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课程改革浅论(9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专业课程改革浅论(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专业课程改革浅论(9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数控专业课程改革

摘要:

我国教育部在相关文件要求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开展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有效强化,培养其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技术能力之外,还需要培养其职业素质。因此,在高职院校数控专业实训课程改革中,就可以积极运用5S管理策略,提升实训课程改革效果。

关键词:

5S管理策略;高职院校;实训课程

一、5S管理概述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与素养构成了5S管理,日本最早兴起本活动,将现场环境作为5S活动对象,从全局角度综合考虑生产现场环境,对相应的计划措施有效制定,以便有效提升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首先为整理,指的是分开需要与不需要的人、事及物,科学处理不需要的事物,促使生产现场得到改善;在整顿方面,定量定位需要的人、事、物,科学合理的布置与摆放生产现场需要的留下的物品,之后对需要的物品进行获取,对规章制度体系科学构建,完善作业流程;在清扫方面,则是要仔细清扫工作场所,修理出现异常的各种设备,保证其能够正常稳定运行。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有一定的灰尘、油污、铁屑及垃圾等产生于生产现场,进而降低设备精确度,出现较多的故障,甚至是安全事故;且在这样的现场下,人们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而通过清扫活动的开展,将赃物及时清除掉,提升工作环境整体质量。在清洁方面,清扫过施工现场后,则需要采取一定的维护措施,将现场状态给维持下去,避免有安全事故发生。在素养方面,需要对员工素养有效提升,鼓励其能够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度体系,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基于5S管理策略的高职院校数控专业实训课程改革

1.准备好实训物品。

上文已经提到,整理是分开必需品与非必需品,且将必需品放置于岗位上,方便学生开展实训操作,避免将不相关的设备或者零件运用到教学当中。教师、学生共同开展实训车间实训物品的整理工作。具体来讲,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开展:教师结合实训操作项目情况和需求,向操作场所整齐的摆放需要用到的各种零件、工具与设备,带离不需要的物品;指导学生向专用的零件架上放置不需要用到的零件,在工具箱中放置闲置的工具,在专用垃圾箱中放入废料,避免对实训操作造成影响。学生要结合规范,整齐佩戴工作服、工作帽等。

2.实训操作过程管控。

通过科学的整顿,促使实训操作场所保持在有序状态,这样学生寻找物品的时间能够得到显著节约。教师将整顿要求提出来,学生开展相应的实施。学生结合学号,对个人操作位置有机固定,结合实习项目,对实训操作任务有机明确,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共同配合,完成操作任务。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对不同实训项目的刀具放置位置有机掌握,完成了刀具使用环节后,需要在原位整齐放回,保证整体的统一摆放。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示范操作,之后结合操作步骤要求,发出相应的命令,学生结合教师的示范与要求,开展独立操作。完成了操作工作后,教师及时给予点评,保证实训教学的井然有序开展。结合操作区域的划分,设置若干个小组长,分组检查,且向教师统一反馈检查结果,根据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相应的调整完善措施。

3.科学管理教学物与环。

通过实训物品及实训环境的科学管理,能够营造良好的实训环境,促使学生们保持高昂的求知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提升实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首先,要对机器设备严格检查,科学整理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工具;对数控机床的铁屑有机清理,做好上油保养工作,学生要对自己的工位仔细清理,将存在的各种垃圾与灰尘等及时扫除掉;在清扫过程中,如果发现零件有损坏问题,需要及时记录和上报;如果有污垢存在,则需要对污垢发生源及时查明,且采取相应的解决调整措施。清扫实践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清扫标准科学制定,完善责任体系,明确学生责任;教师、组长需要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科学清扫与保养数控机床与部件。

4.实训教学过程管控。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组织教育工作;将5S管理要求的标牌悬挂于实习操作场所,督促学生认真学习5S管理要求;对摆放方法合理规定,结合实际情况,严格具体的规定工具摆放间距、次序以及位置等,利用比较醒目的卡片、字来标识工具的名称、用途等。利用黄线,将部分设备专用放置位置标识出来。将区域线合理划在实训室地板上,对各个责任区和责任人进行明确。在数控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中,一旦实施了5S管理模式,就需要长期贯彻下去,不能够半途而废,否则实习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5.做好人的管理。

学生的素养会对其成长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素养教育,促使广大学生能够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提升其综合素质,培养其团队精神。学生是实训教学的主体,且5S管理模式的实施,主要目的也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在实训教学开始时,组织学生对5S管理模式的内涵深入了解,对5S管理理论积极学习;在实践教学中,组织学生对采用5S管理模式的企业实地参观和调研,以便让学生切身体验企业5S管理模式和各种要求,更加深入的理解5S管理模式。督促学生严格遵守5S管理模式的各项规章制度,且综合采取检查、记录以及反馈等形式,对项目操作实践中每一个学生遵守5S管理要求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帮助学生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有机结合5S管理与实训教学,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5S模式实施之前,实训场地脏乱差,影响到实训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而通过实施5S管理模式,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端正,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能够自觉维护工作环境,提升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其综合竞争力。

作者:乔振华 单位: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制造工程分院

该文章为吉林省教育厅2014年度职业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教育视域下课程项目化教学与企业生产“5S”管理的融合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014ZCY135

参考文献:

[1]胡慧.高职数控实训改革的探析与实践[J].科技风,2015,6(10):123-125.

[2]石涛.“5S”管理模式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福建教育,2014,7(11):77-79.

第二篇: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浅析

摘要: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职业需求,对当前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做了调查,发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对策,希望探索出一条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职业需求;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

一、问题的题提出

在我国国际交往日益增多的现在,职业教育对于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提出了较高的教学要求。高职院校对于公共英语教学也进行了许多探索和研究,但并没有与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进行有效的结合。这使得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未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公共英语课应用性不强,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达不到行业需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没有真正地从高职教学的实际出发,没有充分地将生源的基础,以及就业市场对高职人才的英语能力和素质要求考虑在内,使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达不到学校的人才标准及将来的职业需求。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困境是,一方面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没有达到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学以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高职公共英语课程面临着被高职课程体系消减的困境。

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一)学生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招收的生源高考分数较低,尤其英语更是大多数学生的弱项。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非常薄弱,英语水平仍停留在初中阶段。多数高职生的词汇量贫乏,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比较弱。这种情况的存在,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吸收。同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少数学生英语成绩较好,可是在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忽略了学生基础不一的现状,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同基础的学生使用同一套教法,参与相同的课堂活动和学习任务,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知识要求,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教材资源落后

教材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目前市面上的公共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但教材内容多半适用于大学专科或本科学生水平,而真正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公共英语教材并不多,难以辅助课程教学。有些学校忽视了学生的英语基础,选取的教材难度偏大。另外,教材的选取上,只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与专业相结合,从而忽略了学生英语技能的提高,无法满足未来的职业需求。

(三)教学方法单调,评价方式单一

根据对目前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仍采用的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教学方法,即任课教师对教材每一单元的单词、句式和课文内容进行逐一讲解,学生的学习以做笔记和重复操练为主。师生间互动较少,主要以课堂提问为主。与学生未来的职业联系不大,难以达到行业要求。

