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分析(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数学课堂教学分析(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数学课堂教学分析(5篇)

第一篇:数学课堂教学新构想新思维

一、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1.开展数学阅读课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师要开设数学阅读课程,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开展数学学习。教师教会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掌握科学的策略,完成练习等。教师还要给学生点评,重视掌握知识,帮助学生获取课外知识。

2.重视知识生成,提高数学学习才能

教师要重视学生知识生成,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新教材重视知识的引入和知识的生成,培养新型的人才。教师要改进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想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积极参与,帮助激发学生研究的品质,带领学生实现主动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二、营造创新氛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教学生什么,学生记什么阶段,教师要带领学生思索,教师不能停留在教材上是什么题型,只教会学生解答什么题型的状况,要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1.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数学教学应该发挥主人的作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发挥引导的作用,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交流数学观点,开展数学讨论,表现学习风格,塑造学生的思维结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发展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学习的能力。

2.创造问题,带领学生思考

数学教师不能让学生一味接受教师的理论和知识,应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探索和研究中发展思维,获得真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新的内容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来考虑问题,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巧妙编写题目,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师可以改编数学教材的习题,让题目呈现多种形式,实现一题多解。也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题目,帮助学生建立多向立体的思维模式,选择数学信息。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多出一些思考性的数学练习题,教会学生正确解答这些问题,积极发展学生的数学创新性思维。初中数学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积极分析数学问题,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围绕过程和方法,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培养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经过,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教材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重视基本方法的贯穿,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教材教学中,教师要紧密围绕这一点,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结合新教材的内容,设计学生参与的环节,经过学生的思考和实践,探索和交流,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1.带领学生参与概念的建立

过去的教学中,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就是要学生强行记住。新教材拓展了教学思路,让学生关注概念形成的背景和过程,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发展思维的严谨性。

2.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定理、公式的发现和证明经过

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证明的思路,掌握证明的思维和方法,发展思维的独创性。

3.运用新教材中一题多解的例子,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思路的探索经过

一题多解让学生研究解法的本质和思考方式的共性,上升到多解归一、多题归一的高度,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和思想,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研究问题和答案,学会表达方式,研究分析问题的方法,拓展思维空间。

4.激励学生参与开放性课题研究

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很好的实践、思考和探索、交流的过程。教师要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增强合作意识,发展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5.从生活中提出问题,创造问题情境

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会挑战,首先就是学会提问。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学会运用数学观点、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掌握数学模型等思路方法。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社会对教师充满了期待。我们相信,教育教学的阳光会更多的照耀我们教育缺失的地方,让教师发挥创造性,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快快增长,让学生充满灵性的心智发挥出无限的创造才能。新时代要求教师要研究新的数学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带领学生多思考,塑造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并开展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作为数学战线上的教师,我一定会发展自己,开拓创新,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优秀的数学教师,积极思考,探索创造。

作者:陈杰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区杭集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一、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学的状况

当前数学教学中教师过分追求数学问题情境的生活化,开展数学活动,充分形式化,作为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二、构造有效课堂的重要条件

1.教师对待新课程改革要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平稳的心态。

教师要深刻透彻地挖掘教材,重视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教师要挖掘教学的本质,对教材理解更加深刻透彻。教师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抽象概括数学知识,把握数学知识的内涵。教师只有解读教材,才能深刻揭示教学的本质,突出数学教学的魅力。

2.教师要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质量意识,具备时间意识,重视爱惜时间,科学运用时间的意识,实现教学质量上的提高,提高教学效率。高效课堂教学应该凸显以下特征,教学清晰明了,容易让学生掌握,教师备课充分,教学组织更加灵活、巧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刻挖掘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鼓励学生学习进步,展开积极高效的讨论活动。因此,高效课堂教学应该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展探索能力,提问能力,并重视学生从数学思想方法上加以必要的概括。

三、高效数学课堂的教学理念引导和实践

1.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学中注意各部分的联系,通过类比、联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等方式,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理解数学的本质。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抽象概括,把握知识内涵。教师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让数学思想方法凸显出来,成为教学的灵魂。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理解并关注教材的知识体系,领会数学思想方法,适当提炼,给学生多一些理性的认识,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加科学化、高效化。

