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4篇)

第一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文化塑造策略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文化背景是学习好语言的必要条件,学生如果在不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的情况下盲目的学习英语,导致语言的学习效果较差,并且可能造成一定的学习误差。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模式和准备更是文化的总结和传承。由此,在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学习英语,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语言特点。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分析,英语文化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学习语言,英语文化丰富了语言,而语言是表达文化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脱离了一定文化的语言是不完整的。语言只有在特殊背景下,才能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语言。由此,当前我国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塑造英语文化,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二、英语课堂中英语文化塑造的基本原则

1、实用为主

所谓的实用为主原则是指教师在导入语言文化时,应该充分的与学生学习的语言内容相联系,使其语言实践与教学文化紧密相连,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避免语言抽象性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我们学习“News”时,学生的第一反应会认为这是一个复数名词,但如果教师可以及时说明该词的来历。即“News”组在报纸出现之前,通常都是在公共场所张贴,而专栏上分别“N(north),E(east),W(west),S(south)”,即来自北、东、西、南的消息。这样学生会立刻领悟该词的含义,并且利于学生记忆和应用。

2、适用为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应该符合时代主流,并且应该具有一定代表性,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例如我们学习“individualism”词时,中文解释是“个人主义”,但教师要向学生说明,美国社会文化主流强调的是自由、权利和独立思考的,“individualism”是美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核心,是一个褒义词。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的进行讲解,教师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行自主学习,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3、循序渐进

英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文化的灌输也是逐步进行。所以塑造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学生接受各种英语文化,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之在英语文化的熏陶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开拓视野,最终实现良好的英语文化学习氛围、

4、多样性原则

在经济的推动下,教学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英语教学设备种类不断增多,教学方式越来越丰富。从而教师应该充分利于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多样性教学技术的推动下,使英语学习成为学习习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内容。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文化塑造的策略

1、词汇和习语文化塑造

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多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造就了英语教学中词汇和语言内涵的差异性。而中西方文化的相同性又使英语学习中又具有一定的联系,进而造就了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英语词汇和习语的学习,必须首先充分了解国外英语文化背景。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要重视对学生英语文化的灌输,促进学生在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的过程中,探索英语语法规则的学习。由此,英语教学课堂不能直接传授英语知识,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和阅读,从而总结出英语的规律,实现量到质的升华。最终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语法进行语言实践交流,不断的增强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联想能力。

2、课文教育和对话活动的引入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老师应该灵活多变的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表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己探索和总结知识。教学方式应该以课文教育为基础,可以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方法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不局限单纯的教学方式。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有效地引入对话活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搜集相关的英文文化背景资料,在讲解文化背景的同时结合课文具内容,设计相对应的活动,使学生在对话、活动中总结英语语言的规律,增加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例如采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搜集的英语文化背景,在欣赏的同时教师给予简单的解释,从而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设计情景模拟对话,使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会。

3、社交礼仪和习俗文化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对中西方社交礼仪和习俗方面差异的讲解。在见面语言表现上,中西方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汉语见面握手前倾表示尊重,而西方文化中前倾表示卑躬屈膝;在聚会就餐中,汉语文化习惯劝酒菜,而西方人则顺应个人,不会勉强别人。由此,文化差异性决定了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灌输文化差异性,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以英语的文化背景为依据,这样便于学生实际应用。

4、文化背景专题讲解

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语言文化背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被英语教师重视。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专题性文化讲座,有效提高学生对各国文化背景的了解。通过背景专题讲解,有利于学生探索英语学习的规律。教师在课堂设置过程中,应该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目的,并且结合英语背景文化,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专题进行讲解。

四、结语

随着我国英语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文化被英语教学重视,这直接反应了我国和教育部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趋于适用性和实践性。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英语文化知识的讲解,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向学生灌输英语文化,从而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只有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断的通过合理的英语文化塑造策略,才能提升我国英语教学质量。

作者:叶佩 张冠萍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第二篇:新课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1.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课堂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在大多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能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制定出完善的教学计划,而通常是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课本理论知识进行教学,这样一定程度抑制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使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方式的落后性。我国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大多都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能真正的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缺乏互动性,从而使学生逐渐失去英语学习的动力以及积极性。学生自身的问题。受到传统教学课程的影响,学生不能真正的发挥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是依赖教师的教学来达到对英语知识的学习目的,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遇到一点困难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影响英语课程的发展。

