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教是为了不教,创设良好情境,构建学生终身学习的平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学科,这一点体现得尤其明显。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无时无刻不在与信息打交道,信息技术所涉及包含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我们无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向学生全面讲述的,这使得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对某些已有知识的掌握,也不仅仅限于课堂上的学习,而是应当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从另一方面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学生今后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高效的实用的工具。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工具的使用,会使学习渠道更加广阔,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我们的课堂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是为了创造,打造创新学习的课堂
传统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明显的。过去,教师也把主要精力用于锻炼学生对软件中一个个具体操作的掌握,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使得学生原本由于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而对信息技术课产生的兴趣一点点被磨灭,这实在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材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单纯讲解操作的内容明显减少,更注重问题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不能再像以往那样过分强调讲与练,过分关注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此时,教师所扮演的不再是“有一桶水,给学生一碗水”的角色,而应该“用自己的一桶水,去引出学生的十桶水”。这其实对我们设计课堂、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任务驱动是我们课堂上比较常用也比较有效的方法,但应注意不要流于表面。最重要的是任务的设计,要大小合适,难度适中,最好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是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任务,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师生共同制定任务。通过一个个问题的主动探究,一项项任务的完成,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三、鼓励交流与合作,倡导学以致用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高中学生既有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又有在课堂上自我表现,与他人交流的欲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善于抓住并且利用这一特点。例如,在学习“信息的获取”一节时恰逢国庆将至,我与部分学生讨论后布置一个任务:“我的国庆旅游计划”。我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选择一条旅游路线,然后搜集信息,尽可能全面地设计一次旅行安排(如时间安排,交通方式,旅游景点等等)。每个小组成员满怀热情,积极地在网上搜集资料,认真整理,最后每个小组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计划,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这样,学生既增长了见识,又锻炼了能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后来有学生说,国庆节他和父母出去旅游所走的路线和我们讨论的一条路线就非常类似。
四、总结
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互相学习,这已经成为我们当今信息社会中一种很重要的交流方式,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适当采用。在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时,我鼓励学生登录一些适合中学生的程序设计网站的论坛,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可以在论坛上提问,也可以尝试解答论坛上别人提出的问题。学生兴趣非常高,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标,新教材,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探索新环境下的新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才做出新贡献。
作者:孔祥丽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