生加强教学合作,共同打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密切关注学生的想法,充分给予他们表达语文思想的时间。同时,教师要从中发现每个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内心想法,分别对每个同学进行不同的语文教学引导,让学生能够享受整体的语文教学课堂,从中愉悦地获取知识。

2、初中语文教师要实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为了打造有效性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师需要采取一些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而最为实际有效的教学方法往往产生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因此,在教学开展前,语文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找到他们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所在,进而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方法加以改革和创新,实现高质量的语文教学。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到学生的内心思想变化,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一定的自我心理,喜欢按照自己对于教师的印象进行学习,一旦与教师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矛盾,往往会不容易进行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为此,教师要深切地了解学生的性格和行为,尊重他们的内心,与他们做生活和学习上的朋友。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疑惑和不解,教师要主动地向学生了解状况,和他们沟通,为他们排异解难,并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和压力。

二、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1、以悬念式问题进行语文教学引导

有效的语文教学过程必须需要优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往往对语文课文中的故事性内容有着较高的兴趣,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的前几分钟,基于语文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有针对性且充满趣味性的问题,吸引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比如,在学习《出师表》时,教师可以询问大家:大家知道诸葛亮是谁吗?学生回答以后,可以接着询问:有谁知道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地展开讨论和回答,教师就可以引出这篇课文。一方面激发了课堂的活力,使大家产生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整个课堂变得合理而有序,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2、形象有效地讲解语文课文内容

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教师对课文的讲解要做到深化浅出,要时时刻刻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并与上下文充分的联系起来,理清课文的发展脉络,整体把握文章宗旨,重点关注其中的知识点和要点。对于学生在课文中不了解的内容和词汇,教师有必要进行重的讲解,并合理运用比喻、举例等手法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初中语文的知识,进一步学好语文。

3、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当中应合理运用情景教学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都习惯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进行课程的开展。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并设立相关的情景,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学生融入其中。比如:在学生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们分别扮演其中的皇上、大臣、小孩、骗子和旁白,进行课文的串联。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课文主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不仅能够令学生深入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当中,也可以清晰地展示故事发生的起因,具体的过程和结果,深入地体会文章的宗旨大意;并且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且活跃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在当今教育的潮流中,要想进一步获得实质性的发展,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创新教学方法,从而高效开展初中语文的有效性教学。

作者:孙茂安 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烟台三中初中部

参考文献:

[1]吴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肖磊.促进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教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第二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应该说主要责任在执教老师。执教老师如同戏剧的导演,起主导作用,如果这个“导演”主导得不够:师德欠高,业务能力欠佳,教法欠优,对学生要求欠严,教学态度欠勤,不能建立课堂教学新理念,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备课、教学、批改、辅导、考试、评讲等环节落实不严谨,那么,这样的老师所执教的语文课堂教学,肯定是低效的。

关键词:

课堂教学低效;师德;浮躁

俗话说:“当官不当主任,教书不教语文”。这句话从某一方面说出了语文教学的难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里的“状元”,一方面指“高手”、“能手”,另一方面也指“技能”、“效率”。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既然是一门科学、艺术,我们就应去重视它、研究它,不断总结规律,积累经验,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可是,从多年来课程改革实情看,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及领会还存在偏差,致使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复杂,形式化多,程序化多,热闹场面多。他们往往不看学生的实际,片面的学习、模仿潮流化形式,或简单利用某一教学手段,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轰动效应”,背离了课改的初衷,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弱化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有的教师墨守成规、安于现状,把所教课程当做“任务”完成,至于老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怎样,就没去关注了。试问:这样的课堂能不低效吗?多年来,我一直任教中学语文,教学效果在我校一直名列前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体会及对身边其他教师教学的观察,总结出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有如下一些:

其一:师德欠高。我们常常用“德、智、体、美、劳”作为标准和要求来衡量学生。其实,这一标准同样可以衡量老师。“德”即师德。教师应有崇高的师德。这崇高的师德是指教师应有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于清贫、严格要求、积极进取、持之以恒等品质、作风。有了这些崇高的品质、作风,就会把教学当做真正的“任务”去完成,就会扎实的去“备、教、改、辅、考”,就会想办法、动脑筋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反之,得过且过,流于形式,完成任务等,就只能是低效的课堂教学。