三、适应职业需求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策略

(一)理论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专门对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课程改革做了精辟论述;职业教育应该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和教学应该由学科型教学转向能力型教学,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结合专业要求及职业岗位上职业能力的需求,对现有的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专业课程服务,从而实现以能力和素质为本位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

(二)课程改革目标

高职教育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目标,是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而制定的。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如下:1.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语言交流能力。2.学生应该掌握本专业以及专业相关领域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英语语言技能和应用能力,为学好专业打好基础。3.面向学生的终身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提高、学习交流、与人合作已经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的持续发展。

四、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思路

(一)分班教学,因材施教

为了加强高职公共英语的针对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差异,应该对学生实行分班教学。在大一新生入校时,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摸底,然后根据英语成绩来分班。这样每个班的学生英语水平相当,不会造成心里落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每个班的任课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设计适合本班学生水平的课堂活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技能。

(二)课程体系的设置

高职英语教学应与职业需求紧密结合,课程体系的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首先,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要突出专业特点,增加相关专业最新的知识与信息的介绍,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或补充。其次,将公共英语教学融入到职业教育中,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为了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笔者对大一4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口语表达水平很差,89%的学生英语听力水平低下,大多数学生对于笔试题目尚能应付,但是听不懂听力语言材料,做听力练习题,只能碰运气。平时课余时间从来不练习口语,开不了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外籍教师交流也有很大困难。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对于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设置,可以采用“2+1+1”模式。高职公共英语一般周学时为4课时,我们可以用2课时来上综合英语课程,主要训练英语基础知识要点和基本语言技能;1课时用来做听力专项训练,因为听力的好坏决定了是否能与别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听力的训练可以为口语表达提供良好的基础;最后1课时是口语课,用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或者在每学期开设口语作为选修课,为喜欢口语和想说好英语的同学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三)实施项目化教学,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专业的职业属性,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主流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最本质的基础,也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本质特征。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在做中学”。要以职业教育的理念来引导课堂教学,把单纯为了考试分数的应试课堂教学变成符合职业教育理念的应用型课堂,教师应该把公共英语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教师在项目化教学中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开放性、职业性和可操作性。比如本校使用的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主体是interview(工作面试),教师首先可以抛出导入型的问题:假如你毕业后到一家公司参加面试,面试官用英语和你交流,你应该怎样应对?由于高职生词汇量少,语言组织能力差,教师可以先把与工作面试相关的词汇与常用句型介绍给同学们。然后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让他们分别扮演企业招聘者和求职者的角色,来模拟整个面试的过程。教师可以在一旁指导学生,从而使学生掌握求职面试英语交际的技能。

(四)考核方式多样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把他们培养成适应职业需求的人才,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我们应该以过程性评价来取代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堂出勤率、笔试测试成绩、英语词汇掌握程度、口语表达和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同时评价的形式可以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使其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完善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指导公共英语课堂教学。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学校的管理部门要统筹规划,不仅只为专业教师提供各种到校外、国外进修培训的机会,也应该选派公共英语任课教师到国内外相关的本科院校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并且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训。公共英语教师在专业实训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双师”素质,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行业英语的教学水平,以满足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要建设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心,人员稳定,结构合理,专业技能强,教学效果好的“双师”教学团队。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应该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开发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融为一体,以实现“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新理念。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语言知识、职业技能、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投身其中,从现在做起,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而贡献力量。

作者:胡媛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杜鹦.基于职业需求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及其策略探析[J].海外英语,2014,(1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周丽丽.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杨修平.基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3,(4).

第三篇: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率较低,但是社会上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需求又很大。这种供需特殊矛盾表面上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对计算机所掌握的知识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建设滞后于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已经逐渐的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比较低的几个专业其中的一员,但社会上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需求还是很大。通过走访市场发现,这种毕业生充裕但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的现象是因为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对计算机所掌握的知识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现在的计算机教学应该逐渐的朝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注重实用性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将来的教学主要目标需要把重点放在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从实际出发的两个主要的方面来培养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在高职院校中的学习以及实践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来体现学生本身计算机能力方面的提升,并且在需要此类型人才的计算机职业技能水平方面达到令用人单位满意的效果。这也是整个教育行业对学生所需要达到的水平和任务完成的一种体现。这不仅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以后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既要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又需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更是要考虑到现在高职学生的特点。计算机教学改革需要改变以往“全方位”的教学模式,逐渐以“定向培养,专业培养”为最终目的。需要建立“书本知识为辅,实践教学为主,重点突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目的、开课计划、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实施改革。

一、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与学科教育是不相同的教育,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应用类型人才,这种人才需要具有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实战技能。这才得以在其从事服务,生产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等具体岗位时,能将其所学发挥到极致。高职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大多数都是在所从事岗位的第一线负责具体工作,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更加应该抓住市场经济比较突出的方面进行实战教学以及定向的专业教学,使得培养的高职学生更加符合市场需求。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也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和社会需求。高职教育课程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为实现特定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和训练内容及其安排的总和[1]。现在来看我们所开设的高职学生课程体系,往往是本科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的精简版本,学科化非常明显。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的计算机专业高职学生专业技术不够熟练,实战经验严重不足,从而导致用人单位还需要针对市场需求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学生再次定向培养,不能达到用人单位所说的一步到位的招聘需求。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科学技术课程体系,不应该是参照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进行简单的复刻、删减或增加。应该是顺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参照,以就业为向导,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来建立。对于课程体系的改革,可以大胆的进行创新,譬如可以邀请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行业专家、学者、用人单位一同来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所学课程的新颖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解决了所学无所用,和用人单位急需专业计算机技术从业人员的需求。

二、教学环节

高职教育当中的传统教育方式是以黑板式的授课方式为主,上机实战的教育方式为辅。随着现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深远,这种老式的传统授课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创新改革迫在眉睫。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等方面具有重要支撑作用[2]。新的教学方式应以技能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为主,书本知识为辅的教学方式进行。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课程结构以及应用能力应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要目的,要做到的不是大面积撒网式的多开课程,多学课程这种教学方式,而是要有针对性的注重一种技能的专业性培养需求。一定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开设有特点的专业课程。虽然每一名教师的授课方式都不尽相同,多样化的可能性极大,但是在我们实际教学过程中,都会发现学生最缺少的就是学习兴趣。一旦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一段时间和学生反复沟通发现,每个学生在与我沟通的过程中几乎都会有二个共性。其一,大家都认为授课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比较枯燥乏味,照本宣科,使得学生们在听课过程中丧失学习乐趣。其二,就我们学院所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来讲,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讲解已经淘汰的知识,含金量并不高,譬如操作系统,键盘鼠标,多媒体设备等等一些已经过时的知识。现在计算机是一个很常见的多媒体设备,这种多媒体设备对学生们来讲已经不再陌生,绝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活当中计算机对学生们来讲已经不再是一种新生事物。一个不再新颖的事物对现在的学生来讲已经不足令他们产生兴趣,更何况教师们在课堂所讲授的课本知识已经是当下不再流行,或者说已经是淘汰的产品。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光要靠教师在课堂的讲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也就是课本上也需要仔细考量。

