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讨论(7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语文课堂教学讨论(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语文课堂教学讨论(7篇)

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主阵地,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课堂教学涌现出一些新课例和好做法,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在课堂上重视“人文性”,却轻视了它的“工具性”;重视了“竞争”,轻视了“合作”;重视了“自主”,轻视了“主导”等等。这无疑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是貌合神离的。因此,我们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反思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行为。

一、凸显人文性,但不能漠视工具性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不仅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应该有的共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把课文弄得支离破碎,完全把语文课上成了工具课,语文课堂上看不到思想的碰撞,感受不到心灵的律动,学生审美熏陶与情感陶冶更无从谈起。显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功能。因此,让学生喜欢语文课是很难的。《新课程课标准》在教学三维目标中,特别突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充分展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和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教学中凸显语文人文性的同时,又不能忽视它的工具性。不能顾此失彼,而要二者并举,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课堂上重视挖掘语文人文精神同时,不能对字词、修辞、文体等基础知识忽略不计。课堂教学追求形式的变化多样,不能忽略朗读训练和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不能缺少必要的训练与积累。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将变成什么?只有一个答案,就是空中楼阁。因此,凸显人文性的同时,不能漠视其工具性,只有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才有可能抓好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淡化老师的讲,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根据学生的需要适时点拨,主要的时间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问题,交流的感想,发表见解。这就是新课程改革后常说的一句话:“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我们自己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有的老师讲授特别少,让学生漫无目的讨论,学生海阔天空的胡说一气,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课堂乱成一锅粥,还说这是有创新。一节课上完了,学生没弄不明白知识,老师不知道这节课的目标上完成了多少。显然,这不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因此,要使学生有收获,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起来。

三、强调合作学习,但不可忽视思考的独立性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老师们都已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用。但值得提醒的是,我们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因为语文学习与个人的人生经验密切相关。因此,语文学习中个人体验和独立思考非常重要。我认为不是每堂课,每个问题都必须以合作交流的形式来完成,而是在独立思考中有一定难度,并且必须要合作交流才能完成任务,这样的问题才有必要进行合作交流讨论,而且保证合作交流的有效性。如: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评价充满着主观性和个人体验,这样的问题没有必要合作交流,即使合作交流了也是没有效果的。以前听过这样的课,教师提出问题,就直接要求学生讨论,学生也就按照老师的要求马上“叽叽喳喳”讨论起来,其实学生来不及思考怎能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没有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发言的人也就很少,那些思维反映稍慢些的学困生根本就“无话可说”,于是就形成了学优生滔滔不绝,学困生一言不发的现象。久而久之,怎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呢?其实有效的合作应以个体的独立思考为前提。

四、提倡探究性学习,但切不可无度开放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对文本的深层含义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进行开放性的探究阅读活动,从而不断升华学生的认识,提高学习的效果。语文的探究学习,问题设计上要讲究科学性,适合学生实际,随意布置任务让学生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刻意追求师生的互动,但不注重整合和优化问题设计,开放无度,师生的交流看起来有“深度”和“广度”,但实际上是远离文本,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因此,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开放有度,这个“度”就是,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对话,有利于进行健康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传递等。

五、倡导对话,但不能远离“根本”

《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相互交流。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认识肤浅,不能透彻领会“对话”的内涵,甚至歪曲本意。课堂上的交流貌似是平等的“对话”,但实际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平等;注重发表和说话的过程,忽视倾听和交流;不重视读书,只重视对话,导致对话的质量不高。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还有不少的距离。因此,在课堂上倡导对话的同时,教师要提高自己对课堂的驾驭和教材的把握能力,但不能远离“根本”。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很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六、优化课堂教学,但不能忽视学生的感受

课堂无疑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正确看待课堂上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重视他们独特的理解与感受体验。即使学生的回答,有时幼稚肤浅,甚至是片面错误的,教师要热情鼓励,引导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这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要了解学生课堂的感受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所在。因此,学生的感受,在语文授课中不容忽视。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语文课堂教学走向更宽广的天地。

作者:贾云凤 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

第二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要:

