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探析(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语文课堂教学探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语文课堂教学探析(10篇)

第一篇:课堂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

一、情感的课堂

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优秀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对学习充满热情和激情。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呢?关键在于情感,教师在课堂上有激情,才能感染和熏陶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学生在散发着青春与活力的语文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走进文本,融于情境,和作者产生共鸣,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一种更高的境界,从而体验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到人生,体验到生活,学会成长。

二、交流的课堂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一个倾听者,没有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更没有交流和互动。为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广阔的空间中自主探讨和交流,实现心与心的对话,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构建经典的语文课堂,对于自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三、开放的课堂

(一)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语文课堂教学不单单是传递知识,更是一种体验和感悟。教师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能跳出多么优美的舞姿。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要教师努力挖掘,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学生的潜力就会发挥出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发展平台上得到最真的体验和情感。

(二)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其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例子教给学生方法和技巧以后,就应该让学生多实践,通过不断的实践,多学知识和能力,才能不断巩固和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结束以后,教师都需要给学生推荐一下课外书籍,比如,在学习《墨梅》以后,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借物言志的古诗,比如《竹石》《马》《青松》,另外,还可以推荐一些名著,让学生领悟到其中的精妙所在!总而言之,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要把学生引领到更为广阔的天地,让学生尽情享受,发展个性。通过让学生充分阅读,体会感悟,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说出来,使语文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四、感悟的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把有关图片、视频等展示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美丽,这时候,学生都会饱含热情地赞美着自己的家乡,充满了自豪感。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受到了感染和熏陶。

五、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一)自主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首先,要发挥教学语言的作用,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平等的互动平台,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宰者,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地按照预定的教学设计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所在和可能的走向,对教学活动随时调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实现教师和学生双边互动的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展示课堂讨论,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不拘一格,不能千篇一律,教师要放下架子,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与学生围在一起共同探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轻松愉快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二)有趣的作业形式

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繁多的作业也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实施自主学习模式教学,学生为了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会付出很多的努力,比如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总结报告等,因为这些活动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学生探究和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对问题的答案,要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注重学生独特的见解。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充分地信任和尊重学生,让他们有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权利,给予他们充分地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面对另类的不同声音,教师要以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探讨。对于学生的困惑要给予帮助和指导。这样的课堂才会绽放生命的活力,才能孕育出创新的火花。

(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要生活化,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报纸、杂志等都是教学资源,甚至电视新闻、图表等也可以引入课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生活,了解了社会,学会了生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快乐、温馨的教学氛围,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以激发学生情感渴望,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维生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作者:彭占国 单位:河北省沙河市渡口学区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浓厚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学习;持久的兴趣,能促成发明创造。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主动地学习语文。1.巧设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的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犹如一段动人的乐章、一幅精美的图画,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如音乐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等,进入新课的讲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去。2.组织竞赛,激发兴趣。每个人都有好胜心,初中生也不例外。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寓知识于竞赛中,组织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竞争,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比、追、赶、超的过程中积极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坚持以生为本,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主,教师、文本都应该为学生服务,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主体,完全控制着学生,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许学生提问,否则被视为“插嘴”,被视为扰乱课堂纪律。长期以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被粗暴地剥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无从发挥,不难想象在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能收获什么。那么,教师如何做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教师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增强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把学什么、怎么学的话语权交给学生,以此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完成语文教学目标。正如魏书生所说的:“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2.教师要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合理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话题,平等发表自己的见解,恰当、巧妙地把新旧知识、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思考线索,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成果及时反馈、点评。这样,教师与学生就能通过语文课堂真正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共同成长。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质疑是发现之始,是创造之母。人类的创造活动无不是由提问开始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放下架子,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探索质疑方式。即教师在教学重点、难点上设置一些典型问题,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大胆质疑,从而把教学活动变成一个探索性、研究式的学习过程。

