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信息化课程改革与创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审计信息化课程改革与创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审计信息化课程改革与创新

【摘要】

我国审计信息化起步较晚,其发展明显滞后于会计信息化,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审计信息化人才的严重缺乏,高校在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的过程中应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在审计信息化课程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就审计信息化课程如何改革与创新进行研究,并提出以下建议,包括:建设跨学科复合型师资队伍,构建科学的审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创新审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及搭建多维立体的审计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

【关键词】

审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审计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广泛应用,大多数企业都采用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技术完成会计工作,会计的业务处理、数据存储、内部控制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计的对象是会计资料,会计工作方式的变化也必然对审计带来深远的影响,审计信息化应运而生。相对于会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化起步较晚,发展明显滞后,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之下,“审计监督能力弱化”和“审计手段落后”是各审计机关直接面临的严峻挑战。如何顺利、快速地开展信息化审计已成为审计领域所探讨的主流课题。近些年信息化审计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尚未跟上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缺乏信息化审计人才,是制约信息化审计推进的主要因素。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在这个过程中应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仍然只教授传统的审计课程,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审计信息化相关课程,但大多以掌握某一种审计软件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这显然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对于审计人才的审计信息化能力的需求。如何提高高校审计专业学生审计信息化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涉及课程的设置、师资的配备、教学方法的变革等几个方面。

1高校在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方面应发挥关键作用

我国目前既精通审计理论又掌握信息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大部分审计人员由财经专业的人才构成,计算机方面的水平比较欠缺,而审计人员中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大多缺乏审计方面的知识与经验。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无账本”,审计人员如果不具备信息化相关的能力,将面临无法审计电子账的窘境。我国审计长刘家义在多个场合都强调了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指出人才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审计实践中,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已经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审计业务,有调查表明目前现有的审计信息化人才的数量与社会的需求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系统、专业的高校教育进行培养,二是利用工作中的后续教育对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进行更新。理想的培养方式应该是上述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审计人才既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掌握最新的知识与技能。由于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规范的过程,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能马上缓解审计信息化人才的供需矛盾。但高校对于奠定人才的专业基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长远发展来看,必须高度重视高校的审计信息化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审计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2审计信息化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障碍分析

优秀的人才离不开良好的教育,大学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先锋。学校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才,提高对高校信息化审计教育的重视,将会为信息化审计发展带来长远的影响。具有多年经验的老员工虽然知识基础扎实,但是他们适应新环境,接收新知识的主观意识和能力与年轻人相比之下稍微逊色,计算机知识基础薄弱,对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缺乏热情。他们习惯了传统模式下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程序,习惯了先前的固有模式,为普及信息化审计工作加大了难度。高校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亟须加强。目前多数高校以培养具备财务会计基础,掌握审计、税务知识与技能的审计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上仍然以教授传统手工审计知识为主。部分高校近些年才逐渐开展审计信息化教学,因为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各高校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关课程的设立并不完善,缺乏系统性。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类是侧重系统开发、数据库技术,这对于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开发知识的要求很高,而审计相关专业学生这方面能力比较薄弱,因此这类课程不适于纳入审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二是侧重理论的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审计、电子商务审计和网络审计等,此类课程过于理论化,有的是前沿领域正在研究的内容,将未成熟的理论纳入高校本科教学也并不合适;三是偏向某一款审计软件的操作,仅仅将熟练操作软件作为审计信息化的教学内容过于浅显,无法适应社会对于审计信息化人员能力的要求。目前高校在培养信息化审计人才方面明显能力不足,学生在高校的长期学习期间没有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毕业后仍然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后续学习,这显然与高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初衷相违背。如何将审计与信息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培养符合当代要求的审计人才,使其同时拥有审计方面的能力和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3高校审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

建设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必须将眼光放远,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现实的问题。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不仅要加强对在职审计人员的培训,还要及时补充新的人才加入。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是生命的延续,每一个学生都是祖国的希望,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收适应能力强,因此,加强高校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是建设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的直接来源。通过专业、系统的培养,他们将成为知识全面、专业扎实的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后备军。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系统包括一系列内容,教学的主体为教师,客体为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通过课程体系、教学的软硬件、教学方式方法等几个方面予以体现。在设计审计信息化教学系统之前首先要了解社会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经分析发现,审计信息化的研发人员的需求较低,这部分工作一般由信息技术方面的人员与审计专业人员共同完成;审计信息化应用领域是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审计业务,此类人才需求巨大,这也正是审计专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方向。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性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重点研究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及建设相关实验室,这必然涉及审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内容的构成、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学模式的改进、审计软件的选择等方面。