素质教育在全国推行以来,教师对以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审视,用创新的思维研究出了师生互动学习这一教学新模式。师生互动学习作为符合人才发展要求的教学新模式,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互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是我们学习生涯必须接触和学习的一门学科,是我们学习其他文字型学科的基础,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新课程改革以后,小学的学习任务减轻,学生对课后学习的巩固减弱,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十分必要。而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年龄小的原因,课堂学习中接受知识较为被动,思维较为封闭,使得课堂教学氛围低沉,教学效率逐渐降低。师生互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实行以后,改变了之前的课堂教学情况。

一、改善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

在以前小学阶段语文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只注重将知识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没有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十分被动,对于不理解的问题也不敢主动询问教师,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师生互动学习的实行,教师改变了以前单方面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主动将问题与学生交流,设计有趣的课堂问题让学生作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逐渐适应了与教师交流学习的学习方法,遇到自己不能理解和解决的问题乐于向教师请教,师生关系逐渐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教学氛围逐渐活跃。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能够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和自我创造性,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学习。小学阶段是学生知识学习和积累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堂学习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跟上教师的思维,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比较浅薄。再加上语文这门学科需要发挥自身主观性去学习,学生逐渐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师生互动学习使学生摆正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利用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感受语文学习乐趣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效率也随之提高。

三.总结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针对于改善当前沉闷停滞的课堂教学情况而提出的,旨在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增强师生在课堂中的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夏锋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媛.如何通过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2)

第三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优化

摘要: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经过时间的洗礼,已经颇有一番成效,但与普通高中相比,依然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例如有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和严重的厌学情绪,有些教师满堂灌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既让课堂枯燥无味,也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所以关于如何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已成为大部分中职语文教师需要攻克的难题。本文探讨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行,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而且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对学生的综合学习和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的教学地位深受影响,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越来越边缘化,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转变重技能、轻文化的教育观念,语文教师也要顺应时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1树立正确的中职语文教育观念

首先要明确中职语文教学的任务。根据教学大纲规定,要求中职学生以初中语文知识为基础,通过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现代文和古文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可以将教学任务划分为六个方面,主要包括现代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文学作品欣赏、文言文阅读。以现代文阅读为例,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的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检验,有差别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人自觉性较高、语文基础知识良好,第二层次的人自觉性较差,缺乏基础的语文知识。对第一层次学生的培养,可以让他们在熟练认读常用汉字的基础上,增加对生僻字的认读,不仅能够用普通话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而且能够背诵某些优秀课文的片段,对第二层次学生的培养可以适当的降低难度,不仅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还能认识不少于3000个常用汉字。总的来说,学生要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明确作者的行文思路、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要点,正确领悟语句的具体含义,掌握精读和泛读的方法,增加阅读量,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要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利用互联网对知识进行查找和筛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常记笔记,多读好书。

2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整个教学目标体系中,课堂教学目标是最基础的,也是最根本的,它是衡量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确立,由学生加以落实。同时通过以人为本来确定教学目标,既是中职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需要。由于中职学生的整体基础较差,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在制定每门课时的教学目标时,应当转变一刀切的教学思维,防止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出现偏离。以《纪念刘和珍君》为例,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刘和珍君的人物形象,但是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将爱国、牺牲、奉献等字眼作为标签来定位一个人的人物形象,而要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来让学生形成共鸣、达成共识,此外,依据新时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予以重视,首先是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发生在1926年,日军侵略、军阀统治时期,民不聊生,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进步学生纷纷举起大旗反军阀、反封建,不幸遇害。其次是鲁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在开篇第一二节中,我们可以知道悲痛悼念、愤怒揭露、警醒世人、勿忘国耻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最后是鲁迅对请愿这样的斗争方式持何种态度,由“请愿大量流血”可知,鲁迅是不赞成徒手请愿的,因为大量的流血牺牲并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这几个问题上重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3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问题对教师来说一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难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传统的教育方式已难以适应当代学生的需要,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调整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虞美人》时,在普通高中,教师通过讲授法的方式就能让学生理解,而职业中学的教师必须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教学等方式才能让学生完全吸收所学内容,教师在对《虞美人》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虞美人这首歌曲,让学生从歌曲中感受到词人的情怀,同时,教师分析这首诗时,要对每一句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诉,首先了解这首词的时代背景,这首词是李煜的绝命词,是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受尽屈辱的生活后写下的。其次,词的开头就表现了一种极为沉痛的氛围,“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写明了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辛酸和无奈,是词人沉痛的根源,最后一句以问结尾更是抒发了作者的愁恨永无尽时。教师在对这首词分析完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意义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最后通过反思总结的方式让学生总结诗词赏析的方法,找出诗词中的关键字眼,一般情况下,诗人常常借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例如“春花、秋月”象征的是一种愁绪,“折柳”表现的是诗人的不舍,当学生能够理解了诗词中的“物”所代表的意义时,那么诗词赏析就完成了一半,所以,综合应用多媒体、小组讨论、反思总结等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课堂与普通高中语文课堂相比,更需要教师的耐心、信心和责任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中职语文教育观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和引导学生获得学业上的成功,为日后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基础。