三、考核环节

由于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在学习上处于一种弱势状态,如果照本宣科的按照本科院校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一定会出现大量的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不合格的情况发生。这样就更加打消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考核方法要进行重新设计。传统教学理念中的纸质试卷的笔试考核方式对学习计算机的学生来讲,考核的内容过于死板,考核方式并没有考虑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殊性。这种考核方式仅仅注重于书本上的书面知识,而计算机这种行业恰恰注重的是上机操作的实战能力,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环境下计算机行业的从业人员应是应用技术型人才。转变考核方式才能体现出计算机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核心价值。考核方式可以按照综合考评来进行,根据所学科目不同,可进行笔试与上机考试按照不同分数比例计算最终分数。例如:计算机故障诊断、网页制作、PHOTOSHOP等等学科,上机实践分数可占试卷总分数的70%,而笔试部分占试卷总分数20%,考勤占试卷总分数的10%。而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导论等基础课程,可以把笔试部分的分数相应提高。但绝不能简单固化的一贯认为考试就一定要以书面卷面的纸质答题方式来衡量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是否达到合格的标准。

四、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是否能够培养出顺应时代潮流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在高职计算机教育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3]。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应用技术型人才,所以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是“专“,而不是“广”。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具有定向技能知识培训的素养,只有授课教师具备定向技能知识培训的素养,才能够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来为学生授业解惑。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解决社会对职业计算机从业人员有大量需求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先从师资力量抓起。一定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研究、调研、聘请行业内知名教师做公开讲座等等一系列有可能提高高职教师自身行业水平的活动。为了提高任课教师的职业水平,应该加强专职教师的实战操作能力,从企业当中聘请一些从事计算机行业的资深人员为专职教师进行专科培训,让教师的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战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在教学方向的能力。一定要在计算机的软件、硬件、网络安全、多媒体等多方面培养出一批骨干力量,一批学科带头人,让涉及计算机的每一门学科的学科带头人都能够做到专人、专攻、专研、专强。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教育与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出高素质的,奋战在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第一线的技术工种,况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在,这种专业素质性人才缺口极大,抓住市场需求把高职教育中的计算机专业进行大胆改革,加快整个行业的变革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和高职学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今天的高等职业教育已近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作用和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对加快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4]。只有我们大胆的迈开步伐,在改革当中不断地摸索前行,不断总结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才能结出丰厚的果实,高职计算机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高标准、严要求、具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行业人才。

作者:?福军 单位: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理论与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9.

[2]林宇.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3]顾明远.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4,(6).

[4]王红喜.对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些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1-2).

第四篇:高职汽车营销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

摘要: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实践型技能人才的基地。就现实情况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存在基础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以汽车营销专业为例,结合当前生产实际,整合汽车技术与营销服务的相关内容,采取项目化教学,并借助技能大赛检验项目的实施效果,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关键词: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专业间的差异性和对应岗位的具体要求,进行课程改革与设计[1]。校企合作,共同设置专业课程,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强化职业能力和提高技术水平。近年来,汽车保有量爆发式增长,汽车行业、企业需要更多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汽车营销专业优势明显,如教学成本较低,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良好等[2-3],高职院校纷纷开设汽车营销专业,但因时间短,经验不足,对其教学模式的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笔者结合汽车的生产实际,借助于技能大赛,整合汽车技术与营销服务的相关内容,实施项目化教学,效果良好。

1研究内容

汽车营销专业“项目+竞赛”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将教学内容项目化,以竞赛的形式完成教学工作任务[4]。将总的教学任务分解,重构为多个项目,再细分为多个子项目。以子项目为支架、技能大赛为载体,让学生沿着支架慢慢爬升,最终完成学习任务[5-6]。以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项目为例。在汽车销售综合技能竞赛中,采用情境演示的方式,即在真实的汽车销售场景下进行汽车销售全过程的演练和展示。主要考核选手对销售流程的熟悉程度,面对不同类型、背景的顾客时销售技能或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个比赛项目全面考察选手的汽车销售技能,主要考点有商务礼仪规范、汽车销售流程、车辆介绍规范与技巧、交流沟通与话术、解答与应变技巧等,要求选手业务娴熟,熟悉汽车销售业务流程,商务礼仪规范,能灵活运用销售技巧,具有语言沟通和应变能力。针对以上考点,整合“汽车商务礼仪”“汽车商务沟通与谈判技巧”“汽车销售实务”等课程内容,确定典型项目,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模拟真实工作场景,采取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体验性学习,进而完成项目任务,提升操作技能。课程考核以传统的考查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笔试为基础并加以改进,形成以项目任务为基础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体系,即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能力考核与职业素养考核相结合,重理论,更重实践,强调综合职业能力考核。这种教学模式变被动学习模式为主动实践过程。以项目为实践导向,按照职业能力的要求,以适度为原则,以任务为导向,不断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创新型人才。参加技能大赛,与其他院校的选手同台竞技,看到差距,认识不足,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学习,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可以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企业、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实践

2.1教学模式

整合现有的汽车营销类课程内容,采用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新型教学模式,融入新的教学方法,分专题进行实践教学,寓教于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模拟汽车销售顾问这一工作岗位的工程流程,设置多个模拟现实的教学情境,以“项目+竞赛”为主线,构建一系列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项目,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下提前接触实际工作岗位,以便就业后可以快速适应岗位、进入工作状态。以“项目+竞赛”为载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使用大量的视频、音频等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程内容、完成项目任务。难点内容通过情景模拟、项目竞赛来突破。最后,采取技能竞赛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采用这种模式学习,学生更积极、更主动,综合能力提升得更快。这种模式非常适合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专业。汽车服务企业在员工培训、考核、晋级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以激励员工提高职业素养。

