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儿童文学应用的实际状况
(一)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儿童文学素养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应用儿童文学时存在关注度不够、重视不足等问题,与目前小学语文教材的需求不符合,导致无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儿童文学思想以及儿童文学观念尚未跟上时代的发展,其审美理念以及理论内涵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心智发展不符合;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全方位认识儿童文学的价值、功能以及题材,不能深入开展教学活动。
(二)儿童文学教材不符合小学生发展
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应用的儿童文学教材得知,在教材中已经全面渗透儿童文学,且较多的问题体现在教材中。例如,儿童的生活与教材不符合,没有根据学生心理特征以及年龄发展来编制,缺少经典的作品,过于单一的选择文章题材,仅是对教育理念给予重视,导致小学语文儿童作品与儿童严重偏离,不但抽象,同时还缺乏童趣,无法达到全面渗透语文素养的要求。
(三)学生阅读儿童文学的时间较少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儿童阅读时间少等问题。通常情况下,均是通过专业人士为儿童选择课堂教学中使用到的儿童文学作用,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对儿童文学进行学习时需要较少的时间,加上大部分的儿童文学阅读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外进行。但是因为受到课后辅导班学习、繁重课后作业、紧张课程安排等因素影响,学生无法获得充足的阅读时间,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产生影响。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儿童文学应用的对策
(一)合理运用儿童文学,使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语文素养是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识字能力的体现,同时可体现小学生品德修养以及审美倾向。所以,应该重视应用儿童文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确保小学生语言能力、文字能力明显提升,还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道德修养。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对《蚂蚁和蝈蝈》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告知学生这篇文章主要包含的寓意,即蚂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使自己能够安然的度过一整个冬天,而蝈蝈因为自己过于懒惰,不愿意劳动,因此在冬天中处于又冷又饿的状态,再也无法神气了;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够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尤其是在学习方面,不能够养成懒惰的习惯,应该刻苦的学习知识。
(二)运用儿童文学特质,激发学生想象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全方位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儿童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在小学语文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以儿童思维角度作为出发点,编制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保障。例如,在《猴子种果树》、《蘑菇该奖给谁》、《小鹰学飞》、《蜗牛的奖杯》《蚂蚁和蝈蝈》等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文章内容作为主要切入点,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另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对儿童文学类课文的基本特征进行全面了解。由于儿童文学问题主要以儿童科学文艺、儿童戏剧、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故事、儿童寓言、童话、儿诗、儿歌等呈现,教师应该分析儿童文学的主要文体特征,合理的选择教学模式。例如,儿歌教学中,应该在训练语言的知识点给予重视,通过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内感受到朗诵课文带来的乐趣。另外,教师可以采用领读、范读等方式,让学生对相关视频、相关图片有所了解,促进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以及想象力得到明显激发。
(三)综合考虑儿童发展水平,加强学生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儿童文学是以“以善为美”作为主旨,采用简单的故事将基本的道德传递给学生。例如,《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课堂教学中,该篇文章主要讲解的是山上的一颗小松树自认为自己要比山下的大松树长得高、长得壮实,因此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小松树的行为受到了风伯伯的严厉批评,因为小松树没有自知之明,盲目自大。通过这一篇文章的教学,老师可以告知学生应当以一个平等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使学生明白同学之间都是平等的,要互爱互助。现实社会中道德的复杂性与单一的传递道德是不相符合的,这与成人文学的本质有一定的区别。
三、结束语
研究表明,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儿童文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通过多元化的文学形式,使小学阶段儿童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同时采用简单的内容以及语言,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效果得到明显提高。教师在实际运用儿童文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重视区别成人文学以及儿童文学,从儿童的角度出发,重视通过儿童文学全面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确保课外阅读中儿童文学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作者:王金红 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