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改革教学分析(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课程改革教学分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课程改革教学分析(4篇)

第一篇: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一、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改革的现状

(一)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落伍.

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向性,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双语能力的旅游业服务人员和酒店管理人员。但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学中,完全采用英语授课方式的院校并不多,导致学生的英语能力得不到切实的提高。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还应该融入旅游专业的内容教学,将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效的结合起来,但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并没有与专业教学充分的结合起来,并且在教学方式上仍采用了传统的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实际语言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实践学时的安排上明显不足,不符合旅游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选择不新颖,教材内容过于陈旧.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的课程使用教材也该做出相应的改变,今时不同往日,如果一味地使用以往一成不变的教材,不进行必要的改变和完善,单单进行知识的系统性地传授,教学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不足,在教学实践课时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课本的教学内容又具有较高的抽象性,降低了旅游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三)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担任旅游英语的教师同时兼任其他老师,进行教学时基本上都是以理论性为主,这些老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都不是很高,不能满足该门课程对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客观需求。且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旅游英语老师均不具有“双师”素质,在教授英语时对专业旅游课程的掌握很少,不能进行同时教学。大部分教师只能通过校外培训班来提高自身“双师”素质,在岗位实践、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提高的机会非常少,这直接导致了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缺乏。

(四)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因为教学观念落后,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不够完善,很多教师受此影响,教学模式也就相对比较落后,在课堂教学时一般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并且大多是时候都是采取单向灌输式教学来进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多,课堂教学的氛围枯燥乏味,沉闷不已,甚至会造成很多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被调动。

二、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改革措施及建议

(一)找准方向,构建科学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要明确,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双语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首先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就应该找准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出发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旅游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时应当从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范围入手,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提高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并对一些实用性较低的内容进行删除或整合,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适当将课内外的实践课程比重增加,及时在理论课实践中,也要拒绝教师一味地灌输观念,要增加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开展视听、口语、旅游英语。酒店英语会话等实践课程的教学。借此来提高高职学院学生旅游英语应用能力的学习空间。

(二)重视实践,提出新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首要工作,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高职学院要将目光着重放在学生旅游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要做出有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并根据教学计划中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目标。

(三)改变方法,做到创新教学方法.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的的学习驱动力,教学方式不够先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改革教学方法也是迫在眉睫。教师要按依据新型师生观,充分尊重学生心理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更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要善于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设备、网络技术等,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情境,将所学的知识及时的在生活中进行应用,从而更深入的掌握并领会所学内容。

(四)提升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主体,为了实现高职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机会,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引导教师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使得教师队伍的总体教学素质得到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旅游英语是一们实用性极强的学科,这类人才正被社会急切需要着,因此,高职学院应当肩负起培养此类专业人才的任务,加快课程改革,打破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从业人员。

作者:王婧颖 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制药设备与工艺课程改革

1制药设备与工艺课程存在的问题

1.1课程目标简单、知识陈旧:

制药设备与工艺这门课程是制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车间的制药生产密切相关。改革前的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认识和使用常见的制药设备,简单设计制剂工艺流程。随着制药技术的发展,这些目标显然过于简单,特别是对于新版GMP的要求未做规定。这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种药品(包括原料药、生物制药、中药提取、制剂专用)的生产设备以及车间工艺设计的理论和方法,随着新版GMP的实施,要求设备自动化、联动化以及封闭式,这些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当今制药企业的发展。新型制药机械设备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有些设备已经淘汰。

1.2教学方法和手段僵化:

由于部分老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教学方法主要是多媒体教学,将课本知识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以文字为主照本宣科。而书中的内容也是以理论为主,对高职学生来说,缺乏鲜活的生产案例,课后将理论运用于车间大生产的更少。这些单一僵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没有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1.3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这门课程课时量只有36学时,讲解理论的课时就占了30学时,留给实践教学环节的空间明显不够。虽然实验室近年来增加不少制剂生产的小型设备,但设备的使用率很低,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少,特别是与药厂实际生产设备接触的机会几乎为零。这些缺乏实践的课程教学加大了学习难度,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效果不佳。

2制药设备与工艺课程改革思路

2.1明确教学目标和模块化教学内容:

职业素质教育对学生至关重要,好的职业素养是做好本职工作的保证,使其树立“生命至上,质量第一”的职业道德观,具备实事求是、认真仔细、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创新意识,树立团结协作、爱护设备的优良品德,以及GMP的观念。细化技能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原料药、生物制药、中药提取和制剂专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简单设计制药工艺流程。参照药物制剂工国家职业标准,结合新版GMP和药厂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一是制药设备与工艺基础知识;二是各种常用制药设备的原理、结构、使用和维护保养,这个模块是主体内容,包括14个子模块,即粉碎筛分设备、混合和制粒设备、均化设备、蒸馏和吸收设备、萃取和浸出设备、干燥设备、灭菌设备、压片设备、硬胶囊剂生产设备、软胶囊生产、包衣设备、安瓿拉丝灌封设备、制药用水生产、分离设备等。根据学习规律,将每个子模块分为认识制药设备的结构、制药设备的操作、制药设备的维护三个学习情景,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养成职业素质;三是GMP制药工艺设计,初步具备简单制药工艺的流程和GMP洁净车间的设计能力。

2.2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利用实训项目、教学图片、实际案例与工厂参观、设备实物与视频等,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增加实训项目。突出药物制剂技能职业教育的“时代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实现“六个一体化”的药学人才培养新理念。利用案例教学法,采用国内或国际上先进制药工厂的设备选型和车间布置,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学生进行互评或补充后,教师总结点评。采用情景教学法,教师根据岗位工作过程设计一个情景,让学生模拟无菌制剂生产流程,包括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通过情景模拟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运用项目教学法,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操作。如压片机的操作和清洁维护保养,学生完成压片机拆装实训操作。还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法,教师讲解的同时配合设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设备结构和使用,加深对设备原理和特点的认识和理解。使用故错教学法,教师请一位同学实际使用设备,其他同学观察其操作是否正确,或者说出一些以往操作时常见的错误,引起同学们的重视,避免出错和少走弯路。最后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动画、药学视频、图片等,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2.3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药物制剂技术实训室的现有硬件条件,广泛开展实训与教学的结合。比如我们药学系已建成集教学、实习实训、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特色实习实训基地———“STACE”校内工厂和校企深度融合的药学文化,学生可以在上课的同时利用实训基地巩固制药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技术学习成果。源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比如药物粉碎和筛选的基本操作这一授课单元,通过设置黄芪的粉碎和阿托品散剂的质量分析两个工作任务,保证学生掌握制备固体制剂的常用设备,包括粉碎机和筛选机等的基本构造。对于和药厂的合作,我系在当地多个制药企业建立校企教学基地,比如湖南金健制药、湖南康普制药、湖南洞庭制药,让学生对车间的实际生产、设备操作的基本情况得到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实训周可以集中安排学生在药厂进行实训实习,巩固教学效果。经过实训实习后的评测调查,发现学生的收获颇丰,锻炼了动手实操能力。

3结语

高职制药设备与工艺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未来的教学中,全面更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突出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发扬创新精神,发展职业能力,以便于毕业后零距离上岗,为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作者:刘汉 蒋诚 王威 朱邻遐 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

第三篇: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实践

一、“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

其总体思路是:(1)了解具体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具体包括职业操作技能以及为完成职业任务、胜任岗位资格所需要的相关素质、素养;(2)根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设定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3)根据职业能力训练的需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与职业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明确而具体的学习任务或课题;(4)收集和组织符合职业活动实际的情境、工具和资料(材料);(5)在课程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学习与运用要有机结合;(6)综合考虑学生平时能力训练项目和课程综合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性表现对学生进行课程成绩的考核。

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课程与岗位对接,就必须遵循“六位一体”的基本程式和基本原则。本文将从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弊端、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外贸职业能力分析三个方面来说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严重脱离职业需求实际。课堂上主要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人为地将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训练割裂开来,导致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提高。此外,过分关注知识目标,重考试轻操作,无法客观评价和验证学生是否真正具有了胜任职业岗位、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课差,学习困难大。他们自我意识强烈,思维活跃,保持注意力的时间较短,上课无组织无纪律,精神松弛;动手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强,更倾向于以团队形式进行学习;喜欢移动互联网,普遍使用社交网络,重视即时反馈等。

(三)外贸职业能力分析

目前外贸企业对于外贸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包括:1)专业能力。具体包括建立业务关系、进出口成本核算、进出口业务磋商、撰写各种外贸函电、合同及信用证审核、外贸制单与结汇、办理国际货运与保险等。2)语言能力。即基本的使用外语交谈与函电往来的语言运用能力。3)学习能力。主要是自主学习国际贸易法规新规定、国家外贸政策新动向等。4)社会责任能力。包括责任心、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诚信、坚持、敬业精神等。

三、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实践

为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外贸职业能力,笔者对高职《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基于《六位一体》的探索与实践,具体包括课程内容解构和重组、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考核三个部分。

