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摘要: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理性、逻辑、创新等思维的途径之一,是学生深度认识世界的方式。由此可见,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认知成长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应不断探寻数学教学的新方法,深化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增长。本文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原因入手,论述数学课程改革的原则,提出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去进行数学课程改革的方法,希望能对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数学教学;认识世界;课程改革

在以往的教学中,因为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导致人们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但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资源的增多,人们对于教学的需求有所改变,从过去的能否得到教学资源,到现在能否获得更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因此,在现阶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将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为例进行探究。

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原因

(一)数学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呈现出繁、难、偏、旧的现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上偏向于学科本身的逻辑性,忽视了学科的实用性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也比较单一,学生主要依靠重复练习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多时候是在追逐知识,学起来较为吃力,而且学习效果不佳,不知道如何去用所学的知识。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的评价标准,更注重学生能否取得高分数、好成绩,然而学生对此却不以为然,感觉学习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不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二)课程改革的意义

课程改革是从全面的角度对数学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各方面实行创新。通过改革,改变了以往学生在课堂中的被状态,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局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实施课程改革,也能进一步改善数学教学的环境,改变数学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人品与能力的综合发展,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原则

(一)系统性

系统性,指的是在课程改革时要形成以学校为主,社会各组织共同参与。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系统性说明数学改革的方向要与整个教学体系改革相符合,改革的内容要与数学学科的整体改革方向符合。

(二)主体性

主体性,指的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是学校,因此,学校应当发挥其带头作用,积极取得学生与教师、家长的支持,共同参与到课程改革中,起到推动课程改革的作用。学校要努力落实改革工作,作好课程改革的总结和反思工作,为课程改革积累更多实用、有效的经验。主体性还指在课程改革中,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知识的主要发现者和探索者,教师处于辅导地位,对学生进行引导。

(三)发展性

发展性,指的是在课程改革中,学生的知识、品德、情感、能力等各方面都要能获得发展。同时,发展性还指出,在数学课程改革中,应当以动态的眼光去看待数学课程,当一个改革工作完成后,应当不断反思、改进,以完善数学教学的过程,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能实现良好的发展,优化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

(四)创新性

创新性,指的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不断去探索新方法、新模式、新理念,并将其应用到教学环节中。这种创新是旧模式与新模式的融合,能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特色,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知识。

(五)目标性

目标性,指的是在小学数学改革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原则,以德育为先锋,去开展高效的数学教学。不管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如何变化,教师都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只有坚持目标性,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效率。

三、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开展课堂教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教学设计是教师为授课而做的准备,是对整堂课授课内容与过程的概括。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想要快速看到效果,从教学设计入手进行优化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例如,在目标性这一点上,就可以借助教学设计来实现。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这一课时,对于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这一内容,教师如果依旧以“位置与方向的判定”为教学目标,那么基本上就会以理论授课的方式把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讲解一遍。如果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生活中位置的应用与判定”,那么,教师授课时就会以生活情境教学法或实践探究为主要方式去实现教学目标。前后两个目标虽然都有让学生对位置进行判定的要求,但前者比较抽象,更偏向于以结果为导向,后者则较为形象忽然具体,而且涉及到教学过程,虽然表述上只是字眼的差异,但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都会存在明显的差别。可见,不同的教学设计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既要授课又要随时关注的学生动态,很难实时改动教学设计,甚至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教学设计去完成授课,因此,提前优化教学设计对于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了。

(二)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较大的影响,有些教学方法突出趣味性,适合应用在问题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教学方法突出知识积累,适合应用于基础知识的教学阶段,还有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适合应用在难度不大的知识预习环节中……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时机和场合不同,用对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确定起跑线》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借助理论教学或者实践教学,都较难让学生认识到圆的特征,而借助模型,让学生用线条代替不同跑道,再把线条拉直进行对比,就很容易得到“距离圆心不同距离的圆,弧长不同”这一规律。再反过来,把代替一段弧长的线放到不同跑道上,当终点相同时,线头的起点就会有差异,这个差异就是“起跑线”的差异。教师必须先让学生明白曲线赛道上起跑线的差别,才能去用实验的方式去证明“跑道不同,起跑线不同”这一规律。

(三)优化教学流程

在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优化教学流程。一方面,要把繁杂的教学过程尽量简化;另一方面,要把简单知识点的教学过程缩减,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做到主次分明。例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这一课时,其实很多学生都能轻松理解每个部分表达的含义,那么,教师就可以缩短课程导入的时间,或者不进行导入,直接进入正题,又或者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直接就本节课的任务进行交流和讨论。在教学流程优化后,45分钟的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完成互动答疑、重难点讲解、随堂测试、巩固薄弱点等任务,以此实现高效课堂的建立,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减轻。其中,随堂测试与巩固薄弱点应当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习需求。

(四)优化作业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教师还要优化作业设计。以往的作业设计多以检测和复习课堂知识为主,一些教师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多倾向于单一的设计形式,让学生练习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知识,题型中很多重复的知识点。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作业上,而且做错的题目也会再次出现错误。在优化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改变观念,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和思考,主要选择代表性较强的题型让学生去做,通过减少题目的数量、增加题目的种类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更好地巩固知识。这样,教师在批改后学生也能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错题,避免同一类型的题反复出现错误。优化作业设计还体现在作业的形式更加多样化,突显趣味性。例如,在设计“百分数”相关内容的作业时,教师可以设计开放式的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与“百分数”相关的现象,然后在课堂上自己叙述这一现象,以此提高学生对百分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五)优化评价方式

新课程改革中的评价方式也要有所改变。原来的评价方式以学习这一维度为主,但新的评价方式应当包含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从知识积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数学思维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通过从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可以让评价更合理。如有的学生考试成绩不佳,但课堂表现积极,反应灵活,总能跟上教师的思路;有的学生课堂上比较被动,但考试成绩较好。在以往的评价方式中,后者往往能获得较高的评价,但到初高中阶段,这两类学生的发展会呈现相反的趋势。而从多维度进行评价,能够给学生更准确、全面的参考,让学生及时改变自身的缺点,为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虽然改革在不断深入,也获得了一些好的经验,但依旧不够成熟。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逐步去实践、反思、解决。

作者:马明志 单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黄家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