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应用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应用研究性”课堂教学有助于金课建设,对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及其一流本科专业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依据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构建“应用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一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即围绕行业实际问题,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构对策”三步教学程序,运用“案例教学、应用研究性作业、讨论与质疑”三种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关键词:金课;应用研究性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1研究意义
1.1研究背景。2018年6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首次提出“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的观点。8月,教育部印发文件,要求各高校“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中国大学普遍性的短板、瓶颈、关键问题,并提出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即课程要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于一体,让学生拥有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级思维和综合能力;统筹实现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的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的探究性和个性化;具备一定的难度,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此之后,如何打造金课,成为中国高校本科教学研究的热点。
1.2研究意义。“应用研究性教学”,是一种致力于应用研究能力培养的大学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它将应用研究融入教学活动,本质上是研究性教学理念和模式在应用型高等教育中的实践形态。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营造情境,让学生像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那样独立思考,运用理论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行业实际问题或构建应用原理性新知识,培养应用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不同的培养阶段,应用研究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应有所区别。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而言,“应用研究性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对策研究能力,即创造性地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至于应用理论研究能力,则是应用型硕士和应用型博士教育阶段的培养任务。综合来看,“应用研究性教学”应成为应用型大学推进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工作的重要途径,与应用性科学研究共同构成应用型大学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的突出特征。当前,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已成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作为应用能力的高层次类型,“应用研究能力”的培养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金课有五种类型,但“课堂教学是金课的主阵地”。“应用研究性”课堂教学,符合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有助于金课建设,可以提高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及其一流本科专业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2“应用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笔者在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合肥学院的“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模块《旅游管理基础》课堂教学实践中,依据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结合教学效果反馈,构建了可以推广实施的“应用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一三三”教学模式,即围绕行业实际问题,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构对策”三步教学程序,运用“案例教学、应用研究性作业、讨论与质疑”三种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如图1所示。下面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以三种教学方法为线索,对该教学模式进行详细说明。
2.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将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中真实发生的故事导入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故事的情境,在分析、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应用研究能力。教学程序通常设计为:(1)教师搜集、编写、案例及问题;(2)围绕教师设置的问题,学生阅读、分析案例,可采取纯粹自由发言的形式,也可先由小组讨论再推荐代表发言;(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表现进行讲评总结;(4)评定成绩。笔者负责的《旅游管理基础》模块共十二章内容,其中九章均采用了案例教学,有的位于章节末尾,发挥深化理论认识的作用;有的为章节起始导入案例,发挥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例如,在“旅游的需求与供给”章末尾,设置“乡村旅游热现象”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乡村旅游热的成因和供求矛盾及对策,深化了对此章理论的理解,培养了应用分析能力。在“旅游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章,设置“大理蝴蝶泉的蝴蝶为何减少”作为案例导入,让学生通过分析大理蝴蝶泉的蝴蝶减少与游客活动的关系及对策,意识到旅游负面影响的客观存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展开旅游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教学。一些章节的案例源自笔者开展旅游科研课题研究、担任地方旅游发展项目评审专家以及与旅游业界人士交流过程中获取的旅游产业实践发展动态。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三个关键点:(1)确保选择的案例与所授课程理论知识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2)处理好自由讨论与引导管理的关系,既让学生充分表达,又要在关键时间点及时启发、引导、控制讨论的过程,避免学生陷入长时间的沉默,避免讨论看似热烈但实质偏题、冗长、质量低下;(3)讲评总结要准确,达到提升学生的理论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的效果。