2.新课程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高效学习的前提与基础,它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变得更加活跃,不断的丰富学习主体的思维想象力,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因此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引导下,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将自身置于教学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应相互配合,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智力的开发,同时在教学中应将教师“教”逐渐转变为学生“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教授“It’smyclassroom”时,在教学开展之前,可以引领学生对该课上的动物图片进行部分遮盖,同时对动物类型进行猜测,在单词的听写过程中,可以将内容进行部分遮掩,这样既可以达到教授学生正确使用句型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2注重教学方式的转换,提高教学任务设计质量

学生在英语课堂的学习行为的开展与教师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时,应尽量使用简洁的语句以高效的方式向学生展现出来,同时还应注重语言的语境以及亲和力,例如使用激励性的语句“Welldone!”,“Excel原lent!”等。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对英语课程的胆怯心理,鼓励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创设开放式教学氛围,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等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使学生通过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理解,采用情景对话或者句式结构对所学内容进行应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与掌握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为各小组进行互动学习,之后对小组间讨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指导,从而发挥小组间学习的学习效率。首先,教师在学生分组学习期间应该来回巡查指导,逐步的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对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必要的评价,发挥教师的激励作用,真正的促进学生讨论热情的提升。

2.3注重师生情感的融合与交流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课程教授时,应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关心,还应对学生生活中的困难予以帮助,逐渐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多一点信任与理解,同时吸取学生的学习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作者:李青 单位: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图河中学

第三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交际互动模式

一、“支架”理论简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俄国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列•斯•韦格斯基首次提出了“最近发展区域”理论。他的最主要观点可归纳为:对于那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欠缺的学习者,成人可加以干预和指导,也可以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练习,从而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水平。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一些新韦格斯基派的学者如布鲁纳、伍德和麦瑟等人创造出了“支架”式教学理论。它也是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的知识和建构知识意义,当然是在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的帮助下。集中在教师与学习者能够通过会话起到应有的帮助作用,或是学习者成员成立一个小组,互为支架,在语言学习和交际的过程中有效合作,共同提高。小组中成员的主体性的发挥就表现为两个或多个有着不同理解而有着共同任务的参与者达成一种共同的理解的过程。当每一个参与者按照对方的观点调整时,相互主体建立了一种共同的效应,教师在学习者所能理解的范围内解释所要教授的内容,并针对需要调整教师介入的程度。支架的种类可以分为信息性支架、知识型支架、程序型支架和策略型支架。

二、运用“支架”理论到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控制讨论的话题、内容、过程和学生的活动,教师的话语占据了课堂绝大多数时间,而且教师掌握提问的问题及答案,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角色关系并不平等。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操练的机会大多局限于问答方式,而这种问题往往是非开放式的。除此之外,由于课时安排较紧等原因,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思考组织语言表达的时间,因而出现课堂上的沉闷也是必然的。把“支架”理论运用于外语课堂教学中,正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际互动。教师不再是一个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起中介作用的协调者和促动者。通过教师与学习者之间有效的对话,进行频繁的课堂互动活动,从而给予学习者以指导和帮助,最终促使其完成自己无法独立胜任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观念当然要求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求教师需要继续发挥主动的、积极的指导作用。英语教学活动本来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两者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和激励,教师要把学生的再创造欲望激发出来,必须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和观点,因材施教,在情感上与学生共鸣,在互动环节上用一种主动、活跃、积极的方式引导和投入,多层次、多渠道地建立信息交流网络,“提高自己语言使用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动力”。(张建伟,1996:75-82)

