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5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方法

摘要: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提问,就是要让学生开动脑筋,为理解学习内容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一系列心理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

关键词: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心理活动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提问,就是要让学生开动脑筋,为理解学习内容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一系列心理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1什么是有效提问?

要达到有效提问必须具备以下四条标准:第一点就是要要有目的性。教师提问应目的明确,提出的问题必须为教学要求服务。备课时就要考虑提问的目标:是为引出新课?还是为前后联系?或是其他?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不清的提问,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保留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第二点就是要有启发性。问题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知识对所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把握,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第三点就是要有广泛性。问题应面向大多数学生。不仅要提问优等生,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学困生,做到好中差多方面结合,对尖子生可适当“提高”,对普通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学困生可适当“降级”,满足不同胃口的需要,彻底改变由优等生“大包大揽”、“一包到底”的局面,成为各抒已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第四点就是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思考。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新颖有趣,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强趣味性。

2有效提问遵循的原则

课堂提问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来进行,问题设计要巧妙合理,就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首先是逻辑性原则。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其次是合作探究原则。教学活动是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所承载的知识,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体验来获得。因此,课堂提问就必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必须本着平等、合作、对话的原则,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为前提,充分运用各种方式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他们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自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最后是有效评价原则。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所提问题做出积极回应后,教师一定要对其作出适当的评价。对回答正确而且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表扬,应给予必要的甚至放大的赞扬。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应进一步进行追问,逐步启发学生得到正确答案。

3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

俗话说“打蛇打在七寸上”,同样,教师的提问要问在点子上,启发到关键处。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问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是学生有益的。首先是设问于新知识的重点处。课堂提问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所以教师要善于从知识结构出发,要把提问的启发点指向教材的重点或者某些有暗示性的问题,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然后是设问于知识的链接处。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大多数的新知识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的。在知识的连接点上寻求提问的启发点,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一新旧知识连接点一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知识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选准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直接为学生提供学习新知识的思维支点,而且,所提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最后是设问于理解知识的疑难处。在学生理解知识的疑难处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不仅可以及时纠正错误,还能让学生开启心智,暴露思维,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有意识的捕捉问题的“契机”,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进行设疑问难,就能良好的激发学生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设问于解题思路的转折处。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大胆的提出合理而与众不同的解法,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点拨疏通,铺路搭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五是设问于学生思维受到干扰处。教学教材中许多内容既有相联系的一面,又有相区别的一面,特别是对于表面相似而实质相异的内容,学生容易产生混淆。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适时给予必要的提示,预防产生消极的影响。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师生良好的互动,才能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说,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水平,真正发挥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郭芳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临河里小学

参考文献

[1]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4]黄育粤.《培养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湖北教育,1999.

[5]伍利民.《思维的激发、激活与激励》,湖北教育,1999.

[6]徐菊华.《依据教材、突出重点、发展思维》,湖北教育,1999.

[7]沈家金,“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品质培养的初步研究”———湖北省钟祥市实验小学。

[8]“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几点做法和体会”———《小学数学教师》2001.[9]《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要: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科目之一,对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事业从事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后,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创新,小学数学教师也开始积极探索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用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前言:

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实现有效性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充分发挥数学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原有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阐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表现为学生数学技能、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协调发展[1]。教学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事业从事者所追求的重要教育成果,只有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学习,才能避免无益课程的出现,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因而,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从学生的数学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提升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取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2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2.1学生兴趣缺乏: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难度。小学生本身便活泼好动,教师单纯的理论化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一旦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便会大大降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还应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学生对与其生活相关的事物会更加关注,新课标也要求教师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连接,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教学内容,使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依然仅依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未能实现教学生活化,导致学生对一些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教学方法运用不得当:

新课程改革后,教学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创新,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教学方法运用的不得当,导致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流于形式或效果较低。例如在合作学习法的运用中,一些教师认为只要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了讨论,便完成了小组合作学习,导致小组学习内容和时间的设置存在问题,学生所讨论问题中,很多都属于无价值的问题,探讨时间也较短,一些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教师便已经宣布合作学习结束,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再例如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情景导入及问题设置的不合理,使学生的注意力反而被精美的图片、动画所吸引,失去了这一教学方法原有的效果,无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3.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小学生至关重要,因而,要想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首先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以及教学目标,充分运用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小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小学生十分喜爱零食,且记忆力较好,教师在“比较大小”问题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询问学生喜欢的零食都有哪些,以及这些零食的价格。在黑板上列出这些零食的名称和价格后,教师再请学生将零食按照从贵到便宜的顺序依次排列,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对“比较大小”问题进行充分实践,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3.2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连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用生活实例简化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时,教师可以首先询问学生是否喜欢玩滑梯,学生在生活中基本都接触过这一娱乐设施,教师的询问能够立即引发学生的关注,随后,教师再向学生展示角度分别为30°、45°.60°的滑梯图片,请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最喜欢的滑梯,并引出“角的度量”问题,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场景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再例如在认识圆时,教师可以请学生回想生活存在的圆,学生能够很轻易的想出大量物品,这时教师在询问学生“为什么这些物品被设计成圆形?”,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出圆的特性,使学生在了解有关圆的知识后,能够在生活中实现对其的实践运用。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3合理应用教学方法:

对于一些教学方法,教师应实现合理运用,以充分实现这一方法的原本价值,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时,教师应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学生设置有价值的讨论内容。同时,应合理掌控讨论时间,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使所有学生都融入到小组讨论之中,避免时间过短而失去合作学习效果,也避免时间过长而影响课程进度。另外,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实施,教师需要将这一学习方法进行拓展应用,例如在学习“认识百分数”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寻找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实例,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价值。再例如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设置情境导入问题,明确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情境效果。如在学习“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创设小明同学和小李同学相遇的情景,并向学生展示两个动画人物从屏幕分别两端面向对方行走的动画,询问学生这两位同学行动的方向及结果,从而使学生了解“相遇”、“相对”等概念。

结论:

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所有教育事业从事者的目标。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众多问题,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合理应用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作者:张俊玲 王秋菊 单位:吉林省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董斐.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3):184-186

[2]杨兰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6,9(9):85-86

[3]张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海峡科学,2014,4(4):96-97

第三篇:对话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

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中,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一直在创新。其中,对话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文章就从对话视角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并提出几点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对话视角;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这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数学发展。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抽象性、难理解的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与教师建立了一个互相平等的沟通平台,在教学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材对话等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有自由的发言权、主动权,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且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跑神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例如,教师在讲到“认识周长”这一教学内容时,讲课前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知道‘周’是什么意思吗?”这时学生可能回答“姓氏”“星期”“周围”“一圈儿”等,教师据此可为学生引出教学内容“周长”。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周长是什么意思,以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情况。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并引出周长的概念:“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出相关动画,如: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图片,然后用红色的笔标出长方形的周长,并告知学生红色笔标出的长度,就是该长方形的周长。在讲解之后,为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物理表面的周长吗?”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讲解。通过这种师生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二、联系生活,激活思维

教育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其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通过具体的策略,让学生从数学教材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激活学生对教材之间的对话,最终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中,事实上,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已经不陌生了,如超市物品的价位表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发现并搜集生活中的小数。”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能会思考小数为什么这样写?然后,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学生布置自学任务:“预习课本,也可以查阅相关学习资料,讲一讲小数为什么这样写?小数点前、后的数字分别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自习的过程中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学现象有初步的理解,如超市价位表、自己的成绩等。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如“2.50与2.5的哪个大哪个小”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时学生在之前的自习中会发现“小数末尾去掉或加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由此,学生可以知道2.50与2.5是一样大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相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三、巧设疑问,启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探究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然后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启发,在合作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到“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知识点时,课前,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别、性格等将与班级学生相近水平的学生平均分在各组,且尽量保证各组学生男女比例相同、性格互补,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然后教师可以给每组学生每人准备三根小木棍,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木棍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一下。这时,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拼成,而有的学生发现不能拼成。这时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1猜想:两根小木棍的总和等于第三根才可以拼成;学生2猜想:随便两根小木棍的和大于第三根长度才可以拼成。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之后,再次通过实验验证猜想,这时学生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做出总结。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实验形式,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

四、设计对话,延伸知识

在对话视角下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设计对话主题进行知识的延伸,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小学生内心往往充满了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索,渴望从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和收获,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与认可。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明确对话主题,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新知识,以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通分(最小公倍数;通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对话主题:3/8-2/7=____,他们在学习通分知识之前,接触到的分数加减法都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在遇到这种分母不同的现象时,往往难以着手,不知道该如何计算。要想解决这一习题,小学生需要运用新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被激发,教师可顺利引出新知识——通分,让他们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可寻求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可以很快得出8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56,然后将3/8转化为21/56,2/7转化为16/56,很快得出计算结果。通过这样的对话教学,可让学生主动回顾旧知识,拓展新能力,主动参与对话,利用探究性的数学练习题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发小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并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使他们的学习思路得以拓展,知识得以延伸。

总而言之,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加师生间的对话;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然后通过探究问题,加强生生间的对话。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对话形式,为学生构建多元化对话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作者:陈艳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城关小学

参考文献:

[1]夏李平.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4).

