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英语教学课程改革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课程改革与英语教学现状研究
一、新课程改革下英语教学现状
1.传统教学法仍占主导。
在新课程标准指出,任务英语课程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新的渠道,破除旧习惯和教学理念的教学,重教学任务规划和教学方法。这让很多英语教师都处于亏损状态。因为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各种研究都基于此相对更公平的方式来判断学生的录取结果。在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体制,教师习惯于用业绩说话,用业绩与同行竞争,比分为获奖评估。
2.英语情境创设的缺失。
心理学表明,学生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需求和老师是平等的,尤其是在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将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新课程标准强调情境教学,创造生活的情况,从日常生活的场景导入新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生活环境进口实际上是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尽管情境教学的作用和效果被大家接受和承认,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很少有老师或不经常创建英语情况。这是由于缺乏学生的英语知识积累、教师创建情况更多地参与新知识。还有教师本身不愿意改变他们的传统的教学方式。
3.多媒体教学资源不足。
凭着不断创新,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的现代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领域。通过支持多媒体的作用,科学教师可通过人机交互整合教育资源,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自主性,合作探究学习。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的初级阶段,没有全面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但是,英语教师在一些学校,特别是新毕业的教师习惯于使用多媒体多如果没有媒体,他们的教学借口:不是说他们不恰当地说,也不是他们不教得好,因为教学资源的限制。
二、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
1.教材改革。
对于职业教育,培养思维的应用型人才,英语教学应注重实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首要目标。选择材料开展这一目标,教材应突出交际性,实用性,知识性。首先,安排每单位的材料含量应根据交际的值作为标准,适用于进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应该听到第一。内容应反映周围现实生活丰富而有趣的话题现代英语语言的特点。其次,该材料的含量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主题包括,词汇,语法,文化背景和内容应该或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信息产业,金融业。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最后,学习材料,以反映较强的知识。高职学生的摄入量一定的知识,具备学习更多的功利性的目的。所以材料应能提供一定的文化背景,社会风俗和特色,专业的心态,这样才能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到世界各地。
2.调整英语教学法和课堂模式。
目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是广大英语教学的教师的共识已经达成。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口语,强化等课程中使用。但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调整,而不是简单复制,它不是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也不是普遍接受的新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状态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和实际应用注定老师多样性。在一方面,教师应在一定范围内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教学进度之内;在另一方面,学校应注重教师培训,提高英语教师的水平。尤其是,使用“3+”X模式,为专业英语教师的需求将会增加教师的一部分,把文化的首要地位。有好老师教好学生。
3.定时开展英语角。
进行的话,课堂未免就会显得很枯燥,所以老师可以在每周抽出一节课进行“英语角”的互动课堂,这也正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全开放式的英语环境。在开展的过程中,鼓励他们积极地进行挑战,这样既活跃了“英语角”课堂的气氛,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日常的英语学习有了更大的期待。
三、总结
兴趣、能力和知识都是当代教师需要永不停下脚步去追求的,随着英语新课改的进行,提高高职英语课堂的效率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课堂的教学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教师将活力带到了课堂才能让英语课堂高效起来。
作者:毛睿 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与高考英语改革
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1.建立新的高中英语教学观念。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建立新的高中英语教学观念。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高中英语这门学科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且对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调查。将传统的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教学观念转变成为一方面确保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另外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并且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策略,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培养,以满足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
2.丰富高中英语课程内容。
在过去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的教学依据就是教材,但是,由于教材存在着滞后性,无法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造成影响。而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依据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丰富高中英语课程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兴趣、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英语课外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丰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还应该对教材进行细致的研究,将一些已经过时的英语知识剔除掉,并且补充新的英语知识,确保对学生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及针对性。
3.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响应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高中英语实际的教学情况,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课改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的评价主要采用笔试的方式,根据学生学习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对学生做出评价。而在课改后,要求教师一方面采取笔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另外一方面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与学生用英语交流,进而了解学生的口语水平,通过听力测试,了解学生的听力水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等等。教师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进而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结果改正学习上的不足,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二、高考英语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1.分析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并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渗透。