(一)课程内容解构和重组

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科型教学模式或照搬学术性大学的教学模式,不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以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为基础,坚持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以达到外贸职业从业能力的要求为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解构,重组并构建教学模块,使之与职业实际紧密相符。同时,构建的教学模块符合外贸工作岗位的基本工作流程,遵循初学者认知规律。基于以上原则,笔者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划分为五个模块:建立业务关系、进出口成本核算、进出口业务磋商、进出口合同订立以及跟单履行合同。这五个模块的教学遵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分别对应外贸业务人员的工作环节和实际工作内容。基于“六位一体”构建的教学模块能确保课程教学始终与职业活动保持同步。

(二)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与实施

《国际贸易实务》职业能力训练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是真正实现该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核心。设计的项目必须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要能对应职业领域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事项;还要能适应外贸人员职业能力目标的需要和学生学习基础的实际,能充分体现工作和学习的相互渗透,难度也要适中,不能过高或过低。同时,设计的训练项目要能将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以及知识理解和把握充分体现;要根据需要对综合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进行分解,各单项训练项目之间要相互联系,衔接自然。此外,训练项目不管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应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笔者在以上五个教学模块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12个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具体的实施情况如下:

1.寻找目标客户。结合高职学生倾向于以团队形式进行学习的特点,将班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为增加训练项目的趣味性,以小组为单位组建公司,分配角色,确定经营产品名称,结合产品特点,分析并选择目标市场,通过不同途径寻找目标客户。每个小组既是本公司产品的卖方,同时也是其他公司产品的买方。

2.核算进出口产品成本。对前一训练项目中确定的产品进行成本核算。该项目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产品成本核算和定价的专业知识。教师先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和学习产品基本定价方法,了解国际市场上产品的平均价格水平,然后在学生的项目训练中加以指导。

3.询盘。各小组根据公司的需求实际向其他公司产品进行询盘。该训练项目旨在培养学生撰写外贸函电的能力和综合运用外语的语言能力。在训练实践中,了解询盘的含义。

4.发盘。就前一训练项目中客户的询盘进行回复,向客户发盘,发盘内容包括品名、品质、数量、价格、包装、运输、保险、付款方式等。通过学生自己撰写发盘,主动发现其中的问题:如约定品名、品质、产品数量、价格等应该注意的事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实盘和虚盘。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趣味性,提高课堂效果。

5.还盘。对对方的发盘条件进行还盘。通过该训练项目理解原发盘的失效问题,理解业务磋商的反复性,同时,掌握业务磋商谈判的技巧。

6.接受。撰写接受的函电,对贸易的各项条件表示接受。通过该训练项目理解接受的含义、逾期接受以及实质性变更发盘条件的内涵。

7.拟定买卖合同及合同订立。就业务磋商环节协商的各项贸易条件,买卖双方拟定合同条款、审查合同并最终订立合同。该训练项目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合同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8.审核信用证。在信用证付款方式下,卖方及时催买方开立信用证,认真审查信用证各项内容,对与合同不符的地方进行修改。通过催证、审证和改证的环节,让学生认识信用证,进一步理解信用证这一付款方式的操作、理解信用证的软条款等知识。

9.办理货物运输。根据合同条款,为进出口货物办理运输事宜。教师鼓励学生主动了解运输的相关知识,结合不同贸易术语,理解办理运输时应注意的事项,加深学生对于贸易术语和货物运输的认识。

10.办理货物运输保险。根据贸易合同中关于保险的条款,按照合同约定办理保险事宜,明确货物运输途中的风险,确定保险险别(基本险和附加险)、学会计算保险金额、保险费等。

11.制单结汇。按照信用证的规定,缮制各类单据,办理货物结汇。在制单的过程中,了解各类单据的性质、缮制方法等,做到单单一致、单证一致。

12.处理贸易争端。妥善处理和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争议。明确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端及其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形成性考核

对该课程的考核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预先设定了标准,每个训练项目完成后,教师、学生和小组分别进行评价。最终成绩按照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的分数按比例折算得到。

四、结语

总的来说,基于“六位一体”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实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做到了课程与岗位的对接,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

