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研究

一、美国Bridgeport大学课堂教学特点

(一)硬件与软件配套作为物质基础

随着课堂信息化技术的完善,学习共同体随着教师教学、学生自助及互动学习作用的发挥而得到更大的体现。课堂信息化主要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的硬件和软件。中美高校在教学的硬件及软件配备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距。在硬件配套方面,美国高校更注重学生自主、互动学习的场所和设施的设置,并以功能性和便于利用性为主导;在教学软件配备方面,美国高校非常重视教学过程中网络的充分利用。美国高校都建有供全校师生共同使用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从选课开始,确定课程学习共同体的成员。通过建立学习团队,利用互动网络平台,将主动学习和被动接受相结合;将有形学习场所和无形学习场所相结合;把个体的有效学习和团队的共同认知相结合,促进个体学习者产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形成自主、开放、平等和生态性的互动学习环境。

(二)课堂与课后学习的自主性和互动交流

学习共同体的自主学习形式不仅体现在课堂学习中,更多体现在课后的学习和交流。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和引导,突出师生课后的交流。校园中随处可见不受时间限制的师生交流场所。为了更及时有效地保证师生的课后交流沟通,每所美国高校都设计开发了自己的网上师生交流平台。如美国Bridgeport大学使用的名为“canvas”的校园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平台选课,查看课程教学大纲及要求———包括课程进度,评分标准、讨论主题、分享案例、布置的作业、阅读材料、考试及测验等。也可以看到同选这门课程的其他同学的电子邮箱等信息,和他们进行在线讨论。还可以通过系统中的电子邮箱进行作业提交、考试测验及论文成果发表交流。美国高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强调教学的互动性,提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弥补面授式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知识及情感交流缺失。

(三)平等合作和情感交流

借助师生交流平台,师生之间组建的学习共同体更加增强了师生间的平等合作,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产生更多的情感交流。笔者参与的“全球项目管理”课堂中,很多学生都具有丰富的实际相关管理经验,即使该课程一周只有一次3小时时长的课堂教学,但学生和教师可以在信息交流平台上就小组项目随时进行问题探讨和交流。课堂上,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的成果汇报让学习共同体成员既强调每个成员对新项目的贡献,又注重整个团队协作能力。学习共同体中师生、生生之间在私下里建立了较为深厚的友谊,教师可以轻松地发挥学习指导者的作用,而学生也可以在课堂内外接受教师的指导,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

二、学习共同体在美国课堂教学中运行机制

笔者在Bridgeport大学访学期间,深入到工程学院的“全球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课堂,以该课程为研究切入点,借助校园网络信息平台,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的课堂教学运行机制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共享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学习共同体需要师生追求课程教学的“共同愿景”,也就是通过课程需要到达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则需要把教学内容加以细化,并以运用适当、灵活的教学手段。以Bridgeport大学工程学院的“全球项目管理”课程为例,学生每学期期末可以在网上进行选课,讲授老师需要制定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和详细的教学内容,包括每节课的学生参与的任务。该课程任务主要包括每节课的案例讨论及项目小组的项目模拟,教师在项目小组中起到协调、评价和指导作用,项目小组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小组内的分工协作和讨论,通过网络平台将小组或个人成果上交给老师,同时也可以将问题及时和老师进行交流,对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信息传递和反馈。教师则可以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和完善,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二)共建的教学环境

在课堂信息化的环境下,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学习班集体、项目小组、场外的专家等不同参与方共建真实的项目管理仿真学习情境。把教学内容和与项目管理的实际工作情境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学生构建一个支撑课本学习和项目体验相结合的重要场所。其中,场外专家、伙伴一般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科研专家等,场外专家与项目小组采取研讨会、交流会或汇报讲座等形式进行定期的指导和交流,为学习共同体提供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和新知识。由教师、学习个体、项目小组等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在以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的条件下,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的无障碍桥梁。

(三)有效的教学策略

共建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环境条件下,教师(场外专家)和学习主体(学习班集体、项目小组及学习个体)打破了传统且单一的师导课堂,建立了“师导”和“生导”双轨制的学习共同体。“师导”体现了教师及场外专家对于课堂知识的引入和构建作用;“生导”真正做到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把引导权和发言棒教给学生,创建一个民主、自由及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同时,借助课堂互动媒体,通过师生对话和操作,将教师的讲授、讨论及提问等师导形式与学生的调查、设计、展示等生导形式融合在课堂之中。

(四)灵活的考核体系

美国高校教学的差异性和个性化还体现在的课堂教学的考核方面。在学习共同体中,其考核方式不是单向的,即不单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采取不同的课程考核方式,还包括学生对于教师教学的评定。在教师对于学生的考核方面,以工程学院的“全球项目管理”课程为例,该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多样化,包括了课堂参与和出勤、案例分析和家庭作业、项目小组的参与与贡献、期中考试、小论文及口头总结5个方式,其比例分别为10%、20%、25%、20%及25%。在学生评教方面,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可以通过校园网管理信息平台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对于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和效果的评价,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一般占到教师教学评价的25%左右,再结合同行评价、自我评价、系主任评价等其他评价共同形成教师评价的结果。

三、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启示和借鉴

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突出对人才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美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借鉴美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对于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构建“五位一体”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形成互动化课程教学体系

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学习共同体,将专业教学团队,专业教师、学生、实习企业指导老师及外部具有工程实践的专家纳入学习共同体,形成“五位一体”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专业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承担的角色主要为———学习者、领导者和协调者,教学团队为专业教师的支撑力量,通过教学和科研的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实习企业指导老师和工程实践指导专家主要为学习共同性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指导者和信息提供者,学生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中心。

(二)创新工程管理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提高课程信息化教学水平

借鉴国外工程学院课程教学体系及国内高校科专业实践模式,开创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特色课程实验教学体系。首先建立专业课程实验室,针对单门课程,以应用型、设计型、演示型为课程实践教学形式展开。其次建立综合业务实训室,针对于相关的专业综合课程,以综合型实训项目形式,通过学习团队组建进行综合性的项目实训,提高专业知识的融合度。最后通过建立集成感知实验室,实现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模拟,做到课程知识的系统集成化。集成感知实验室要借助实习基地的有利优势,形成企业与学校共建的集成感知实训室,达到学校的实践教学与企业的实践操作的无缝对接。

(三)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灵活课程考核形式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基本实施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程考核在课程教学中具有导向性作用。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要实现课程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核内容向能力化转变;考核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考核主体向多元化转变。因此,在课程改革中要想突出课程考核的重要性,重点关注以下两大方面:一是在考核内容上,以实践和应用能力考核为导向,突出工程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突出过程的考核,强调学生参与度和在学习团队中的贡献度。二在考核方式上,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灵活运用工程设计、项目模拟、调研报告、操作实验、论文及答辩等多样的方式,将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将教师指导与教授相结合、将师生与生生学习相结合,推行多个阶段、多种类别的考核制度,加强过程性考核,强化学生课外学习和自主学习。

(四)丰富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策略和手段的不断创新

学习共同体中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助学者和指导者。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课堂教学的学习共同体构建中,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应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理论教学方法与专业见习、实验模拟、软件操作等实训教学方法相结合,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构建学习共同体。在理论教学中,以项目小组的形式,作业、讨论及案例分析均以项目小组进行汇报和呈现,同时加入学生助教,实行以学带学,建立良好的学习者和助学者之间的关系。此外,以团队式为单位的实习实训形式有利于创造一个持续稳定的学习环境,分工明确,促进个体学习者产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动力。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也是各大高校也都在不断探索之中。课堂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对于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丽艳 单位:宿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