1.深入引导,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课本所选的文章大多是经典之作,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些名家作品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尤其是那些“预习提示”“理解”只能作为阅读时的引导和参考,切不可盲目全信。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课文、预习提示、注解中挑选小错误,让学生明白课本不完全是权威,课文也不都是无懈可击的,学生的观念改变了,思维活跃起来,敢于向课本提出疑问,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2.放下架子,鼓励学生对老师讲授的内容提出疑问。教师不是万能的,也有可能犯错,我们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教授的内容、得出的结论提出质疑,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一节“综合阅读”上,我请学生谈谈周瑜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经过讨论,得出了: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工于心计,风流潇洒,毫放爽朗,我表示同意,请同学们记下来。突然,一位学生说:“我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出现了小声议论。我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他说:“在《三国演义》的第44~47回中,作者写了周瑜的嫉妒心强,好几次因为诸葛亮比他强而想杀死诸葛亮,他还埋怨上天“既生瑜何生亮”。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他们发言踊跃,各抒已见,对我的启发很大。这不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吗?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难点

多媒体是一种新型教学媒体,将其引入语文课堂,改变了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顺利突破了重难点,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优化。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解决教学难点,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如教授《桥之美》,课文是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来展示桥的美,对学生而言,不易理解。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各种桥的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一一展示各地的桥的美景,在生动形象的动感画面显现的同时配以恰当的解说,不但使学生获得审美上的愉悦,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说明对象、文章主题的理解。又如在《核舟记》一文的教学中,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对刻舟者的精巧技艺无法理解。对此,教师可用课件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就会一目了然,不用教师只言片语,难点便可迎刃而解。

五、结语

总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教师不断学习和研究,不断探索与创新,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就一定能创造初中语文教学的美好明天。

作者:刘祥虎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积麻川学校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广施兴趣教学,用兴趣牵引语文课堂教学活力展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在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下对特定事物产生的一种个性意识倾向。事实证明,越是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就越容易接受,甚至因此而“人憔悴”。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进入良好学习状态,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强劲驱动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克服学习困难,并能以坚韧的毅力在艰苦的学习环境中找寻乐意,达到“苦为乐”的人生进取心境。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内在需要为切入点,对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学习方法矫正、学习意志锤炼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处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意志品质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的发展状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名篇,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课文。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追忆自己的童年时代,抽取若干学生饶有兴致的讲述自己童年时代的快乐点滴,使学生沉浸在对儿时的美好回忆中,为课文的进一步讲解奠定了情感基础,然后顺势引入新课,自然切入到“迅哥儿”的童年时代。伴随着课程讲授的步伐,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绝美画面,一面是三味书屋私塾制的可憎,一面是百草园童心释放的惬意,将三味书屋对儿童身心的戕害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串联起来,课文主题的深蕴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二、重视儿童手脑的开发,逐步解放儿童的手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生前一直致力于儿童手脑的开发和解放,旨在纾解儿童的大脑,让其自由想象,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恣意而为。在新课改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作为践行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被广泛推行。为了在教学活动中掺入更多的思维活动元素,调动学生的感官,促其联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培养其语文基本素养。如,在《核舟记》教学中,最绝妙的描写当属“船头坐三人”一段,教师可就地取材,以书本桌椅为基本道具,饰演苏黄二人,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和想象,展现苏黄二人的动作神态,将角色饰演有机插入到古文教学中,提示学生边朗读边表演,反复完善、多次修正,学生学习对古文内涵的把握渐趋准确,学习古文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这与传统教学中的“所有角色教师包揽”截然不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凸显,教师的主导性和组织性被强化,学生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本课的学习。因此,只要教师准确把握住课文主旨,在角色选配、剧情设置上做到科学合理,让学生的手脑动起来,使课堂变舞台,学生在听课时就能乐在其中了,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新型课堂教学形式被开辟出来,初中语文新课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教学的生力军,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不能削弱,反而应该不断加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更是引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教学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认知对象的,艺术性凸显的育人过程。反观当今语文教学,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越发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同,但却缺乏持久的、激发主体性发挥的强劲动力。上面的角色饰演固然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但不可忽视的是,传统教育的阴霾还未散去,强制式灌输还有很大的市场。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将其作为革新重点,首先应从自身思想意识领域开展思想提纯活动,以壮士断腕的豪气彻底根除这种陈腐教学观念,大力发掘课文中的情趣点,广泛发扬民主,激活教学方法的置换,让课堂在学生心灵深处活泛起来,使学生从心底产生课堂主人翁的认同感。如,在学习《死海不死》一文时,我大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自己创设活动,查字典解决生词比赛、快速阅读复述大意活动等形式,学生的记忆力得到锻炼,想象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夯实,自主学习能力水涨船高。

