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提要】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这些作品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能够运用其丰富的美学因素,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懂得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使课堂气氛活泼有趣,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育教育;情景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美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品格是一个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外在表现。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品格,形成健康的个性,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意识地渗透美育教育,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美育教学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素养,还能启迪心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将文本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鲜活生动的形象,精炼优美的词句,浓厚质朴的感情等等都是开展美育的丰富素材。学生沉浸在美的体验和享受中,语文学习兴趣得到增强,学习效率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提高。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感受语言之美,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了语文素养。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语文学科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实现其工具价值,同时重新审视人类文化历史,从中发现美的价值,从而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意义。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将审美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当中,使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深刻感受教材文本的美感,进而逐步爱上语文,潜移默化地获得审美意识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方法
(一)利用朗读,激发美的情感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朗读,能够使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被作者浓厚的思想感情感染,进而在思想行为习惯上发生质的变化。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朗读,能够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在朗读各种各样的饱含感情的课文时,学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中,就不会感到教学活动单调和乏味。利用朗读,让学生和文本作者直接对话,是激发学生美的情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选择的、具有良好教育价值的作品。因此,进行朗读教学是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如苏教版六年级课文《大江保卫战》,写的是1998年的夏天,我们国家的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在洪水肆虐的危险时刻,人民解放军奋不顾身,在滔滔江水中保卫大堤的惊心动魄的故事,课文反映了他们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英勇无畏的奉献精神。通过朗读课文中的话,学生都会产生如闻其声的感受,比如,在“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的严峻形势下,解放军们喊出了让人动容的话语,“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紧接着,“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当学生饱含感情地将这些内容读出来时,他们的内心一定是震撼的,在被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所感染的同时,也能从中深刻领略解放军的行为之美。
(二)创设情境,产生美的体验
获得感知是学生进行审美活动的心理基础。外在的感性材料进入到学生内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产生审美体验。语文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创设课堂审美情境,营造课堂美育氛围,进而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的思路随着教师的教学设计向前走,在情感上产生层层涟漪,或喜或悲,或忧或乐,从而感受和欣赏美,形成高尚的审美观。如苏教版四年级课文《桂花雨》,作者首先写了自己特别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味,然后回忆了童年时摇桂花的往事,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经常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对童年深深的怀念。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文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教师可以用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作为启发,分析母亲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因为这里的桂花是陌生的,没有凝结于其中的亲情,只有单纯的香味.而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已经融入了母亲的生活,成为母亲深刻记忆的一部分,是这里的桂花无法替代的,因此寄托着浓浓的乡情的家乡的桂花变得特别的香。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创设出诗意一样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这样的情境中感悟浓浓的思乡之情,感悟那美丽的桂花雨。
(三)依据插图,唤起美的想象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有一幅或者多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与课文内容相契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幅精美的插图会给学生留下特别深的印象,能够唤起学生的想象力,获得审美的愉悦。充分依据插图,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设计内容。如北师大版四年级课文《跳水》,写的是一个孩子和他的船长父亲共同出海,调皮的猴子摘走了他的帽子,引起甲板上水手们的哄笑,他很生气地爬上桅杆去拿回帽子,却走上横木,出现了生命危险,危急时刻他的父亲拿枪逼着他往海里跳,从而消除了悲剧的发生。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并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孩子为什么会走上横木,是他不知道危险吗?”“为什么甲板上的水手都吓呆了?”“为什么他的父亲要举枪瞄准他?”“如果你是船长,你会如何处理?”让学生带着递进式的问题去阅读,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度,精美的插图特别形象地描绘了当时船上的场景,会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挖掘主题,增强美的理解
培养审美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增强对于美的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就是要认真分析课文所蕴藏的情感要素,把其中包含着的纯真质朴的主题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挖掘出来,引起学生积极的审美思考,进而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对于美的理解上获得进步。有些课文饱含感情,特别生动感人,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不断挖掘课文主题,层层深入,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的情况下,获得情感升华。
三、结语
语文既是一门语言学科,又包含着丰富的文学情感因素。在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形势下,一方面,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要让语文课堂成为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载体。将美育渗透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趣味和基本的审美能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以牢固的学科知识为基础,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美育体验,不断探索创新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方法,提升美育教育的实效。
作者:辛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