其二:智力不强。“智”指教师的业务能力、智力水平。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这“一桶水”指的就是教师的业务能力、智力水平。只有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过硬的业务能力、智力水平,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反之,以其昏昏,又岂能使人昭昭?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教师,对于考过的试卷从不主动地、独立地去解答,而是找来答案照抄。一旦没有答案,便叫苦连天。不知这些教师是本身会做,只图方便去抄答案呢,还是本身不会做,只得去抄?倘若是前者,倒说得过去。若是后者,那就是自身“昏昏”,自然学生“昏昏”,课堂教学自然也就低效了。也有的教师,可能对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性问题一知半解,但又不虚心学习,不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要想课堂教学高效是较困难的。

其三:“导”得不够。“导”,即“引导”、“指导”、“示范”。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得功夫不够是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即求学者,老师即师傅、能者。教师面对一群“嗷嗷待哺”、求学若渴的学生,如果不能做很好的“引导”“指导”“示范”,学生何以学呢?“导”得功夫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方法。即“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导”的目的是使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由“无知”到“有知”。“导”的功夫达到了,课堂教学自然也就“高效”了。课堂教学中的“导”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一般来讲,课文涉及多少知识,我们就应揭示多少知识。例如《最后一课》一文的开头就有一段景物描写:“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鸟在林边婉转的唱歌。”针对这段景物描写,可设计成两个问题:这段话属于什么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可指导:属于景物描写。“暖和”“晴朗”“画眉鸣叫”,描绘的是一幅美好、欢快、悠闲的场景,表现了小弗朗士在上“最后一课”之前,对“家乡已被德军占领,学校已被德军控制,学生不能再学法语”这些情况全然无知的幼稚、高兴的心情。如果对于类似的问题指导得多了,训练得多了,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自然会品析了。

其四:对学生要求不严。“严”即严格、严厉、严肃。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会变坏”。这些话说的都是要“严”。学生常常认“艄公”,看“对象”。学生一旦发现某位老师不“严”,懒散、宽松、“怀柔”,那么,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就会有相应的变化。可能出现上课听讲不专心、调皮捣乱、消极懒惰、作业马虎不认真、迟交拖欠、甚至抄袭等现象。这些学生会把学习成绩的好坏看得无所谓,自然就不可能“高效”了。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极辛苦的事。它要求学生能忍受寂寞、不贪图享乐、专心致志、勤奋好学、积极上进、遵规守纪等。即使是一个“严”的老师,也会有一些学生达不到要求,何况不“严”呢?

其五:是“考试”、“批改”、“评讲”不严谨。教学中,“考试”是一种有效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没有它,可能学生就没有压力和动力,教师教学中的优劣成败也无从知晓、测评。因此,必须重视并认真组织考试。“批改”是一个辛苦而繁琐的工作,马虎不得。一纸语文试卷,涉及基础知识、古诗文的默写及分析理解、综合性学习、课内外阅读、作文等方面内容。教师既要做答卷,又要认真批阅,还要做好情况记载、试卷分析。说“批改”辛苦而繁琐,原因就在于此。我们有些教师怕吃亏、怕麻烦,草草阅卷,记下分数,随便“评讲”了事。殊不知,这一纸试卷包容了广博的知识。如果教师对学生答题情况没有记载,就没有评讲时的第一手材料。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端正态度,吃苦耐劳,建立课改新理念,改变自身落后、浮躁的教法,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开动脑筋,努力实践,就一定能够扭转课堂教学低效的局面,开启高效课堂的马达,让它运转于我们的每一节课堂之中。

作者:刘丽艳 单位: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魏书生《语文教学》[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2]汪继来,柳斌,王文湛,朱小蔓.《中国新教育研究》北京:文联音像出版社,2010

第三篇: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摘要:

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的内容中得到了重要的体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想道德。文章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并提出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课程;德育

