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特殊教育师资。目前,我国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本专科院校有一百余所。可见,在社会经济迅速增长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国家对特殊人群的支持以及扶持力度空前。,也在为特殊人群积极向上,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做个方面的努力。国家重视特殊人群的教育,也关注到了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培养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特殊教育专业的重要性以及新课改背景下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探讨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的深化改革建议。

【关键词】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近几年,随着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不断出台,政府及高校高度重视发展特殊教育专业,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培养。而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决定未来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水平,由此可见,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方案改革已成为这个新兴专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各大高校应转化办学思维,打破传统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注重课程设置、注重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注重课程与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改革上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把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培养优质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落到实处,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1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1促进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不管是特殊教育专业还是其他专业的教学,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不是不受高校重视,而是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育者无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故步自封,难以提高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方案不更新,教学方法不改革,不仅能影响到师范生的就业率,并且会导致全日制学业的荒废,培养的人才与基础特殊教育学校对人才的需求不吻合,资源浪费。因此,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方案的改革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学方案的改革能够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赢得用人单位的信赖,提高特殊教育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1.2提高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特殊教育本身是一种爱心教育,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即各类身心障碍的特殊儿童,在生活、学习中存在诸多的不便。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不仅要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职前教育,使学生能够从心理上、知识方面、技能方面全方位为将来从事特殊教育事业做好准备。特殊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既要考虑到专业发展,更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改革,使学习者从根本上认识到特殊教育专业的重要性,明确特殊教育教师职责的重要性。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特殊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也要不断开展。一方面要不断进行培养方案的修改,另一方面就是教学方案的不断改革,例如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改革。打破以理论课为主,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上考虑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考虑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评价方式考虑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尝试和探索。通过微观的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3有助于师资力量的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随着特殊教育专业教学的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创新能力,思考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特殊教育专业的改革对于师范生来说是一个自我挑战的过程,特殊教育专业改革不仅要求学生必须要完成学分制课程,而且摆脱以往教育者引导方式的教学,改革后要以师范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自控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以便毕业后满足特殊教育教师岗位的需求。

2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现状

2.1课程设置有待于完善。首先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普通师范生的课程重复率较高,特色不鲜明,而且大同小异,不能凸显特殊教育专业所需人才的特殊技能方面的培养,而且重复的课程课时比例都很高,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史等课程。因为本科生学分是有限的,这就会导致特殊教育方向的专业课课时比例缩减。另外,课程设置上还存在特殊教育各个方向不明显,鱼龙混杂,致使学生毕业就业方向不明确。

2.2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有待改进。纵观全国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课程设置上,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基本都是4:1。也就是说理论课教学是各个高校采取的普遍方式,而理论式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讲授法以教师讲授为主,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缺乏趣味,课堂氛围低沉,互动不足,学生长期缺乏思考,一方面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大学教育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范专业更是要求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具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特殊教育专业的教育者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3理论课与实践课设置比例需要协调。大部分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生毕业后能够到特殊教育学校和机构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是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在职前教育的过程中既有理论课学习又有教育实践的经验,尤其是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主要依靠大学四年,学生对理论课的掌握,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目前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课的比例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是当前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2.4课程评价方式需要改革当前,大学的课程评价方式还是比较单一,以各类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仍是主要的方式。而师范生的培养,学生需要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评价方式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尤其是实践课,理实一体课的评价方式,包括个别理论课程的学习,课程评价方式急需进行改革。评价就是指挥棒,有了科学的评价方式,课程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3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3.1打破传统的师范教育观念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师范教育有一个误区,认为师范生只要有精通一门学科知识,再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就可以甚至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在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上,更注重的是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的拼凑,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得不到重视。因此,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师范教育的误区,重视实践环节课程课时比例以及实践环节课程的落实。提高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切实保证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3.2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比例。特殊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安排就是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课时比例大约是25%。建议调整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增加到30—35%,同时在实践教学安排上考虑可行性和实效性,可以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重叠安排,既可以达到通过毕业实习收集论文资料、丰富毕业论文信息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效率。

3.3积极进行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的探索。提高课程评价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第一,完善理论课程评价体系。由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转换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理论课程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课堂互动的参与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专业课程中实践元素的表现情况等等,并且提高过程性评价和实践能力培养在评价中所占的比例,切实保证通过课程评价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评促教。第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评价的管理。一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实践教学环节的参与、表现与评价紧密联系,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使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实习不流于形式,让学生真正通过实践环节实践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骆中慧,唐燕萍,张晓丹等.关于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4):225-228.

[2]骆中慧,王玲,唐燕萍.基于服务学习的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4):201-204,252.

[3]陈立,李壮成,赵蕴楠.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分段递进实习模式探新——基于四川文理学院的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17(4):50-54.

[4]李卫娟,胡作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调查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8(18):8-13,18.

[5]江小英,林妍莉.残疾人题材影片在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8(22):16-21.

作者:王艳梅 单位: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