2.2教学案例

汽车营销专业的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以“汽车商务礼仪”课程为例,模拟汽车4S店销售接待岗位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分别以销售接待人员和顾客的身份进行模拟训练,在实际演练中学习课程知识,掌握商务礼仪,提高服务水平。“汽车商务礼仪”课程涵盖了汽车售后市场服务行业岗位所需的礼仪素养,具有行业通识性,是汽车营销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这门课程的对接岗位是汽车4S店的销售顾问、服务顾问等。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强化尊重与遵守职业规范的意识,培养积极心态和亲和力,提升销售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应变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礼、知礼、用礼,能正确使用规范的商务礼仪完成汽车销售、维修、保养等接待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汽车企业服务人员接待礼仪标准,接待得体。2)能够根据不同场合的需求打造个人形象。3)能够在职业场合正确运用体态、表情向他人传递礼貌和尊敬。4)熟知商务会议礼仪规范,能成功策划和组织各种商务会议。5)熟知社交礼仪,做到以礼相待,树立良好个人形象。6)熟知电话礼仪,接听和拨打客户电话时礼仪周全。教学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以汽车4S店的工作场景为载体,模拟汽车4S店销售接待岗位工作情境,以工作标准为规范导向,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现场训练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等。首先,学习职业着装。要求学生身着职业装进入课堂。从女士、男士的着装要领开始,让学生自查或互查自我形象和仪容仪表,发现不足并完善。在此过程中,系丝巾、打领带是难点,可以让学生反复练习。通过学习,学生熟悉了这个职业的着装要求,也熟知了仪容仪表等相关礼仪,可以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具有良好职业形象的汽车服务人员。其次,重点学习职业仪态。学生在合适的工作场景中学习职业仪态标准、规范,并大方得体地出现在客户面前。师生一起,身着正装,反复练习站姿、坐姿、行姿、蹲姿,共同领悟注视礼仪的规范要求,互相鞠躬以示尊重。这些项目内容的设定与江苏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项目高度吻合,可以为学校选拔参赛选手提供参考。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在参赛时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在课程的考核中,采用理实一体化考核模式。理论考试中,重点考核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内容包括职业着装要领、迎接客户礼仪要领、自我介绍礼仪要领、交换名片礼仪要领、引领客户礼仪要领、引导客户至客户休息区接待要领、道别客户礼仪要领等。实际操作考核中,设置一项工作任务,内容是接待客户、引领客户到客户休息区、送别客户。要求学生以汽车4S店销售前台接待的身份完成上述工作任务。整个考核流程包括迎接客户、自我介绍、交换名片、引领客户至客户休息区、给客户示座、为客户提供饮料、为客户介绍休息区、与客户道别。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教师给予一定的分数,作为实际操作考核成绩。

3教学改革特色

3.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高职教育的现状是学生高考分数普遍不高,缺乏自信,学习兴趣不浓。很多学生是因为成绩不理想才来高职院校学习的,对学习目标认识不清,对未来前途信心不足。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存在迟到、旷课、课堂上睡觉、玩手机、不带教材等现象,这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以往的教学套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被动听课、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少互动。这种方法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汽车营销专业的课程而言,并不合适。将汽车营销专业相关课程的内容重新整合,形成一系列项目任务,并以技能竞赛的方式来完成,形成“成果驱动+任务驱动”双核心,让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项目操作,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新技能。

3.2职业标准列入课程考核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专业对应的主要工作岗位是汽车销售顾问、服务顾问等。在教学中,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即汽车4S店,融入企业理念、文化,营造企业工作氛围,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将与汽车销售顾问、服务顾问等岗位有关的知识点,如汽车商务礼仪规范、汽车销售流程、车辆介绍规范与技巧、交流沟通与话术、解答与应变技巧等融解在具体的实践中,并在考核中体现。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更多的是灵活应用。学生提前接触未来工作岗位,熟知操作流程,可以让他们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就业后还可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缩短实习期,早日成为优秀员工。

3.3小组合作学习课程

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将不同层次、不同特质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加强合作,发挥群体的协同作用,共同完成项目技能比赛和特定的教学任务。

4结束语

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主要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项目+竞赛”的学习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汽车营销专业相关课程,使他们早日成为面向市场的“能胜岗+能转岗”的汽车营销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作者:金立江 单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汽车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郭琳.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汽车营销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3(1):88-91.

[2]傅军,马静.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的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初探:以安徽汽车营销赛项为例[J].巢湖学院学报,2014(4):156-159.

[3]郭琳.基于专业技能大赛的汽车营销教学改革研究[J].交通职业教育,2014(2):22-24.

[4]王洪广.高职汽车营销技能竞赛项目选手选拔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5,13(1):224.

[5]陈引生,王海蓝,刘蕴青,等.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汽车营销技术》教学中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2(85):159-161.

[6]唐小洁.《管理学基础》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32(4):57-58.

第五篇:高职分析化学课程改革探讨

【摘要】

《分析化学》是高职教育体系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提高高职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企业用人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化学分析》课程亟需进行优化和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所借鉴价值。

【关键词】

高职教育;分析化学;课程改革

一、前言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人才的使命。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的目标不仅是理论知识的讲授,更重要的是实践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分析化学》是高职食品科学、粮食工程以及生物科学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打好化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化学分析和检验工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一直以来,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化学分析》课程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在很多高职院校,该门课程的教学依然沿袭本科教育的教学方法,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有的教师依然采用黑板板书等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的记笔记和听讲,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始下降,教学效果不理想;有的教学内容过时和成就,已经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的现象十分普遍,往往是教师先进行实验演示,然后学生进行模仿,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高职《分析化学》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亟需进行课程优化和改革。

二、高职分析化学课程优化措施

1.实施分层次教学。随着高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不同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个性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化学分析》课程通常在大二阶段开设,课程较少、内容较多,有的学生反映跟不上进度,丧失学习的信心,最终自暴自弃;有的学生反映学习内容较为简单,缺乏努力探究学习的兴趣。鉴于此,高职《化学分析》课程应该提倡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入学时的成绩,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A层次学生学习基础差,对该课程学习缺乏兴趣,对这部分学生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简单化和实用化,循序渐进,慢慢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对化学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对其提出较高的要求,鼓励他们组建化学学习兴趣小组,了解一些分析化学领域的前沿知识,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通过分层教学,让所有学生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2.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人才培养标准不断提高。首先,完善讲授法。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不是彻底摒弃讲授法,而是教师在讲授知识时,不能简单的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参与权,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提出建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积极采用案例教学、对比教学和启发教学等方法,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注意分析化学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如结合饲料分析中钙含量的测定,可采用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等方法,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较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既增强了授课内容的系统性,又拓宽了课程知识面。另外,《分析化学》课程有较多的概念和公式,这些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单从字面上理解有些困难。

3.完善课程评价方法。高职《分析化学》课程现有的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试卷考试,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因此,应该改变单凭期末试卷来评价学生的考核方法,增大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的考核,由以往的终结性考核过渡为过程性考核,考察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表现,成绩的分布上可以是平日成绩占20%,实验操作表现占50%,期末考试占30%,通过这种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主体也应该多元化,由教师单独评价过渡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避免主观因素在评价中的影响,尽量客观真实的反映出学生在这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

4.实施工学结合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安排一些与生产实际相关联的内容,组织学生到校外粮食、油脂加工厂、牛奶厂、酒厂等单位参观实习,让学生熟悉职业化的工作场景,认识到《化学分析》课程的重要性。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成功的体验感。教学实践中,应积极与用人单位共建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逐步形成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内,学生以学生的身份,接受各种专业知识的教育;在校外,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生产实践活动中,了解相关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这样有针对性的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和。这种教育模式的实施,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结语

总之,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学分析》课程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操作能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李瑾 单位: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朱英华综合素质与技能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重要性的调查与思考.时代教育,2010(5).

[2]张旭浅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就业能力的提高.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7).

[3]沈萍.高职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初探,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4]光伟,蒋珍菊.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2007,23(3):75-76.

[5]李祥,黄宁选.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改革探.大学化学,2003,18.