三、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是一门绝妙的艺术,学生的手脑联动能力更是一种高超的技艺,值得每位初中语文教师深深思索和努力实践。通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我认为,初中语文新课改的方向应该是祛除陈腐,发扬乐学,从学生内需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主学习能力,把语文教学的目标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周清杰 单位:甘肃省东乡县第六中学

第四篇:学生主体参与语文课堂教学

一、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的目标,也是学生“学”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只有把学习目标告诉学生,才能使学生参与并实践学习目标的全过程。明确目标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一般来说,大部分课时目标均可由教师在课前直接告知学生;对知识点多的课时目标,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揭示,最后再进行归纳;有些目标还可以给学生课前提出。比如学习“基础训练”可根据标题在课前先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再让学生具体学习。这样,上课伊始,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激情高涨,唤起了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状态自觉地参与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参与程度的大小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一些学生就举手准备回答,这些学生在通常情况下应该说是参与了教学过程,但另一些未举手的学生是否也一定参与了教学过程呢?这就难以确定了。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要根据学科的性质将知识点合理分解,难易要适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力争体现既“妙”又“趣”,做到妙趣横生。往往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花引来百花香”的效果,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烈的表现欲和成就欲,所以每当听到教师提出的问题时,都想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于是会产生参与的激情,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知无不言。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启发、交流,使得问题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得到了圆满、彻底解决,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激励学生质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的质疑问难,使得教学活动可以更深入。学生的求知欲都很强烈,在课堂上急于找到自己读书时碰到的疑难问题的答案,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主动讨论,认真剖析,借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挖掘课文含义。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对“四周围黑洞洞,经常碰壁,鼻子扁了”这句话,学生提出疑问:“四周围黑洞洞的,鲁迅为什么偏偏去碰鼻子呢?”这时,教师并不急于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请大家想一想,鲁迅当时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里?结合上节课教师给大家介绍的时代背景,看谁能想出它的真正含义?”教师这样轻轻一点拨,一些同学就回答出来了:“四周黑洞洞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黑暗的旧社会,鲁迅敢和黑暗的旧社会‘碰’,充分表现了他敢和旧社会做斗争的勇敢精神。”就这样,从一个问题掀起了高潮,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争着回答,通过自己的理解,真正掌握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指导学生归纳学法,提高学生参与能力

俗话说:赠鲜鱼一筐,不如送一张渔网;赠一只野羊,不如给一杆猎枪。如今,对学法指导早已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授人与鱼”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在一定意义上说,方法是能力的核心,那么,指导归纳学法决非易事,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我在教《猫》这篇课文时,在归纳写作特点上,是这样引导的:教师:同学们认为《猫》这篇课文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学生:描写动物的记叙文。教师:为什么作者能把猫写得这样生动、具体呢?学生:是因为作者喜欢猫,认真观察,描写时就能抓住猫的特点。教师:对!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作者抓住猫的特点还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呢?学生:还采用了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了描写动物类文章的方法—“三步法”:①细致观察,有序地观察;②观察要有重点,要抓住动物的特点;③观察时要注意动物的静态和动态。从上述教学片段中,明显地看出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的仅仅是点拨引导作用,充分发挥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创设活动情境,促使学生全部参与教学活动