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通常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侧重于理论知识教学,很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生活,也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引导,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融入德育内容,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语文学习不仅为学生掌握汉字语言打下基础,也为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到了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同时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响应了新课标的新要求。

(二)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优秀的素材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大量的优秀素材,能够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思想,能够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二、新课程背景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策略

(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情境渲染法。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想要渗透德育,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重点,还要灵活采用情境渲染法进行课堂导入,将德育情感潜移默化地渗入到课堂教学中[2]。例如,在《草原》一课中,作者老舍的风景写作描法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写作技能。同时,课文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与歌颂,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弘扬蒙汉民族一家亲的情感。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选择播放蒙古大草原的壮美景观和蒙古族人们热情待客的场景,带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辽阔和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以这样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体验教学法。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很多课文内容都具有戏剧性,教师可以通过体验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让学生获取了知识,也获得了知识以外的技能。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采用模拟表演、情境演绎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例如,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的情节,教师可以将这些故事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活动联系起来,安排学生进行情境模拟表演,让学生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3.合作学习法。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经常需要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看到学生对任务的完成能力,更要注意他们在合作过程中所展示的个人能力,重点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这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以文字、阅读、写作为载体进行德育渗透

1.以文字为载体。通过文字的识读让学生体验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最为基础的载体。在进行文字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文字的演变发展历程,让学生懂得每一个汉字中凝结着炎黄子孙的智慧,从而产生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提升学生学习、探究汉字的兴趣。

2.以阅读为载体。阅读是带领学生感受语言魅力最好的方式,通过这个方式,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更多的知识。教师既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有效解读,又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阅读品味,为学生推荐一些中外经典名著,让学生学习其中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主旨。

3.以写作为载体。写作有利于学生真正将知识用于自己的思想表达中,从中也可以看到德育教育渗透教学的成果。很多学生提不起写作兴趣,或者写作水平有限,这与阅读积累和观察能力有关。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结合自身经验,表达真实情感,模仿优秀作品中的语句、技巧,在模仿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将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落实新的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将德育教育真正融入到文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3]。

作者:邹晓玲 单位:静宁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窦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J].课外语文,2015(4):188.

[2]王坤.小学语文课的德育渗透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3]施春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8):77.

第四篇:交互式电子白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文章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练习效率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等方面阐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交互式电子白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用

现阶段,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交互式电子白板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它改变了人们对教学的认识,使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方式,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积极的作用。

一、借用电子白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因为其感觉、知觉处于初步发展水平,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还不完善,喜欢直观、生动的感知材料。电子白板与多媒体网络技术结合,可以展现出色彩鲜艳的图像、美妙动听的音乐、引人入胜的动画,操作方便,既直观又生动,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兴趣高涨,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课文《我们成功了》时,由于学生对北京申奥了解甚少,课前预习时,不少学生反映对本课内容没兴趣。于是,教师将北京申奥成功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学生就像身临其境一样,一下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伴随着音乐和欢庆的画面,学生开始了新的学习,与文中的人物一起感受申奥成功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再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首先播放了一段《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生动的画面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学生兴味盎然,不自觉地模仿起了文中角色,学习起来轻松、有趣。

二、利用电子白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的过程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教师借助电子白板,可以通过生动的图像、优美的音乐、简单的批注,以及遮屏、聚光灯等效果,把一些较抽象、难理解的问题形象化,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二年级课文《回声》中,青蛙妈妈给孩子讲什么是回声,运用了投石子的方法。学生知道小石子投进河水里有波纹,但没注意荡回来的波纹,也就不能理解回声产生的道理。此时,教师利用白板智能笔画出碰到河岸荡回的波纹,让学生一目了然。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充分感悟回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巧用电子白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假如》一课时,教师问: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为谁画什么?学生一开始思维不活跃。教师就打开白板中的资源库,出示被污染的小河、失明的孩子等图片,学生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思维的火花立即绽放,滔滔不绝地练习说话,培养了创新思维。

