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改革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物业管理实务》作为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性强,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个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对职业资格进行研究后,重构了教学内容,设计出了本课程的12大教学情境,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实施教学,立体化课程考核体系检验教学效果,依托“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真正融合在一起,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
工作过程;学习情境;课程开发
《物业管理实务》是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衔接理论知识和业务实践的作用。该课实用性强,如何使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是《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改革的重点。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工作和学习是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建设的有利尝试。以德国不莱梅大学劳耐尔教授为首的职业教育学专家们认为,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运用到职业教育领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是建立在对现实的职业工作岗位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一、明确课程定位,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自2006年我院物业管理专业开办以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办学的框架下,逐渐形成了“专业”+“龙头企业”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构建了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即根据物业管理的职业岗位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为工程、管理、服务三大类。《物业管理实务》一课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统领性课程,希望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物业管理市场发展的规律以及物业管理工作的整个工作流程和工作要点,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对物业管理事务的统筹管理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二、课程设计四步走,实现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课程开发必须将行业情况分析、工作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合起来,在对职业资格研究之后,开发出以完成该项工作任务为目的的工作过程,针对课程的特点和工作过程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实现行动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化。针对《物业管理实务》一课而言,课程设计要沿着以下四步走:第一步,深入珠三角地区对物业公司进行调研,挖掘出物业管理行业的关键岗位是客服助理、片区管家、物业会计、工程人员。第二步,在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提炼出这些关键岗位对应的岗位任务有前台接待与投诉处理、文案策划与活动组织、小区公共秩序维护、物业管理费收取及催缴、工程维修及保养、物业承接与查验、业主入伙与装修管理等。第三步,根据物业管理工作运作的过程,设置实务模块的物业公司成立、物业管理招投标、物业服务合同签订与管理规约的制定等12大学习情境,真实展现物业管理工作的全貌。第四步,为了加强学生对物业管理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及强化物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我们增设了两大内容,构成《物业管理实务》一课的三大课程模块:物业管理概述模块、物业管理实务运作模块、物业管理应用模块。
三、重组教学内容,实现学习内容情境化
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重组教学内容,按照各项业务开展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并根据业务开展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教学顺序。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淡化了概念、原理,强化了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高职《物业管理实务》的教学情境设计应该从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开始,分析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情境。学生作为准物业管理工作人员及业主(或物业使用人)的双重身份,一方面对物业服务有期望值,另一方面对物业管理工作的艰辛有所体会。沿着物业公司业务开展的轨迹,创设了物业公司成立、物业管理招投标、物业服务合同签订与管理规约的制定、早期介入与前期管理运作、物业的承接查验、物业入住与装修管理、物业保洁与绿化管理、物业公共秩序维护、物业风险防范与紧急事件处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服管理实务12大学习情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业管理工作的认知与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突破传统教学法,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
项目导向法作为一种全新、高效的教学方法,是以实践为前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媒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系统的教学方法。它重在教与学的互动,通过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环境,培养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项目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其综合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以项目一:物业公司设立为例,8个同学一组成立一家物业公司,任务有三个:第一,给公司取个响亮的名字,制定好公司的发展目标;第二,准备齐全物业公司成立的文件;第三,设立公司的组织架构,每位同学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并提炼自己部门的宣言,宣言要能简单介绍本部门的工作职能。给同学们一周的时间准备,下次课再小组分享,公司总经理介绍公司名字和发展目标、组织架构,每个部门负责人介绍自己部门的宣言。小组分享完后,老师补充公司取名的知识、物业公司组织架构的类型。师生共同评选最响亮公司名和最佳部门宣言。老师根据评选结果和公司成立文件给小组评分,作为项目一的平时成绩。日后的教学活动均以公司为载体开展,将学生的角色职业化,有利于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
五、依托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多维教学环境
依托“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即校内的楼宇智能化实训室、校内物业公司、校外实习基地,可构筑物业管理专业的多个教学课堂。运用到《物业管理实务》一课中。校内楼宇智能化实训室能实现对智能停车场、安防监控、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等设备的仿真操作。校内物业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实训指导老师与广泛的实训素材,为本课程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物业类型—学校物业公司,可供开展绿化与保洁管理、秩序维护管理、房屋质量检验等教学内容。校外实习基地,可将初期的参观见习、中期的课带实训和毕业时的顶岗实习贯穿起来,真实展示物业公司的实务操作,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也是将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的表现。走出教室,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创设尽可能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把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置于工作过程中,是《物业管理实务》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
六、构筑立体化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是教学结果检验的方式和方法,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手段。本课程教学团队勇于革新,改变了传统的“一考定终生”的考试方法,探索适合本课程的立体化的考核方式。既包括对个人的考核,也包含对团队的考核;既有平时的考核,也有期末的考核;既有纸质作业的考核,也有多媒体作业的考核。具体方案如下:个人成绩包括:“物业管理每天一问”的PPT讲解占10%,考勤占5%,期末考试占50%。;团队成绩包括:物业管理情景剧视频制作(题材包括物业招投标、物业装修管理、物业收楼、电梯困人等)占10%,12大学习情境下的学习任务占25%。为了区分团队成员的表现,赋予每个公司的总经理给组员打分的权利,最后老师根据团队的成绩折合比例给学生计算平时成绩。总的说来,个人考核占65%,团队考核占35%;平时考核占50%,期末考核占50%;纸质作业考核占80%,多媒体作业占20%。《物业管理实务》的课程考核模式实现了多维度的考核,促使学生必须高度重视该课程,在课程的各个环节都认真完成,才能取得好成绩。通过实践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手段,《物业管理实务》一课的课程改革卓有成效,学生培养了对课程的兴趣与爱好,增加了对专业的认同感。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上手能力快,学校理论知识教学与企业培训相衔接,大大减少了入职培训的工作量。
作者:彭丽花 单位:广东开放大学
参考文献
[1]陈祥梅.高职《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改革探索和实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4):168-169.
[2]范珍,管亚凤,黄志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货物仓储与配送》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10(23):52-54.
[3]茹宇林,郑劲,伏可夫.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解读与实践[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54-60.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
本课题是广东省高职教育建筑与房地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年教改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TJQN201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