2.科学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创造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数学问题的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难度适中,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欲望,创造有效的环境。数学教师要重视导入环节,问题的提出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深化学生的数学研究能力。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带领学生参与到全面的学习情境中。

3.设计探究的问题进行有效教学

知识的学习没有止境,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和能力也很有限。教师要掌握好学习的度,充分感悟教材的意图,重视例题、练习、习题等类似的问题的研究,深刻挖掘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分工具体合作,动手测量、记录、分析原理,整理报告、汇报交流。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探究问题,实现合作交流,并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要从教材出发,寻找思维的素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设计疑问性、思维性、说理性和扩散性的问题,让学生进入思维角色,成为思维的主人。教师要善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引导学生多思考,增强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孤立地写一道题,而要提高教学的效果。运用一些数学观念去探索数学问题,寻找数学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题目之间的联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重视学生解题后的拓展和延伸。对于同一道题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研究,得到不同的启示,寻找一题多解,解题后多思考,防止题海战术,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活动。初中数学教学任务繁琐而复杂,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动手,促进学生实现小组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的方向,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在的收获和学科的感悟,组织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进行深度讨论交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的使命完美结合,通过扎实而有效的教学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学习数学的能力。

作者:全丽霞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第二中学

第三篇:远程教育资源数学课堂教学

一、情景导入

组织学生观看校园影像资料。(播放校园主题图,放大闪烁有对称现象的物体。)师:从大屏幕上你看到了什么?(从而揭示课题。)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这些地方的两边都一样,而校园里还有许多的对称现象.引出课题:对称现象。(设计意图:教学时,开门见山地结合课题进行探底,了解学生认知起点,以色彩鲜艳的主题图为纽带,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自然地引出对称现象,让学生感受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存在,以感性认识为主,激发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和求知欲。)

二、探索新知

1、感知对称现象。

课件展示一只蝴蝶、一本书、一只蜻蜓、一架飞机、天平秤、七星瓢虫等实物图和两部分能重合的动态展开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踊跃表述自己的看法,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说到他们的两边都一样。)组内交流。师提问:这些物体为什么这么漂亮?(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物体并仔细观察,而后在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交流。学生回答到某种物体时,屏幕上点击出该种物体的放大图和动态展示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两边都是一样的这一特点。(演示、验证学生的想法)将蝴蝶、打开的书、蜻蜓、飞机、天平秤、七星瓢虫等对折的情景,再让学生明确认识这些物体的两边都一样,即都是对称的。(板书:两边一样————对称。)(设计意图:以感知为基础,同时拓展到生活中去寻觅与欣赏,教师引领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的对称现象为资源,利用这些生成资源进行对称现象的再认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资源和数学实践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体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欣赏对称美。欣赏世界著名建筑,感受建筑中的对称美。(120—121页中的对称与建筑。如:天安门、重庆人民大礼堂、印度班加拉齐、法国爱菲尔铁塔等。)师问:看了这些建筑,你有啥感受?(2)讲一讲平时见过的对称现象。(如:教室里、校园内、校园外的等。)(设计意图:课已进入高潮,这里的两个环节目的在于梳理数学知识、升华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对生活中对称艺术的感知,利用远教缩短了远古文化的距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

三、操作体验

1、课堂活动:P117做墨渍图(对称图片)

(1)教师示范做对称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2)小组合作制作对称图片,教师巡回指导。(3)推荐展示、交流和评价。

2、搭积木。

小组合作,搭出具有对称现象的物体。找一找所搭物体中具有的对称现象,在小组内交流。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全班交流。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1、学了对称图形后,有什么用处呢?其实,对称还有很多种类型,以后我们再去探究。