四、善用电子白板,提高练习效率

任何学科都离不开练习与检测,语文学科也是如此。过去,教师一般通过黑板评讲练习,单一且枯燥。有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就可以把练习制作成PPT或直接用实物展台将学生的作业展示出来。可以利用电子笔在PPT或学生的作业上进行圈点勾画、批阅改错,还可以请学生到白板前做练习,直接展示思维过程。教师可以利用“探照灯”“遮屏”等功能对需要强调或背诵的内容进行强调和检测。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特别是在作文课上,教师可直接将学生的习作展示出来,请学生与教师一同批阅。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习作的不足,学习到写作方法,正确掌握作文批阅符号,了解评语的含义,又能让学生尝试批阅作文的辛苦,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写作习惯。

五、活用电子白板,丰富教学内容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中的素材、资源非常丰富,且这些内容都是“活”的,可以随时搜索,还可以自由地板书、圈画;可以将调出后的资源任意移动、旋转、重组,还可以在图片、文字上及时批注或复位,使教师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融为一体。这既节省了教师的精力,充实了文本的内涵,又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如在讲授《奇怪的大石头》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有效阅读文本,了解人物的特点,教师课前要做大量准备工作,收集有关李四光的资料,依据教学需要,利用白板功能向学生展示,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一步步地感悟李四光的优秀品质。

总之,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有许多优越性,教师要在不抛弃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模式教学的基础上,学会把传统模式和现代化的模式有效结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作者:魏洁 单位:金昌市金川区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1]程晓樵.课堂互动中的机会均等[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徐斌.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促进课堂师生互动的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吴筱萌.交互式电子自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3):1-7.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

为了能够让学生的素质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注意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科学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开放程度等问题,并且指出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思考

在新课改背景下,想要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就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现阶段,教师不要过于强调自身在课堂上的作用,要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接受能力,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言类学科的学都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若是不能够使课堂内容变得有趣,那么,课堂教学将会陷入被动的境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通过单一的知识讲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长期在这种教学环境的影响下,不但降低初中语文学习兴趣,同时也不能更好地对知识内涵进行理解。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往往都忽略了这一点,最终导致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逐渐下降。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注意事项

(一)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

语文学科本身具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特点,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点。在新课改背景下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就需要在不违背新课改的基础上,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部分教师只是实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却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就得不到锻炼,这样就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会对学生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科学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开放程度

现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采取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对其他模式的教学改革也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其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使学生能够探索其中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合适的尺度,如果过于开放,就会导致学生学得过于驳杂,影响教学质量。在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下述原则;①要保证选取内容是积极向上的;②内容要适合师生之间的交流;③对语文的学习要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学习

学生若是在语文课堂上能够进行自主学习,那么初中语文课堂的改革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学生本身的能力不足,因此这就使学生在平时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显得十分茫然,学习效率也会低下。所以,教师能够给予学生积极正确的引导,帮助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语文学习效率。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对当前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认知,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课堂上的知识重点进行针对性学习,这也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教学理念。学生明确当前的学习目标,就能够清晰理解学习脉络和比较抽象的知识,这也是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二)遵循合理的教学规律

实现课堂改革,就必须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具体实行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教师要布置合理的课前预习目标,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也就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语文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内容,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认知能力都有提升作用;③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为了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适当提出问题,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其思维灵敏度也会有所提升,这对学生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三)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改变以往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学生特点和生活实际,合理使用情境教学、提问教学、合作探讨等,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自身首先应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提升专业水平。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等方面,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文学作品,如经典名著、各大网站的畅销书等,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思想觉悟。

总之,教育改革不但需要进行长期的准备工作,同时还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相互配合。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打破桎梏,不但要将语文课本中的精华知识与当前的教学理念进行结合,还应当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作者:杨立位 单位:宁夏彭阳县红河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许斌.试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110.

[2]孔德颖.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路径[J].成功(教育版),2013(3):185.

[3]薛丽萍.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改革[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56-57.

[4]潘俊豪.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5(10):22-24.