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其最终的目标就是迎战高考,而教师只有充分地分析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迎战高考,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在高考英语改革后,其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也在不断的变化,教师应该对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渗透,进而使学生能够了解高考具体考什么,其命题中心在哪里,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才更加有重点,才能够更好地迎战高考,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2.充分分析高考英语题型结构的配置。
在高考英语改革之后,其题型的结构配置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也只有对高考英语改革要求进行研究,并且对高考英语题型结构的配置进行充分的调查,才能够确保英语教学的针对性。通过对历年高考英语试卷的分析发现,在近十年来,其英语考试题型发生了较为的变化,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没有对相应的题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在高考的时候将会手足无措,影响到学生高考时的发挥,造成高考成绩不理想。因此,对高考英语题型结构配置进行有效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3.对高考考核学生多方面能力进行调查。
在高考英语改革后,高考在考查学生能力方面更加地注重,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考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听力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变通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听力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变通能力的培养,以满足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要求,使学生更好地迎战高考,促进学生高考的顺利完成。在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及高考英语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师也应该及时地转变英语教学观念,运用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做好对学生的英语教学工作,并且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高考,利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高考迎战能力,进而取得良好的高考英语成绩,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作者:韩雪娥 单位:江苏省宿豫中学
第三篇:英语教育类课程改革一体化探究
一、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类课程改革中的困境
目前,我省的英语教育类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问题,与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脱节,不能满足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类人才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教学体系不健全,教育机构条块分割。高等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育机构,彼此联系甚少,衔接性差,缺乏双向互动性和连续性,不能高效对接和深度融合起来。第二,英语教育类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体现鲜明的教师教育特色,基础课程内容陈旧、理论与实际联系少、英语教学法课程内容更新慢,缺乏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缺失英语新课改纲要、英语新课程标准等纲领性文件内容。第三,英语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严重缺乏,与中小学英语教改严重脱节,难以增强教育类课程中基本教学技能的训练。第四,英语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模式落后,长期采用单一、平面式模式,忽视了情境教学与模拟课堂的结合,忽视了第二课堂建设,忽视了不同课程模块中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本难以满足教育类人才个性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第五,基础教育培训师资力量不足,硬件设施陈旧,一体化可持续性培养难以实现。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薄弱,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并且应达到较高水平的要求,使得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无心无力继续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最后,英语教育类课程的评估模式落后,评价模式片面且不科学,难以实现学生全面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统一。
二、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类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英语教育类课程体系,提升课程的实用价值
英语教育类课程一直存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教学实践环节的现象,突出表现为该类课程在教师培养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与开设时间不足,教育实践课程缺乏。有限的课程和过少的授课的时间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执教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知识,真正进入实习阶段之中,很难展开教学工作,而且实习学校也不信任实习学生约教学能力,还经常会发生实习过程流于形式的情况。
(二)有利于促进新任教师的入职适应,促进其专业发展
目前,英语教育类毕业生一旦步人教师工作岗位,普遍序在缺乏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主要靠设置的教育类课程培养,而这类课程与教学实浅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在就业时会有较长的适应期和磨合明,难以完成较为复杂的教学工作。如果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将实践课程的地位从边缘位置提升到中心位置,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过程,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程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情境应变能力,这些新教师就可能具备一定的实践知识和能力,较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同时,新任教师对教学岗位的良性适应,还能减少其内心的冲突与困惑,提高其职业认同变与归属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有利于教师形成终生学习的理念,提高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师实践性知识积淀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后继发展与学习。构建合理的高师教育类课程,丰富职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重视理论认知与经验体会的融合,就能唤醒师范生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养成不断感悟、体验、积累、发展实践知识的习惯,激发其终生学习的意愿与能力,促进其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理念,实现对教学与教育的开拓与创新。
三、高等师范英语教育类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内容
(一)改革方向
高等师范英语教育类课程走向基础教育,与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成功对接是现阶段高校英语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唯一方向。具体而言,要实施以下改革内容。
1.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高师院校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英语新课改的要求,必须构建以“广泛性、整合性、超功能性”为原则,以提升英语专业领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体现英语教师专业知识广博为特点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英语专业教育类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应包括人文、科学、体艺和实践四大类,人文类可开设哲学、中国传统文化、政治、艺术、语文和第二外语、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科学类可开设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方法论等。