2、数学文花园:欣赏我国的剪纸艺术和世界各地的建筑艺术,进一步感受其中的对称美。媒体教学应用效果:对教育时机的把握和资源的选择应用往往决定一堂课教学的效果。同样的多媒体课件在不同的时机出示,其所起到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课堂中四处使用远教资源,恰到好处,以认识“对称现象”为纽带。课件的出示令课堂“锦上添花”,把课堂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潮。教学中除利用教材这一资源外,还比较注重组织协调,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拓展空间,开发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指导方法,开发利用媒体资源。教学反思: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工具,学生学习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提炼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教材和学生资源。利用拼图游戏,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操作、比较中做出判断;培养学生对对称现象的直观感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对称了解数学文化,让学生欣赏著名建筑,有利于他们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对称美,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作者:方玉琼 单位:重庆市梁平县聚奎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真实有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使学生在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学习目标,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转变学习观念,放下架子,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尊重他们,这是一个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同时,教师也才会得到学生的尊敬。比如在教学中,教师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增强学生的信心,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果教师对学生非常严厉,甚至指责学生,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严重的伤害,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为课堂评价的重点。只要教师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就会赢得全体学生的信任和敬佩,学生才会主动和教师去交流,把教师看成自己最值得信赖的朋友,让教师走进他们的心间,上课和教师积极互动配合,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多元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注重学习的结果,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也同样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评价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评价,教师要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以确保评价的合理、具体、科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教学中要用鼓励和表扬的评价方法,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关心学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巧妙运用语言和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能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和真情,学生在这种爱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兴趣,能够自主而快乐地汲取知识。

二、优化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有目的地互动和交流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一定要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种种弊端,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把学到的新理念贯穿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想获得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就要明确教学目标,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优化教学过程并发挥其作用。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制定难易适度的教学目标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把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指明课堂教学的方向,明确教学目标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但是,在制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时候,会出现过高或者过低的现象,为此,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几点:第一,以学生和谐发展作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能力提高和培养。教师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这节内容的时候,学生对直尺比较熟悉,并且他们在《比一比》中掌握了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在考虑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需设计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使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提高。第二,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由浅入深地制定目标,主要包括: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的评价。只有教师紧跟时展的步伐,转变教学观念,才能在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过程留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去质疑,从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效果达到最高的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探索,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把这些理念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高效的数学课堂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教师。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快乐学习。为了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地发展,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作者:赵增双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礼让店乡沙河口小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一、认真备课,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在课前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掌握学生实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备课的要求很多,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深入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为了确保教学内容合理、有效,教师课前备课时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师要了解新授课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明确讲解程度;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研究新授课,明确其重点、难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便有所侧重地开展教学。这样,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研究教材,有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学生是教学对象,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进行。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而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等都不相同,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掌握学生的这些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一般来讲,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预设好各种情况,设计好教学流程,选择好教学方法,以防上课时手忙脚乱。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是动态的,随时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而教师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全部预想到,这时原先安排好的教学方法可能就不适合了。对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处理好突发状况。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认识事物、参与活动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导入的设计。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用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方式,如问题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等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从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探究性倾向,诱发他们对高层次学习的需求。

(二)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上适当组织竞赛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小学生好胜心强,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入竞争机制,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激起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如在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我组织了一次师生竞赛:在学生中间选出几名算数快的学生组成一队,教师单独一队,其他学生出题,师生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解题诀窍,不仅兴趣盎然,还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乐于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使数学学习趣味横生,而且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游戏活动的设计。可利用的数学游戏有很多,如打数学扑克、夺红旗、开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选用,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学习数学知识,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合理分组,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先来看合理分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为了从根本上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班内学生按照4~6人分为一组,力求做到组间搭配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再来看明确分工。为了保证组内各成员都有事可做,教师必须为小组成员安排合适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并结合实际情况,不定期地互换角色,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明确任务,及时引导、点拨

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有了明确的问题,学生才能去合作解决。然而,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和任务不是模糊不清,就是过于简单,缺乏合作解决的必要,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思考价值、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各小组分析、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好巡视工作,发现学生出现思维混乱或偏离讨论主题时,及时引导、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顺利解决问题。

作者:李生菊 单位:青海省互助县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