在整体教学中,个体品质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参与的差异,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就要注意到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决不能顾此失彼,要注意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运用一些灵活多样的形式,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如在课堂上组织大大小小的讨论,有全班的、有小组的、有同桌的,有时为照顾那些不善言辞的同学参与教学活动,还可以用板书参与的形式。此时,教师有目的地参加几个小组的活动,帮助学生或启迪思维、或捕捉问题,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如此循序渐进,课堂教学效率就不言而喻了。

作者:岳维征 单位: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四中学

第五篇: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建立,利于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走进生活才能更好地去学习语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能够结合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元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够巧妙地将现有的生活资源或者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穿插到课本的学习和探究当中,这样,既能够让学生灵活地掌握一些语文知识,而且是利于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学习内容,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语文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将课文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场景和感悟,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原到课堂内,让学生去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文中人物情感以及事情的发展脉络等,感受文章的主题,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共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二、还原生活的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想象力比较丰富,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广阔的空间,在生活情境中放飞学生的思绪,让学生的思想和能力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适当地向生活领域进行拓展和延伸,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在教学《社戏》这篇文章时,文中对“月夜行船”的描述再现了起伏的连山场景。教学时,教师辅以参照物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效体会了文章中“快”和“慢”的矛盾手法和以静为动的精妙之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丰富的生活情境为学生开启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又会使得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结合教材,寻找共鸣

在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写作背景,每一篇文章都或多或少的带有时代的烙印,如果要将教材中的这些内容都赋予时代的特点是不可能的。因此,针对教材中的那些经典美文,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出现代化的生活理念,将这些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则成为了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对某些课文进行生活化的处理,对课文主题进行深入解读后,去挖掘文章的中心思想,寻找其与当今生活的共性。这种共性应该适合于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甚至任何一个人。在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符的,有着十分相似的情节,学生对于这类文章,探究起会有着相同的体验。基于此,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把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课文内容的共鸣点找出来,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因为对课文产生一种亲近感,利于学生和作者展开心灵上的沟通。例如,在探究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刚开始学生对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比较陌生,对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也存在着很多不满且难以理解,但是通过阅读,学生也渐渐地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由此,我顺势让学生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乐园,你们有没想过,假如也给你们一个机会,你们会建设出一个什么样的学习乐园来呢?”让学生去思考这样一个比较开放性的问题,通过交流、探讨,学生会认识到今天的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是来之不易的,值得珍惜。

四、创建情境教学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既能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探究《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内涵,更好地将文章构造出来的世外桃源呈现在学生面前,我首先根据文章内容事先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出了几张与课文所描写的内容相关的场景,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播放,这个时候,整个教室仿佛置身于桃花林一般,学生也快速地融入到这种情境当中,进而顺利地转移到了对文章的解读上。之后,我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阅读,并要求他们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投入进去。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够放松学生的思绪,又能促使学生快速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还能够从中感悟出作者写作时的思想情感;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又有助于学生潜力的发掘。这种教学将生活中的一些有效资源通过科学技术的手段呈现出来,然后再和课堂教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从而真正实现了“生活化课堂”。初中语文在拓展初中生视野、培养初中生文化修养以及树立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理论和实际相脱离,以至于降低了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为此,教师需要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将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徐玉华 单位:河北省巨鹿县实验中学

第六篇:以生为本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问题情境,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来探究和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欲望。实施探究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学习材料,避免学生漫无目的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古文《荆轲刺秦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古诗发生的历史背景。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了解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27年,当时秦已经基本统一全国,燕国作为弱小的国家之一想结好于秦国,将太子丹作为人质交给秦国,后来太子丹为了报仇雪恨采用了这一计策。在学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教师给予指导和补充,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而加深对故事内容的印象。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习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语文教材内容的认识,实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统一。可以采用还原故事情境、音乐渲染气氛、多媒体播放视频以及语言描绘情境等方式来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化,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竞争学习,在小组讨论和竞争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讲授诗歌《雨巷》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对小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朗读活动中,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更加深入地掌握诗文的思想情感。

