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改革实践(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英语课程改革实践(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英语课程改革实践(4篇)

第一篇:社会文化理论下英语写作课程改革实践

摘要:

写作课程是当前英语专业教学中急需改革的课程之一。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写作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回归写作作为社会文化实践的本质意义,且能够重新构建写作课程的理念和目标,促使学生的系统内语言和认知能够协同发展。基于此,分析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写作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探究写作课程的实践,分析写作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

社会文化理论;英语专业;写作课程;课程理念;课程实践

0引言

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语言技能训练、英语学科素养、思辨能力培养三维有机结合,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在当前背景下,写作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怎样进行改革,确实需要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探究和实践。写作是语言的输出功能,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国内外有关“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课题非常多,其中“写作能力发展中语言和思辨关系”引起了众多学术研究者的关注。社会文化理论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S.Vygots-ky)提出的,它主要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具体来讲就是人类认知的社会文化属性和语言在认知发展活动中的中介作用。社会文化理论的思想和方法为当前英语专业写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笔者尝试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辨析英语写作能力发展与思辨的关系,重新构建写作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写作课程的实践,剖析写作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初步成效。

1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构建的写作课程理念与目标

1.1学术写作是社会文化理论实践的具体活动

开展学术写作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写作基础知识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写作能力,还能够使学生的英语学科基础技能得到训练,更能够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培养。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了解学术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使学生的学术写作作品更具有价值性。

1.2改变学术写作的教学方式

学术写作过程不再采用“灌输式”讲解的方式,而是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种恰当的活动。整个活动过程中,中介、活动、语言活动交织交融,使学生的语言和认知协同发展,从而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教学生动形象,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促使整体素养得到提高。

1.3确立学术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

学术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会感知、诠释和概念化。学术写作教学中,必定会涉及到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学习,而是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复杂的、目标明确的活动中,促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思辨能力,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1.4学术写作涉及到的知识非常广泛

学术写作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抓住写作课程“跨学科”这一特点,帮助学生树立迁移意识,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近期来讲,能够使学生更为轻松地完成学习目标,提升专业素养;长久来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从容面对社会。从某种角度来讲,学术写作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实践活动。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学术写作课程教学过程,就是实现“语言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三维目标的过程,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课程实践的角度来讲,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通过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分析、自主探究的环境,且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而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课程教学目标。

2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英语写作课程实践

2.1社会文化理论作为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社会文化理论及其基本思想作为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对英语专业写作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它是指导框架形成的基本依据。在英语写作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学术写作是核心内容之一。因此笔者将以学术写作作为基础,对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英语写作课程的实践进行探讨分析。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学术写作就是一个活动系统,该系统的核心就是运用各种中介工具,如阅读文本、教师语言、学生语言等。具体来讲,学术写作教学过程中就是运用阅读文本、教师语言、学生语言等中介工具开展的教学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语言技能、认知能力、基础知识”三者的协同发展。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写作课程教学,师生在课堂上的地位都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被受者”,更不是问题的“回答者”,而是课堂写作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行动者”;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设计者”。这一教学主体的变化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英语写作教学的质量水平,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2立足实践,以学术写作为例,创新理念,完善教学体系

学术写作课程改革与实践的着力点和攻坚点就是:在教学改革和学院课程的整体框架下,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内心需求,创新和完善课程理念,树立恰当的课程教学目标,且能够通过课堂教学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学术写作过程,要选用恰当的中介工具,创设写作活动系统,激发语言、思维和社会三者之间的交互,实现基于持续性、密集型、一贯性语言中介活动的学术写作能力发展。实践是检验成果的最有力的手段,因此教师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对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英语写作改革的顺利进行。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中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实践活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3评估改革效果,跟踪调查,综合分析,健全评价体系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英语写作课程的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步,而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评价体系的评估作用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更进一步地提高英语写作教学。例如可以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定期对其英语写作能力进行一定的考核,并将考核的成绩进行分析统计,进一步确认英语改革的成效。在这一过程中尤为注意的就是在进行样本选择的过程中,应当进行随机挑选,且各个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应当包括在内,以保证跟踪调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对英语教学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对理论应用实际的效果进行考察,可以及时发现教学改革中的不足之处。当教师发现改革中存在的弊端之后可以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探讨,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制定可行的解决措施,为建立健全英语写作教学体系提供坚实的保障。另外教师在进行评估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估体系的科学性,避免由此引起的评估不准确,影响下一步教学改革的进行。