作者:张桂雨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崔向萍.农业类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实践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3,(4)

[2]黄宗良.对中职语文的三个追问———兼谈中职语文课程内容及教材改革[J].语文建设,2014,(2).

[3]刘春华.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实现的路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3).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内容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任务,也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是一个简单而短暂的过程,它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和实践,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课堂教学是学生提高语文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努力寻求有效的策略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习氛围;课程导入;多媒体;师生互动;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语文知识和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初中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应试教育观念还未根除,某些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教学方法单一的情况,导致教学气氛呆板,学生学习氛围不浓,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多个方面的影响,例如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及自身情绪等。基于此,创造出轻松、愉悦、和谐、宽松、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增强学生课堂的关注度非常关键。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地位,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教师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改变语文课堂呆板单一的教学现状,改变学生过去枯燥沉闷的学习状态。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摆脱课堂上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只有当学生感到舒适和平等,才可能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思维和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课程导入,找准教学切入点

课程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找出教学切入点,用合理的情境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程导入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意愿。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思考并设计出有特色、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课程导入方式,例如故事导入、歌曲导入、视频导入等,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时,使用的是分享导入。笔者先让学生讲述自己所看到的冬天和自己想象中的冬天,描述自己家乡冬天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冬天的美体现在那些方面?最后,笔者进行引入:“每个地方的冬天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美。老舍先生认为济南的冬天非常美,让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一起来寻找济南冬天的美吧!”又如,笔者在进行《背影》一课教学时,使用故事导入的方式,教学效果也非常明显。在正式上课之前,先向学生们说了一个小故事。曾经有一个孩子,小时候不小心和自己的父母走散了,后来他的事业很成功,想要找到他的父母家人,因此去寻求一个机构的帮助。这个机构的负责人要求让他说出自己对父母印象深刻的地方,那个人告诉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的手,母亲的手上有一个独特的标记,后来这个机构根据他的描述找到了他的家人。那么,同学们,你们对父母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然后笔者就让学生思考,分享自己和家人的感情,最后引入朱自清先生对父亲最深刻的印象———背影。如果找准课程切入点,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引发主动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从而引发热烈的讨论,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教学形式