第六篇:语文课堂教学思想教育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语文科是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语文“文道合一”的教学原则。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结构、修辞、文句等“辞章”方面的知识,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要将思想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之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成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人格修养的完善与健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教育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加深对学习国语重要性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积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对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唐代大文豪韩愈在《师说》里明确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明白道理,是教师教学的任务之一。韩愈提出“文以载道”,好的文章不仅有好的艺术特色,更主要的是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初中语文教科书精选了一系列文质兼美的篇章,有利于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语文课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课本中古今中外名篇,是长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中筛选出来的精神财富,其中无不渗透道德品质、理想情操、意志行为等方面思想教育内容:《废墟的召唤》中的“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啊”,提醒每一个中国人,作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浩瀚的海洋》是进行远大理想教育的优秀篇章,课后补充材料中纪伯伦的“我愿意有追求而生,不愿意无聊而死”的豪言壮语震撼人心;《愚公移山》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困难、改造自然的伟大信念,告诉人们坚持不懈方能成功的道理,这是对学生进行意志行为教育;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育孩子们,面对困难与挫折要乐观进取,坚信美好的生活必将来临。还有,《地毯下的尘土》教育学生,勤劳和诚实是做人的本分,拥有这些美好的品德必然会有所收获;《犟龟》培养学生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文章中反复出现犟龟“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这句话,更是掷地有声,发人深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文学作品异于政治篇章。文学性之文而不及文学,断无此理。”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是直接进行空洞的说教,而应该按照语文教育规律,认真钻研教材,深刻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意义,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作“风”,潜入学生的心田,化作滋润的甘霖,悄无声息。具体做法如下:

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文艺性语文教材,往往是描绘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生活图画,并饱含作者强烈的感情。教师在讲授此类文章时应把教材中的人物、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把作者的感情传达给学生,使之在审美感官上获得愉悦,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在心灵上得到陶冶,进而达到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这种课文思想内容的感受、体验、思索、领会,就是熏陶感染。这种熏染经常性地作用于学生的大脑,久而久之,在学生的记忆中积淀大量美好的事物,进而内变为一种褒扬美好、择善而从的能力,这样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就体现出来了。如教《市长》一课,教师应根据它冰糖葫芦式结构,牢牢抓住“说服齐仰之参加祖国医药建设与齐仰之不问政治、闭门治学”之间的戏剧冲突,在课堂教学中展开情节的讲解及人物性格的分析总之,通过审美化的课文分析,再现文学作品的精彩画面,发挥思想教育的良好效应,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语文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如能天衣无缝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课文讲解中,就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界。

二、缘文释道,因道释文

议论文观点鲜明,是非分明,赞成真善美,反对假恶丑,毫不含糊。作者们总是用鲜明的主旨、确凿的事实、科学的材料,通过严密的论证和逻辑的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思想,直接告诉读者并说服读者。因此,议论文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直接的,它诉诸理性而不是靠形象的感染和情感的熏陶。议论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应缘文释道,披文入理:教师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文不离道的原则,借助文章的论据和论述,通过结构和语言的讲解,特别是通过逻辑的分析,引导学生逐层领会文章的主题要旨,最终使学生既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又使他们通晓其中所蕴藏的道理,掌握观点,获得思想力量,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其次在议论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应因道释文,以理析文,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思想,深刻理解文章的形式结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进一步深化语文的人文内涵。例如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思想深刻,论证严密,意义深远,是儒家经典中一篇重要的文章,是古代议论文的典范。教师在讲解此课时应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逻辑,引导学生领悟本文的写作意图———赞颂在面临人生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位,摒弃利己主义的做法,即“舍生取义”(也就是中心论点)。然后引导学生在体会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摆事实、讲道理的写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及准确、生动的语言,从而在文道的反复感悟中加强“取义成仁”的思想道德教育。