第六篇:高职实用广告写作慕课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

实用广告写作课程推行慕课,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提升教师团队水平,强化教学效果。实用广告写作课程进行慕课改革将教学模块细化成一个一个“碎片化”的知识点,以短小精悍的知识点形式进行讲述,让学习者在网络上自主选择感兴趣或没有掌握的知识部分,是一种更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效率更高。

关键词:

慕课;实用广告写作课程;教学改革

一、慕课的特点及推行现状

慕课是一种大规模的在线课程教育,将教学以视频形式为主通过交互功能的网络课程免费到互联网上,让感兴趣的学习者自主点击学习视频,可供反复观看的学习形式。慕课教学源于萨尔曼•可汗的“翻转”课堂,他将数学辅导内容制作成10分钟以内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课后自行观看视频学习,再到课堂上与老师进行互动,接受教学指导。2012年网络课程专家特龙在私立教育机构推出免费课程,受到大众欢迎,之后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发起“教育在线”的网络课程系统,搭建教育平台提供免费网上课程[1]。2013年慕课教育开始在中国流行,学术界就慕课召开相关会议、论坛,各大高校对慕课进行研究,并建立慕课联盟,影响到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各阶段,基础教育领域也涉及慕课教育。

二、高职实用广告写作课程慕课的意义

高职教育从1980年开始推行,已经有30多年的历程,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突出应用,重视实践教学,教师主要是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行业人才,与社会用人部门有紧密合作。当然,现实教学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变成了本科教学的压缩饼干,或者是中专的发面馒头,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高职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成为一种本科式教学模式的延续,还是学生课堂听、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具体到实用广告写作课程教学,该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已经开设多年,教师教学丰富,皆为双师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有一定的行业从业或实习背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如引入真实案例、进行竞赛教学等,这些都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进或提升,真正面对开放的高职教育,对有学习需求的人员都能进行高等教育技能培训要求时,能否满足其各种学习需求。

(一)实用广告写作课程推行慕课,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慕课最大的特点在于网络教学,充分尊重学习者的学习自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学习需求对不同课程进行注册学习,在慕课的各相关网站,学习者通过选择相关课程进行自主学习,不受时空限制,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及学习地点,无须走进教室听教师讲课,学习者没有考试压力,无须为做作业烦恼,是否参与讨论或获取相关资历证书都取决于学习者的自愿。实用广告写作课程推广为慕课教学模式,有利于广告从业人员进一步获得广告活动中的文本创作所需技巧培训及开拓其思维方式,同时,不受时空限制地选择学习,也没有考试压力,感兴趣者点击学习,开阔视野。

(二)实用广告写作课程推行慕课,有利于提升教师团队水平。慕课教育与传统教学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在于,慕课教学基本属于团队教学运作。传统教学基本是课题教学,一个教师在教室面对多名学生进行教学,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各自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即使在高职院校推行课程标准制度,教师讲授的理论框架基本相同,但是每个老师面对的不同学生所讲授的内容、练习都会有所不同[2]。慕课教学则不同,一门慕课基本是由该课程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首席授课,同时配以助教和技术人员,多方合作实现网络课程呈现。该团队涉及课程设计、视频录制、课堂呈现后期处理等,同时根据在慕课平台的答疑、讨论作业批改任务,完成教学相关的数据分析及调整方案设计。实用广告写作课程要推行慕课,需要强大的教师团队,以教学骨干为主,辅以助教和视频编辑人员、数据分析人员等,对教师团队有相当的要求。

(三)实用广告写作课程推行慕课,有利于强化教学效果。高职教育的理念和慕课教学是一致的,让更多人获得受教育权利,高职实用广告写作课程教学主要针对高职在校学生,通过推行慕课教学,可以将课程放到网络资源中,让更多人接受相关教育,强化了教学效果。

三、高职实用广告写作课程如何推行慕课

实用广告写作课程是高职院校传播与策划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综合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高职院校实用广告写作课程实践性非常强,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经过不断改革摸索了非常多的经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通过走访实际广告公司的工作流程确定实用广告写作课程的基本模块,通过引入真实竞赛项目,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与传统课程不同,慕课是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对碎片时间管理下的新生事物,将碎片时间整理为学习时间,通过10到20分钟的教学视频展现,以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为重点,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学生学习知识点后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如果未能一次性听明白,则可以反复观摩教学视频[3]。实用广告写作课程涉及广告调查报告写作、不同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书写作、提案和广告合同写作,内容较多,将课程模块再细化成一个一个“碎片化”的知识点,以短小精悍的知识点形式进行讲述,理论上是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际上也能让学习者摆脱冗长枯燥的理论学习,短小精悍的知识点反而能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网络上自主选择感兴趣或没有掌握的知识部分,对已经掌握的部分则可以忽略不看,实际上是一种更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效率更高。内容确定方面必须是集中在10到20分钟的讲解,让学习者随时利用时间随地进行学习。例如,广告策划书写作项目在推行慕课教学中,我们可将原有课程中的广告策划书写作格式、广告策略单解读、市场环境分析、营销策略提案、创意策略提案、媒介投放、媒介预算几个重要的知识点都进行碎片化整理,具体而言,在广告策略单解读中,10分钟的视频教学主要集中在如何研读广告策略单,重视策略单中的广告主题、品牌调性,结合广告主题、品牌调性及产品特色,为广告策划书拟定一个核心概念,拟定核心概念的技巧、方式和方法。这样既生动有趣,在讲课的同时,又能让学习者了解到整个广告策划书写作项目中所有内容确定(包括后面的市场环境分析、营销策略提案、广告策略提案、媒介投放和媒介预算等)都离不开广告策略单,特别是广告主题和品牌调性,核心概念确定后,整个广告策划书的基调、内容基本确定。实用广告写作课程教学的内容确定是慕课教学的重要一环,但是视频制作也需要各种人才加入该团队共同建设慕课课程。因此,制作过程也有所讲究,是制作成像百家讲坛似的平实单光影、音响效果讲究的形式,还是融入各种蒙太奇手法丰富的电影式的形式;是让学生出镜表现课堂互动,还是无须出现学生形象,是教师在演播厅录制课程还是就是课堂实录实地拍摄,是教师不出镜只有声音和板书还是教师出镜结合各种特技技巧,这些都需要实用广告写作慕课课程教学团队的技术人员加以考虑。结合国内各大高校慕课开展情况及观摩优秀慕课课堂给予实用广告写作教学团队的启示,本团队调研发现,慕课课堂一般采用演播室录制、录屏软件录制和课堂实录三种方式[4]。不同的技术方式会影响慕课教学效果,采用“PPT录屏+手写板板书”这种方式不需要专业摄像人员,团队两三个人即可DIY完成实用广告写作课程的慕课教学视频设计,参与者均感觉较轻松,成本也较低,比较适合高职专业教师采用。

四、高职实用广告写作课程推行慕课注意事项

(一)明确实用广告写作课程推行慕课的目的。如今较多的教育机构学术团体为推行慕课进行各种评奖活动,自上而下的推行方式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学习慕课及参与慕课制作的积极性,但是纵观各制作慕课的教师基本为竞赛而制作慕课,并未真正思考制作慕课的目的究竟何在,制作出的慕课最终只有评委观看,没有为真正的学习者所使用。实用广告写作课程推行慕课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学习者团队,让更多广告写作者在遇到广告写作过程中有困难时想起来通过网络短时间的培训有所收获,另一方面,是为提升实用广告写作课程教学团队整体水平而为之。

(二)内容设置要精益求精。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基于实用广告写作课程设计的慕课内容更讲究,不是课程教学的压缩饼干,应该赋予其新的内容。面对网络自主学习者,其可能是在广告行业的工作人员,也可能是别的专业人才对广告写作兴趣较浓厚,有各方面的知识背景,此时,实用广告写作慕课教学内容更应该精品制作,内容设置要精益求精,较之传统教学内容更生动有趣。

作者:曾红宇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管理系

参考文献:

[1]宋专茂.慕课何以致高校教学方法革新[J].复旦教育论坛,2014(4).

