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转变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转变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转变分析

一、教师必须转变对语文学科的认识

学习语文其根本目的在于学习一种能更好的思维,更好的表情达意的方法。“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他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课标》中说的“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这里边包括了一些基本的语文能力,例如识字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人文性则指的是通过中外博大精深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让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慢慢养成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而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改变对教材的认识。

二、教师必须转变对教材的认识

教材是一种教学材料,或者说是为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媒介,通过学习教材上的经典范文以达到培养语文素养的目的。但是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材料变成了教学内容,我们以往的做法是帮助学生消化课文,老师的教往往是越俎代庖,把教材完全嚼烂,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有句名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如果把学习比作取水,那么我们以往的做法是把水取来然后给学生灌下去,却没有教给学生取水的方法。终其结果是学海浩瀚,老师辛苦,学生辛苦,可学生最终的收获少之又少。在教学中不只是讲题,或只是找出答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从课本中提炼出方法技能,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这才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简而言之就以要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

三、教师必须转变对师生关系的认识

如果用比拟形容以前的师生关系的话就如保姆和婴儿。就是所有的事情都由老师包办,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被动的学习往往是耗时间,耗精力,低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需要一种“教什么”与“什么不教”的选择眼光。说“教什么”容易,可是什么东西“不教”呢?笔者认为学生自己能看明白、本人能解决的东西不用教,重复的机械、容易操练的东西不教,在学生能力之上的东西不教。懂得“什么不教”,转身来看,会对“教哪些内容”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遇到困难和不懂的地方一定要教,简单容易懂的地方一定要忽略,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和方法也一定要教,解答课本的技能和策略一定要看。教,学科习惯、学科素养必须要教。只有明确了什么该教,什么不该教,我们才能放开手脚,充分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师必须转变对作业的认识

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平日的作业,部分老师布置作业仅仅停留在对所学知识的机械重复上,比如,把课文抄写几遍等。这样的作业既起不到练习巩固的作用又给他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有位教育家问一个孩子:假如让你当老师的老师,你会让他干什么?孩子说:我要让他抄课文。教育家又问:抄多少遍呢?孩子:一万遍!可见繁重的作业给孩子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甚至留下了阴影,这样的作业是对学习兴趣沉重的打击。笔者认为,作为课后作业一定要少而精,其内容应是所学技能的实践运用练习,或者是所学知识的迁移和拓展。一定要让学生感兴趣,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品尝成功的喜悦,进而为学习添动力。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深刻认识,我在平日的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的合作阅读的方式,这些学习的活动使原来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偏重的记忆跟理解得到了明显变化,让学生变为灌输知识的对象。是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的能动性,带动学生主体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加到“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中,进一步使学生的思维获得激发、探索合作能力得到了培养,从而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作者:李文兰 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