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有着声情并茂、图文并茂等特点,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作用非常明显,不但如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很多非传统的教学资料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丰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图像、视频、音频等能够较大程度还原一些特定场景和环境,多媒体技术直观逼真的显示效果对学生理解那些比较抽象和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由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想象能力有限,对苏州园林美景的感性认识严重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将大受影响。于是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许多苏州园林的实景照片播放给学生,让学生直接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景。在有了直观的感受后,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被激发出来,之后再进行课文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还有当学习《蜡烛》时,由于学生对二战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不够了解,而且距离学生的生活有较大的距离,这样的情况对学生理解文章产生了很大的障碍。因此,笔者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导入一些关于二战的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可让学生对二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逐渐营造出文章中描述的气氛,方便学生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四.强化课堂师生互动,抓住学生注意力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而师生互动最主要也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提问。师生互动是交流和了解彼此的重要途径,要提高课堂的效果,课堂提问是必需的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围绕着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完成课程目标服务,所以,课堂提问一定要有针对性,应把课堂内容作为问题设置的基础。另外,课堂问题应该有层次性,划分难易程度,综合考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思考后回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带领学生逐步走入文章。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还需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照顾到一些思维较慢的学生,切入点要小,语言要尽量精练。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然后,进行交流提问。笔者设置了以下一些问题。首先,问:“从标题上来看,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学生回答:“于勒”,然后,笔者又问:“从课文内容上看,我的叔叔是课文的主要人物吗?”学生回答:“不是”。笔者接着说:“我的叔叔不是课文的主要人物,但是在课文中却出现了很多次,还要以《我的叔叔于勒》为标题,这是为什么呢?从文中寻找信息,谈一谈你的看法。”这样由易到难有层次地进行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的思考。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使学生逐步深入文章主题,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倡导互相合作的自主学习模式,重视素质拓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自身能力。要想提高课堂效果,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倡导互相合作的自主学习模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让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自主、自发的学习动机。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展示自身能力的舞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带动课下自主学习,再由课下自主学习促进课堂教学,两两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另外,初中语文教学还应该重视素质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学生讲一遍,课堂可以成为教师验收素质拓展成果的平台,通过学生展示自身的探究成果,与教师和同学之前的交流,将自己拓展的知识深化。例如在学习《曹刿论战》时,教师进行教学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素质拓展,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进行改编。笔者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把课文内容进行一下串讲,在基本扫清阅读障碍之后,让学生把《曹刿论战》改编成容易理解的现代语形式,甚至可以改写成以对话为主的剧本。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对作品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举多得。

六.结语

语文是百科之母,是学习一切其它科目的基础。语文是初中阶段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行为的主要承担者,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构建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坚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活跃课堂、充实课堂,使学生能以更大的兴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积极主动地探究,以便能够在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提高语文能力。

作者:王琼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姚王初中

参考文献

[1]马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39.

[2]郭伟丽.浅析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J].学周刊,2015,(27):131.

[3]殷立明.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52.

[4]赵丽丽.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7):97.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创新教学,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在进行创新教育时,教师要把握教学新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新颖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语文素质的提高。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时,教师要发挥对教学的组织作用,使课堂教学能加快节奏,提高效率。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学习兴趣;探究性

创新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始终坚持创新的教学观念,根据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任务在学生的积极学习中顺利完成。在创新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还要发挥对学生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并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在创新观念下高效进行。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形象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学生不敢质疑教师讲解的内容,按部就班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在压抑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失去了活力,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和活跃性,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低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主抓创新教育。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有效提高他们的探究积极性,让他们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能从多个方面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开展创新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通过和教师共同讨论以加深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在主动思考、探究、质疑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刻领悟课文蕴含的深意。随着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二、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入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由于他们的知识和认知能力有限,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把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能直观展现的特性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进行探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让他们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探究,能有效突破重难点,促进语文思维的深入发展。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随着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断加深,有利于把直观认识转化成抽象理解,促进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渔夫的故事》时,教师可以把课文内容设计成趣味的动画模式,把文字内容以动态的动画视频播放出来。在观看过程中,学生被多媒体播放的内容所吸引,进入到了积极思考状态,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实现了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能夸大多媒体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免让多媒体教学方式占领课堂。而是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合理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师的引导和多媒体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提高,让学生学得开心,收获更多的知识。

三、运用问题激趣,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就会促进他们思维的积极运转,促使他们从已有的语文知识体系中寻找和问题有关的知识,通过分析有效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他们迫切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因而就会主动思考和分析。在设计问题时,教师既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通过问题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问题还要有梯度,由简到难逐层递进,让学生在解决完一个问题后,顺利进入到更有难度的问题探究中,从而让他们把解决问题作为学习活动中的挑战,不断刷新自己的学习记录,享受强烈的学习成就感。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哪个学生钓过鱼,在钓鱼时候的感受是什么?在生活化的问题提出来之后,有过钓鱼经验的学生会主动发表自己的钓鱼感受。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解读,并提出问题:作者的父亲在钓上鲈鱼之后为什么又让作者把鲈鱼放到湖里?作者在放鲈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反复阅读和深入分析,深刻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感受。通过逐层深入的进行提问,让学生理解父亲要作者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了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从而更深刻全面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四、注重写作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把自己观察到的和想法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了《假如没有灰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假如……》为题进行写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优秀的作文。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让他们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对印象深刻的事件进行描述,并在写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观点。除了在语文课堂和写作之间建立联系,教师还要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结束之后把阅读感受写下来。通过不断的写作练习,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打好了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实施创新教育,就要把握新课标教学理念的真谛,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教学组织和指导作用,使课堂教学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焕发活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使他们在主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课文内容的探究,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实现高效的创新教学。

