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克服形式主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谈克服形式主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谈克服形式主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新课改下的中学教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针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探讨和研究:建立合理科学的学习小组;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合理统筹,科学评价,克服课堂教学形式主义,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数学;自主探究

数学学科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学科,它被称为是“三大主科之一”,这凸显了数学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单纯模仿与记忆,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这与新课程标准所强调要重视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开展有利于学生参与的多样化教学活动的要求是一致的。在此背景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备受教师青睐。在合作学习模式下,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小组中都能够参与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来,有利于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学生也能够在数学课上动起来,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在小组合作模式下,不仅重视师生之间互动,更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评价目标上,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为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来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合作学习中的形式主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合作学习效果,更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成为许多教师都在关注的话题。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希望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当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分组不合理

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虽然已经很普遍,但是效果却不明显,原因之一就是对小组的划分不合理。很多教师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为了方便起见按座位分成两人或者四人小组,这样分组虽然便于教师掌控课堂节奏,但是由于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优势互补。

(二)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完成同一个任务目标,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会发现,小组讨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却是个别同学的个人秀,一些成绩好、爱表现的学生占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导地位;而一些成绩相对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依赖性较强、参与度不够,在小组合作中更多扮演的是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其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三)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部分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的内涵理解不透彻,不能正确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他们认为在课堂上让学生凑在一起讨论就是合作学习,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只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走进课堂,教室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座位的摆放,四张或者六张桌子拼在一起,学生围桌而坐,看起来像是在进行小组合作,但实际上教师的教法没有改变,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听的状态,合作学习没有落到实处,仅流于课桌的分组形式。

(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关注不够,缺乏指导

首先,教师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缺乏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具体指导,使得他们在具体的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盲目性,合作效率较低。其次,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尽到及时巡视和指导的职责,缺乏对每一个小组活动的跟踪指导,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使得学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闲聊的现象,导致学生的合作学习低效。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合作,还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也就是需要让学生知晓如何真正进行合作学习,如果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就会使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难以实现教学目的。

(五)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不科学

评价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存在不全面、不科学的现象。有部分教师往往只评价个别学生,忽视了对整个小组的评价;还有部分教师只对小组合作的结果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此外,评价形式单一,一般只采用口头评价的形式,在评价主体上更多采用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视了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

二、应对当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对策

为了克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追求形式主义现象,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们在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具体来说,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

(一)根据合理、科学的原则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单元,也是有序、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保证,因此必须要重视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1.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是较为科学的原则,为了保证合作的充分性,一般是建立3人以上(含3人)的合作小组,组内成员在数学学习中的能力有一定差异,也就是涵盖优、中、弱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既能够保证合作小组之间的竞争性,也使得在合作学习中的进度相对接近。另外,在组内也能够实现互帮互助,从而减少在合作学习中因为个别小组或者个别学生较早完成任务后无所事事的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循序渐进,分阶段培育学习小组。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就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培养,使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参与合作学习。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开展合作学习初期就以明确的要求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一边开展合作学习,一边进行具体指导,为了提升实效,教师可以在最初控制好小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四人、五人,要给学生一个适应期和缓冲区,明确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职责,让学生轮流体验其中的角色,如轮流担任组长,从而使学生清楚自己在合作过程中怎样做。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小组的合作能力,每个成员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3.科学进行组员编号,树立起每个成员集体中心意识。针对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数学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使人人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有进步”的原则出发,科学地对组内成员进行编号,这里的编号是结合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设置,按照1、2、3……进行编号。在进行课上教学时,数学教师可以多安排数学学习能力相对偏弱的学生代表学习小组进行发言,这样整个小组会齐心协力帮助这些同学完成任务,而成绩相对较弱的同学受此影响也会积极参与到小组内的讨论、探究中,这就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也帮助每个成员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不断提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的习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其目的是使全体同学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体验式学习模式下促进学生共同成长与进步,而合作的重要形式就是交流与沟通,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深化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出现思维的碰撞,在争论中能够拓展思维,同时对学生的交流能力提升也有帮助。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者的角色,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就是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讨论问题的习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还需要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这是学生获取知识、萌发灵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也容易博采众家之所长,产生智慧的火花。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好胜心较强,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自我意识,甚至进入争论的“死胡同”中。对此,数学教师要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引导学生注意耐心倾听,可以通过首次的轮流发言来听一听每一名小组成员的想法,其他同学要注意做好记录,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之后可以在其他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谈谈一谈个人认识,教师可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注意把握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或者思维,尽量避免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指责和无意义的争吵,使其在倾听的基础上最终达成一致,形成最佳的解决问题的路径。

3.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特别强调要改变数学学习中单一依赖教师讲授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初中阶段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考查也是集中于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进行计算性内容学习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动笔算,扎实做好每一个解题步骤;而在解决几何问题时,也要动手画图,同时动脑分析。在解决问题后组内成员相互交流,查找不足或者需要改进之处,让学生互当“老师”,实现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发挥小组合作助力个人成长的作用。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坚持合理统筹、科学评价

1.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这里的任务是以课程标准要求为指导,以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为出发点来设置任务,而任务的呈现形式就是问题。为了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问题的设置不仅要指向教学核心目标,也要立足于初中学生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合作中“跳一跳够得到。”同时学习任务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综合性,也就是要有合作探究的价值,同时利用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这样的问题价值才会更高。

2.合作学习中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进入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综合性较强,同时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学生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的时间更长。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也是如此,因为合作探究的问题首先需要每一名小组成员进行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否则一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真正培养,甚至其对小组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据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数学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时间有一定预估,同时也要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恰当调整,尽量做到张弛有度,把握好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节奏,给学生充分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时间,促进有效的课堂生成,尽量减少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形式主义问题。

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科学运用评价机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流程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教学评价既能够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还能够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对数学教学形成诊断、调整、优化的作用。而传统的评价机制一般是以教师评价为主,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也就是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其侧重点在学生个体上。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评价就要结合合作学习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在评价主体上可以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组内成员互评结合起来,这样的评价更加客观,也更能全面反映学情。在评价标准上,既要关注结果更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学生的积极性、合作学习的气氛等,要通盘进行考查,既要关注个体,更要观察小组的整体表现,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每月或者每周实行量化考评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量化考评,既有基础分,也有“加分项”,从而保持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热情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落实数学教学面向群体学生的要求。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重视,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切实发挥合作学习促进数学教学的作用,不断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柳保平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水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