三、配合教材,寓教于练

朱熹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语文教育主要是依据语文教材进行的,离开文本,试图达到思想教育目的,那就脱离语文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走向单纯的政治说教,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语文德育必须和美育、智育挂钩,紧扣教材,寓教于练,以达到长久渗透、润物无声的效果,这主要体现在指导阅读与写作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读细读文辞并茂的作品,使之透彻理解文章的内涵,久而久之,学生的道德情操必然大有升华。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发现生活中美的闪光点,多写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篇章,从而教会初中生懂得按照美的法则创造生活。例如上《石缝间的生命》这一课,可引导学生根据“野草———蒲公英———松柏”的奋斗历程,在多遍饱含感情的朗读中体味“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这一生命的真谛。又如教师可指导学生熟读并背诵《爱莲说》、《陋室铭》等古代优秀篇章,以培养学生高洁的品格。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加强思想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它功在陶冶人的灵魂,它重在锲而不舍,点滴滋润。将思想教育渗透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用奋发的精神及精美的文字武装学生的思想,才能使语文教学任务得以圆满完成。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渗透思想教育,何等重要。

作者:陈典 单位:云霄将军山学校

第七篇: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和途径

头脑是一束待燃烧的火炬,而不是一个待填充的容器。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把水灌满,而是把火点燃。”教师的功能不是为了在课堂上向学生炫耀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而是要以最为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尤其不能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学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通过各种实验得出了采用不同方法学习后学生知识的留存率:通过讲座学习知识的留存率为5%,通过阅读学习知识的留存率为10%,通过视听学习知识的留存率为20%,通过示范学习知识的留存率为30%,通过讨论学习知识的留存率为50%,通过练习学习知识的留存率为75%,通过教其他人学习知识的留存率为90%。这个实验结果有力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最为有效的学习方法都是那些积极、互动的方式,而以倾听为主的讲授、观察和阅读都是低效的,最为高效和有用的学习方法是在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过程中主动去做。语文学科跟其他专业科目不同,没有太多深奥的理论知识需要教师灌输给学生,也没有什么公式数字要教师带领学生演算。《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绝不是仅仅凭借老师课堂上的讲解灌输就能养成的,而是要靠学生平时从书本和生活中积累而成。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和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和文学的宝库,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而爱上语文、爱上阅读、爱上文学,从而成为具有渊博知识和高尚情操的人。因此,语文学科最忌讳讲授式和讲座式的教学,而适宜采用参与式和情景式等教学模式活化语文课堂,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自主而愉快地学习知识。让语文课堂生动有趣,充满活力和吸引力。而要达到这个效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极大。教室光线过于明亮或者昏暗、噪声大、其他外部干扰大等因素都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成为有效学习的障碍。当然,这些因素往往都在教师不可控的范围,教师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关掉灯和拉上窗帘,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观看视屏,以保证教学效果。在闷热的天气里开窗通风,在有外界干扰的时候关紧门窗。这些事不难做到,相信每一个教师都具备这种自觉和能力。笔者在这里要重点述说的是以下几个不太被关注的因素,它们也是有效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教室的布局和桌椅的摆放

据媒体报道,就在本学期开学之际,清华大学的教室布局和桌椅摆放悄然发生了改变。教室里原有的近30厘米高的讲台被“夷为平地”,讲台和教室处在了同一“海拔”上。校方解释,此举是为了改变教师一直站在讲台之上的讲课方式。教师走入学生中间参与互动和讨论是正在发生的变革。除了削平讲台,在清华大学的教室里,一种造型奇怪的课桌“全面上线”,这一款被称为“变形金刚”的课桌在侧面增加了一块可折叠的三角形木板,木板打开支好后,原本不起眼的方形课桌就变得有些形状诡异,但是只要6张这种课桌一拼起来,就会变成一张可供6~12人讨论用的圆桌。这款变形课桌由清华大学自主设计,其初衷就是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课堂讨论需求。过去我国的教室中往往是这样一幅图景,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整齐划一地面朝讲台,端坐在课桌后奋笔疾书。这种教学方式的确有着较高的知识传递效率,却缺乏对学生的思维启发和兴趣拓展。清华大学重塑课堂,就是要让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讲台上的“圣人”。我们虽然没有清华大学重塑教室的条件,但清华大学的做法足以说明教室的布局和桌椅的摆放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室的布局虽然方便学生看黑板和屏幕,也有利于师生眼神交流和学生独立学习,但不利于学生进行两两合作或小组学习以及课堂讨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最便于老师操作、也最适合参与式和情景式教学的教室布局有如下两种。一种是U型布局。这是一些年轻教师喜欢采用的布局,它有利于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有利于眼神交流,有利于做活动,学生同样可以独立学习,但这种布局同样不利于进行两两合作或小组讨论。另一种是小组围坐布局。桌椅摆放成一个个小组,它有利于两两合作及小组学习讨论和练习,有利于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学生同样可以独立学习。小组围坐布局是比较适合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式教学的一种布局,但它也并非完美无缺,它的不足之处在于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轻易地看到黑板和屏幕。不同的教室布局各有优劣,教室布局应遵循的原则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2.教师的仪表和行为