3英语写作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初步成效分析

3.1英语写作中,阅读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英语写作课程改革实践后,学生的语言复杂性和准确性都有显著的提高,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产出更为复杂的句子;使用的学术单词、句法都有所增加,且出错的几率大大降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大;写作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通过对比分析,课程对学生语言发展有积极影响。改革实践后,笔者通过访谈学习者了解到:改革之后的学术写作课程特点表现为阅读任务繁重,刚接触阅读材料时,会觉得难度很大,不知如何着手,但是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觉得越来越容易。这个过程确实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最终收获却非常丰富。可见,教学活动系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众多的阅读文本素材,且整个教学思路就是“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进而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是调节语言习得活动的过程。

3.2学术写作课程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

学术写作课程改革实践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感知,能够使学生明确课程教学活动与认知发展之间的自觉(self-perceived)关系。学术写作课程在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独立开展学术研究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整个系统中涉及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笔者常采用面谈、文献阅读、论文撰写等活动,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

3.3学术写作能力发展中学科阅读的中介作用

“读”与“写”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学术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科阅读的作用。学科阅读能够有效地体现理解、分析、应用以及评价等认知能力的综合发展。通过阅读文本材料,可以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完成由低级能力到高级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促使学生完成由记忆、理解到评价、创新的提升。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独立阅读”“撰写述评短文”活动,通过阅读与理解相关学科知识、学术写作特定框架和步骤,尝试应用所学去解读学科阅读材料并撰写述评短文。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一般会采用“师生间一对一或者小组面谈”“教师关于学术写作的基本技巧讲解和案例分析”“针对阅读包的‘独立阅读任务’”这三种中介活动,有效提高学生学术能力。

4结语

英语专业写作课程并不受广大学生的欢迎,甚至部分学生在学习写作课程过程中,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要认真对待学生的“学习焦虑”,防止其负面影响扩大,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写作学习。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课堂环境中的语言学习和发展是与话语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者相互之间及其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正是通过话语实践产生的。作为一线英语写作教育工作者,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课程改革与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成功的,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引起各高校的重视,给予支持;二是,立足实践过程,及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更要修正文化学习的引导和评价模式;三是,当课程理念变化引发教师教学生活变化时,教师必定会承担很大的压力,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教师压力,为教师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

作者:李茜 单位:黑龙江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顾世民.促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课程因素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蒋荣.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互动与第二语言学习者词汇习得效应的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9.

[3]牛瑞英.《第二语言教育中的社会文化理论:以叙事为纲的入门教程》评介[J].英语广场,2014,(8).

[4]罗荣.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外语课堂师生话语互动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

[5]江韦姗.外语课堂话语第三话轮对学生话语输出影响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0,(1).

第二篇:英语阅读课程改革内容依托教学探析

摘要:

为了解决高校英语专业在阅读课程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作者结合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透彻分析了目前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瓶颈状况,以及结合内容依托式教学法进行的改革。

关键词:

内容依托式教学法;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英语语言全球化,我国英语专业的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语专业改革也一直在迂回中前行,每一次的变化都反映出英语专业在社会变革浪潮中的定位及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了满足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复合型英语人才应运而生,许多英语院系纷纷设立了商务、新闻、法律等复合型专业,以满足社会对多面型人才的需求。但其课程设置仍以英语技能训练为主,复合型专业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反而造成了专业不专,英语不精的局面,所以单纯以顺应社会迎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课程设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英语专业自身的学科建设问题,更进一步凸显出英语专业工具化的倾向,使得英语专业再次面临“纯语言专业”的压力,以及专业学生的思想深度、知识结构及分析能力等发展不足的质疑。因此,从专业本身入手,注重英语专业人文教育内涵,重建学科架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及创造力才是根本。笔者从阅读课的教学实践出发,以“内容依托式”的教学理论为基点,结合我校学生学习现状和认知水平,分析探索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课程改革的可行性方案。