作者:罗志 单位: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社会化健美操课程改革

1高职健美操课程改革可推动健身产业的快速发展

1.1健身产业作为蓬勃发展的小微健身产业,可以弥补大健身产业的不足

体育产业主要是指生产体育物质和精神产品,提供体育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而体育健身产业主要用来满足国民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国民休闲娱乐的需要。从体育健身产业特征来看,健身产业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重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健身产业的最终总目标就是提高国民的全面身体素质,并保持健康的心态,从而实现国民身心健康、社会适应,提升国民的生活品质来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健身产业主要包括健身俱乐部,健身器械、健身服装及其他相关的健身用品,其中多功能简易健身器材进入家庭,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如跑步机、小组合健身器械等。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在投资自我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如购买健身服装、健身器材,加入健身俱乐部进行锻炼,购买健康营养品等。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为我国的健身产业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同时加强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及丰富自己的业余体育文化生活的动力。这对健身产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很大的挑战。健身产业是体育产业的一部分,它是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健身热潮,也推动了健身产业的大力普及和蓬勃发展。健身产业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内容不够成熟,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小微健身产业是非公有制的一部分,可以成为大健身产业的一种补充,弥补大型健身产业公司的不足。健身产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之一。健身产业在民间的蓬勃发展,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发展的环境将会越来越好。随着健身产业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在政府扶持下,随着资本的增强,劳动力等要素的约束减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健身产业发展。健身产业正在逐渐改变小打小闹的手工作坊式,逐步形成具一定规模的、规章制度完善的中小型经营模式。从国内外健身产业的发展比较来看,美国与中国的大中城市进入健身房的健身人口都在1200万人左右,而美国健身产业规模已达60亿美元,我国的健身产业规模仅为美国的二十分之一。虽然在我国健身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潜在的健身人群比较广阔,然而我国的健身产业链条还未形成,个人或小集体健身产业还不足以成为我国健身产业的支柱,从目前情况来看,只能成为大众健身产业的一种补充,这样就更加需要政府对健身产业提供支持及各项政策优惠。

1.2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改革可为健身产业提供实训基地、师资培养,健身产业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多市场资讯

高职院校与健身产业进行合作办学,一方面,健身产业可以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软件硬件资源,包括具有讲师以及高级职称的教师、学生、健身房、健美中心、游泳馆、羽毛球馆、综合训练馆、田径场等资源,对健身教练进行培训,为居民俱乐部提供锻炼场所;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与健身产业的合作,给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及就业机会。高职院校与健身产业合作办学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健身产业降低了用工成本,同时高职院校也能充分将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为推动我国健身产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高职院校的学生劳动力成本低廉,可为健身产业提供劳动服务,也提高了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技术。健身产业也可以减少用工成本、减少开支,各取所需,形成双赢的局面。健身产业直接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通过俱乐部等形式聚齐人气和人脉,更了解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这些市场咨询有利于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健康方面的培养。健康因遗传、种族和环境而有不同,比如当今北京的雾霾天气,已经影响了首都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这些市场资讯影响着政府决策的判断,也影响着高职院校健美操科研与课程改革的方向。

2加强高职健美操课程改革,推进健身产业社会化

2.1高职健美操课程信息化在校企合作框架下的探索

高职院校尤其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学校,可以利用电子技术及软件技术通过网络来建设健身俱乐部基地,如北京的健身物联网,属于健身行业新型商业模式:如物联网电子秤,是将传统电子秤中植入无线模块,让电子秤的相关数据发送到网站和手机后台,然后根据营养模型和健身模型针对个人提出适合的营养方案和健身方案。为健身产业的发展提供信息化和现代化路径,学生通过学习网络技术,通过健身专业营养知识,为健身者提供合理的健身方案及营养调理,完成远程指导,提高网络技术的利用率。在高职院校建设健身网联技术基地,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健身俱乐部的建设。与社区健身俱乐部进行网络连接,输入社区居民健康相关数据,通过专业健康软件进行分析之后,为社区居民提出健康指数、健康等级,提出因人而异的营养计划及健身运动处方。高职院校健身网络技术还可以服务于社区医院,通过网络技术节省社区居民进医院排队体检时间,同时也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一举多得。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和社会组织主体作用,构建新时代的健身市场网络体系。成立健身服务的社团组织,加强健身法规研究,构建社区健身模式,推进健身科技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在高职院校建设健身网联技术基地,能够促进健身产业的发展。与健身俱乐部联合办学,将高职院校的健美操教师资源与市场的健身俱乐部资源相互融合,充分利用健身俱乐部的硬件资源如健身器械、特殊健身场所(如高温瑜伽房、动感单车房等),通过基地网络技术将健身会员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芯片植入各个健身器械中如组合器械、跑步机等健身器械中,健身会员可通过芯片回馈的信息进行健身方案的调整。在高职院校建设健身网联技术基地,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及教师的健康状况。将学生与教师的健康数据导入健身网络软件系统,通过相应的健身软件分析系统将数据及时地通过网络或手机传送至学生及教师手中,能随时了解个体身体状况,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并根据电脑提示的营养要求及方案进行健身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指数及幸福指数。对于健康的追求,不能等到老年才意识到,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意识,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至关重要。

2.2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改革是健身产业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动力,要注重体育人才培养质量