2.2应用研究性作业。应用研究性作业,是让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完成具体的应用研究工作,包括研究报告、课程论文、设计方案、策划方案等。教学程序通常设计为:(1)教师作业,明确选题范围、研究内容以及个人或团队方式、格式、字数、提交时间、评分标准;(2)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3)教师组织作业专题研讨会,并讲评总结;(4)评定成绩。笔者在《旅游管理基础》课堂教学中,布置了两项团队方式的应用研究性作业:(1)旅游新闻分析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的新闻,应用该课程理论开展分析,先对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解释,再提出相应的对策;评分标准为新闻的时效性(最长时限为当年)、所选新闻内容与该课程的匹配度、理论应用分析的水平以及语言、格式、字数的规范性。(2)旅游供求矛盾调研报告。要求学生选择合肥的一个景区或旅行社,实地调查其供求矛盾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建构对策;教师根据问题调查是否详实、影响因素分析是否合理、对策建议是否可行以及语言、格式、字数是否规范进行评分。在学期最后两周,就第二项作业开展专题研讨会,教师对两项作业进行讲评。教学实践证明,两项作业培养了学生关注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意识、习惯、能力以及信息检索、调查研究、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可能会有教师认为应用研究性作业大多数是在课后完成的,不完全属于课堂教学方法。但实际上,围绕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展开的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是高度联系的有机整体,应用研究性作业是建立在课堂理论教学基础上的,而且,其研究成果最终通过专题研讨会和教师讲评在课堂上展示、交流,使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3讨论与质疑。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并鼓励质疑,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竞争意识及外向型性格”。课堂讨论包括理论如何应用于实践的日常课堂讨论、案例教学中的讨论和应用研究性作业专题研讨会三大类。质疑的对象涉及教师的讲课内容、学生的发言、教材或学术专著的内容以及行业的实践方式。教学程序通常设计为:(1)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2)师生探讨;(3)教师对学生表现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性语言评价;(4)评定成绩。不少教师认为,鉴于学生的专业知识量,讨论与质疑教学法更适合高年级课程,而不太适合低年级课程。其实不然,从系统培养应用研究能力的角度出发,讨论与质疑教学法应覆盖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各年级课程。例如,笔者在第一学期的《旅游管理基础》课堂教学中,组织了“八大理论对旅游管理工作的启示”日常课堂系列讨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自己想象成旅游者以及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的管理者,从这些行为主体的角度积极思考,探寻理论与旅游管理工作的结合点。不点名提问,而由学生自由发言。为了提高讨论质量以及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心理素质,只对具有解释力的发言记分,且规定同一次讨论中,后发言学生的观点若与先发言学生的观点类似,则后者无效。在设计全学期该课程讨论问题的数量和答案点时,确保人均发言机会不少于一次。教师记录每名学生的有效发言次数,在课程结束时根据全班同学表现来评定每次有效发言的分值。第二,在专题研讨会上,各组选派代表以PPT形式汇报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十分钟左右),然后由其他小组同学质疑(不少于三个问题),再由汇报小组的同学解答,其他小组同学可继续追问,共同探讨。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发表观点,不做任何暗示和引导,让学生自行组织,自由表达,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并确保了成绩评定的公平性;在所有小组汇报交流结束后,教师点评;PPT制作和发言均纳入讨论成绩。第三,鼓励学生求真问道,大胆质疑,将质疑情况纳入讨论成绩。教学实践证明,讨论与质疑很好地激发了新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打破了新生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形成的标准答案思维定式,从第一学期就踏上了应用研究能力成长之路。
3结语
中国的应用型大学仍处于探索发展期,尽管已有一些教学实践将应用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但大多属于自发而非自觉的行为,有必要进行理论提炼,进而在理论指导下提升“应用研究性”课堂教学实践效果。研究“应用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推动应用型高等教育理论发展;推广“应用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应用型大学的教师重视并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从而促进金课建设。“一三三”应用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将当下流行的翻转课堂、MOOC、SPOC、混合式教学、PBL、Seminar、Workshop、自主学习等众多教学模式或方法有机融入其中。因此,尽管各应用型本科专业具有自己的特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也具有多种选择性,但就总体教学模式而言,“一三三”应用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张涛 单位:合肥学院旅游与会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