这也是有效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衣着要整洁得体,发型装饰不要过于夸张。穿着不能过于暴露,不能穿拖鞋进教室,不能浓妆艳抹奇装异服,也不能衣着邋遢。这些都是一个教师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形象。除了仪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巨大,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不能要求学生上课不玩手机,教师却在课堂上发微信、接电话;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却不能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教育学生要爱环境,教师自己却随地吐痰;告诫学生要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教师自己却攻击同事、谩骂学生。教师的这些不良行为将会给学生的有效学习造成严重障碍。

3.学生的行为准则

有效的学习环境还包括学生的行为。如果学生的行为缺少准则的约束,校规校纪和班规班纪不能很好地约束学生的行为,学生恣意妄为,无所顾忌,课堂上不能管束自己,不能遵守课堂纪律,讲话、睡觉、玩手机、打闹、顶撞老师、不参与课堂学习,那么,课堂教学将无法展开,更不可能实现有效学习。对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高招。但笔者认为,关键还是要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把注意力和兴趣放在学习上,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对于极个别问题突出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学生,也不宜在课堂上直接批评,那样会伤其自尊,甚至引发冲突使课堂失控,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而应该在课后跟学生沟通交流,打开学生心结,化解师生矛盾,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教书的同时达到了育人的功效。

二、根据设定的学习目标编写教案

编写教案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够引导教师通过最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学习目标,并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编写一份教案要以一堂课的学习目标为基础,如果学习目标是清晰明确的,那么就可以编写一份能够覆盖学习目标且包含积极教学方法的教案。在学习过程中或者结束后,可以依据学习目标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教案的编写过程包含以下三个步骤。

1.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可以从课程大纲中直接提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和教学的情况自己设定。学习目标的作用很多,既有助于对教学和课程进行合理规划和实施,描述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为教师提供指导,也可以用于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关注和设定学习重点,还可以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他们是否达成了学习目标。制订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制订学习目标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份学习目标是要具体且可测量的,要能够描述学生的学习效果,即通过学习,学生应该知道或能够做什么。比如,通过学习《条据》,学生将能够写出规范的条据。

2.教案的编写

设定好教学目标后,教师就依据教学目标来编写教案。一份有效的教案要具备四栏内容: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所需资源。时间安排要细化到每一个步骤,比如导入用2分钟,主体活动一用10分钟,主体活动二用5分钟,总结用5分钟等等。教师活动要包含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学习方法以及教学的具体内容。比如复习、提问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内容、演示课件、用什么实物教学。学生活动同样要细化到每一个行动,比如记笔记、讨论、列出关键点、记录结果、回答问题等。

3.遵循教案实施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案来实施教学,应用课前准备好的资源,按照教案里设计好的步骤和方法完成一系列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并且在课程结束前,通过重要的总结环节来检验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所谓有效、积极的教学方法是指主动的、能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激发学习效果的方法。课堂上就应该实现学生真正的学习,而不是让学生在课后再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否则,就意味着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低效的。下面是一些在课堂上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

