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教学实践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教学实践

摘要

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倡导开放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学习模式在自主、研究、合作等领域,进行了新的探索。本文主要以“哲学与生活”为例,论述新课程改革视野下,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选择与应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常规教学模式和新模式的问题。

关键词

教学模式;课程改革;选择;应用

1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本部分主要从教学模式的概念、分类及特征三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概述。

1.1教学模式概念

教学模式是联结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纽带和桥梁,在20世纪80年代就引起教育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美国的乔伊斯等人被认为是最早探索教学模式的学者,在其1972年合作编著的《教学模式》一书中,将教学模式定义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的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①。由于教学模式本身具有复杂、多样性的特点,学者们研究教学模式的出发点与研究角度又存在差异,因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说法。其中我国比较认同的说法主要有:叶澜教授的“方法说”;吴也显教授的“结构说”;张武声教授的“理论说”等等。学者们的研究取向大致可以分为几种情形:侧重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及理论依据;关注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和结构形式;注重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及形态等角度。

1.2教学模式的分类

基于不同的分类角度就会产分类方式的差异,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乔伊斯等人依据学习理论对教学模式的分类,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信息加工模式,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等模式为代表;第二类是个人发展模式,主要代表有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和戈登的“创造工学”等模式;第三类是社会相互作用模式模式,杜威的小组研究模式属于这类模式;第四类是行为主义模式,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与布鲁默的掌握学习模式属于这一类教学模式。我国的教育学者吴也显教授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角度,依据一定的教学水平将教学模式分为:记忆水平、理解水平、思考水平三种教学模式。此外还有以教学理论为依据,从教师与学生的要素出发,主张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常规教学模式主要有:传授-接受式、自学-辅导式、问题-探究式、情境-陶冶式、目标-导控式等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又出现了教学模式的新探索,主要有: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等。本文主要从学习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与生活》一书的教学实践是如何选择和应用的。

1.3教学模式的特征

作为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和中介,教学模式首先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即教学模式强调对教学理论或思想、目标、程序、策略、实现条件、评价等要素的整体把握,是教学活动中各要素的综合考虑和整体安排的体现;教学模式具有指向性的特点,除了指向教学目标,还对教学规律与教学实践的双向探索具有导向作用;稳定性的特点主要指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对教学实践的普遍性和规律性认识基础上的,一旦形成就会对教学实践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教学模式也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指在特定的角度或立场揭示着教学规律,并以此为解决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服务,这就使它在某种程度上接近教学实际而易于理解和把握,所以说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学活动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教学模式同样受到教学活动的影响需要进行调整,来适应教学活动的新需求,以便教学活动的开展。

2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选择

教学模式的种类繁多,每种模式又有其优势和不足的方面,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要把握好尺度,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因素选择,使课堂教学的设计体现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的。

2.1教学模式的选择依据

2.1.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具有方向性和决定型的作用。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择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当学习“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课时,课标要求:“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②依据课标,本课是以渐进式的目标来展现的,因此教学设计应以问题-探究式的模式为主,注重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实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问题的把握及自身能力和觉悟的提高。

2.1.2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选择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复杂程度与学生的理解能力密切相关,当教材内容的理论性较强时,就需要以教师为主导,通过适当的讲解,让学生在脑中建构完整的思维模式。因此,宜选择以传授-接受式等常规模式为主,对学生进行指导。如学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一框题,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哲学,本单元作为全书的逻辑起点,起着引领和导入的作用,且这部分的理论性较强,因而需要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注意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准备充分学习材料及详细的讲解、巩固新知识、及时检查反馈学生的接受情况。

2.1.3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性特点选择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教学面对的主要是高中生群体,已具有一定的认知观念,因而教师只要在教学时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就能领悟其中的要旨。如讲授“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之与核心”一课,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矛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探究“矛盾的性质及其关系”“如何看待矛盾”等问题,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对矛盾问题建构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基于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模式也是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体现了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的要求。

2.1.4依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模式

教师的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的知识能力素养也包括教师的教学风格、性格习惯、身体状况等方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其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效果密切相关。性格活泼型的教师大多倾向于选择活动探究类的教学模式;沉稳抑制型的教师大多倾向于选择传授-接受、目标-导控等类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引导者,也是调节学生情绪的“心理大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不仅利于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更是培养良好人格的绝佳时机。

2.1.5依据教学的具体物质条件选择教学模式

教学物质条件主要包括学校提供的多媒体、仪器、图书等设施,运用恰当的教学用具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授“寻觅社会的真谛”一课,选择情境-陶冶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播放历史发展的短片和重大历史事件图片,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自发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从而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2选择教学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2.2.1一元为主,多元为辅

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并不是一味地注重教学模式本身的结构和特点,而是除了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学情等实际外,还要意识到整个教学设计不仅是单纯地选用一种教学模式,还可以以其他的教学模式作为辅助教学。如情境教学的模式同样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因此,只有综合、恰当地选用教学模式才能设计出可行性较强的教学设计。

2.2.2权衡利弊,择善而从

在选择教学模式时教师要还应注意权衡每种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如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要求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传统的机械性教学,那么就要求教师具有批判的精神,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并非完全舍弃常规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而是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吸收传授-接受式构建知识系统化、“有意义”地接受等优势,避免其机械性的不足。因此选取教学模式是要注意扬长避短,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应用

选择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只有应用得合理、恰当,才能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3.1把握整体,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宗旨

教学模式的应用要从整体上把握,一方面教育者首先要认识到“哲学与生活”课程的任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念的教育;另一方面在课时教学中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要求,把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宏观方向和教学宗旨。把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主题始终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中,既体现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政治导向功能,又使学生自然而然地领悟其中的真谛。

3.2及时调控,掌握课堂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时,在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还要做到及时调控,掌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合理地设计每个环节,以增大学习的有效性。当理论性较强、知识点较密集时,就要适当地放慢速度,给学生理解和内化的时间;当学到非重点的知识时可以适当地使教学活动更加紧凑,以合理分配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特别是在活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要及时调控学生的“思想漫游”现象,引导其思想归于探究活动的主题。

3.3因势利导,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使用的范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认识到每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也要在教学活动中敏锐地察觉此种教学模式是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依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及时调整、因势利导,当讲到相对难的知识时,学生就会表现出困惑、焦躁的情绪,此时教师要注意从细节出发,深入浅出地引导,如引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观点、原理,学生自然就会领悟生活中的哲学道理,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3.4注重反馈,促进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新课程改革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学实践的实施,同样注重教学实施效果的反馈,只有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才具有最佳的可行性,因此,教学模式的应用最终也要在教学实践的反馈中得到改进和完善。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特定的教学模式就能够发挥最大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

作者:符玉硕 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注释

①BruceJoyce,等.教学模式[M].荆建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版社,2002.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

参考文献

[1]孟庆男.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