一、我校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英语阅读》是本科英语教学五个模块即听、说、读、写、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英语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注重教学理论研究的同时,还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处理理论知识与能力、学与用的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对我校四个年级的英语专业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学生对课程认知、态度存在问题。参与调查的所有学生都认为阅读课程在英语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有一半的学生认为阅读课程与精读课程比较起来相对比较枯燥,而且与精读课程的界限比较模糊不清,除了应对考试外,平时很少主动进行阅读。

2.阅读目标不明确,应用能力差,依赖性强。许多学生认为通过阅读课程提升阅读速度并掌握一定阅读技巧就是阅读课的目标,但对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理解水平、什么样的阅读速度不明确。对字典和老师过于依赖,过于纠结于不认识的字词句,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的把握,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往往等待老师讲解,而非主动解决问题,

3.阅读技巧应用能力差,体现在学生进行阅读往往带有“功利性”,对阅读速度的追求、字词的理解都建立在应试基础之上,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比如阅读新闻报纸杂志、名著小说等就完全无从下手,甚至看不懂。

4.跨学科、跨文化知识的缺乏。阅读材料中所涉及的领域广泛,要充分理解文章,除了具备相应的词汇量、文化功底外,还要有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学科知识。目前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只关注自己的语言专业功底,忽视了广泛涉猎的重要性,跨学科、跨文化知识的缺乏,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严重制约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二、以CBI为基础的课程改革

CBI是Content-basedInstruction的简称,内容依托式教学,它起源于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育,是一种将语言与内容有机融合的语言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教学重点从学习语言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学习语言(Brintonetal.,1989;Krueger&Ryan,1993;Met,1991)。这种方式不再围绕老师或学生为主体,而是充分对教材内容、学习的信息或教学内容进行钻研,给予充分关注,有利于学生自然而然地通过内容学习语言,把听说读写四种技能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此教学法最初应用于第二外语教学,用于教授目的语言环境中的移民或留学生,后来也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中。内容依托式教学法遵循三个主要原则:(1)学科知识为核心;(2)语言材料要真实;(3)要适应特殊学生群体的需求。在内容依托式教学中,内容主宰着教学,语言是通过内容习得的,通过真实系统的语言教学材料,可以为有效的学习语言提供语境。CBI通过提供各方面的语言材料满足学生学习语言的环境,把学生自身的认知、需求和兴趣发展联系在一起,使得学生在各种语言环境中更为轻松地系统地获得语言知识。

三、课程内容改革影响总结

各年级阅读课程的教材内容在遵循真实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按照不同板块不同学科划分,如分为语言、文化、文学、翻译和跨专业学科五个领域。目前英语阅读课程每学期32学时,各板块内容分别占用6学时左右。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层次有所差异,因为各阶段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也不同。低年级阅读课程涉及的各领域内容应以概念性、普遍性为主,重点在于阅读技能的培养和基础概念性知识的掌握;随着年级的升高,在语言知识难度加大的基础上,可通过深入、专业性的阅读篇章或材料来提升学生对各领域深入系统的思考及研究。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学生不仅能通晓语言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能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对各领域知识都有较深入全面的认识,并且逐渐发展成独到的见解。阅读课的课时有限,仅依靠课堂的时间远远不够,因此,教师可以提前布置或推荐相关领域的书籍或文章,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个延伸,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写作或论文。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内外表现进行期末给分,对学生起到促进激励的效果。“依托式”语言教学模式下的阅读教学在注重学生内涵式学习的同时,还能加强其动脑能力的开发,对挑战大学新生的“二元论思维”,打破应试教育的恶劣影响,帮助学生获得自主思辨与自学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作用重在启发、引导,使学习成为自主、思索、动脑和创新的过程,所以该教学方法适用于整个专业教学阶段,也不止局限于阅读课程。而且“依托式”语言教学法使学生在获得英语专业学科相关技能的基础上保证了其知识面的拓宽,从而能有效地缓解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不足的尴尬境况。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一定百分之百令人满意。但笔者希望能从阅读课程的教学中为“依托式”语言教学法在英语专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总结。

作者:谭异 单位: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常俊跃.《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实施效果的定性研究———用英语开设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影响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36-40.