二、采用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阅读来增加情感体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正确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采用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语文作为交际的重要工具,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口语交际、故事表演、朗读比赛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知水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性的培养,鼓励学生多发现新的思路,从独特的角度来欣赏和学习语文知识。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状态中。例如,在学习课文《边城》时,通过对课文大意的阅读理解,让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介绍下自己的爷爷。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各抒己见,充分感受课文人物性格,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最后,教师在采用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围绕语文教材内容的主题来开展探究学习,避免偏离主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学生安排互动学习时间,鼓励学生开拓思维,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阅读和理解课文,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采用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以高中生发展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还可以采取合作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集体讨论中。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探讨,集思广益,排除疑难问题,并且能够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采用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徐志摩的相关创作,组织学生自由结合,完成作品收集和作者资料收集的任务。通过收集资料,学生整理出徐志摩有四部诗集,分别是《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等,有四部散文集,分别是《落叶》、《巴黎的鳞爪》等以及一部小说集等。小组各个成员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到一起来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四、结束语

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构建以高中生发展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合作式、探究式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特点,采用符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王媛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程改革

一、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

知识为能力奠定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就一定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语文知识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尤其应给予重视。如果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学生的创造欲望即使被激发出来也难以上升为真正的创新能力,只能停留在很低的水准上。要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牢固的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为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语文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语文感兴趣,才能保持语文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语文。因此,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小壁虎找尾巴》这一课时,笔者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组小壁虎找尾巴图片,学生们通过图片体会小壁虎找尾巴的急切心情,让同学们想一想小壁虎的尾巴到底去了哪里呢?同学们就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努力思考问题,看到同学们绞尽脑汁的思考,真想帮助小壁虎找到丢失的尾巴!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带着疑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通过这种情景的设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传统课堂中那种听课听的昏昏欲睡的状况不再出现,学生的思维也处于被激活的状态下,学习目标能被较为充实的落实。而且在讲授《小壁虎找尾巴》一文时,笔者在教学设计中也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学习文章过后,让学生分角色表演,选取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小壁虎、老牛、蛇、燕子等,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文章,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素质教育也在课改的推行下逐步落实。在一堂语文课中,学生不仅要学到相关的知识,也要加深对相关技能的学习以及学习能力的养成,即我们所说的三维教学目标。新课改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给学生们传授知识,更多的是给孩子们传授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规律。例如,一些教师在教授生字的时候过度的强调读音,却忽视了生字的书写,以及汉字的发音特点、书写结构等基本规律,只是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硬性的灌输式的教育,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才给了学生一把通往知识殿堂的钥匙,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就是没有掌握学习的技巧,往往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以及探究式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程四大理念之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树立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激发好奇而质疑,促进创新精神。问题是思维的激发剂,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呼唤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起与思,思源于疑”。创造是从提问开始的,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前提。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一个新问题,从新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的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游戏活动等合作方式,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质疑引起反思,反思导致探索,探索促成创造,真正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杜威指出“:传统的教学方式填鸭般的灌输知识,无异于强迫没有眼目的盲人去观看万物,无异于将不思饮水的马匹牵到河边强迫它饮水。这种忽视天性和压迫天性的教育显然是愚蠢的。如果从儿童现实生活中进行教育,就会叫儿童感觉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他们自愿学习和在生活中真正理解事物的意义,这种教育乃是真实的,生动活泼的,而不是皮相的和残害心智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题,激发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五、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夯实语文知识基础,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树立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作者:刘清霞 范士玉 单位:临沂大学教育学院

第八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亲近教师的同时,也就会喜欢上这个教师所上的课。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必须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放开手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示才华的舞台。较强的人文性是语文学科固有的特性,其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人文性的体现,放下尊贵的架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合作伙伴,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将学生的自主创造意识真正激发出来,使学生不再感到课堂上有压抑感。