[2]王毓?,王颖,王海莹,肖庆顺.慕课的缘起与特性考释[J].当代教育科学,2015(14).

[3]李兵.慕课在农业机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6).

[4]李晓明,于青青.一种低门槛慕课视频制作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5(1).

第七篇:高职语文课程改革探究

摘要:

进入新时期以来,高职语文经过了较长一段时间的改革之后,其教学效果与学生实际运用所需的技能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落差。文章以应用研究的视角,从适应职业能力需求的角度,分析高职语文改革的现实困境,并从课程改革的建设环境、建设本体两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建议,以期实现高职语文在职业教育中应该创造出的实效性价值。

关键词:

课程建设;高职语文;职业核心能力;适应性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形式,它特有的职业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公共基础课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存在着差异。新时期的高职语文进行了多措并举的改革,涌现出了一批值得借鉴与推广的课改成果,但是也有不少教学改革措施“叫好不叫座”,没能取得实质性的改革成效,徒有热闹喧嚣的外表而最终流于泛泛。就植根于职业教育园地里的高职语文来说,归根到底,如何与职业需求相结合是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当前高职语文改革遇到的瓶颈分析

(一)课程目标“高大全”实则难以负重

纵览近年来的高职语文改革,在明确其课程目标上,几乎无一例外先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接着就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陶冶性情、启蒙心智、丰富情感世界和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有的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学品读鉴赏能力。这样的目标对于72个甚或36个学时的高职语文课程来说,过于“求其全”,这样“面面俱到”的课程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几乎无法实现。如若完全实现,则需要长期、系统的专门培养与潜移默化的多方渗透,即便如此,这样过于理想化的培养目标也非语文一门课程就能实现。

(二)游离于专业之外使学生对其接受度不高

不少院校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只是关注自身,而没有放眼到其所对应的学生所学专业的范围,没有很好地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加上语文能力的获得绝非一朝一夕,语文能力的运用也不像专业技能那样来得直接明显,种种因素导致了学生没有兴趣,没有热情,觉得高职语文课程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未来从事的岗位没有丝毫关系,只是摆设罢了。游离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之外的高职语文,学生疲于学,教师疲于教,一些学生仅满足于获取学分。

二、适应职业需求的高职语文改革的意义及必然趋势

(一)高职语文职业需求适应性改革的意义

高职语文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本科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应该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紧密联系,为学生立身处世、处理事务、社会交际打基础。它不仅是“语文”更是“职业语文”。大学语文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发挥的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作用,一般定位在人文通识教育上;而高职语文则要满足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要侧重在语文学科的应用性作用上,在“高大全”的课程目标定位上应该大胆取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需要的语文能力”,要让学生能够“用”起来,所谓“学以致用”,为学生的生活和工作岗位能力服务,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适应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是高职语文课改的必然趋势

高职语文唯有改掉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面向并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才能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课改之路。工具性应该是高职语文的基底,继而呈现出通用性、职业性的特征,才能够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在未来职场中运用语文沟通交流、获取及传递信息的能力。高职语文要有职业的适应性,意味着不仅给予高职学生适应职场中交流表达的需要,更要使他们适应岗位和岗位外拓展或转换的需要,能够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因此,突显职业特色,是高职语文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深度课改的必然命题。

三、高职语文基于职业需求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课程深度改革的环境视角分析

1.建立高职语文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

二零一四年九月,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语文(征求意见)》(适用高职学生三年学制)定位高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是智识教育的重要课程,是集人文性、工具性、思想性于一体的高职高专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要依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坚持以能力培养为重,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职业生活所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应用写作能力、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这样的课程目标定位比较清晰,重点加强语言文字能力和应用水平的培养,加强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训练;坚持以发展为本,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身心全面发展。

2.构建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测评体系

高职语文课程标准的建立要与其相对应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确立课程测评体系要积极参考课程所对应的专业岗位(群)最新的人才标准。在专业实训、顶岗实习期间,高职语文要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到专业“岗位认知”“岗位体验”“岗位实习”等环节之中,语文教师要定期到学生所在的实习实训单位,指导学生进行真实职业场景中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等操作,帮助和督促学生做到语文能力的学以致用。要结合专业实训、顶岗实习和职业体验活动,发动企业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一起开发并实施项目测评,参与到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综合评价上来。例如,建立“学生口语技能训练成长档案袋”,侧重学生实习岗位的职业素养的训练与养成,与学生职业技能基础实训相结合,与企业带教师傅一起设计契合实习岗位的口语交际内容、表达方式、仪容仪表、口语交际所产生的效果等测评指标,将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企业评价记录在案,为学校终结性评价积累“量”的资料,最终达到提高职场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质”的目的。

3.建议实施职业岗位语文应用能力资格认证

针对在校大学生及社会在职人员,与语文相关的考试有普通话水平测试、汉字应用测试。此两项由国家语委开发并统一实施,属于国家级考试,对应的测试资格证书也具有资格认定的权威性。而全面衡量语文应用能力的国家级测试仍空缺。目前,在一些省市实验推行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该项目由某社会机构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共同开发,旨在测查应试者在职业活动中实际应用汉语的能力),其证书在就业市场上尚需企业的普遍接受和认可。国家级考试层面的语文应用能力测试制度亟需建立起来,由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测试,将会对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的语文应用能力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课程深度改革的本体视角分析

1.契合专业岗位开发

“活页”式教学内容从用人单位角度来说,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更为显性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较得体地与人进行交流沟通,能处理工作岗位中的相关文书。所以,无论是从学生的实际水平还是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而言,高职语文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职场要求架构教学内容体系。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的高职语文,在强调学习共性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不同“专业个性”的需求。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对语文应用能力的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实用、宽泛与易学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实际需求出发,侧重实用文阅读、写作和口头交流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口语交际模块”,侧重选择自我介绍、即兴演讲、辩论、营销、洽谈、产品讲解等内容,培养学生在职场中应该具备的口语能力、沟通与交际能力;在“职业素养模块”编选学生走向社会应该具备的相关职业能力的内容,如“求职应聘”“来访接待”“社会调研”“商务礼仪”“人际交往技巧”等,培养学生作为“职业人”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编写高职语文课程大纲就要按照学生专业特点开发课程内容“活页”,采用具有“专业特质”的项目、案例等。