3.1建设跨学科复合型师资队伍

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审计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教师是构建信息化审计教学系统的关键。学生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知识认知的高度和深度,高校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传授和指导,建立一支适应信息化审计教学的教师队伍十分有必要。审计信息化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其对教师的综合性知识与实践能力要求很高,授课教师不仅应精通会计、审计、税法等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与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岗培训是建立适应信息化审计教学的教师队伍的主要方法,在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轮流实践,总结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从而形成经典审计信息化案例,作为教学的素材,也可将审计信息化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成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审计专业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加入到信息化审计教学队伍当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审计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也是有限的,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从相关企业、机构聘请有实战经验的信息化审计人才加入到高校信息化审计教学的队伍当中。除此之外,对现有的审计教师队伍也要持续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与信息化的发展同步,与实际中的信息化审计工作接轨。知识是在持续更新与补充的,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审计信息化教师必须继续学习。不断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高度重视起教师的继续教育,快速掌握信息化审计的最新信息,是适应现代化审计工作多方面、全方位的要求。

3.2构建科学的审计信息化课程体系

在拥有一支适应信息化审计教学的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还要完善信息化审计课程体系,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理论知识充分融合。目前,很多高校并未认识到审计信息化课程的重要性,仍未设置相关课程,部分开设此课程的高校,基于对教学目标的认知,大多重点培养学生审计软件的操作技能,侧重其操作的熟练程度,较少涉及审计信息化理论,教学内容所包含的范畴比较局限,导致课程设置缺乏科学合理性。这就需要审计专业教师与计算机专业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确定可实施的信息化审计课程教学方案,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学生深刻理解信息化审计课程,要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匹配,在进行课内实验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参加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扩大专业选修课的开设范围,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学习信息化审计课程,在校园网络图书馆上传资源,让更多的师生浏览到信息化审计课程的知识,自主学习。

3.3创新审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

开放化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复杂化的信息化审计软件是高校教育面临的难题,停留在黑板上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因此,要改进信息化审计教学模式。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能力,必须注重实践教学。最好的方法是学生亲身投入到审计单位实践工作中,但是目前能提供这种机会的单位比较少,所以这种方式的可行性相对比较低。如果安排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与实习确实存在困难,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毕业实习相结合的审计全仿真模拟实践,这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此外也可采取间接实践的方式,在审计信息化实践课上,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审计软件进行财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熟悉信息化审计业务流程,增强自身能力。还可以对于课堂中的案例,进行模拟实验,由教师做出评价与指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往往与实际应用中存在偏差,要使学生快速掌握教学内容,就必须大量进行上机实践,建设高校信息化审计人才不能局限于传统审计教学模式。

3.4搭建多维立体的审计实践教学平台

审计信息化教学需要软硬件的支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审计信息化实验室,搭建审计教学平台,完善审计教学软件,设计完整、仿真的教学案例库。构建信息化审计教学平台可以及时地向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学生进行系统的审计业务模拟训练过程中,还能够利用实践教学平台,将所学审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信息化审计技能相融合,从而解决实际审计问题,在检验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应加大经费的投入,建设网络实验中心和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更为方便地参与各种形式的审计实践。同时,利用校友资源和自身优势,积极寻求学生校外实践渠道,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为建设高校信息化审计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审计信息化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兴领域,其课程建设的内容也非常丰富。随着审计理论创新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中会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这需要从事审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不断学习,深入研究,总结经验,积极提出改进课程的建议,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信息化人才,高校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审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改进审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联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实践教学平台。

作者:吴鹤 王俊琪 赵媛媛 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杨俊德.浅议审计信息化与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7).

[2]杨霞光.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探讨[J].财会教育,2010(7).

[3]王德国.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J].机构与行政,2013(5).

[4]黄妍.深化审计信息化课程改革培养“审计———信息”复合型人才[J].现代企业教育,2013(4).

[5]聂培超.六大举措强化审计人才队伍建设[J].人才资源开发,2010(4).

[6]卢加元.高校计算机审计实验室的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4).

[7]龚珏.我国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分析[J].科技广场,2013(2).

[8]张其镇.浅析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J].审计与理财,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