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在 《统计学》 课堂教学中运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混合教学在 《统计学》 课堂教学中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混合教学在 《统计学》 课堂教学中运用

摘要:在课堂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混合教学模式在统计学课堂教学中的目标设计和在课堂教学中混合教学模式的选择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又从实证方面对该种课堂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在打造统计学精品课堂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教学模式;混合模式;课堂教学

传统统计学课堂教学是一种依据指定教材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单向性信息传输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不足之处就是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与当代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要求不相符合。为提高《统计学》课堂教学效果,在充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作用的基础上,应积极打造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

1混合教学模式在《统计学》课堂教学中的目标设计

《统计学》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为各门学科的研究提供分析方法。针对该门课程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处理统计数据的方法,实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三大目标。关于认知目标,认知派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强调通过发现学习对开发学生智慧潜力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突出强调个体的差异对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它包括认知与人格方面的个别差异,正是这种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在学习中需要对学生因材施教,改变传统的课堂单一教学模式,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认知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其它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工作,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的进行学习,达到掌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实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课堂教学高效化的理想教学状态。能力目标旨在通过课堂混合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掌握统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制定统计调查方案、选择统计调查方法,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撰写调研报告,提高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即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学会运用统计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使他们通过统计实践和主动学习加深对该课程的认识、思考和理解,提高他们运用数据实证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透过现象剖析本质,从而能提出极具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实现培养新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2《统计学》课堂教学中混合教学模式的选择

教学模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课程的内容特点和采用该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统计的基本概念、主要统计方法理论和运用,而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之重。

2.1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就是教师课堂讲授时间和学生以讨论方式进行交互学习的时间各半。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即把统计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最基本的统计理论与方法传授给学生,为他们搭建一个知识平台。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多学科的交叉渗透,由知识点向知识体系转变。由于统计学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必须从本学科教学实际出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其他学科知识,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引导学生从多学科、多角度全面地进行思考,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辨证思维的能力和习惯。而对于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点,可采用教师讲授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旨在帮助学生准确领会、理解、把握。根据课程各部分内容特点,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由不同的学生负责调查问卷设计、调查组织、统计指标、资料整理等工作,大家分工协作,从而完成关于某个项目的分析报告,以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

2.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利用学校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化学习平台,以及教师提前上传的该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如教案、案例、讲义、课件、大纲、习题集等)进行自主学习,对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由任课老师课堂上有针对性进行讲解或者通过讨论解决,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单一讲解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教学中运用效果。如会计专业、金融工程专业,在学习“时间序列分析”这一章节时,由于人数较少且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动机和水平,因此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随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老师对本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这种翻转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协作能力。

2.3项目式教学模式。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在了解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提供相匹配的项目,并对不同项目进行相应的指导。项目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老师起引导的作用。例如学习“时间序列的分解分析”这部分内容时,根据教师的讲解指导,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主题,进而规划、监控项目,以小组形式开展项目研究,最后把研究成果呈现出来;通过开展项目学习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并以此预测未来某一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水平。这样就实现了“学”与“用”的统一,可促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应用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为说明混合式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两种模式的教学效果差异,在此随机抽取两个班级,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方法,比较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该种统计检验方法要求所检验的样本服从正态分布,抽取的两个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看作两个相互独立样本,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这里规定的显著性水平为0.05。采用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中抽出一个班作为实验班记为1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班级中抽选一个班作为控制班,记为2班,统计结果见表1、表2。分析结果如下:第一,据表1、表2,参与分析的样本,1班的样本容量为30,样本均值为94.27,标准差为4.127,均值的标准误为0.753;2班的样本容量为34,样本均值为72.85,标准差为17.194,均值的标准误为2.949。第二,F值是24.934,对应的置信度是0.000,说明两样本方差存在着显著差异,为此,采用的是两样本不等方差的T检验。T值是7.036,自由度是38,在置信度为95%时置信区间是15.248~27.579,临界置信水平为0.000,远小于0.05,说明两个班级的统计学成绩之间有明显差异。表明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成绩均值远大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成绩。

4结论

综上可知,多种教学模式结合运用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上课前通过教师上传的有关资料或者本章节内容有关的网络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从而能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听讲;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学小班化的优势,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班级学习氛围;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因势利导,通过分组讨论、翻转课堂、对半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对现学知识的同化或顺应。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发挥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使其在课堂教学中被运用自如,发挥更大的效用,仍然是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总结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曾垂玉.舍得•反思•关注———对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解[J].新教育,2015,8(15):46~48.

[2]肯•贝恩.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作者:潘爱芹 单位:临沂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