二、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教学质量的高下与学生的课堂学习习

惯有着直接联系。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培养好习惯的前提,良好的课堂纪律并不是学生一言不发,教师说什么是什么,而是一种开放有序的课堂环境。当学生经过思考或体验触及情感时,学生可以呼喊、跳跃甚至哭泣,尽情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果这时教师不假思索地将学生的表现以违法纪律之名进行制止,那么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将会受到制约。但是课堂的开放,并不是放任自流、七嘴八舌、人云亦云。只有学生经过思考与体验之后,各抒己见,采用不同的方式将自己的感想或感受表达出来,并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课堂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开放性的课堂,学生的这种习惯才是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内涵。如果教师能把握住情境创设的艺术,其教学效果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要想使教学情境发挥出最佳的效果,教师就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习惯、兴趣爱好及认知特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闻目睹,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为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更真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编排成课本剧,然后学生做演员,将课文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完整地再现出来。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自己的角色有了较深的理解,而且对与其他角色之间的联系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观看的学生看得也是激情澎湃、如痴如醉。这样,学生对教材内容印象就会更加深刻,有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鼓励质疑,培养探索意识

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探索兴趣的培养。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未来和发展。为使他们能有极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学会质疑,学会发现。因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文学素材,在此基础上,大胆质疑,并反复论证、辩解自己得出的结论,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去概括和总结,去探索新知识,追求新知识。例如《登山》一课,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一自然段的景色描写有什么用意吗?”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仔细翻阅课本。有的说:“这是作者的一种写作手法,景色描写具有过渡和总结的作用。”有的说:“列宁是冒着生命危险攀登峭壁的,他看到了这个景色,是战胜心理恐惧、锻炼个人意志的一种歌颂。”学生的解答表明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理解了这一自然段存在的关系与价值。接着我又问:“那同学们想一想,联系上下文,老师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这时学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启发大家去思考、领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注意课文中每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的关系。最后我总结说:“单独的一个自然段看起来没什么,但与上下文联系起来就可以显示它的重要性,有思考的价值。”

五、鼓励阅读,培养积累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多读益于积累,积累有利于知识贯穿,多读能激发想象,调动大脑思维。”杜甫也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写作和交流。无论写作还是交流,都离不开广泛的文学素材和扎实的文学基础,而文学素材的积累要靠广泛阅读,阅读量和语言词汇的积累量是成正比的。没有大量的语言积淀怎能写出好的文章呢?小学生特别是四年级以下的学生,自觉性较差,需要教师经常鼓励、督促,才能扩大语言、词汇的存储量。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鼓励学生每天至少读一篇文章,记两个好词,抄一个好句,尽力做到能背诵,起码能读熟。除此之外,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利用每天的课前十分钟,学习一句名言、警句或小诗,并对学生平时的积累情况进行不定时检查,如采用诗词背诵大赛、词语接龙等活动进行检查。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便会渐渐养成,写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坚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导,培养他们善于积累、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呈现出满园春色的美好景象。

作者:李泽晓 单位:河北省平乡县冯马第一小学

第九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先学后教,三清教学”的基本内涵

这里提的到“先学后教”具体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明确布置的前提下,先对课程的学习进行一定自主性的研究,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带有检测性的试题,让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进行自主的学习;而“后教”则具体指的是教师在初中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过程后,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堂教学。后教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相沟通互相交流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有效巩固的一个过程。教师与学生在“先学后教”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也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批判性和创造性。而这里提到的“三清教学”则具体指的是课堂、课后要三清,也就是“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其中“堂堂清”具体指的是要参与学习的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做到基本都掌握的程度,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让提前掌握知识点的学生教还暂时不太会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最后,这些学习过程中的效果可以通过“月月清”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用“先学后教,三清教学”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以“先学后教,三清教学”的教学理念

代替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行,“先学后教,三清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的新模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所熟悉被运用。这就要求初中的语文教师逐步的转变自己固有观念,重视语文的教学工作,改变传统单一无趣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爱上语文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与教师进行平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进而以此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初中语文教师在“先学后教,三清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一改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倾听为主的教学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供学生课前所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初步的掌握课堂学习的基本任务与基本内容。假如这个过程做的比较扎实的话,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后教”的过程,让教师的教学效果大大提升,进而使得初中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互动寻找