2.为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服务

高职语文改革以培养学生职场中语言表达能力为核心,以全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职业综合素质为归结。将职场中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等能力,贯穿在应用技能的训练之中。例如,在当众即兴演讲、谈判或辩论等内容训练中实施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行政公文阅读与写作中传递对胸怀天下、关心民生、为民请命等优良传统的弘扬;在职业综合素质教育中注意体察学生的学习个性。高职语文课程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可以借鉴社团的运作模式向课外延伸,拓展仿职业的、个性化的语文学习与应用活动,在活动中渗透语文知识与素质教育。比如“活动策划工作室”、“文书创作社”等社团,通过组织策划社会调查实践,开展诗文诵读、辩论赛、演讲比赛,编印活动简报,征集微信节日祝福短语等活动,实施“能说会写”的语文应用技能延伸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等。

3.开发设计职业体验式的实训项目

根据职业需求编写职场中与人合作共事的听说技巧、阅读公文、校园社团招新启事与应聘信、活动策划书等训练项目,明确每一个实训任务,通过训练项目驱动教学,将教学内容与社会、职业密切联系,使学生掌握口头表达及写作基础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把“组织一次工作会议”作为一个训练项目,围绕培养听力记忆、策划会议流程、拟写发言稿、撰写会议纪要等训练主题,可以开发出一连串的活动项目,学生亲历这些项目后,逐步掌握了如何记录、收集和识别信息、相关文体的写作等技能。在项目设计中要注意语文能力实践与专业技能实践相衔接,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开展职场岗位的模拟,进行“任务引领”的项目训练,引导学生走出校园面向社会,例如,在物流专业实训室开展物流传输环节的语言口头沟通及书面速记的能力训练等,学做结合,使语言交流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等职场综合能力得到实际训练。

4.创新高职语文教师的职业角色

高职教育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特性对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较高要求。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多是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有自身专业的研究方向,有的还有较深的专业研究水平。然而,就作为高职语文教师而言,其水准不仅要“专”更要“广”。在对接职业岗位的课改模式下,高职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书”的单一角色,不仅要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指导者,更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培养与管理中去,紧密联系校团委、学生管理事务中心、学生实习实训单位等部门,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者,成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引领者。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自己要先具备处理信息、科研、创造、交往、操作、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才能指导学生如何确定职业目标,如何收集处理信息,如何展开市场调研、制定设计方案等等。这就要求高职语文教师具备指导综合实践的能力,具备语文教学能够适应不同职业岗位需求的能力。

作者:管琰琰 单位: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杨,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版社,2009.

[2]卢锦明.模拟公司模式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纺织服装教学,2015(8)

第八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改革

摘要:

钢琴课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集理论性、技术性、科学性、实践性于一体,对于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使之更加专业化、规范化,为社会培养更加优质的幼教师资。本文从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授课方式、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入手,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改革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改革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扶持力度的加大,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出了发展壮大的良好势头。同时,素质教育也受到国家和民众的重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很多家长的必选,其中钢琴弹奏的技能更是受到重视。职业院校对于原有的教学资源与模式也应当给予更新,尤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课程,它是一门必修课而非主修课,要求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既要熟练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弹、唱、跳、演、编等多项基本专业技能。而且,高职学生较普通或重点院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上述时间限制、教学侧重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等,都将直接影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应当改进教学中的弊端,构建一套基于学生特点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体系,加强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

一、钢琴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部分学生音乐素质并不是太高,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并没有真正接触音乐教育,尤其是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同学就完全是零起点,这导致他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理解能力的欠缺,在教学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此外由于学生年纪偏大,骨关节基本定型,手指也不再灵活,已经不再是学习钢琴的最佳年龄,再加上囿于整个教学体系的原因,钢琴课程的练习时间并不是特别充分,以至于有的学生有学习态度不积极,也缺乏自信心,识谱和练习的也慢,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必然会严重影响教学的进度和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相对于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学,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具有学生基础较差、在校学习时间更短、专业知识应用性要求更强等特点,因此,合理化教学内容,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改革来说尤为重要。

(一)注重钢琴基础训练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钢琴基础训练是基础内容与首要环节。钢琴基础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经过反复训练后,熟练掌握不同体裁、风格作品的弹奏技巧,以便在钢琴弹奏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其表现乐思,实现自身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因此,在进行钢琴教学的第一个阶段,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对钢琴基础训练的重视程度,也要提高学生对钢琴基础训练的科学认识,注重对学生钢琴弹奏理论与技能的培养。

1.指法训练

在钢琴基础训练中,对指法有严格的要求。指法训练要求学生按照乐谱上的指法进行练习,经过反复多次练习,总结出指法运用的规律,能够更快地掌握钢琴弹奏技巧,且弹奏更加顺畅。指法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配合看谱与唱谱方面会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钢琴基础训练时,除了布置基本练习曲与小乐曲,还可以适当安排各调音阶、琶音、和弦、双音等训练,并逐渐加大训练量与训练难度,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对指法的训练,在钢琴弹奏中能够灵活地运用手指。

2.手臂放松训练

钢琴基础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概念与弹奏方法,例如:断奏、连奏、跳奏、重量弹奏法、左右手交替奏法、乐曲分句时的换气奏法等等。在学习钢琴弹奏的触键技能时,手臂放松训练是一项很重要的训练内容,它能够培养学生对钢琴弹奏动作的控制技巧,熟练掌握控制技巧是钢琴技能形成的标志之一,对钢琴弹奏的准确性、敏捷性与灵活性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手臂放松训练时,应当要求学生身体端坐,手臂在两侧自然下垂,彻底放松,手臂抬起后力量要集中到指尖,手指落到琴键上之后,接着又回归到放松状态。如此反复练习,手臂放松训练能为后阶段的钢琴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是核心。其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以满足幼教师资的需要。而即兴伴奏能力是实践技能中的一项基本技能与重要内容。

1.和声的配置与伴奏音型的选择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项实践性很强、难度较大的技能,主要需要掌握两方面的内容:和声的配置与伴奏音型的选择。要求学生在看曲谱的同时,能够根据曲谱上的旋律在头脑中配置出相应的和声,选择好伴奏音型,并在琴键上弹奏出来。与此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分析作品,对其速度、情绪与风格都有一定的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难点在于,要求学生将课程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

2.优化策略

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应当通过增加课时、统一教材、指导学生分析作品、严格考核等手段来实现。钢琴即兴伴奏适用广泛,包括歌曲、幼儿律动曲、幼儿舞曲、音乐游戏与打击乐等等。在进行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训练时,教师可以将其与钢琴弹奏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可以从简单的儿歌入手,指导学生分析作品,包括作品的调式、曲式结构与风格等,引导学生将课程理论运用到钢琴即兴伴奏的实践中,根据这些正确配置和弦,根据作品的类型、情绪、风格等选择伴奏音型,以此提高学生的伴奏编配能力与伴奏弹奏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多参加艺术实践,学以致用,以此更加熟练地掌握伴奏技巧。