作者:郑利春 单位:河北省邢台经济开发区青介学区善南小学

参考文献:

[1]王茹.浅谈使用电教手段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6).

[2]王光芸.电子书包与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4).

第六篇: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研究

摘要: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工具性和人文性,而语文教材自身就是实施思想教育的理想材料,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在德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材中思想内涵以及其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充分挖掘,将德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

语文课堂;挖掘内涵;德育渗透方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及运用汉语语言,使其语言积累逐渐丰富,还要对他们进行语感培养,使其思维得以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能够与实际需要相适应,同时,应重视对学生品德修养及审美情趣的培养,使其良好个性以及健全人格能够得以逐渐形成,从而使学生各个方面能够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呢?

一、准确切入积极渗透道德情感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语文学科教学也得到不断拓展,不但在人们交际、思维及生活方面是一种重要工具,在人们对世界认知及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方面也是重要工具,同时语文学科具备较强烈人文因素,在培养学生人格、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课本中每一篇文章均表现出作者思想感情,这些文章中均包含丰富思想道德,这一点属于语文学科比较独特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对语文学科的这种优越性有充分把握,并积极进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教材进行充分利用,对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应当准确把握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的是不可枯燥、空泛地说教,也不可强制性增加德育知识,因为语文教学中所包含的德育知识与政治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防止出现极端情况,不能单纯教授语文知识,也不可单纯强调思想教育,应当有目的地进行德育。另外,在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方面,教师应当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对从多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包括道德观、人生观、生死观与荣辱观,从而使学生人格逐渐得以完善,使他们能够明白做人的道理。所以,在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新课程标准及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较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二、抓住人物形象,渗透道德情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积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应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应当注意适当把握,不可花费过多时间,不可对语文教学产生影响。如我在教学《小珊迪》一文时是这样做的:请读课文,说说文中的小珊迪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接着课件出示小珊迪的画像,让学生仔细观察,让他们回答从中了解到什么?学生结合课文交流后回答:生1:这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孩子,他只穿了一件单衣,他饿极了,他冒着寒冷在卖火柴。生2:这是一个非常守信的孩子,他答应作者去换零钱,在被车撞了,钱丢了之后依然让弟弟把剩下的钱交还给作者。生3:这是一个善良并且有责任心的孩子,他在自己快死的时候依然惦记着自己弟弟的生活和未来。生4:这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他为了卖火柴去换零钱,被车撞了,而且死了。我觉得人物形象是个人品格、个性及生活态度和习惯的综合和缩写,向学生提出人物形象的问题是具有道德属性的。借助这个问题,学生通过人物的行为及语言的表现,感受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同时透过人物这些外在表现,看到内蕴品质,促使学生产生对人物的道德判断和评价,诸如善良、守信等。由于教师要求让学生依托文章内容和语言去感受和寻找,他们通过读,感受人物整个活动的过程,体会细节,从而得到情的感染,并产生自我的情感。接着我又要求学生从小珊迪当时的境况出发,认真朗读,读出小珊迪请求“我们”买火柴的真情。学生反复朗读后,我问:“谁能读一读小珊迪求我们买火柴的句子。”一个学生读得抑扬顿挫,但不够真实,缺乏体验。我说:“你读得很有艺术性,但你饿吗?冷吗?”生说:“不饿,不冷。”学我又说:“可是你现在是小珊迪,你在寒冷的冬天只穿着一件单衣,你赤着脚,你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你在请求我们能买你一盒火柴,以解决一时的困境。请再读。”这时学生读得有明显进步,我又请了两位学生读,再次强调人物的移情体验。