[5]刘润清,吴一安.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本研究为吉首大学2014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成果,编号为2014JSUJGB21。

第三篇:英语课程改革更新教育运用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课程改革能否落实到实处的关键是能否把改革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广大一线教师能否把课改理念转化为日常教学工作的自觉行动。英语学科是课程改革中力度较大、困难也很大的一个学科,英语教师要把课改精神贯彻到英语学科的教学中,发挥教师在课改中应有的作用,把新课程课堂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下面我谈谈我学习课改的点滴体会及我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一课程理念,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

一、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意志,教会学生做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国家必然要积极主动在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英语便成了我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英语是一门语言,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寓思想教育与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中国人,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牛津版新教材中的每一单元都有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创造英语教学情景,实施分层教学与互动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情景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总和。语言和情景是分不开的,因为人们的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因此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英语大环境。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置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进行交际活动。这可以说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比如,我在教牛津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2SchoolLife这一单元时,我首先在班里开展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在本校的一些生活情况。然后要求每个学生把问题和答案整理在一张纸上,第二天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他们到距离较近的另一所学校去,要求他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向对方学校的学生进行采访,了解对方学校学生的学校生活,并做好记录,回来之后,再让他们比较两所学校学生的生活不同之处,并写成一篇作文,从而达到了本单元的教学目的。

三、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新教材

新教材里有许多单词、语法、活动、任务等,老师在课堂上往往教不完,而且好多学校班级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用新教材,如何能将教材内容按规定的要求教下去,这些内容确实困惑不少老师。我认为在理解课程改革的精神之后,创造性地与灵活地使用新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和灵活性地使用新教材,都是一个出发点,就是完成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同时结合我们自己所教学生、所处地方的具体情况来使用教材,并不一定要将某一单元中所给的内容全部都教出来,我认为教材中的主要内容跟课标要求直接相关的内容都是要教的,而有些较难的内容,比如歌谣或一些外国歌曲可适当地去掉。还有教材中内容的顺序是可以相互颠倒的,而不一定要按教材的顺序来做,比如牛津英语的每单元里都是先Reading后Gramma再Task,而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是先讲解语法知识,再学习Reading,然后再接触到Task。当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增加,补充教材。比如我们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上创造性地安排许多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自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改中反复强调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设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促使他们去积极思考,主动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思想。而恰当的情景设置,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有助于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创设情景教学法还可以使抽象的词语变得妙趣横生,枯燥的单词、句型变为活的语言。如:我在课堂上经常就故事、对话人物等展开小组讨论,给学生提供机会表达各自的观点,开展交际活动,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在此活动中学生开阔了思路,消除了心理障碍,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也敢开口说英语了。这样许多学生都有机会利用已学过的语言材料,结合所听到的语言内容,进行交际,逐步掌握新的语言知识,同时掌握了学习外语的实质———运用。

五、寓教于乐,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多种认识因素的协调连动使课堂教学形成良性运作过程。由于班级学生英语程度不同,要做到使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唯有从共同兴趣入手,才能取得“共鸣”,形成必要的课堂气氛。根据心理学理论,兴趣是儿童进行活动的主要动力。儿童的兴趣总是和一些积极、肯定的情绪相联系,它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可以降低儿童意志努力的程度,使其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一定活动内容上,并能唤起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有了兴趣,儿童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而缺乏兴趣的教学,尤其是单纯理智的学习,需要儿童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单一的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兴奋性程度高、意志力薄弱、注意力易分散、转移的儿童来讲无疑困难重重。此外,由于理智性的学习缺乏一定的情景和趣味,儿童始终处在羞怯、惧怕说错的情绪状态之中,影响儿童丰富的想象,不能充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思想,使儿童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牛津英语的教学中,采用快乐教法、游戏、全身性的反应活动、都能引起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兴趣,并能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加深记忆。

总之,要想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只有理解课程改革的精神,并将这一精神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为祖国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作者:商振宝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学校

第四篇:七年级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学体会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英语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传统的应试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为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得不结合新型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制定适合初中生的英语教学方法,推动英语教学进一步发展。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新课程英语教材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分析了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新课程;教学体会