三、“支架”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运用信息型支架进行教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信息。在这种类型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视野者,而主要起到协助学生找到答案和问题所在的作用。可以借助一些有效的手段让学生们在磋商中寻求正确的答案。在当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这种支架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提问中。提问多是采用启发式,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学会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还能增进师生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并锻炼其口头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的运用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足有关本课语言的准备工作,明确提问中的语言重点和要点所在,这样上课时就会目标具体、清晰无歧义。过多的随机性问题只会让学生们无所适从,茫然不知其解,因而产生困惑,进而产生本能的抵制心理,这导致他们情绪难以被调动起来,课堂活动的参与率也不会很高。除此之外,教师在提问之前,要反复考虑到学生总体的语言认知水平,以及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水准。只有把这些都作为准备提问的背景和依据,教师才有可能提出引起学生兴趣、触发参与动机、适当帮助学生展示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问题。通常说来,如果所提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那么它在趣味性和推动语言输出方面比单纯的展示型问题更具有优势和吸引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妨适当考虑增加这些思考性问题的提问比例,促进课堂学生课堂上的热烈回应,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而这正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信息型支架的过程。再次,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不少大学英语老师因为教学进度紧,同时又担心课堂上出现无人应答的“冷场”现象,往往在提出问题后就下意识地立即要求学生作答。这造成的结果是当学生没有经过一个思考、组织、总结归纳的答题过程时,他们或不知道如何作答,或只提供一个简短的不着要点的回答。这样的课堂提问模式并没有实现师生间的交际互动,久而久之,教师不愿提问,学生抵触抗拒回答问题。据此,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思考准备是很有必要的一个环节。最后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当的反馈或点评。恰当的反馈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他们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并渴求被教师肯定和认可。这一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大班教学尤其不容忽视。大班授课意味着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参与回答问题跟老师互动的平均次数和时间都有所减少,教师更应该抓住每一次学生回答问题的时机给予他们反馈,适时点评,帮助他们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程序型支架指的是当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以及如何安排学习任务时,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并在此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因为“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学习者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习潜能的发挥。”(周红云,2003:19-26)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之上,并区别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才能利用过程性支架有效地引导学生。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向学习者传授学习的策略,运用策略型支架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写作学习、小组协商讨论、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等方式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和熟练掌握。英语教学活动中包含的因素很多,其实不能单纯地看做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输入,也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是他们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和阐释。宏观上来看,更是学生与老师互相合作、相互激励、相互支持和学习感悟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去领悟语言的魅力和作者的用意,由此激发学生思考、总结归纳和再创造,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他国语言文化风俗的内涵和意义。恰当地运用支架教学模式,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品质和英语水平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材,与学生之间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交流网络,通过师生互动、小组间合作学习等方式,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热情洋溢的状态。

四、结语

总而言之,把“支架”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助于解决几十年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告别沉闷、乏味的课堂气氛,让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真正实现积极主动的交际互动形式。我们不能只把“支架”理论的倡导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必须落实到英语教学的课堂实践中去。把各种类型的支架灵活穿插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尤其要注重信息型支架和过程性支架在英语教学中的突出作用。只有这样师生合作,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质量的英语人才。

作者:周亚萍 单位: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四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探讨

1.开展小组活动袁发挥评价作用

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小组评价是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小组评价的有效性表现在学生会以小组的成绩为荣,积极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更加出色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并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小组评价的作用,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小组活动的开展,做到事先精心设计,确定活动的目标,突出目的性。要结合各个小组活动开展的情况汇报做出科学的、公正的评价。评价要着眼于更好地促进学生更进一步地领会知识,提升综合学习能力。比如,在执教《Findingyourway》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组活动:以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为范例,改编一个对话,然后由一个小组代表来诵读,其它小组作评价,轮流完成后,最后评比出改编最好的小组。这样的评价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改编对话的积极性,小组的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改编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2.善用鼓励评价袁激发学习动力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怀有一颗大爱之心,善于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鼓励性的评价如同助推器,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勇于克服学习中的难题,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比如,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很正确、很流畅的时候,我就会说一些鼓励性的话:如“You’reawesome!“”Theanswerisverygood!”等,一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完成的很出色时,我就送给他们一个自己制作的“Starofwisdom”(智慧小星)。一个小组的组员表现出色时,我也会带领整个小组的学生为他鼓掌祝贺。不断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走向进步,提高了英语水平,让评价多一些鼓励的成分,将会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增加一种不可低估的动力。

3.面向全体学生袁做好分层评价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着个性的差异。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可取之处,让学生的长处得到更有效的关注。基于此,我认为实施分层评价是初中英语课堂评价的有效策略。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们应该让他们回答更多的,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之后,再给予其恰当的评价,对于那些学习成绩普通的学生,要结合他们课堂回答中的进步情况做出鼓励。比如,有的学生在课堂回答中,因为不知道答案一贯保持沉默,在教师和学生的帮助下学习进步了,在课堂上一反常态地举手回答问题了,这时我们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上的提高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有的学生首次十分流畅的背诵完了一篇文章,我们就应马上让全班学生为他鼓掌,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运用英语是一件感觉很快乐的事,激发他们由此更好地提升自己、表现自己,产生学好英语的动力。

4.进行课后反思袁确保教学相长

课后反思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后反思应该是两方面都要进行的,教师要进行反思,学生也要进行反思。只有在课后做出了有效的反思,才能使教学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教师的反思是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问题的思考,是对自己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审视,通过反思才能找到自身不足,对自己的教学做出正确的评价。从而结合新课改理念更好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的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深刻反思,还能够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学生的课后反思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反思,写出学习心得,记录课堂学习中的精彩内容、自己的灵感等等。师生只有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才能产生有效的互动,裨益于自己。

作者:祁兵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六甲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