[2]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摘要:

随着大众创新如火如荼的开展,人们对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作用感受愈加强烈,这一观念反映到教学工作中,促进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浅谈了应对这一趋势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创设情境

数学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工具,它源于生活,又可以指导生活,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但是现实教学中仍旧存在以教师为中心,为教而教、脱离生活实践的问题,这就造成了教学与实践脱节,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无从适应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教学理念的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努力钻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相关理论和课题,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数学魅力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要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发现和创造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体会身边的数学,感悟数学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执教“圆的认识”相关内容时,教师在让学生预习内容后,主动提出几个与圆相关的生活性较强的问题。比如,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哪个更容易推动?由此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物体加以感悟,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实践中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感受数学科学的魅力。

二、主动创建数学生活情境,构建生活化课堂

(一)创设生活化的新课导入,引疑增趣,培养良好的数学意识

良好的开始意味着已经成功了一半。小学生天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贴近学生心理的新课导入方案,以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努力让学生从课堂伊始,便对所学内容产生专注力,由被动转向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情设置有助于引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展开创造性的数学思维活动。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动手练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在学生测出结果后教师发给各学习小组的一个圆的模型,提问怎样才能测出圆的周长。这样,教师可利用不同知识内容的“不协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开动大脑,积极寻求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三)创设课堂上容易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生活化情境

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中心是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让学生归纳已有生活经验,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善于和敢于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在课堂中发散思维,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深入研究知识,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四)创设生活情境于练习之中,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学会创设生活情境于练习中,让学生在练习中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此处,要求教师要对所使用的助学读物进行提前筛查或修改,使试题能够与生活关联,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选用合理的生活中的事例设计练习题,会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生活。

三、挖掘生活素材,拓展课堂教学资源

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辅助理解比较抽象的知识。比如,在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在超市观察各类商品的价格;在学习测量时,可测量身边的课桌、黑板等。这样,既能达到运用生活素材,整合教学资源,又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四、积极实践,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到心中,并应用于生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小明家准备装修客厅,而客厅是长方形的,爸爸让小明帮忙给估算一下装修客厅地板砖的费用。此题出的很“接地气”,爸爸的这一提问需要小明先去动手测量客厅和选购的地板砖的长宽来算出客厅的面积和单块地板砖的面积,然后根据地板砖的单价算出装修客厅所需要的地板砖的总价。注意,这里有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容易忽略。因为客厅面积并不一定与所选购的瓷砖总面积相符,需要学生考虑余量。本题目较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充分调动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同时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生活常识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结语

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和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体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作者:李云玲 单位:河北省隆尧县固城校区

参考文献:

[1]黄爱华.课堂教学艺术[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4).

[2]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

[3]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

[4]张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5(5).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研究

摘要:

随着现在教学模式的改变,在小学数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同时也是摆在现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现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素质教育真正地贯穿到教学中。当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成为关键的部分。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些对策,希望能给相关教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课堂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前提下,现在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普遍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素质教育尤其重要,怎样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发挥学生的作用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小学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的要求,将素质教育贯彻到每一堂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概述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通常是指,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学生在数学素质以及专业素质等方面的表现。通常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等方面。

(二)小学数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是小学生能够学好数学的保障,是提高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前提。可以说,在小学数学阶段,主要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另外,小学数学和实际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数学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数学知识也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中,素质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所在,素质教育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通常可以观察数学中存在的现象以及出现的规律,找到问题的所在,从而发挥学生的思维。并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抓住学生对学科的特点就能够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开发他们智力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一)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参与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在整个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教师能够转变教学思想,真正地还学生一个课堂,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展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不能阻碍学生对问题的参与,当他们回答问题时,应该给予积极的答复,从而获得新的体验和感受。并且,教师还要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种教学方式应该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主体作用。要想让学生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并在课后能够进行教学延伸。当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发挥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只有学习方法正确,就可以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应该给学生制定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认真研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更加积极地学习。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并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给于赞许,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三)提高有效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教师的设计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应该能为学生的思维性学习找到比较好的出发点。从以往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应该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不同思维,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性的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机会,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改进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标准通常都是以分数来论高低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也给小学数学的水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果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评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学生的素质教育,给予学生一定的保障。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学生,都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训练。可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不能只从单一的方面对学生加强训练,而是应该转变学生的全面思考能力,在这样的发展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以分数作为标准,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项比较重要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全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将其贯彻到其中,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且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互相交流,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相信在提高学生数学水平和数学能力的同时,及时总结教学实践中的得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促进全面发展。

作者:潘宏福 单位:河北省威县枣元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