(三)注重音乐综合素养的提高

当学生的学习进入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例如加入齐奏、重奏、表演唱等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准能力、识谱能力与合奏能力等。根据教学进度与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不仅加快了对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三、教材选择方面的改革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是必修课而非主修课,由于教学时间、对象、任务与目标等因素的影响,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弹、唱、跳、演、编等多项基本专业技能,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教学必须做到有针对性、有计划性。而对于教材的选择,则应当在保留传统教材精华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再适当予以补充。教材应当以优秀的传统教材为主,体现实用性,以趣味性较强的教材用以辅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更为全面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优秀的传统教材如拜厄的《钢琴基本教程》、车尔尼的《钢琴教程》等,对于学习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授课方式的改革

在钢琴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大课、小课与观摩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此基础上视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相对于传统的“一对一”教学,大课、小课、观摩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即是共性教学、个性教学与相互学习的相结合,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一)大课

大课应当侧重于教授一些具有共性的理论知识,如对钢琴弹奏技巧的训练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并应当安排示范演奏。在保证授课容量的同时,教师还应当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手段,指导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课程理论与技能。学校可以通过讲座等形式,聘请知名的钢琴家进行技术指导,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增发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二)小课

小课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小课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选取相对应的教材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指导,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尤其对于起点较低的学生,需要补充好基本的乐理知识,再从演奏的指法、姿势方面严格要求,并对连音、非连音等演奏方法进行指导,明确他们学习所必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

(三)观摩课

观摩课的实行要有计划性。首先,观摩课的频率,可每学期三至五次。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当因材施教,且要避免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与枯燥性。再次,每次观摩课都应当安排不同的任务。既做到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每位老师不同的教学特点和独具魅力的课堂组织能力,均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练习时间的保证

钢琴是一项技能型乐器,只有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练习,才能够取得切实的进步,所以足够的学习和练习时间是专业技能提高的必要前提。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于学习方式的变革也需要与时俱进,科学的练琴方法也是琴艺提前的有效保证。比如可以用手机录下老师课堂上的演奏,在课后可以对着视频反复观看模仿,并及时记录下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网络或其它移动社交媒介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沟通,以便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并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记录下每次练习的时间和内容,这样也能从个人的提高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五、评价方式的改革

教学评价对于教师与学生都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在一个阶段的教学工作结束后,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结果与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程度的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使部分学生只注重期末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平时的学习与表现,导致实际学习效率低下。其实,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其一,可以结合采用自评、他评与互评几种方式。其二,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其三,可以通过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综合上述三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应当在结合学生特点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学资源与模式进行改革,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具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新路,构建一套符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教学体系,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学科理论知识与弹、唱、跳、演、编等多项基本专业技能,实现全面发展,达到钢琴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以后更好地胜任幼儿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赵诗梦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蕾.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20):135-136.

[2]张园园,阳学文,陈策.全实践理念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1):106-109.

[3]张宇,王胡伊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取向[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01):107-109.

[4]王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71-72.

[5]李雪梅.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教学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12(01):37-38+47.

第九篇:高等职业教育会计课程改革

摘要:

改革旧的高职会计教育模式,创建新的高职会计教育模式势在必行,需要从事高职会计教育的教工作者打破传统的会计教育教学模式,以会计职业能力所需知识和技能相结合来组织教育教学,主动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转变和创新。

关键词:

教学改革;会计;课程设计;高等职业教育

1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

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在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往往是从理论到理论,空对空,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前卫的教育思想,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案例教学思想等,并能够能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应用,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教师的作用可以忽视,事实上,教师还是实践教学的设计者,但是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位置进行重新定位,不能再把自己定位为课堂的权威和中心,继续从事“知识灌输和填鸭”工作,应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把学生推向教学的中心,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自己应该从台前走向幕后,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实践学到知识和技能,并逐渐隐退,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做到“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2课程整合

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其重要一环就是课程的整合与重组。因此,要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进行分析,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重新审视原有课程体系闯题,该整合的必须整合,该重组的必须重组。构建以应用性为核心的模块课程体系,高职会计专业要以素质能力为主线,按照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针对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行模块式教学。例如可以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三门课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教学模块。一个企业资金管理从管理过程划分为筹资过程的管理、投资过程的管理、资金耗费过程的管理、收益的实现与分配过程的管理四大环节。对四大环节的间接管理是财务会计课程的任务。成本会计主要是对资金耗费过程的管理,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组织、成本控制和成本监督。这样成本会计是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在资金耗费环节的交叉,加上这三门课程同时对资金过程的管理,所以三门课程可以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教学模块。由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内容的交叉,可以不再开设。为此,可探索采用中级会计考试教材作为高职会计核心课程教材。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核心课程。

3教法改进

课堂应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课题的场所,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落后,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应借鉴国外高职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采用和尝试新教学方法的原则是注意新方法的实质效果而非表面现象,以及成本效益的考虑和时间限制。可行的方法有:案例教学、团队教学、模拟操作、小组辩论、文章研讨等。案例教学至少应包括财务管理案例,审计案例等,应抓好案例搜集和整理这一环节。同时应扩大多媒体教学的范围,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同时,扩大多媒体教学的范围,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多媒体教学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和教学方法科学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4开设实验课程

要结合本校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件在决定开设综合性实验课时,一定要结合学校原有的实验室的条件和设备,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这样就可以减少新设备的购置,降低实验的投入和成本。要紧紧围绕本专业的教学大纲,只有当所开设的综合性实验课与该专业的培养负责和目标一致时,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一定要保证全部综合性实验的连续性,由于在综合性实验中一般都要涉及到多门课程的内容,而且有些内容是书本上没有学到的,还需要阅读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或者到两次的实验机会,那么对前面所做的工作就会被遗忘,所以要把所有的综合性实验课集中在一段时间里完成,建议在教学计划中,专门空出3—4周的时间作为进行综合性实验的时间,这样的效果会更加好。在时间的安排上,综合性实验课最好放在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生产实习之后,要等到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基本上全部结束后再来进行,此时学生们既掌握了本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对本专业的应用情况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便于他们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和运用。

5进行校企合作,实现技能与岗位零对接

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打破企业不直接参与职业教育的局面,打破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技能训练模式,争取校企多方合作结合,聘请各行业理财专家、会计实践工作能手走进课堂,以真实的会计资料、实务处理方法,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并灌输给学生实际工作对职业道德素养方面要求的知识,尽量缩短高职会计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距离。选择不同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定期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观察体会会计实际工作的行业特点,充分感受工作中各环节的衔接,各方面关系的处理,增加必要的学习就业压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校企合作的双向努力方式,使学生尽快适应实际会计岗位的需要,实现知识技能与具体岗位的对接。

6尝试培养订单式技能型人才

在社会用人单位提出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用人需要情况下,高职会计教育也可尝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用人单位行业特点、业务特殊性、所需会计相关岗位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之后,确定订单式高职会计人才的具体培养目标,学校对于依兴趣意向选择该培养模式的学生,除了大专层次会计专业必需的理论、技能知识外,还应以该岗位基本理论、必须能力需求为出发点,聘请专业技能能手参与订单式人才的培养工作,指导实践与操作,强化岗位操作技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即完成具体岗位的岗前培训,上岗后直接上手,操作到位。

作者:刘波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建科.高职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