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状况

课题组从5个层面(即课程价值、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学习状况),通过教师座谈、深入课堂、个别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贵州师范学院27位专任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教学的认可度进行调查发现,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教学的认可度一般,趋于良好,但没有达到良好状态。其中,教师认可度最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其次是课程价值,比较低的是学习状况、教学效果。在正常情况下,思政课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课程教学内容能够有较好的把握,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法,所以他们认为自己的教学是能够吸引学生的,因而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认可度相对较高;由于教师们对所教学的课程存在认知上的不同,加上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不到位,是造成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在对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价中,教师较受欢迎的比例超过75%,其中28%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能够做到为人师表,知识广泛,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交流,很受欢迎;有37%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够为人师表,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18%的学生认为教师素质一般,7%的学生认为教师素质差,让人反感。课题组后来专门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上发现,认为教师素质差,让人反感的原因,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能够尊重好学生,语言表达没有考虑到学生感受。课题组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熟练程度、教学设计条理是否清楚、教学重点难点是否突出、课堂启发能否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学互动是否有效、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等7个方面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态度认真,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但在“课堂启发能否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学互动是否有效、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等方面的评价相对较低。从总体上看,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质较高,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学生热情热心,受到学生的欢迎,思政课课堂教学有效性进一步增强,育人效果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可归纳为“四个不高”。

第一,部分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不高。

部分思政课教师不喜欢学习、不善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不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一知半解,在具体教学中就存在要么理论脱离实际,要么照本宣科,对问题仅能泛泛而谈,这必然使思政课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吸引力大打折扣。同时调查还发现,学生对泛泛而谈的课堂和教师,缺乏兴趣,甚至反感,产生厌学和抵触情绪。

第二,部分思政课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不高。

受到社会思潮和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等影响,部分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价值观模糊;课堂上的个别偏激言辞和观点偏离了思政课的价值目标。亲其师,信其道。调查发现,一个师德师风高尚、思想道德素质高的教师更容易受学生欢迎,其课堂教学也更易受学生喜欢。

第三,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不高。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清楚地知道“教什么”、“为什么要教”,更要知道“怎么样去教”。部分教师不去思考这个问题,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那自然就是教学方法单一,形式呆板,缺乏生气。课题组曾在一次56人的学生座谈会中,通过调查发现,98%的学生喜欢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式多样的教师上课。

第四,部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高。

部分思政课教师不安心思政课教学,敬业精神不足,把思政课教学当做是谋生的职业,职业认同感淡化。一直以来,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但部分思政课教师由于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不认可自己的思政课教学,职业认同感淡化,因而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缺乏应有的工作热情、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

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社会所获得的有益的积极的预期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思政课课堂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反映在学生学习状况上,学习状况主要通过学习态度、出勤率、抬头率、课后阅读等体现出来。

第一,学习态度问题。

为了解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态度,课题组设置了“是否有必要开设思政课”、“上思政课的原因”、“是否愿意上思政课”、“上思政课迟到、早退现象”等四个问题,通过对贵州师范学院2014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回答“是否有必要开设思政课”这一问题时,4.6%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9.4%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5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30%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在问到“上思政课的原因”这一问题时,8.1%的学生回答是为了应付教师点名,10.3%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拿到学分,11.6%的学生的回答是喜欢上课教师,70%的学生回答是能学到知识。在问到“是否愿意上思政课”这一问题时,27.3%的学生回答非常愿意,30.4%的学生的回答是比较愿意,35.8%的学生的回答是一般,4.2%的学生回答是不愿意,2.5%的学生的回答是非常不愿意。关于问到“上思政课迟到、早退现象”这一问题时,有4.7%的学生回答会经常迟到和早退,10.6%的学生回答会偶尔迟到。大学生对学习思政课的总体态度是积极的健康的,但存在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机多样,没有用心学习等状况。

第二,出勤率问题。

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出勤情况总体良好,也有缺逃课现象,其中,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的学生出勤率有较大差异。体育、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出勤率要低于文学、教育类学生;高年级学生出勤率低于低年级学生。课题组曾对贵州师范学院2014级体育教育、艺术学、音乐学、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平均出勤率68.3%,艺术学专业学生的平均出勤率77.4%,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平均出勤率70%,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平均出勤率97%,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平均出勤率96.2%。同时,调查发现,思政课的出勤率相对于专业课的出勤率要低,部分专业的部分学生存在想办法逃课的现象,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要大大低于其专业课的学习。

第三,抬头率问题。

课题组通过问卷对贵州师范学院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31.6%的学生回答上课时会认真听课但不一定记笔记,18.3%学生回答上课时会认真听课、认真的记笔记,20.1%的学生的回答是不会认真听课,但会记好笔记,30%的学生回答是不听课,自己在下面看专业课教材或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与课题组通过座谈和深入课堂了解的情况基本一致。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只是看出勤率,更要看学生的抬头率。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思政课的抬头率与出勤率的差距较大。如何才能让思政课真正“入心入脑”,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第四,课后阅读问题。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后阅读情况如何,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18.2%的学生会认真阅读教师指定的书籍,41.8%的学生会偶尔图书馆或者网上浏览,40%的学生从不阅读,上述状况可以从平时学生的读书笔记中得到印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使其在阅读中成长成才,使人格在阅读中更加丰满。思政课是应该强调学生阅读的,但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像贵州这样相对落后地区高校,学生本应该更多地进行阅读,但情况刚好相反,学生的阅读量非常有限,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反思的问题。

三、教材基本状况

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不管是思政课教师,还是学生,都对思政课教材内容提出了相同或类似的问题。思政课教材内容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组成要素。教材内容对思政课课堂教学有效性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思政课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相应修订和调整,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同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材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

思政课教学既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要能帮助学生分析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们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惑,思政课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应该关注到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指导他们思考和解决思想上遇到的困惑,这样才能够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思政课的价值目标。关系大学生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应该成为思政课教材关注的内容,如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网络信息识别、人际关系教育、就业、学习、思想困惑等问题。思政课教材内容要更多地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和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需要,才能激起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增强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第二,教材内容的重复性问题。

重复具有强化的功能,更具有弱化的作用。通过比较发现,思政课教材内容重复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政课课程之间内容上的重复;二是与中学政治内容的重复。这种重复的内容或者相似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厌学情绪和反感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

第三,教材内容的针对性问题。

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价值目标,思政课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就表现在思政课价值、情感目标设置过高,显得有些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实际;内容上显得有些“高大上”,目标方向都明确,但距离较为遥远,缺乏可行性;同时,思政课教材部分内容陈旧,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对于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基本现状,可以从同的视角去展开。本文仅从教师、学生、教材内容等层面进行分析,以期能帮助自己有效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增强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作者:张玉胜 王天桥 杨成友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