2.专业课程改革
高师专业课程改革应遵循四个“有利于”的原则:一是有利于保证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前沿性;二是有利于促进知识由学术性形态向教育形态的转化;三是有利于课程内容的整合与贯通;四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师专业课程设置总体方案应该是:一是开足专业课程。通过对原有专业课程进行精简、合并、重设,形成新的严密的专业课程结构。二是拓宽选修课,一类选修课围绕专业学术性而开设的,它以主干课程为中心,以学术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术品格;另一类以服务于中小学教学为目标,侧重于如何将所学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
3.教师专业类课程的改革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要求是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基本依据。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积极的教育情感、正确的教育认知、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技巧、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等。因此,重构的教育类课程结构主要应包括三大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技能课、教育实践课。教育理论课程要本着微型化和突出应用性与前沿性的基本思路,使课程定位更明确;教育教学技能课程应本着密切联系中小学教学实际的原则,强调针对性与实效性,突出前瞻性与可操作性;教育实践课程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于实践的机会,以促进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和职业定向,从而满足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二)改革内容
1.建构英语教育类课程的科学设置
按照通识教育与教育科学相结合的思路改革课程设置。英语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应为“英语+教育”。课程体系可设置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教学实践、教师教育特色三个模块。增大教育课程的比重,加强师范性;增大实践课程的比重,加强实践性。在英语说课技能、课件制作、微格教学和英语新课标等方面开发出课程群,以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掌握先进的教育手段,与中小学英语新课改有效地对接起来。通过四层次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模式,即体验层、实验层、践行层和研究层,引导师范生在理论课堂和实践的“临床环境”中实现“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使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能实现螺旋式提升形成贯穿于师范生教师教育学习全过程的立体交错的实践课程系统。
2.更新英语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英语教育类课程应采用多渠道、立体式教学模式,强调情境教学与模拟课堂相结合,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和教研实习基地,给学生以充分的实践机会。不同的课程模块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实践类课程应采用以任务和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知识类课程采用引导发现法、主动探究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要使课程教学内容贴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必须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要编写新的教育类课程教材,运用灵活多样的结构和行文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要适当加人存在争议的内容,培养学生探究与反思的能力,促进学生通过建构性学习,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其次,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一是紧密结合中小学课程的具体实践,注重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客观数据和实例进行诊释。二是课程内容应删除重复空泛的旧内容,融人教育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变化、新要求以与教学环境相呼应。三是要抓住教育热点问题和教学典型案例。四是要统合教育专业内部知识,渗透和整合多门教育理论课程,激活知识在践行层面上的活力。五是要深人中小学收集教学素材,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启发学生反思与追问,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探究,积累教学实践知识。
3.改革英语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实践
实现大、中、小学英语教育课程改革一体化互动性,除了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之外,教学实践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更是关键。师范院校必须探索出适合高校英语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最终促进整个教学的改革和师范生的培养的良性循环的教育改革新局面。“双导师”制和“顶岗支教”是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真正实践一体化互动对接的有效模式。在实践教学中,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要注重采用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实践教学方法。可采用实际案例分析、中小学课堂教学观摩、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模拟教学、微格教学、全程化、双导师制和顶岗实习的实习方式。“双导师制”的实行能够有力推进英语教育类课程与中小学英语教改的对接。大学指导教师承担英语教学法理论指导,中小学指导教师承担具体教学设计和实践指导。双导师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影响师范生,可以切实解决教育类课程中教学技能训练不足的问题。中小学英语名师可以通过给师范生上展示课,提高师范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科研方面有丰富成果的大学指导教师既有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又了解较多的学术前沿,能对师范生起到学术引导的作用。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常态化合作型的“双导师制”,从而开创大中小英语教学对接的新局面。
4.革新英语教育类课程的评估模式
针对我省英语教育类课程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脱钩现象,采取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多元化素质发展评价体系。在教学评价中关注师范生的发展过程,重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将多种评估手段综合交叉使用,具体量化学生与教师所有的活动,使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评估模式中轻松地学习,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助于英语教学目标的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获取反馈信息,及时审视、总结、反思、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把新的教学行为再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如此循环,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自主管理的能力,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改进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结论
构建并完善适合河南省的英语教育类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建立健全大、中、小学英语教育课程改革一体化互动模式,实现英语教育类课程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度融合和高效对接,能使河南省高等师范教育和基础英语教育两个方面“既能各自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完整体系”。实践证明:高等师范教育类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不懈地同基础教育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实现两者的一体化、互动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以服务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服务高师学生为导向,才能共同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作者:石卉 单位: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