健身产业人才需求量大,而高职院校是培养体育人才的摇篮。体育经济学人才、社会体育人才、健身教练、健身管理人才、运动生物力学人才、运动处方人才、运动营养学人才等都是健身产业所需要的。高职院校为健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培养及开发的场所,并提供了坚实的软件资源保障。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健身产业、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办学质量的方法之一是与健身俱乐部、文体局等健身产业单位合作办学,根据健身产业市场的动态变化进行人才培养的调整。高职院校除了对大学生进行体育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应根据市场的时尚健身课程变化,调整体育人才培养课程,开设不同的健身课程培养不同专业,满足市场的健身需求。如舍宾课程,通读瑜伽课程的健身教练应该对相关的课程进行学习与进修,也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

3高职健美操课程改革与健身产业发展

3.1政府重视,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实践队伍

政府给予小微健身产业支持与帮助,减少小微健身产业的税收,其实就是为广大居民提供的惠民政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同时,小微健身产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为推动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另外的一条康庄大道。如某高职院校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合作办学,一方面为推动健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平台;另一方面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的平台,提供体育专业知识、技能传授及培训场所,为广大居民普及体育健身理论知识,传授最新体育健身研究成果,使居民由传统健身理念如“生命在于运动”向“生命在于科学合理运动”理念转变,由“要我运动”转变为“我要运动”,提高居民的健康指数及幸福生活指数。因此,校企合作应当成为将来职业院校办学的主要办学形式,根据社会变化不断提高改进教学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健身媒体的介入宣传也是推动校企合作的良好媒介,如通过晚报、都市报、电视、广播等媒介对健身的宣传与推广,完善校企合作产业价值链。总而言之,健身产业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竞争为机制、创新为目标”,作为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策略,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政府为健身产业提供良好的优惠政策支持的创业环境,高职院校为健身产业提供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双管齐下,逐步推动小微健身产业的成长,刺激居民健身消费来拉动内需并逐步成长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

3.2统一高职健美操与健身产业产品服装、器械的规格要求,提高健身教练的资质

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可为健身产业提供服装、鞋袜等方面的设计支持,健身器械的维修,高职院校对健身教练的培养也为校企合作提供了较便利的平台,形式内容呈现多样化趋势。产品服装的规格不一,健身器械的引进要求也不统一,导致许多伤害事故的发生。健身俱乐部的增多给健身教练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现今的健身教练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相互间的差距很大,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其门槛较低,没有专门的职业资格认证机构和法律规定的约束。健身教练从业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社会喜好者,他们通常是通过一些速成培训机构获取证书上岗从业。目前许多健身培训机构打培训健身教练之名,行挣钱投机倒把之实,扰乱了健身教练培训市场,形成现在“皮包健身俱乐部”,屡次发生携款逃之夭夭,人去楼空事件,伤害了不少的民众。政府在选择考试资质及考证单位方面,应当出台相应的准入资格,对具有专业资格的单位公司进行监督,进行宏观调整,将考证下放至具有专业资格的高等院校,或具有相应的专业资格的健身产业公司进行考核,这样健身市场健身教练的整体体素质将会提高,加上严格的证书认证制度,将会逐步规范和完善健身教练市场。

3.3加快高职健美操课程改革,完善健身产业市场管理法规体系、市场准入体系

多年来,健身行业法制、法规制度一直很不完善,尤其是市场准入体系的不完善及不规范,导致许多的健身俱乐部名誉受损,人们对健身俱乐部的不信任指数上升。近年来健身俱乐部皮包公司的出现成为许多小型健身俱乐部惯用伎俩,因此要限制健身俱乐部的市场准入条件,对经营的健身产业有严格的资质要求,其中包括资金的限制、健身服务人员资格要求、健身教练资质要求、所售健身产品的质量及品牌要求、健身器材的安全准入标准等,都要制定严格要求标准,完善健身产业市场管理法规体系,出台相关的经营管理办法或人员管理办法等法规,促进健身产业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健美操课程改革发展在校企合作中既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又有着残酷的风险和挑战。在政府采取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方式进行指导下,在健身行业在人民群众中的大力推广普及下,在健身产业对于健身产业的重视和加强科研攻关下,在高职院校师资的不断充实完善和大学生体育义工的培训与实践下,健身产业发展必将在校企合作的框架下取得长足的进步。当然,政府也应健全关于健身产业的法律法规,引导市场良性合理竞争,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应当加快培养体育类专业人才,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人才、劳动的优势,与健身产业资本、管理、技术相结合,提高居民体质,尤其要增强大、中、小学生体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健康保障。

作者:赖丽新 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