1.使用有效的提问

提问能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而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技巧堪称好教师的重要标志。要掌握提问的技巧,首先要搞清楚问题的两种类型,即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比较简短,能快速地提问及回答,并呈现事实。答案一般是“是”或“否”,主要检查一些简单知识的学习效果。开放式问题没有一个简短的答案。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他们自己思考后形成的观点和感受,且能够使其他学生保持注意力并进行持续性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提开放式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例如,在教师布置学生阅读一篇课文后问: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学生答:“喜欢”或者“不喜欢”。这是封闭式问题,不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保持注意力。如果把问题换成:“这篇课文什么地方打动你了?”或者是问“你认为这篇课文最精彩的地方是哪里?”这就变成了开放式问题,学生马上就会积极思考寻找答案。教师提问后学生回答问题的环节也很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问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要求学生回答;二是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尽量避免大合唱,要求学生单个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做补充或评价;三是如果教师点名回答问题的同学不愿意回答或回答“不知道”,教师要用别的问题来引导他思考回答;四是可以用小组轮流回答快速转圈的方式让每个组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五是学生给出的答案,可以请一个学生记录在黑板上,回答结束后,师生一起探讨答案是否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强调,团体是学习的最佳单位。小组合作对于学生开展讨论、互助学习是非常有效的。这种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有机会与组内其他学生交流,学会合作,能够教会学生如何主导及配合其他学生,能够让学生在达到目标时拥有成就感。在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尤为适用。在认真阅读文本之后,教师即可用有效提问的方法加以引导,让学生互相讨论探究分析鉴赏课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对阅读的表述。语文教学切忌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自己研读出来的东西比老师灌输给他们的有意义得多。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前,教师要充分解释清楚步骤,分组要合理,每个小组成员最好是5~6名,最多不得超过8名,可以把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搭配起来分组。二是分组学习时,桌椅的摆放要有所变化,要有利于小组内的讨论和互相学习。三是要规定好活动时间。四是在活动开始前,要学生确认已经清楚活动的具体要求。五是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在教室里走动巡视,真正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辅导和支持。六是在小组活动结束后,安排反馈时间,让学生可以相互分享活动心得。七是要管理不认真参加活动的学生。

3.头脑风暴

这是一种用无限制的联想和讨论生成创意的集体训练法。虽然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并不需要经常使用头脑风暴的方法,但一定要教会学生懂得和使用这种方法。如果设计和组织得当,在复习环节或者做一些语文活动时使用这种方法会有预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中国,水的困惑》一课时,就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方法,在学生学习了解了中国缺水的现状、原因以及解决办法之后,安排各学习小组展开头脑风暴,提出学生自己的节水保水措施和想法。这种方法有时候能取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奇思妙想说不定就能成为未来一项伟大的发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尝试使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组织头脑风暴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如果有一位学生提出强势的想法,就很容易让其他学生也沿着这个想法思考;二是有些学生成为“语霸”,有些学生永远沉默。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让所有学生都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主持人要确保记录下所有的观点。头脑风暴还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庭外判决。参与人之间不批判或评价,评价须放在以后。二是鼓励鸣放。主持人要不断用口语语言或肢体语言对建议者表示肯定以鼓励更多的创意,甚至不符合逻辑的创意。

4.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非常有效。角色扮演是特别适用于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复述故事情节,这些最常见的语文活动都要用到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情感与主旨的理解与把握,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大有裨益。角色扮演的具体步骤如下:向学生说明通过角色扮演希望他们掌握哪些内容;详细解释学生在角色扮演之前要做哪些准备,例如,小组一起熟悉读本、角色分配、道具准备等;和学生一起协作,帮助他们决定由谁来扮演哪个角色;估算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所需要的时间;角色扮演后就活动进行讨论和分析,参照学习目标了解学生掌握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

5.演示和观看视频

尽管演示和观看视频并不是主动学习的活动,但这种学习方法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却十分有用。它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语文知识和技能。比如学习小说单元和戏剧单元,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由该小说和戏剧改编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片段,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不一样的解读。为了让视频教学真正取得效果,在观看视频之前最好能够布置观看任务,比如找出影视剧与文本不同的地方,思考解答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编?该演讲视频的主题是什么?演讲者用了哪些演讲技巧?或者布置写观后感、观看心得等。观看结束后要检测之前布置的观看任务的完成情况或者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话题进行讨论。

四、小结

教无定法,有效教学的方法很多,不一而足,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探索和使用积极教学法,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新型学习方式建立的教学模式,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科学的教学行为,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空间,促使学生较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朱琼花 单位:云南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