三、品味文中词句,渗透道德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积极引导,使他们对课文中相关词句进行仔细分析与理解,从而对文中所包含思想内容进行深刻挖掘,使德育教育能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较好渗透。例如,在阅读课上,我引领学生读《我的战友》一文,在描写“我”的内心活动这一片段中,先让学生看电影《》片段,接着我抓住“担心”“不敢朝他那儿看”及“忍不住不看”等短语,对学生积极引导,使他们思考:“我”当时内心十分痛苦,并且充满矛盾,这主要是由于所处环境十分危险,然后,我将外表描写的句子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并让学生对心理活动进行分析。之后,提问:“为什么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使学生对内心活动进行想象,有助于培养对学生严格遵守纪律及不畏牺牲的精神。

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积极渗透道德情感

阅读属于比较复杂的一种智力活动,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做不但能够使学生找出标准答案,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切入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随时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实施德育,这样一来,不但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还能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作者:徐静 单位: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六小

第七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研究

摘要: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育部门对语文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开始走进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互动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将从合作学习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出发,并结合实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构建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对结果的追求,忽略了学生的知识获取过程。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则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它是以教师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并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共同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它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间的互动,帮助学生探索知识,促进学生对合作精神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质量,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得到升华。

一、合作学习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多方面发展

合作学习是课堂分组讨论性学习,学生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与小组共同进退。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互帮互助来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够使合作意识内化于心。在长期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在学习小组中取长补短。同时组内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这可以培养学生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间的互动,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也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突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普遍采取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通过知识的灌输。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自然而然的被认为是课堂的中心。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乐趣,只是被动性的接受知识,而没有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思考。合作学习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而教师在课堂学习中仅仅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可以利用充足的课堂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主体地位的转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为学生共同学习提供了基础和场所,学生通过共同学习和交流,锻炼了沟通和处理矛盾的能力,这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也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索,通过合作学习不断克服困难,从而促成共同进步。合作学习不仅仅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互作。

4、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传统课堂中的教学核心,学生对教师普遍存在敬畏之心。合作学习使得师生之间的角色互换,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索,从而建立了师生平等的新型关系。新型关系的建立增加了课堂的互动,也改善了课堂氛围。民主性的课堂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基础。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构建

1、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成立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合作学习小组是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小组的确立需要一定的原则和依据,教师在进行分组前,需要了解班级内全体成员的基本情况,以保证组内合作更加顺利。合作学习小组需要建立在取长补短、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小组内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以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组间合作。组间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由于学生需要通过合作进行学习,因此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实现小组带动成员的积极作用。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进行文言文《马说》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将教学任务分配给合作学习小组,各小组通过诵读全文来进行读音的纠正,然后各自进行文章的翻译,最后小组内成员可以将译文进行对照。对于有差异的部分,小组间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相关文献进行统一,最后由组长在课堂中进行全文的翻译,由其他小组对他们的译文进行评价和提问,并由教师进行解答和评价。这种方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

3、明确教学任务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任务。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进行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在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筛选,这是由合作学习的特点决定的。教师需要选择难度适中的学习主题,并将学习任务明确的分派给各小组。各小组成员之间也应该进行明确的分工,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明确给出了朱自清的生平、车站送别、父亲的动作、作者所表述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等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学生可以在组内进行分工,分别负责查阅朱自清的生平简介、通读文章、联系以往作品中的写作技巧等对文章进行解读,勾画出不理解的部分,最后由班级讨论得出结论。

4、完善评价体制

科学客观的评价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指路明灯。评价应客观具体,教师在对学生合作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需要建立一整套体系来进行规范。教师的评价应多样且具体,还应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以及在班级中展开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寻求自信。例如,在进行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后,让学生分组进行作文的审阅,从中取长补短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教师要高度重视评价体系,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总结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它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合作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对初中语文知识进行开放性学习,以自主思考、团结互助为主要方式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使高效学习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趋势。但它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运用中不断完善。

作者:李耀林 单位: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谢虹.试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原则[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4):14-14.

[2]蓝冰春.试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原则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3):317-317.

[3]王国通.试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