在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环境下,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发展方向指导。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英语教学逐渐具有科学性、制度性的发展特点,但在具体的教材教学和教学策略上还存在部分问题,阻碍了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利用《新课程标准》的具体教学指引,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英语教学,为英语教学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

一、新目标英语教材存在的典型问题

1.词汇量较大

在新目标英语教材的词汇设计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词汇知识,以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材中单元词汇量为例,提供的词汇量对于刚开始接触英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困难性,容易致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

2.音标表较少

七年级的英语学习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而记忆单词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部分学生觉得记忆单词很难,主要因为对单词的发音掌握不全,音标的学习是记忆单词的重要途径。在新教材中,只有一个音标表,对字母组合发音规律没有作相关说明,对学好音标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师教学策略的问题

以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从新课程改革对七年级英语教学的调研活动为例,将相关学校作为考察对象,重点分析教师对英语教学的策略问题,以供教学参考。

1.教学课型不够完善

从调研活动的结果记录来看,部分教师没有全面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对英语教学的课型设置不够完善,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产生很多问题,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例如,某位教师在讲解“What’sthisinEnglish?”单元知识时,备课时以听力课为这次的课型,但在具体授课时,采取“先阅读、再学词、后听力”的方式,将本次上课的重点内容——听力放在了最后,对听力所耗费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2.教学环节缺乏层次

在幽默、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更加容易静心学习。教师为与新课程发展方向相统一,在具体英语教学中频繁设计教学活动,希望以此增加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但是,相关教学环节缺乏层次递进作用,致使教学过程显得颇为生硬、不流畅,教学效果并不明显。例如,在进行“Unit7Howmucharethesepants?”课堂学习时,教师利用半节课的时间,对单元知识进行“听录音、填资料”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只会导致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变得难以进行。

3.教学活动效果不明显

在新课程改革下,部分教师开展的英语教学活动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其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的教学活动存在两极分化严重现象:简单的活动太过简单,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不高;困难的活动太过困难,学生缺少相应的参加水平,更加不愿意参与。

三、对教材处理和教学策略的建议

1.适当增删教学内容

对于新目标英语教材的“词汇量较大、音标表较少”问题,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适当增加或删减部分教学内容,创建新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例如,以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材WordandExpressionsinEachUnit中的部分单词为例,效仿英语词典的设计,按照ABCD字母大小的顺序对各单元单词进行排序,结合具体的英语教学进程来安排学生记忆相关单词,将大量的单词分批记忆并及时巩固,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又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电子信息对教材中的音标进行扩展,建立每组字母对比音标表格,帮助学生学习音标,从而掌握相关单词的读法和含义。

2.增加标准课程学习

完善教学课型,需要从标准课程学习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整合,明确授课主体。例如,七年级上册的前几个单元学完之后,在学生完全掌握了26个字母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对关于“be动词”疑问句的知识进行备课。在开展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听力、阅读或者语法知识讲解为备课重点,选择一项作为讲课重点,如:“this\that\it的用法,避免课堂出现“多个重点”现象,有利于学生对语法或词汇的全面学习。又如,对英语日期表示法的教学讲解,可根据语言学习的“由浅入深”原则,从当天的日期学习延伸至周期、月份、年份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3.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的环节缺乏层次主要是由于教学目标设置不够全面,其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不明确,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进行具体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明确每节课的出发点,考虑语言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策略,开展符合适宜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新目标教材中“’Whenisyourbirthday?”单元学习为例,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可以采用“自报生日”的游戏活动环节,让学生大致了解每个人的生日时间,教师也可说出自己的生日时间,随机抽取一些学生的生日日期。等到上课之后,让学生用英语时间日期表达格式说出他们的生日日期,通过游戏来应用英语知识,如:August2nd,2015(2015年8月2日)。

总结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结合本文对七年级新目标英语教材和教师教学策略的分析,从“教学内容”、“课程学习”、“教学目标”方面来提出对策,让英语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发展更为长远。

作者:李萍萍 单位:安徽省怀远县永西学校

参考文献:

[1]包永宏.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1:139-142.

[2]本刊记者,张肇丰.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第十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6,02:18-21.

[3]张浩然.论小学生课堂中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1: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