“先学后教,三清教学”的教学方法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同行之间的教研、研讨会等活动,进行相关的“先学后教,三清教学”教学理念的探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相应的教学比赛活动,使得对于这种教学新模式应用的比较熟练的教师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应用比较生疏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引导,进而促使全体教师都能够很好的掌握“先学后教,三清教学”的这种教学模式。

(四)教师创新的进行课后的评价或作业设计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采用“先学后教,三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课后或者进行作业设计的环节中,采取一些比较创新、新颖的方法使得“先学后教,三清教学”的开展更加的顺利。例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可以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使得学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再对作业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同时,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或者课后评价的环节时,应该注意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课后评价和作业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随时的保持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不容易产生灰心或者放弃的心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利用课后评价或者是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对于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一个统一的整理,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对学习的效果有着一个科学的掌握。这样既能够帮助语文教师在日后工作的开展中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彻底的掌握学习过的知识,还能够使得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及时做到“三清”。只有这样的作业设计或者是课后评价设计才能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的得到提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先学后教,三清教学”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每位学生树立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作者:杨辉玲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首峰中学

第十篇:职校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

一、理论学习有赖于实践实训的提升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理论教学,重视理论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实践实训环节,真正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比如我们在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口语交际——自我介绍》时,教师在内容上不断跟学生强调,自我介绍要从礼仪、内容等各个角度去关注,要根据不同情境创设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光强调这些理论知识效果还不明显,课上完了,真正到面试时,自我介绍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于是我把自我介绍这堂课的侧重点放在了模拟实际演练上,让学生以实际操练为主,待经过这些实战演练,学生的自我介绍能力才真正得到了提高。从这里,我明确了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将理论与实践并重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语文课而言,模拟实战演练这种实践实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语文课堂的真实感有赖于案例的展示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于要让语文课堂更具真实感,对此,案例教学法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什么是案例教学法呢?就是以案例为教材,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的好处在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此得到很好的展示,当然在利用案例教学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结合课程的特点适当选择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比如同样的上口语交际课——自我介绍时,针对新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他们进行自我介绍的侧重点不同,所选的案例也不同。在给新生上这门口语交际课时,我选择的是与陌生人见面进行自我介绍的案例,而在给毕业生上这门口语交际课时,我选择的是求职面试的自我介绍案例。经过不同案例的展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所以,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素质和具体讲授内容,精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引导,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在于诱导学生积极研讨,当好“顾问”,指导学生进行总结评价,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案例分析,增进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充分结合起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实践,强化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面已经简单提到实践实训的重要性,那么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说,掌握实训方法,培养实训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是语文这种文化课的目的。因此,我们文化课更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教学活动。作为职校语文教师,要注意紧扣中职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明确怎样做而不是为什么这样做。因而,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如此才能提高学生就业时适应岗位的能力。如我们上面所说,为什么语文口语交际中的自我介绍在新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中都有实际意义呢,我们不难发现这就是就业意识在引导我们。我们文化课教师要注重完善实践教学,多传授就业技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也说过:“学是为了用,用是主体。”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会用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要围绕这点展开,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得到提高。

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课堂这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场所,要实现有高效、有序、协调信息化很重要。比如,利用网上一些有关应聘的视频,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语文口语能力。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或从教学光盘中选出一些适合的教学视频、短片,特别是一些教学实例来进行教学,从而使理论课讲授实现趣味化、多样化,让学生时时有新的感觉,对学习充满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并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结合视频模拟操作演示,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掌握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高超的技能水平,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只有向课堂教学要效益,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还要因人因时而异,还需要广大专业课教师的不懈探索。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遵循规律,百花齐放”,我们相信,只要坚持“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人格本位”的职教理念,勇于探索,大胆尝试,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这门文化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郑梅芳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